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23年5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23年5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23年5期
稻花芬芳 ——记民建会员、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陈梅芳
发布时间:2023-12-06 15:20:28
  |  
作者: 管理员

          会员名片:陈梅芳,临安二支部会员,杭州市临安区人大代表,临安区太阳镇妇联兼职副主席,杭州临安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荣获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浙江乡村振兴共富带头人“金牛奖”、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三八红旗手。

        走进临安区太阳镇太阳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平整的农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群山之间,一位身材小巧被迷彩服和草帽“武装”起来的身影正带领着村民在田野上劳作。她就是“新农人”代表陈梅芳。


                     继承父业 勇做“开荒牛”


        12年前,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留在村里从事农业的农民越来越少,看着成片成片“荒废”的土地,陈梅芳心中的“农业梦”蠢蠢欲动,她毅然辞去城里稳定的工作,回到村里做起了“农二代”。


       “当时回来,第一是父亲年纪大了,身边需要有人陪伴;第二是农村土地的抛荒率确实比较大的,因为当时厂里经济效益比较好,大家都到厂里去上班,所以这种农田都抛荒了,非常可惜。”育秧、开插秧机……陈梅芳从头干起,两三年时间下来她终于熟悉了农活,也从一个上班族变成了“新农人”。


        但陈梅芳的“新农人”之路刚开始走得并不顺畅。刚发展循环农业时,因为没有经验,在稻田里养的泥鳅、鸭子,跑得无影无踪,损失了七八万元。2016年,正值水稻收割时节,连日阴雨高温天气让田地里来不及收割的稻子发了芽,只能以低价卖出,损失了四五十万元。


        但凭着年轻人不服输的劲儿,陈梅芳逐渐掌握水稻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同时在中国水稻所、浙江大学、临安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指导下,采用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良种种植率达到100%,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陈梅芳还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在临安区首创稻田套养牛蛙、甲鱼的种植模式,从最开始的5亩到目前合作社成员稻田全覆盖,不仅通过养殖牛蛙、甲鱼增加社员收入,还通过利用食物链控虫控病,减少药肥施用,确保种出优质好稻米,产品深受杭州、上海等地市场欢迎,产业链条也得到持续延伸。


                   成立合作社 “稻”路品牌化


        “我们自家生产经营步入了正轨,但是村里还有许多良田撂荒,一些村民的收入还比较低,所以就想带着大家一起干。”陈梅芳一家家上门发动,联合村民115人,承租土地近3000亩,成立了杭州临安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从此太阳村传统产业迎来蝶变,走上一体化发展新道路。


        杭州临安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是临安面积最大的粮油专业生产基地,也是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目前年生产优质水稻2100余吨,202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600万元左右。而2011年以前将稻谷卖给粮食部门,一亩田最多赚100多元。


        陈梅芳自学农业种植、农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知识,为合作社完成了项目申报、台账管理、产品包装及销售等诸多关键环节。陈梅芳还扩建厂房,贷款买机器,申请注册了“浙太”商标和“太阳米”品牌,顺利完成了从卖稻谷到卖优质大米的转变。


        合作社建立了省级标准化育秧烘干中心和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标准,实现水稻标准化种植,合作社也被纳入省级粮食功能区规划发展。合作社还采用施用动物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有机种植养殖方式,减少肥料投入,引进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投入。在此基础上,合作社顺利通过绿色产地认证,生产出来的稻米先后获得浙江省“十大好稻米”金奖、杭州市品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2011年,在陈梅芳和社员的共同努力下,杭州市首个从育秧到加工一体化的绿色大米生产基地落户在临安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大米以健康、绿色的高端品质亮相于杭州、上海各农产品市场,立刻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那一年,合作社的利润增长迅速,也让合作社社员尝到了产业转型发展的甜头。


        近几年,陈梅芳带领大家对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建立新的销售模式,通过互联网+农业、团队销售、门店实体销售,不断拓宽粮油合作社的销售渠道,进一步巩固大米品牌地位。她还积极推动区粮油联合社建设,将新理念、新模式、新做法在全区进行推广,提高了农户种植效益。在陈梅芳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临安本地优质大米开始走向市场。


                           打造生态园 助推共同富裕


        陈梅芳一直思考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农业+”模式,通过调整农业经济发展结构,多方面拓展农民收入。


         在合作社发展红红火火的时候,陈梅芳没有停下脚步,又投入大笔资金对基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基地有了牌楼“门面”、有了餐饮服务、有了文化长廊、有了更清澈的沟渠……2021年,陈梅芳还在稻田上打造了一条长10.2公里的绿道环线,沿着游步道一路漫步前行,两侧连片稻田呈现一派“大绿野趣、风吹稻浪、生机盎然”的生态美景。绿油油的稻浪底下还套养着甲鱼、泥鳅、鸭子,结合沿途十余个创意景观,一经推出立刻在网络上“刷屏”,成了当地新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


        “人流来了,产品自然出得去,同时搭配直播、电商平台等销售路径,合作社走上发展快车道。” 

       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教育,是陈梅芳摸索出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陈梅芳认为,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当然重要,同时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赋予农业别样的生命力,告别靠天吃饭的窘境与无奈。“以前梅芳种田,我们村里人都跟着她种,没想到现在稻田都变成创意田园了,村民的收入又可以提高了。”太阳村村民徐瑛说。


        近年来,如何进一步回馈社会,助力乡村共同富裕成了陈梅芳的又一件大事。陈梅芳不断吸纳本村的粮食种植户及劳动力到合作社中来,坚持每年都给本村80岁以上的老人送米,还出资修建村里的洗衣河道和设施。


        多年来,作为一名民建会员和临安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陈梅芳立足本职,认真履行职责。针对近几年粮食生产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现状,陈梅芳每年都结合日常生产经营心得以及在田间地头调研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在地方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积极反映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为提高农民收益、稳定粮食生产和促进乡村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20年开始,陈梅芳积极配合全区推进“非粮化”整治工作,发动合作社成员流转当地“非粮化”整治的农田1300余亩种植粮食。2022年,杭州临安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被民建省委会授予“浙江民建助力共同富裕实践基地”。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陈梅芳依靠苦干实干的冲劲、稳中求进的务实、水滴石穿的韧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杭建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