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情系畲村办实事 共同繁荣求发展
——记温州市委会帮扶少数民族村苍南县凤阳乡鹤山村
发布时间:2011-06-15 10:04:46
|
作者: 温 宣
温州市委会一直以来努力致力于民族团结工作,引导、鼓励会员企业家为少数民族兄弟排忧解难,尤其是温州市委统战部开展“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计划”以来,市委会与苍南县凤阳乡鹤山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市委会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抓落实,多次赴畲村扶贫调研、落实项目,并积极发动民建各基层组织、企业家参与帮扶,为畲村办实事,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深入调研、了解村情,为帮扶工作打好基础
凤阳畲族乡鹤山村位于苍南县东南部山区,地理位置并不优越,是一个纯畲族群众居住的民族村,下辖7个自然村,全村105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32人,全村现有耕地818亩,林地3800亩,村集体经济基本空白,2008年人均年收入2749元,低收入群众111人,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收入和劳务输出,农业产业有金银花等项目。
2009年1月6日,市委会主委朱贵远带领机关干部赴苍南县凤阳乡鹤山村开展扶贫调研。市委会一行与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及村“两委”干部进行座谈,听取了乡、村干部的情况介绍,基本了解了乡情、村情。随后,调研组一行走田坎、爬山岭、进农家,实地考察鹤山村现状,并登上苍南第一高峰鹤顶山,俯视凤阳乡全貌,了解全乡的发展情况和村落布局,了解生活在海拔500多米高山上群众的真实生活。当天,市委会领导还走访慰问了8户困难户,为他们送上了慰问金,详细了解每户的生活情况和致贫原因。多次深入的调研,为进一步开展帮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召开座谈会,拟订长期帮扶计划,并进行可行性与有效性论证
市委会通过多次的调研、排摸后,基本掌握了鹤山村的具体情况,为了更好帮助确定发展思路,谋划发展对策,确定帮扶项目,市委会多次召集民建会员企业家及大学经济学教授座谈,对帮扶计划进行可行性与有效性的论证。最终,针对鹤山村实际情况,市委会拟订了详细的帮扶计划。一是计划用3年时间将鹤山村的金银花基地做大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二是解决村里低收入群众的困难,给予一定的资金救助;三是基本解决村里贫困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就学难问题;四是引导会内企业家到该村扶贫并进行项目援助和投资;五是结合畲族村的自身特点和山区实际,挖掘畲族文化特色,开展实实在在的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出力。
三、认真落实计划,开展情暖畲村帮扶行动
1.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帮扶行动与市委会基层组织活动相结合。
2009年9月19日,市委会主委朱贵远,副主委金克明、陈建民带领民建中青年会员一行100余人赴鹤山村开展扶贫助学及送文艺下乡活动。为此,市委会还专门成立了中青年工作委员会筹备组。本次扶贫助学活动各企业家纷纷解囊,向鹤山村捐款共计9万元,用于购买金银花加工设备、资助两位贫困高中生和三位贫困大学生;同时,活动还邀请到温州市多位知名演员及歌手,为畲乡少数民族兄弟送去一场精彩的文化演出,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民建的温情和热情。多位在场的鹤山村村民激动地表示,生活了几十年,还是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感谢民建。
2.悉心关怀,跟踪项目,市委会领导多次赴畲村进行指导。
2010年,温州市委会领导多次带领机关干部及民建会员企业家到鹤山村开展项目扶贫调研活动。市委会与鹤山村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鹤山村工作汇报,针对其存在的困难,想方设法予以解决。原来,村里的金银花采摘之后因天气、时间等原因容易霉变、腐烂,市委会想办法利用5万元的扶贫资金及技术指导,帮助村里购买了金银花加工设备。现在,村里种植的500多亩金银花可以自主烘干。目前,金银花市场价较高,每斤可达100多元,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3.情暖畲村,开展扶贫助学结对。
2010年9月21日,市委会主委朱贵远率会员企业家一行40余人赴鹤山村开展贫困生捐资助学结对活动。鹤山村现有12名较为贫困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且成绩和品德都比较优秀。市委会积极与会员企业家沟通,决定由企业家联谊会与12名受资助学生进行结对,颁发结对证书,并向每位受资助学生家长给付每年5000元助学金,直至其高中和大学毕业,资助金额达20余万元。
4.利用民建优势,为鹤山村搭平台,力促其与中草药企业合作。
为扩大经营,确保金银花销路,市委会利用优势,为鹤山村搭好平台,尽力争取鹤山村与中草药企业合作,保证农民收入,目前合作事项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
通过这几年市委会开展的一系列帮扶活动,现在,鹤山村金银花基地由300亩增加到了500余亩,新建了厂房、烘干房等设施,并铺修了机耕路,村里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金银花项目与温州一公司合作生产加工事项也正在沟通协商中,并与省下派技术指导员合作,为金银花深加工做实验。鹤山村贫困学子的就学难题也基本解决,可以让孩子们上学无忧。村里低收入家庭也有了一定的保障,民建会员帮助其解决温饱问题。鹤山村村民有了民建的支持和帮助,更加坚定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面貌焕然一新。
温州市委会把帮扶畲族鹤山村发展,作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中心工作来抓,今后一段时间,将坚定不移高举“民主、团结、进步”的旗帜,与畲族兄弟携手共进,全力帮助鹤山村科学发展。
一、深入调研、了解村情,为帮扶工作打好基础
凤阳畲族乡鹤山村位于苍南县东南部山区,地理位置并不优越,是一个纯畲族群众居住的民族村,下辖7个自然村,全村105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32人,全村现有耕地818亩,林地3800亩,村集体经济基本空白,2008年人均年收入2749元,低收入群众111人,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收入和劳务输出,农业产业有金银花等项目。
2009年1月6日,市委会主委朱贵远带领机关干部赴苍南县凤阳乡鹤山村开展扶贫调研。市委会一行与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及村“两委”干部进行座谈,听取了乡、村干部的情况介绍,基本了解了乡情、村情。随后,调研组一行走田坎、爬山岭、进农家,实地考察鹤山村现状,并登上苍南第一高峰鹤顶山,俯视凤阳乡全貌,了解全乡的发展情况和村落布局,了解生活在海拔500多米高山上群众的真实生活。当天,市委会领导还走访慰问了8户困难户,为他们送上了慰问金,详细了解每户的生活情况和致贫原因。多次深入的调研,为进一步开展帮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召开座谈会,拟订长期帮扶计划,并进行可行性与有效性论证
市委会通过多次的调研、排摸后,基本掌握了鹤山村的具体情况,为了更好帮助确定发展思路,谋划发展对策,确定帮扶项目,市委会多次召集民建会员企业家及大学经济学教授座谈,对帮扶计划进行可行性与有效性的论证。最终,针对鹤山村实际情况,市委会拟订了详细的帮扶计划。一是计划用3年时间将鹤山村的金银花基地做大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二是解决村里低收入群众的困难,给予一定的资金救助;三是基本解决村里贫困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就学难问题;四是引导会内企业家到该村扶贫并进行项目援助和投资;五是结合畲族村的自身特点和山区实际,挖掘畲族文化特色,开展实实在在的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出力。
三、认真落实计划,开展情暖畲村帮扶行动
1.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帮扶行动与市委会基层组织活动相结合。
2009年9月19日,市委会主委朱贵远,副主委金克明、陈建民带领民建中青年会员一行100余人赴鹤山村开展扶贫助学及送文艺下乡活动。为此,市委会还专门成立了中青年工作委员会筹备组。本次扶贫助学活动各企业家纷纷解囊,向鹤山村捐款共计9万元,用于购买金银花加工设备、资助两位贫困高中生和三位贫困大学生;同时,活动还邀请到温州市多位知名演员及歌手,为畲乡少数民族兄弟送去一场精彩的文化演出,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民建的温情和热情。多位在场的鹤山村村民激动地表示,生活了几十年,还是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感谢民建。
2.悉心关怀,跟踪项目,市委会领导多次赴畲村进行指导。
2010年,温州市委会领导多次带领机关干部及民建会员企业家到鹤山村开展项目扶贫调研活动。市委会与鹤山村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鹤山村工作汇报,针对其存在的困难,想方设法予以解决。原来,村里的金银花采摘之后因天气、时间等原因容易霉变、腐烂,市委会想办法利用5万元的扶贫资金及技术指导,帮助村里购买了金银花加工设备。现在,村里种植的500多亩金银花可以自主烘干。目前,金银花市场价较高,每斤可达100多元,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3.情暖畲村,开展扶贫助学结对。
2010年9月21日,市委会主委朱贵远率会员企业家一行40余人赴鹤山村开展贫困生捐资助学结对活动。鹤山村现有12名较为贫困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且成绩和品德都比较优秀。市委会积极与会员企业家沟通,决定由企业家联谊会与12名受资助学生进行结对,颁发结对证书,并向每位受资助学生家长给付每年5000元助学金,直至其高中和大学毕业,资助金额达20余万元。
4.利用民建优势,为鹤山村搭平台,力促其与中草药企业合作。
为扩大经营,确保金银花销路,市委会利用优势,为鹤山村搭好平台,尽力争取鹤山村与中草药企业合作,保证农民收入,目前合作事项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
通过这几年市委会开展的一系列帮扶活动,现在,鹤山村金银花基地由300亩增加到了500余亩,新建了厂房、烘干房等设施,并铺修了机耕路,村里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金银花项目与温州一公司合作生产加工事项也正在沟通协商中,并与省下派技术指导员合作,为金银花深加工做实验。鹤山村贫困学子的就学难题也基本解决,可以让孩子们上学无忧。村里低收入家庭也有了一定的保障,民建会员帮助其解决温饱问题。鹤山村村民有了民建的支持和帮助,更加坚定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面貌焕然一新。
温州市委会把帮扶畲族鹤山村发展,作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中心工作来抓,今后一段时间,将坚定不移高举“民主、团结、进步”的旗帜,与畲族兄弟携手共进,全力帮助鹤山村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