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片:李江涛,民建浙大一支部会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兼肝胆胰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在所有的外科手术当中,肝胆胰手术是难度最高的。肝脏就像一块吸满血液的海绵,质地脆,血管丰富,稍有不慎就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全球2.96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有三分之一在中国,全世界一半以上新发肝癌患者在中国。病人数量巨大,手术复杂且精细度高,手术时间长,李江涛做的就是这件最有挑战性的事。
1988年开始学医,中山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和肝胆胰疾病打了30多年交道,李江涛要面对的,常常是紧急且困难的手术。他说,“一个好医生,在过硬的医术之外,更重要的是为病人着想。用最小的代价,帮助病人取得最佳疗效。”他每一天的工作,就是为此而奋斗。
手术台上
如果6点还没起床,李江涛就觉得起晚了。早晨7点到达医院,7点半开始查房,李江涛需要确认患者术前、术后的健康情况。遇上手术日,8点半他就会出现在手术室。肝胆胰外科的手术耗时长,少则3、4个小时,长则8、9个小时,午饭时常被忽略,在晚上9点之后走出手术室是常态。回到家里,他还要研究病人影像资料,为下一台手术做准备。李江涛带领的肝胆胰外科团队,12位医生需要负责每月200多位病患的救治,没有人可以慢下来。
交到李江涛手中的病人,总是或急或凶。有位因车祸导致肝破裂的病人,让他印象深刻。清晨6点,50多岁的男性货车司机,因高速车祸送到医院时血压已测不出。时间紧迫,病人根本来不及送到手术室,急诊科、外科、麻醉科、输血科迅速响应合作,急诊室变成了手术室,李江涛快速控制住肝蒂,找到病人出血点,切除破裂的肝脏,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在急诊之外,李江涛的日常工作,更多需要与肿瘤打交道,肝癌、胆管癌、胰腺癌,都是他的专业范围。“面对病人,除了有进行外科手术的能力,还需要对整体治疗策略有把握。”李江涛说。
李江涛治疗过这样一位病人。手术前,从放射科报告、各部门诊断看,病人肿瘤指标很高,伴有黄疸,考虑是胰腺癌。但在手术中,李江涛发现,病人的胰腺质地不太一样,有点硬。“按照常规,把它切掉也可以。但根据我的经验,很有可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最终,李江涛先停止胰腺癌手术,并通过穿刺和手术中病理等方法,最后决定把手术做小了。“手术的难度,并不在于会不会做手术,而在于判断要不要做手术。如果一个外科医生,能够用最小的创伤解决病人的问题,这才是一个好医生。”之后病人进行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治疗,顺利出院了。
在李江涛看来,外科手术需要有整体思维,让病人痛苦少一点,手术创伤小一点,生活质量好一点,生存时间长一点,这是医生主要的工作内容。
创新精神
做肝胆胰外科的医生,需要有情怀,有体力,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多年来,李江涛获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肝尾叶切除、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这些难度颇高的手术,都是他的专长所在。他还是捆绑式胰腺消化道重建、肝尾叶切除、末梢门静脉栓塞计划性肝切除等创新性工作的主要研究者之一。同时,他有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复杂肝胆胰疾病的诊治经验。2014年,李江涛受邀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外科学系作肝尾叶切除的报告,研究成果和肝癌切除手术录像曾入选国际肝胆胰年会“最佳口头报告”和“最佳手术录像”。
作为访问学者,他先后前往美国Johns Hopkins医院、美国Memorial Sloan-Kettering ggnneehhzziiaa癌症中心、哈佛大学麻省总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City of Hope Cancer center交流访问。作为项目负责人,李江涛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科技部973子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作为主要成员,他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明治夹心疗法”是李江涛的众多治疗肿瘤的法宝之一。“三明治夹心疗法”是先用药物、化疗治疗使肿瘤缩小(面包片),然后进行切除(夹心),最后进行术后的辅助性治疗(面包片)。“我们叫它新辅助治疗,这种方案使得过去没有救治机会的病人,转化为可以手术,让病人生存更久。”
2016年5月,一位义乌69岁的肝内胆管癌病人找到李江涛。当时肿瘤很大,而且肝内有转移灶和血管侵犯,当地三甲医院判定为最多生存三个月。李江涛经过综合评估,如果不手术病人生存也就三个月,如果立即手术,且手术切除比较干净,生存时间大概半年左右。他和病人及家属商量,按下手术暂停键,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先用化疗药物,看能不能让肿瘤瘦身,两个化疗周期,肿瘤小了一大圈。2016年10月,李江涛给他动了手术。肿瘤小了,切除过程中,肿瘤与保留的重要血管间的边界会更清晰,可减少对周边组织的损伤,一句话,干净利落。术后,为巩固治疗效果,又对该病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化疗。虽然最后病人因肺部转移去世了,但生存39月,远远超过了同类病人的生存时间,也远远超出了他和家人的预期。此后,他们团队又治疗了一批类似的病例,2022年肝内胆管癌的治疗成果在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发表。
仁心仁术
精于业、诚于心、厚于德,躬耕30多年,李江涛始终践行“德为先”的医者精神,笃行“医学工匠”的行医态度。他用终身学习形容自己的职业。医学日新月异,每一个细小的进步,每一篇细分领域的文章,都可能解决一个手术中的关键问题,减少病人的痛苦。正因为此,在看诊和手术之外,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复盘病例、钻研课题、参与学术研讨、阅读前沿领域的文献。每个周二中午,在结束门诊之后,李江涛都会与放射科、肿瘤科、介入治疗科、病理科等同行联合进行多学科讨论,为新病人制订治疗方案,总结上一周的手术情况。一台手术背后,是数十个小时的准备,各科室10余位医生护士的协作。面对病人,没有一件小事。
在科研上,李江涛投入了大量心力。目前,他重点研究的领域包括肿瘤淋巴清扫和肿瘤类器官等。“淋巴清扫术是对恶性肿瘤做手术,帮助去除一部分的肿瘤细胞,达到根治的效果。怎样把淋巴清扫干净、彻底,这在手术中是至关重要的。肿瘤类器官不但能在最大程度上模拟人体内肿瘤微环境,还可以长期保持肿瘤的异质性,更加客观准确的反应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李江涛解释说。这些创新技术运用到临床当中,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
“一个医生,能够为站在患者立场思考,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那就是一个好医生。”李江涛说,如果身体允许,他也希望像导师彭淑牖教授一样,到了90岁还可以在手术台上,为患者治疗,挑战更难的事。
(来源:企业家日报网,有删节;作者李洁系杭商传媒写作中心主任;徐青青系民建杭州市高新区二支部会员、杭商传媒副主编与影视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