浙江民建
2018年3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8年3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8年3期
传清音 证初心 留风采
——“初心·见证”经典朗读会朗诵文本摘录
发布时间:2018-11-20 10:25:53
  |  
作者:

    感 言

    我在湖南祁阳办新民机器厂时,在住宅的通道上用石子嵌了八个字:“抗战必胜”“建国在政”。这个“政”就是要民主。抗战胜利了,当局为了弄权营私,竟然取消了政府同民营工厂的一切合同,陷民族工业于绝境。马克思主义我不懂,但共产党主张民主、立党为公、不谋私利,吸引了我。我原以为共产党同民族资产阶级总是势不两立的,但后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理由也说得坦诚而简单。共产党的公和诚以及符合我国情况的政策,使我这个本来对政治没有多大兴趣的人进入政治舞台,参与发起民主建国会,并且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
    ——选自《胡厥文同志生平》,朗读者:吴亮、方晓丽(杭州市委会)

    太阳冉冉升起之前

    当我料理好一些事情之后,大致已是10月1日凌晨。倦意加醉意,几乎驱使我进入梦乡。正在有点朦胧之际,忽然听得有人进屋的轻微声响。猛然抬头一看,周恩来同志已经坐在我的面前。这真使我感到十分惶愧不安!恩来同志是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的副主任,在此期间,我直接、间接地知道他总是工作在我们之前,休息在我们之后,不眠之夜在他是常事,新政协的任何一件比较重要工作,莫不凝聚着人的心血。想不到在此时候,他还是精神抖擞地亲临总值班室来检查和布置工作。恩来同志不会不发现我的倦态和窘状,但他对我不但没有任何责备,反而耐心细致地指导我怎样把有关开国大典的几个重要工作一一搞清楚,布置好……当他交待检查完事情离开总值班室时,天已经开始发亮,迎来了我们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天! 
    在太阳冉冉升起中,我看到周恩来高大的身影!
    ——选自《孙起孟文稿选编》,朗读者:王伟(宁波市委会)

    五老火锅宴

    “一只火锅,一台大戏”,这次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史的“五老火锅宴,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中国民营经济从此开始书写出辉煌的篇章。
    习近平主席表示:今天,中国人民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使命呼唤担当,责任无限荣光。“五一口号”发布七十周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多党合作,是民建前辈先贤的历史选择,更是我们这一辈人的自觉选择。我们将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朗读者:徐瑷、范月穹、林冰莹、金蓓蕾(温州市委会)

    一声迎向光明的召唤

    1949年3月20日,黄炎培先生从香港启程赴北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划建立新中国,他站在海轮的甲板上眺望神州,目睹过往,心里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首诗《海行》:
海浪那么汹涌,一个离开了大群的海鸥,它无聊吗,不,不,他羞耻了。
    一株枯黄的杨柳,啾啾喳喳的娇歌,是同类吧!还在歌舞中。他早下决心了,把伟大的生命贡献给天空,是当然的啰!只有大仁能鼓起大勇,他想把呼啸来代替吟咏。
    看哪,海浪那么汹涌!他在憧憬了,张开着有力的翅膀,从阴沉沉雾罩下,几时迎取一轮新的太阳,红!红!
    ——朗读者:王瑛、沈立(湖州市委会》

    历史的见证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这是解放以来,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歌唱。
    我出生于1895年。86年的生活经历,是一个有力的见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部中国近代史作出的唯一正确的结论。
    我的大半生是在旧中国度过的。在那长夜漫漫的时刻,我们的革命先辈们,立志救亡图存,到处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像我这样一个本来不想参与政治的人,也不由自主地走上了
    “实业救国” 的道路。只想在救国图存的洪流中稍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
    我是一个原工商业者,在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教育、改造政策的指引下,特别有幸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接触,亲自领受他们对我的培育和教诲,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和决心。就是在林彪、“四人帮”的十年祸乱中,我还是坚定相信,我所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
    ——选自《胡厥文文稿选编》,朗读者:刘少冰(嘉兴市委会)

    迎一九四六年

    多谢岁神
    唤醒了人们,
    一人的聪明,
    呸!那算聪明,
    看希特拉结果在柏林。
    部族的称雄,
    有己无人,
    日本军阀下场在东京。

    放在你面前,
    血的教训,
    铁的事实,
    还不觉醒——觉醒!
    洗炼你的心,
    月一般清,
    水一般平,
    扩大你的同情,
    太阳一般热烈和光明,
    造成温和,丰富,灿灿的人生。
    多谢岁神 ,
    欢送,欢送一九四五年同盟抗战胜利年的身退功成。
    欢迎,欢迎一九四六年中华民主统一建国年的大踏步到临。
    ——选自《黄炎培日记》,朗读者:李楠、童珂(绍兴市委会)

    愤怒的抗议

    我绝没有想到今天陪都各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会有捣乱会场、任意殴人的事件;恐怕每个有理智的人,都不会想到在这堂堂的陪都于政治协商会议圆满闭幕之后,还有这样横暴无理的事件。
    因为李先生是筹备大会所推举的今天大会的总指挥。当他正要开始报告的时候,就遭到了捣乱分子的肆意殴打。我一方面防卫李先生,同时就向群众高呼:“不可打人,一切事情应讲道理!”当时就有捣乱分子在台下高呼我是“破坏会场的人!”又说:“有道理到台下去讲。”并用力要推我下台,台下的捣乱分子并大喊:“打!打!下来!下来!”于是他们就拳打脚踢把我做为殴打的对象。
    “好威风,好勇敢!为什么不拿这种精神去对付日本人?”
    这是我今天亲自所经历的一段事实,我对于这种事实不能不对今天当权的国民党表示愤怒的抗议。
    ——选自《施复亮:民主革命的战士》,朗读者:韦甸斌、卢春燕、徐涓涓(金华市委会)

    新的大厦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所新的大厦,是钢骨水泥的许多柱子撑起来的。这些柱子是什么?第一是中国共产党,还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这些单位就是一根一根的柱子。
    这钢骨水泥是什么?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些新的大厦的基础是什么?
    这所新的大厦有多大?有九百五十九万多平方公里。中间住着多少人?有四万万七千五百多万人。
    这所新的大厦,有五个大门,每个门上两个大字,让我们读起来: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
    ——选自《黄炎培日记》,朗读者:郑素芳、谢小兵、洪柳雯(衢州市委会)

    薙髯乐

    悒悒十四载,一夕去长髯,吾髯何时长?敌氛方炎炎。
    吾髯何时去?敌焰已消潜。九一八、一二八,敌据三省窥冀察。野心未戢再兴戎,侵吾淞沪肆贪滑。守土将士愤填膺,问天无语泪盈睛。矢坚贞,怒鸣钲。一片江潮杀倭声。吾心跃跃如花放,勇为见义宁多让。搜罗机械汇江南,集合同行与巧匠。地雷水雷手榴弹,劳形日夜成巨量。送军前,与敌抗。如醉痴,须髯长。
或怪吾于腮,吾云剃除还待失地恢。七七难忘事变起,八一三后战云开。万众流离两都陷,半生事业付尘埃。
    长城砖厂首遭毁,石城黄渡剩殘灰。新民合作内迁存无几,重营湘桂两厂去岁再逢灾。抗战何时已?拂掉费疑猜。原子弹炸惊天末,真理战胜欢声动地来。昔年敌阀昂头笑,今日酋皇俯首哀。雪耻欢难已,除鬍亦快哉!有酒方新醅,愿与诸君狂饮三百杯。共庆和平彼岸同登乐,尤喜老大离乡少小回。
    ——选自《胡厥文诗词选》,朗读者:黄佳之 郑柏超(台州市委会)

    怒吼吧!长江流域的大众

    怒吼吧!中国!
    能争取前途光明的,不是孙传芳式的格言牌,而是大众在怒吼当中准备牺牲血和肉。
    叫我们见小忘大,因内忘外吗?这是敌人的阴谋毒计。
    我们应该听从吗?绝对不!绝对不!
    怒吼吧!大众!怒吼吧!中国!
    汉口前面的一段长江,是资本主义化——帝国主义化了。汉口侧面的襄河,却依然是封建残余势力盘踞的所在。
    ……
    长江是年年在怒吼,沿长江的大众,还只是细碎不断的呻吟,而呻吟有何用呢?只增加了耻辱和苦痛。
我们要把细碎的呻吟打成一片,变成了大众的呼声!只有大众的呼声,大众的怒吼,才能争取我们的生存。
    ——选自《章乃器文集》,朗读者:钟声、谢华丽、姚志华、李季、赵荣娟、刘吟芝(丽水市委会)

 
    坚定地和是是非非的群众站在一起

    在学校里,诸位同学是群众,我们要和你们站在一条线上同甘共苦,互尊互谅,绝对不为“浮力”掀动。怎样才能站在一条线上,互尊互谅呢?孟子说得好,“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就是良心,既然人人皆有,那么我以为是,你也应该以为是,只要诉之良心就行了。最要不得的,是明知做不得,为了某种好处,有的受不住威胁,有的挡不了利诱,终于做出来了,事实上却违背了自己良心。这种人虽然躲在群众中间,不久也会给群众打倒的。因为群众是有是非之心,是则是,非则非。所以我们要切切实实地服从良心命令,它认为对的,一定要做;认为不对的,一定不做。
    总之浮力是可怕的。我们要不被它掀动,坚定地和是是非非的群众站在一起。
    ——选自《黄炎培教育文选》,朗读者:曹斌(省直属工委)

    永不过时的“窑洞对”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对毛泽东的这个回答,黄炎培作了长久的思考,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有了坚强的信心。在后来组建民主建国会时,民主和建设,成为了基本政治纲领的核心。
    从“窑洞对”至今,转眼已是七十三年。国际和国内的政治与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时期,重温“窑洞对”,重温历史周期率,更具有现实意义。只有始终坚持民主、监督和法治,坦然地面对各种情形变化,与时俱进,历史周期率才不会在中国重演,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朗读者: 王艳、戴锋辉、蒋涛(舟山市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