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湖文化” 传承曲艺魂
——记民建会员、湖州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戴育莲
发布时间:2018-11-20 11:02:48
|
作者: 王瑛
到湖州的20多年里,民建会员、湖州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戴育莲、国家二级演员戴育莲用脚步丈量着湖州的山山水水,激情澎湃地奔波于乡镇、部门、社区、农村、企业……走到哪里,总是围满“粉丝”。她的演出,赢得了一拨又一拨观众,一阵又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成绩与付出相依,荣誉与汗水相伴。2005年,戴育莲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2010年,转评副研究馆员,并当选湖州市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集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理事、湖州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于一身。
用心表演,把文化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你知道吗,听说今天是戴老师来给咱表演,我特意起了个大早……”通知上午九点演出,还不到八点,南浔区旧馆镇罗汉村的蔡大爷、寺桥村的沈大妈等一批老人,早早地来到罗汉村部的文化礼堂等候,生怕来晚了没有自己的位置。“我是农民的女儿,和你们一样……”一句话就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舞台,戴育莲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地为大家讲授越剧表演课。讲到动情处,一曲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一亮嗓,台下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
70后的戴育莲原本是江苏常州人,喜欢曲艺艺术的她从小就让父母带她拜师学艺。科班出身的她于1988年进入湖州越剧团,从事表演工作。那时的越剧团虽然设施较简陋、规模不大,但经常深入乡镇基层表演,也数次参与过省里的戏剧汇演。1997年,一出取材于真实事件的现代越剧《男人不在家》,该剧参加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演出,获诸多奖项,一时好评如潮,参与表演的戴育莲也荣获了青年优秀表演奖。2001年,越剧团并入市文化馆,戴育莲也转而从事群文工作。从此,她的角色就在社区文化辅导员、曲艺表演者和民间艺术保护者之间转换。她和一批群文工作者奔波于文苑、马军巷、市陌二社区等,根据实际特点为各个社区的文艺骨干们辅导舞蹈、戏曲,还自己编排了《茉莉花》《绣红旗》等节目,在社区群众中间大受欢迎。除此之外,文艺干将们还将鲜活的艺术种子撒向学校,在龙泉小学、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等,一出出精彩的校园剧风靡校内和家长群,由戴育莲辅导的《给家长打分》收获了浙江省校园剧(课本剧)表演小学组一等奖,随之编排的《砝码》也在学生中间刮起了一阵课本剧“旋风”。
用功演练,演到点上才能印在百姓心里
近年来,市文化部门通过保护、挖掘、利用人文资源,发展具有深厚地方特色的深刻文化烙印的特色产业;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业科学合理地结合,实现非遗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双赢,是戴育莲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州三跳’可以说是湖州本地曲艺文化的代表之一。但现在一些传统文化都面临着传承难题,甚至有很多湖州人都不知道还有‘湖州三跳’这个曲艺品种。”戴育莲说,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表演来让大家认识“湖州三跳”,弘扬湖州的特色文化。2012年,戴育莲担任市文化馆民间艺术研究(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为了把本地的优秀曲艺文化传承下去,她拜老前辈为师,学起了湖州三跳。对于戴育莲来说,最大的难度在于表演形式上,“越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是一种性格贯穿到底,可在三跳中,需要演员时不时跳进跳出,去演多个人物。戴育莲感叹,刚开始真的很不适应,即使舞台经验丰富,可依然非常紧张。学三跳的另外一个难题,则来自方言念白。来自江苏常州的戴育莲,自信对付湖州日常用语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三跳中精准的湖州念白,却常常让她拿捏不准。她下定决心要把每句念白念得原汁原味。为此,她请教老师把每一句念白都清楚地念一遍,并用录音机录下,然后回家细细揣摩学习。一遍一遍,她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省第四届曲艺杂技魔术节的舞台上,她声情并茂的演出,赢得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用情演绎,经风沐雨映衬人生价值
“我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民建会员,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这样我的表演别人才喜欢、才信服。”戴育莲已经把传播文化艺术当成了追求的事业,她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演绎去影响和带动广大观众和基层群众,在心灵交汇中拉近了民建会员和人民群众的联系。饱含真情,做文化传播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是戴育莲的追求。中共十九大以来,她先后结合十九大精神、中国梦战略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两创浙江”“两富浙江”“两美浙江”等主题创编文艺节目,经常放弃双休日或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到乡镇、部门、学校、农村、社区、企业,演出达数百场、观众近十几万人次,受到广大会员以及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成为湖州当地乃至省内曲艺界名副其实的“明星”。“一份事业,一份追求。我追求的是极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多年来,她像一名战士,始终坚守在文化艺术领域前沿阵地,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正日益影响人们的文化修养、日常言行,大家喜欢她、信服她。老百姓还亲切地称呼她“人民艺术家”。听到这些称呼,得到群众认可,戴育莲十分欣慰。她说:“这么多年来,我给广大干部群众带去的是文化艺术传播和精神享受,留给自己的是成就和满足、开心和快乐。快乐的事情,我愿意继续为之努力!”
(作者系民建会员、南浔区旧馆镇中心幼儿园园长)
用心表演,把文化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你知道吗,听说今天是戴老师来给咱表演,我特意起了个大早……”通知上午九点演出,还不到八点,南浔区旧馆镇罗汉村的蔡大爷、寺桥村的沈大妈等一批老人,早早地来到罗汉村部的文化礼堂等候,生怕来晚了没有自己的位置。“我是农民的女儿,和你们一样……”一句话就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舞台,戴育莲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地为大家讲授越剧表演课。讲到动情处,一曲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一亮嗓,台下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
70后的戴育莲原本是江苏常州人,喜欢曲艺艺术的她从小就让父母带她拜师学艺。科班出身的她于1988年进入湖州越剧团,从事表演工作。那时的越剧团虽然设施较简陋、规模不大,但经常深入乡镇基层表演,也数次参与过省里的戏剧汇演。1997年,一出取材于真实事件的现代越剧《男人不在家》,该剧参加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演出,获诸多奖项,一时好评如潮,参与表演的戴育莲也荣获了青年优秀表演奖。2001年,越剧团并入市文化馆,戴育莲也转而从事群文工作。从此,她的角色就在社区文化辅导员、曲艺表演者和民间艺术保护者之间转换。她和一批群文工作者奔波于文苑、马军巷、市陌二社区等,根据实际特点为各个社区的文艺骨干们辅导舞蹈、戏曲,还自己编排了《茉莉花》《绣红旗》等节目,在社区群众中间大受欢迎。除此之外,文艺干将们还将鲜活的艺术种子撒向学校,在龙泉小学、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等,一出出精彩的校园剧风靡校内和家长群,由戴育莲辅导的《给家长打分》收获了浙江省校园剧(课本剧)表演小学组一等奖,随之编排的《砝码》也在学生中间刮起了一阵课本剧“旋风”。
用功演练,演到点上才能印在百姓心里
近年来,市文化部门通过保护、挖掘、利用人文资源,发展具有深厚地方特色的深刻文化烙印的特色产业;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业科学合理地结合,实现非遗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双赢,是戴育莲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州三跳’可以说是湖州本地曲艺文化的代表之一。但现在一些传统文化都面临着传承难题,甚至有很多湖州人都不知道还有‘湖州三跳’这个曲艺品种。”戴育莲说,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表演来让大家认识“湖州三跳”,弘扬湖州的特色文化。2012年,戴育莲担任市文化馆民间艺术研究(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为了把本地的优秀曲艺文化传承下去,她拜老前辈为师,学起了湖州三跳。对于戴育莲来说,最大的难度在于表演形式上,“越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是一种性格贯穿到底,可在三跳中,需要演员时不时跳进跳出,去演多个人物。戴育莲感叹,刚开始真的很不适应,即使舞台经验丰富,可依然非常紧张。学三跳的另外一个难题,则来自方言念白。来自江苏常州的戴育莲,自信对付湖州日常用语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三跳中精准的湖州念白,却常常让她拿捏不准。她下定决心要把每句念白念得原汁原味。为此,她请教老师把每一句念白都清楚地念一遍,并用录音机录下,然后回家细细揣摩学习。一遍一遍,她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省第四届曲艺杂技魔术节的舞台上,她声情并茂的演出,赢得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用情演绎,经风沐雨映衬人生价值
“我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民建会员,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这样我的表演别人才喜欢、才信服。”戴育莲已经把传播文化艺术当成了追求的事业,她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演绎去影响和带动广大观众和基层群众,在心灵交汇中拉近了民建会员和人民群众的联系。饱含真情,做文化传播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是戴育莲的追求。中共十九大以来,她先后结合十九大精神、中国梦战略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两创浙江”“两富浙江”“两美浙江”等主题创编文艺节目,经常放弃双休日或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到乡镇、部门、学校、农村、社区、企业,演出达数百场、观众近十几万人次,受到广大会员以及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成为湖州当地乃至省内曲艺界名副其实的“明星”。“一份事业,一份追求。我追求的是极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多年来,她像一名战士,始终坚守在文化艺术领域前沿阵地,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正日益影响人们的文化修养、日常言行,大家喜欢她、信服她。老百姓还亲切地称呼她“人民艺术家”。听到这些称呼,得到群众认可,戴育莲十分欣慰。她说:“这么多年来,我给广大干部群众带去的是文化艺术传播和精神享受,留给自己的是成就和满足、开心和快乐。快乐的事情,我愿意继续为之努力!”
(作者系民建会员、南浔区旧馆镇中心幼儿园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