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建设《浙江诚信网》
【建议人】郭吉丰代表
【背 景】近年来,大多数企业都能够诚信经营。各级政府也在建立诚信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存在少数不讲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经济下行加快,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使经济纠纷大量增加,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也造成政府部门及司法机关如公安、检察院、法院以及企业和个人的财力、物力、精力的大量耗费。另外,一批骨干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暴露出企业债务巨大而破产,引发银行系统的大量坏呆帐和民间借贷纠纷,并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成为各地政府的“心病”。
【建 议】尽快建立浙江省企业、个人诚信网络数据库,即《浙江诚信网》。一、省政府牵头,由省经贸委或其他职能部门设立一个专门办公室,在各县(市)也成立相应机构,建立一个以网络为平台,政府牵头、社会监督、银行为主,全社会参与的直接反映企业和个人诚信信息的网络体系,是网上服务和网下服务相结合的体系。二、建设资金可通过政府和市场化运作筹得,启动资金由省财政和地方财政出资。维持和运作费用可通过一定的服务收费方式取得。三、确保企业和个人的诚信信息来源及其公正性,主要措施有:1.整合金融、法院等系统现有资源;2.直接由受害企业、个人,通过提供真实的合同与违约事实凭据申报,并通知违约的单位和个人,在限期内得不到回应处理且无异议的,据实刊登;要建立一整套制度,保证采集过程和所采集信息的客观性和合法性。3.各地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建立属地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档案。四、《诚信网》的信息发布作用,主要是公布非诚信企业和个人的资料、监测经营困难企业等,使浙江的企业与个人的诚信得到政府一定的监控和社会监督。
重视现有高层建筑检查 消除坠落物安全隐患
【建议人】薛滔菁代表
【背 景】随着我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特别是建起大量高楼大厦,给城市增添了现代化气息,加强了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但是,有些高楼大厦使用年限已久,隐藏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如使用了十多年的“中老年”玻璃幕墙建筑,玻璃幕墙遭受严寒酷暑侵蚀后,玻璃就容易自动爆裂坠落。再如一些楼顶或楼的高处设置了大型的广告牌(架),使用了多年以后,尤其是在台风来临时,易发生坠落。这些坠落物极易砸伤行人、砸毁车辆等物品,由此导致的纠纷有时解决起来难度较大。
【建 议】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矛盾纠纷,建议定期对我省的高楼大厦进行普查,特别是玻璃幕墙建筑,对其怕冷怕热,易损易坏,易脱落伤人的致命弱点给予重点关注。发现问题后应限期整改,依照“安全、节能”的要求,严格验收,不合格的应责成业主再予整改,直至消除隐患。同时要建立检查对象的维修记录档案,形成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防患于未然。
构建浙江省国际经济风险防范体系的对策建议
【建议人】郑亚莉代表
【背 景】随着我省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日益扩大和深化,面对的环境也将更加复杂、开放,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在“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面临的国际经济风险迅速上升。但目前的国际经济风险防范措施仅限于对外贸易方面,在其他一些领域,尤其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层面,尚无法应对复杂的国际经济风险,风险防范体系尚未建立。
【建 议】浙江在强化开放型经济先发优势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际经济风险预警体系,保障开放型经济的安全。1.建立专门的国际经济风险预警组织及监管机构。首先要建立稳定的协调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其次,要有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第三,要将现有分散的预警资源进行整合;第四,要实现企业、政府、商会和协会、专门机构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协同配合。2.制定短期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案。首先,要建立风险保障基金,以应对危机爆发时的流动性需要,该基金的启动要有配套的程序和监督机制;其次,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应对风险的预案;再次,鼓励企业参与信用保险,实现风险损失的转移。3.中长期内提高国际经济风险防范能力的根本措施是实现开放经济的转型。首先,加快产业升级,主动放弃低成本、低价格、低附加值的发展路子,主动由“数量、价格”转向“品牌、质量”;其次,应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注重新技术的引进及创新,提高产品整体质量,力争部分优质产品生产与国际技术标准接轨;第三,构建基于功能性政策的外贸、外资服务体系,为浙江质量效益型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4.构建外部战略性原料、能源稳定供应体系。为企业开发境外资源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原料、资源产地的生产进行整合,为浙江经济构建有效、稳定的供应体系。5.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实现与周边区域的要素整合,使得要素向收益率高的区域集中,促进劳动效率提高,增强区域内整体经济实力,提高区域内整体抗风险能力。
关于制定《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实施细则的建议
【建议人】王颖代表
【背 景】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重大事故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一是市场经济的恶性竞争,加上食品生产经营者见利忘义,法制意识薄弱造成。二是存在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不力现象,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自2007年12月《食品安全法》草案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该法已广泛征求意见并做修改,即将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
【建 议】因各地经济状况与地域特点的差别,为更好地落实《食品安全法》,浙江省应制定该法的实施细则,根据本省实际进行细化、补充、完善。1.监督主管部门虽然在法律上有了职责划分,但实际上这样的职责划分很难将所有食品安全环节都纳入监管范围。存在政出多门,部门间“协而不调”现象。应改革监管体制,加强基层力量,明确执法主体,各级政府内设立专门机构负总责,协调各部门监管,决不能再搞分段管理。2.建立有效的公众监督机制。如建立高效的违法举报体系,降低甚至免收食品质量的检测费用,政府设置专项奖励等。3.政府要加大食品安全的技术研究、设备改进、队伍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提供充分资金保障。4.明确监管部门在实施食品召回制度中的职责。5.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是目前监管的难点,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建议明确乡镇政府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责任。
全面推广“第三方托管”模式处理医疗纠纷的建议
【建议人】陶小工代表
【背 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既有医疗服务水平落后,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因素,又有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等体制原因。目前医疗纠纷处理有医患双方自行协商、卫生行政机关调解、人民法院诉讼3种途径。在实际操作中,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程序简单方便,但双方缺乏信任,难以形成一致意见,甚至易将矛盾进一步激化;卫生行政机关调解,人们感觉卫生行政部门与医院有附属关系,质疑调解的公正性、公平性;人民法院诉讼存在诉讼成本高、时间长、牵扯精力大等问题,受害者难以得到及时救济。
【建 议】破解医疗纠纷困局,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第三方(独立于医患双方的健康管理组织或保险代理公司,隶属于卫生行政部门以外的机构)来制衡紧张的医患关系,维护双方的利益。第三方管理组织运用医学、法学、保险等手段,以医疗责任保险为载体,对医疗行为风险实施一种事先预防、事中调解、事后补偿的新型保险服务、保障机制。第三方管理组织的人员构成,由具有医学、法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组成。第三方管理组织设立医疗投诉专线或医疗投诉接待室,接受投诉后须在规定时间内展开调查。及时劝阻并化解过激行为,必要时出动保安人员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的工作秩序。这种模式为医患纠纷的处理设置一个缓冲地带,减少了直接冲突,有助于降低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承担的不安全性和过失损害风险,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则转由社会分担,既维护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又有效地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能够保障医患双方的利益,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关于进一步发挥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作用的建议
【建议人】卢芹娟代表
【背 景】近年来,企业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主要有三方面问题:一、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有待加强。社会对技术工人的职业定位和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二、企业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有待改变。企业间通过不合理渠道互挖人才,极大地挫伤自主培养人才的积极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技能人才的使用和工资报酬挂钩的机制。三、高技能人才培训情况和企业评价挂钩机制尚不完善。还没有完整的评价机制对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情况进行综合衡量,很多企业将国家规定应该用在职工技能培养上的经费挪作它用。
【建 议】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是提高就业稳定性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1.进一步加大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评价挂钩的机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政策奖励,财政要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投入力度。将企业拥有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与企业升级、立项、资质认定直接挂钩。2.建立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费部分统筹的机制。建议以立法形式明确企业职工培训经费的使用办法,对企业职工培训经费实施部分统筹,专项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3.建立合理的高技能人才流动机制。坚决制止高技能人才的恶性竞争,进一步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制定合理的服务期约定限制,稳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对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应当给予合理补偿。
关于强化政银企合作 确保企业稳定发展的建议
【建议人】翁荣金代表
【背 景】当前,大量企业正面临外贸订单减少、市场竞争加剧、资金紧张等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由于银行普遍惜贷、惧贷而造成企业“融资难”,成为影响企业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如,2008年兰溪、永康等地的一些企业由于银行放贷收紧,造成企业主逃逸或轻生、企业破产等恶性事件。
【建 议】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才能确保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帮扶工作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1.强化政银企合作。政府要充分运用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和政府资源,加强考核和引导,促使银行真正扩大信贷规模,引导银行真正为企业服务,特别是对基本面好、有市场前景、暂时流动资金紧张的规模企业,要加大银行周转放贷的力度,完善政府资金应急周转帮扶机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2.对风险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分类处置。如对破产企业资产处置,建议省政府出台应急处置预案和指导性意见,尝试采取工业用地变综合用地还债等应急措施,以保护企业家及员工合法权益,减少对社会的不良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关于恢复章乃器故居 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立东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议
【提案人】黄小杭委员
【背 景】章乃器(1897-
1997年),浙江省青田县东蒲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银行家和民主人士,是“七君子事件”的代表人物,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之一。章乃器故居在青田县东源镇,考察显示,章乃器故居虽然早年已损毁,地面建筑不存,但其位置、地基、围墙等尚完好保存;与之相邻的为民国人士赵春尧故居;东源镇还有周恩来亲笔题写“中华民族新希望”的“东源小学”。以上三处历史景点比邻紧连,前后一二百米,周围仍呈现传统建筑街区风貌。
【建 议】章乃器故居以及东源村的人文历史遗存,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的体现,是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教材,可以把以上三处人文景观联合恢复,连同周边传统建筑风貌、自然景观、民俗民风一起开发。1.加快启动章乃器故居恢复工程。由中共青田县委、县政府牵头,县政协、统战部、文化文物、城建、教育等单位分工负责,东源镇具体承办。邀请有关部门、人士参加。制定规划、分期实施,规划要高起点,建设精品工程,可参考上海川沙县黄炎培故居、金华金东区施复亮故居等一批近代名人故居恢复、设立纪念馆的成功事例。2.多方筹集资金,用好资金。探索“政府财政给一点、部门单位给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办法。3.制定并实施省级东源历史保护区(镇)计划。可用5年至10年时间,在省市宣传、文化文物、建筑规划等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分别申报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建议
【提案人】陈小平委员
【背 景】高校毕业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比去年增加52万人。我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3万人,比去年增加1.77万人,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较往年更加严峻。
【建 议】1.引导高校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制定和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建立大学生创业园,落实创业资助、创业服务、税收优惠、费用减免、房屋补贴、会展补贴等优惠政策。2.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实习和培训。3.引导鼓励民营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建议对用人企业每接收1名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一定的用工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4.组织实施教育卫生系统吸纳和储备高校毕业生。5.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6.开展未就业和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实施“就业帮扶行动”,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实现“只要不挑不拣,都能实现就业”。7.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高校”。8.对高校毕业生培训提供资助。开展高校毕业生见习训练,组织我省户籍毕业6个月后未就业的大学生到见习基地参加3-6个月的见习,对见习学员按各地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70%给予生活补贴和每人一定的商业综合保险补贴。
关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赵跃进委员
【背 景】浙江省中小企业数量在2007年底达113万家,占全省全部工业企业的99.6%。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省中小企业面临许多问题。1.融资困难。2.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一是建设用地成本提高;二是城镇土地使用税提高;三是税前列支贴现利率成本较高;四是原材料成本提高。3.劳动用工矛盾加大。一是社会保险费缴纳矛盾突出;二是劳动纠纷增加。
【建 议】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一要开展清费减负;二要加大宣传力度;三要扶持重点项目和企业。2.改善金融服务,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搭建融资平台;三是改革出口企业定金管理办法。3.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一要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二要加强督查。4.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议放缓《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步骤及最低工资增幅;对家庭作坊式企业和灵活用工企业,在坚持自愿的基础上,允许签订较为简易的合同和实行灵活的社会保险费缴纳办法。
关于制定《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和加强民营企业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的建议
【提案人】齐育华委员
【背 景】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为规范、完善工伤保险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促使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办理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内容应包括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办理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但《工伤保险条例》存在补助标准偏低的问题,难以真正起到分担用人单位风险的作用,工伤职工及其亲属与用人单位的纠纷往往较难解决,有时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建 议】一是鼓励指导民营企业为企业职工办理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即被保险人因遭遇外来突发事故,致使身体蒙受伤害或因此残疾、死亡时,依照合同条款的规定,由保险人负责给付保险金。以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作为工伤保险必要的补充,解决工伤保险赔付水平较低,难以分担用人单位风险的问题。二是根据现行《工伤保险条例》,结合浙江实际,制定出台我省《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或办法,为企业职工工伤事故赔偿提供更完善、操作性更强的法律与政策依据,更好地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关于统筹我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陈湘明委员
【背 景】多年来,浙江省在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区域间的差异。体现在:1.经费投入不均衡。2.师资力量不均衡。3.学校布局不均衡。二、城乡间的差异。三、校际间的差异。四、我省接受基础教育的人群存在一定的差异。
【建 议】1.省、市、县(区)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一是教育经费投入责任主体上移,逐步建立省、市、县分担基础教育经费的机制;二是教育经费投入后应健全保障机制;三是优化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支出规模应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四是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2.进一步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3.统筹教师资源,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强辖区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二是保证教师的待遇;三是建立互换机制,鼓励教师流动;四是加大教师对口支援力度。4.搭建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5.创新教育督导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导向作用。
把契约精神作为浙江精神的核心 创造最好的创业环境
【提案人】吕建明委员
【背 景】浙江省制造业发展至今,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资源、环境等瓶颈已渐显露,不可能持续原有的发展模式。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处于负重状态,生存已属不易,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不容易,如果企业大量关停,会增加就业压力,影响社会稳定。要解决好今后几年浙江经济发展问题,必须转变观念,发扬浙江精神,鼓励自主创业。
【建 议】1.将契约精神作为浙江精神的核心,使全社会的契约精神成为自主创业最重要的软环境。2.发扬浙江创业传统,增强创业动力。政府应减少各种收费,降低开办和持有公司的成本。3.大力宣传和普及《公司法》知识,鼓励企业用《公司法》规避风险。合法运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制度安排,及破产保护的法律规定,避免债务无限追索,公司经营失败则家破人亡的现象。4.将产品召回制度扩大到各个行业,包括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明确产品提供者的责任义务和产品缺陷的赔偿标准。构建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理性消费,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5.鼓励和提倡自由职业。设立为自由职业者服务的专门机构。6.进行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的简称,即特殊目的机构/公司)试点,推进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SPV试点,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和资产的证券化。7.推进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和企业并轨,改变大量人才流向行政事业单位的现象,建立有利于企业集聚人才的就业导向。
关于深化工业性行业协会改革 推进行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徐洪林委员
【背 景】我省于2007年底完成了政会分开改革,对各级行业协会更好地履行职责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目前行业协会还存在以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协会职能不到位,影响行业协会运行。2.协会资金短缺,工作人员严重不足,难以开展正常工作。
【建 议】1.加强对行业协会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明确行业协会在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地位。特别是加大对行业协会工作职能方面的宣传力度,使政府各部门对行业协会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使广大企业认识到行业协会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2.落实行业协会职能。建议省政府组织一次全面的政府与行业协会之间五项职能移交情况的监督检查。3.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应制订行业协会认定的规章办法和考核标准,选择有条件的协会开展示范行业协会建设。4.采取政府向行业协会购买服务的办法,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同时拓宽行业协会的经费筹集渠道。
关于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提案人】周燕委员
【背 景】由于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不够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不尽科学,导致生态补偿不合理、不到位和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表现在:一是财政转移支付体现生态补偿要求还不够清晰;二是资源环境价值与生态补偿偏低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谁损害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没有充分体现;四是生态补偿工作还未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建 议】1.充分认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意义。2.正确把握生态补偿的指导原则。一是坚持保护者受益、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原则;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原则;三是坚持统筹协调、共同发展的原则;四是坚持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的原则;五是坚持公平公开、权责一致的原则。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比重。4.依法征收资源费、排污费,多方筹集生态补偿资金。5.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生态省建设。6.广开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7.对生态补偿资金实施分类管理政策。8.建立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