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8年6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8年6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8年6期
民建会史微课堂·第7课 民建发起成立
发布时间:2019-03-13 09:58:11
  |  
作者: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民族工商业者盼望国家走上和平统一、独立富强、民主自由的道路,但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使他们的希望最终成为泡影。他们感到靠实业救国的理想并不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不能为民族工商业拓展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既能在民主团结、和平建国中发挥作用,又能维护切身利益的政治组织。
    延安归来后的黄炎培对当时的局势和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1945年8月21日下午,黄炎培在重庆专访胡厥文,共同商讨国家前途问题。两个人一致认为民族工商界不能只埋头搞实业,还必须组建一个自己的政党,决定以迁川工厂联合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为基础,发起组织一个新的政团。胡厥文提议:“工商界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不多,且大部分不擅长搞政治,必须联合社会上对政治研究有素养的人士参加。”于是商决邀请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参与组织的筹备工作。
    筹备工作历时三个多月,参与筹备的人也逐渐增多。根据黄炎培的筹备工作报告记载,“最初发起的一天是八月二十一日,……每周开会一次或二、三次,最后一次筹备会为十二月十四日,共开会二十四次,其间经过虽为时不久,但亦相当艰苦”。这期间,筹备组起草、讨论、通过了政治纲领、章程、成立宣言,商定了组织名称为“民主建国会”(直到1952年7月,民建总会第二次扩大会议才决定加上“中国”二字,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
    参加民建发起签名的有134人,其中一半是民族工商实业家,一半是与工商界有联系的文教界知识分子,还有少数中共党员。
1945年12月16日下午1时,民主建国会成立大会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举行。93人出席成立大会。大会公推黄炎培、胡厥文、黄墨涵组成主席团。
    胡厥文致开会词。他说:“本会之筹设,其最大目的为促成民主。抗战八年来,工业家前仆后继,努力为国奋斗,而抗战结束今日,形成工业萎缩,考其原因实由于不民主,此为过去惨痛之事实。”
    黄炎培报告了筹备经过。他说:“本会产生于每一个人的要求,一部分产业界,一部分文化教育界,这两部分人觉得为公为私,都应当有这样的一个组织。”
    会议一致通过了《民主建国会为本会之名称案》,通过组织原则、章程、政纲、成立大会宣言等重要文件,选举产生了领导机构。从此一个新的政党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