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预言未来,而是把握现在
——记民建全国优秀会员、建纬(杭州)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沸
发布时间:2011-06-15 09:59:01
|
作者: 杭 建
2011年大年初一晨,当人们仍沉浸在团圆喜庆的氛围时,陈沸独自一人从家步行至办公室,开始撰写新年的第一条信息《请高层关注房地产宏观调控后的社会问题》。此刻,连大厦保安都调侃道:“你是新年第一人呀,这幢22层的庞然大物中就我们两人。”
年前,当“新国八条”的号角吹响后,陈沸急切地注视着市场变化,作为专业人士,他认为该给政府提醒点什么。于是,他反复调研,甚至跑到兄弟省、市的律师事务所,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要迅速将资料变成有用的文字,将最真实的信息反映给高层领导,为决策提供参考。调研中,他发现房租呈急剧上涨趋势,遂提出调控不能顾此失彼,政府相关部门应合理引导房屋租赁市场。另外,还建议省、市在执行政策制定文件时,应对本地区房市作充分调研,对症下药,切忌闭门造车,并呼吁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
最近几年,他始终密切关注政府的房产宏观调控政策,“这既是法律问题,又是民生问题。作为房地产专业律师及民主党派成员怎能不关注。”
时间再回放到今年“两会”前,陈沸被民建中央表彰后的一天。
“非常荣幸,能被评为民建全国优秀会员,这是新的起点。就像当初刚担任政协委员时那样,更多的是一种鞭策,我会继续努力的。”说这话时,陈沸律师正在距杭城新地标———西湖文化广场50米之遥的越都商务大厦21层办公室中,为即将召开的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作最后准备,他对每一件提案都力争精益求精。这不,下午他将去市政协六楼会议室参加新闻发布会。刚随杭州市民建企业家代表团访问美国、加拿大归来的陈沸,对参政议政又有了新的感触与认识。
今年“两会”的提案,陈律师分别为提升城市消防设防能力、规范工程分包、出租车营运管理、宠物犬饲养监管等建言献策。尤其是如何提升消防设防能力的提案,是对上海“11.15大火”后的深入调研与思考,凝结了陈沸律师的心血。
“笔者从事法律职业已逾二十年,其中一年在国外学习。二十年间先是在法院任职,之后做律师。正是这种特殊经历,使笔者在考量我国司法制度、政治体制等类似问题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立场与视角。”这是陈沸在某杂志发表的文章《我的律师之路》中的一段话。这位拥有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位的资深律师,他的参政议政之路,离不开他的法律专业背景及工作经历。他撰写的信息《关于修订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草案)的建议》被民建中央采用;《关于修订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的建议》和《关于〈农村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的修改建议》被全国政协办公厅采用。他曾在《浙江律师》杂志发文,由衷地谈及律师担任政协委员的优势,并先后接受《杭州日报》《杭州网》《政协通讯》等媒体的专访。
陈沸于1999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2007年初被推选为杭州市政协委员。现任民建杭州市下城区四支部主任,民建杭州市委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杭州市民建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职。他的勤奋与执着,就像他在自己的博客所言:“世尘的扰闹造就了我坚忍不拔的个性,深知生之不易,故绝不虚度此生。”
加入民建会尤其当选政协委员后,陈沸将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为己任。除繁重的事务所管理工作外,他每天要阅读大量的文字,家中订阅了10余种报刊,且常常在网上阅读各类评论至深夜。他曾在《杭州政协》杂志发文《解读物业税开征》,发表对在全国争议颇多的物业税的看法。他在杭州市政协网站开设的委员博客专栏,因关注民生问题,获政协委员们广泛关注,并得到基层百姓的呼应。
2010年,他两次出访国外,为更好地参政议政积极挖掘素材。上半年在新加坡,他带着《关于打造国际宜居城市的建议》的课题,在政府组屋计划、社区法律服务、医疗服务、体育休闲设施等方面作深入调研。出访归来,《重访新加坡》一文发表在《浙江律师》等杂志。
“你的时间够用吗?”我们带着疑问,请教陈律师。
他说:“时间就像海绵,是靠挤的。”“办公室离家只有10分钟路程,是我最大的福分。除在外出差在家吃饭睡觉,我基本都泡在办公室里。”
我们终于找到他巧用时间的秘诀。
“参政议政的前提,是首先必须做好本职工作。”
对法律专业孜孜不倦地学习,是陈律师的常态。办公室铺满了专业书籍,这是他从法院工作时起便养成的习惯。
“只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刻苦钻研法学理论知识,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他经常这样说。自担任事务所主任以来,带领事务所一班人,不但努力提升经营业绩,还为化解社会矛盾,尽力所能及之责。特别是他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他所承办的法律援助案件,曾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法律援助案件”。他承办的《诗人徐志摩》著作权纠纷案、奥运百年纪念金牌买卖合同纠纷案等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领导的律师团队,开业三年来循序渐进,业务级级提升。建筑房地产法律业务,是该所的特色业务,至今担任着龙湖地产、嘉里置业、中铁建浙江京城投资等国内一线房地产企业的法律顾问。
参与公益活动,回报社会,是陈律师的一贯做法。他组织事务所青年律师积极参加杭州市“律师进社区”活动,并亲自担任“杭州市网络律师团”成员,为市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作为民建杭州市委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主任,他还经常为会员企业家提供法律服务,多次为会员企业家举办法律讲座,并组织律师对会员企业遇到的复杂疑难法律问题进行论证。此外,于每年夏天组织律师为杭城纳凉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获广大市民好评。去年,还和浙江电视台经视频道联合推出“你的说法你的团”大型法律咨询活动。
“你为何如此地对参政议政乐此不疲?”我们再下一问。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陈律师爽朗地一笑。他说念高中时就对政治时事甚感兴趣,曾获全校政治时事竞赛一等奖。当然,这一切还离不开他的工程师父亲对他的谆谆教导。
“父亲在家里订阅了大量的书报,且经常讨论一些时政问题。”
“既然地球是圆的,重要的不是预言未来,而是把握现在。”这是陈沸的座右铭。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他始终坚信关于时间是海绵的理论。
年前,当“新国八条”的号角吹响后,陈沸急切地注视着市场变化,作为专业人士,他认为该给政府提醒点什么。于是,他反复调研,甚至跑到兄弟省、市的律师事务所,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要迅速将资料变成有用的文字,将最真实的信息反映给高层领导,为决策提供参考。调研中,他发现房租呈急剧上涨趋势,遂提出调控不能顾此失彼,政府相关部门应合理引导房屋租赁市场。另外,还建议省、市在执行政策制定文件时,应对本地区房市作充分调研,对症下药,切忌闭门造车,并呼吁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
最近几年,他始终密切关注政府的房产宏观调控政策,“这既是法律问题,又是民生问题。作为房地产专业律师及民主党派成员怎能不关注。”
时间再回放到今年“两会”前,陈沸被民建中央表彰后的一天。
“非常荣幸,能被评为民建全国优秀会员,这是新的起点。就像当初刚担任政协委员时那样,更多的是一种鞭策,我会继续努力的。”说这话时,陈沸律师正在距杭城新地标———西湖文化广场50米之遥的越都商务大厦21层办公室中,为即将召开的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作最后准备,他对每一件提案都力争精益求精。这不,下午他将去市政协六楼会议室参加新闻发布会。刚随杭州市民建企业家代表团访问美国、加拿大归来的陈沸,对参政议政又有了新的感触与认识。
今年“两会”的提案,陈律师分别为提升城市消防设防能力、规范工程分包、出租车营运管理、宠物犬饲养监管等建言献策。尤其是如何提升消防设防能力的提案,是对上海“11.15大火”后的深入调研与思考,凝结了陈沸律师的心血。
“笔者从事法律职业已逾二十年,其中一年在国外学习。二十年间先是在法院任职,之后做律师。正是这种特殊经历,使笔者在考量我国司法制度、政治体制等类似问题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立场与视角。”这是陈沸在某杂志发表的文章《我的律师之路》中的一段话。这位拥有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位的资深律师,他的参政议政之路,离不开他的法律专业背景及工作经历。他撰写的信息《关于修订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草案)的建议》被民建中央采用;《关于修订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的建议》和《关于〈农村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的修改建议》被全国政协办公厅采用。他曾在《浙江律师》杂志发文,由衷地谈及律师担任政协委员的优势,并先后接受《杭州日报》《杭州网》《政协通讯》等媒体的专访。
陈沸于1999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2007年初被推选为杭州市政协委员。现任民建杭州市下城区四支部主任,民建杭州市委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杭州市民建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职。他的勤奋与执着,就像他在自己的博客所言:“世尘的扰闹造就了我坚忍不拔的个性,深知生之不易,故绝不虚度此生。”
加入民建会尤其当选政协委员后,陈沸将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为己任。除繁重的事务所管理工作外,他每天要阅读大量的文字,家中订阅了10余种报刊,且常常在网上阅读各类评论至深夜。他曾在《杭州政协》杂志发文《解读物业税开征》,发表对在全国争议颇多的物业税的看法。他在杭州市政协网站开设的委员博客专栏,因关注民生问题,获政协委员们广泛关注,并得到基层百姓的呼应。
2010年,他两次出访国外,为更好地参政议政积极挖掘素材。上半年在新加坡,他带着《关于打造国际宜居城市的建议》的课题,在政府组屋计划、社区法律服务、医疗服务、体育休闲设施等方面作深入调研。出访归来,《重访新加坡》一文发表在《浙江律师》等杂志。
“你的时间够用吗?”我们带着疑问,请教陈律师。
他说:“时间就像海绵,是靠挤的。”“办公室离家只有10分钟路程,是我最大的福分。除在外出差在家吃饭睡觉,我基本都泡在办公室里。”
我们终于找到他巧用时间的秘诀。
“参政议政的前提,是首先必须做好本职工作。”
对法律专业孜孜不倦地学习,是陈律师的常态。办公室铺满了专业书籍,这是他从法院工作时起便养成的习惯。
“只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刻苦钻研法学理论知识,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他经常这样说。自担任事务所主任以来,带领事务所一班人,不但努力提升经营业绩,还为化解社会矛盾,尽力所能及之责。特别是他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他所承办的法律援助案件,曾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法律援助案件”。他承办的《诗人徐志摩》著作权纠纷案、奥运百年纪念金牌买卖合同纠纷案等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领导的律师团队,开业三年来循序渐进,业务级级提升。建筑房地产法律业务,是该所的特色业务,至今担任着龙湖地产、嘉里置业、中铁建浙江京城投资等国内一线房地产企业的法律顾问。
参与公益活动,回报社会,是陈律师的一贯做法。他组织事务所青年律师积极参加杭州市“律师进社区”活动,并亲自担任“杭州市网络律师团”成员,为市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作为民建杭州市委会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主任,他还经常为会员企业家提供法律服务,多次为会员企业家举办法律讲座,并组织律师对会员企业遇到的复杂疑难法律问题进行论证。此外,于每年夏天组织律师为杭城纳凉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获广大市民好评。去年,还和浙江电视台经视频道联合推出“你的说法你的团”大型法律咨询活动。
“你为何如此地对参政议政乐此不疲?”我们再下一问。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陈律师爽朗地一笑。他说念高中时就对政治时事甚感兴趣,曾获全校政治时事竞赛一等奖。当然,这一切还离不开他的工程师父亲对他的谆谆教导。
“父亲在家里订阅了大量的书报,且经常讨论一些时政问题。”
“既然地球是圆的,重要的不是预言未来,而是把握现在。”这是陈沸的座右铭。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他始终坚信关于时间是海绵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