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宁波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宁波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发布时间:2005-08-15 09:53:09
  |  
作者: 民建宁波市委会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既是经济高速发展期,又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在这种背景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新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党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和谐社会”一词作为新时期执政党执政理念一经提出,自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快在全国取得了共识,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需要社会各阶层齐心协力长期奋斗才能实现。就当前来说,要在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条件下,协调处理好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是新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贾庆林同志近日在北京调研时强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面临的一项新任务,也是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
下面我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题,谈谈看法。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社会事实上是利益多样化的社会,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从民主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具有优越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阶层人们日益高涨的政治参与期望。要实现我国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就是要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建立必要的法律制度,对公民的政治参与进行必要的法律确认和必要的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公民的政治参与经常化、秩序化。我国的政治制度设计中,既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治协商机构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利益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有政府性民意代表结构如信访制度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尽可能广泛的社会阶层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主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政治参与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的数量增多,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减轻了非常态政治参与对社会秩序的危害。随着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与社会呈现出了适度的分离,社会的自主性开始增强,社会阶层开始分化,社会政治资源得到共享,公民的政治参与的力度和主动性提高。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缺少该项制度就难以保证全社会的和谐。
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和法治的社会。社会生活的和谐,必须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民主政治秩序。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条件下,社会的和谐是各种利益群体和各种思想观点同时并存,在社会生活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发挥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与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发生变化。在“阶级斗争”年代,依靠政治动员来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是我国人民民主的主要模式,这种“大民主”模式带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依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容易出现忽视公民权利和利益的倾向,造成公民的被动参与、盲目参与和依附参与,最后导致社会的无序混乱状态,给社会的经济和发展带来灾难性的恶果。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每个社会成员和不同的社会阶层都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进而形成一定的利益阶层或社会阶层,也强化了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观念,为政治参与提供了内在的基础。由于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平等,随着阶层意识的增强,其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也必然增强,政治参与不再被视为一种义务,而是一种权利。主体意识强调自我精神、非依附性和非盲目性。社会新阶层的出现,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对利益需求和政治参与呈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在协调矛盾和利益关系、维护团结和稳定方面,给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将新阶层的利益需求和政治参与要求纳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规道上来,只有畅通民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渠道,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才能更好地坚持团结和民主。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和善治的社会。善治即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政府充分听取民意,支持民间参与社会公共事业的合作管理,使政府与民间的关系达到最佳状态。有序的政治参与是表达民意的重要通道,可以为经济决策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基础。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也是公民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形式参与政治生活,可以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提高公民的知政、参政和议政的能力,增强对国家的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对现有政治制度的归属感。有序的政治参与使党委和政府能充分倾听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意见,能充分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社会成员之间能够达成谅解和宽容,为社会提供心理的支撑机制,将社会不稳定因素减至到最低。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民间的政治参与有时只反映本阶层或本部门的利益,有的甚至只以利益分配为目的而参与政治,这样不利于政策的公平实施,这实际涉及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人民政协素有“人才库”、“智囊团”之称,具有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突出优势,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性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这些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为构建民主和善治的和谐社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各种政治和经济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据近日召开的“和谐社会成都论坛”报导,当代中国已经形成了由十大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有关专家认为,就结构形态而言,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还只是一个中低层过大,中上层有所发育但还没壮大,最上层和底层都比较小的“洋葱头”型结构。国家有关部门应创新和制定恰当的经济社会政策,推进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等改革,调整城乡、区域和就业结构,引导培育形成一个合理的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明全体居民的收入差距较为合理,既有利于提高效率,也没有违背社会公平的原则。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改革前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16,而到了1994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则上升到了0.452。这种利益结构令人担忧,低收入阶层太多,高收入阶层集中的财富过多,而作为缓解社会阶层之间冲突的中等收入阶层又太少。社会上的高收入阶层较多地占有了其他社会各阶层的收入。贫富差距的拉大,导致社会失去公平,容易造成阶层之间关系的紧张,引起社会突发性事件增多,影响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是提高民主政治的整合能力,有效地发挥民主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增进新的社会阶层对民主政治体系的认同,积极运用各种民主政治化手段,引导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阶层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取向的体现。我们要把社会事业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考虑,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以人为本的社会进步上。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
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而产生新的社会阶层,中共十六大把这些新的社会阶层明确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其后又写进宪法,政协章程也随之修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已成为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一部分。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建设,也成了党派工作的题中之义。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重要的源于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自身素质只有依靠民主党派的队伍建设得以提高,就是从思想、组织、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自身建设的新途径和方法,为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挥参政党作用,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参政人才而提供组织保证。实践是提高参政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树立参政意识,自觉履行参政职责。其次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实情,集中智慧,强化整体功能,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今后,党派将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使尽可能广泛的社会阶层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努力畅通利益渠道,增进各阶层利益的团结和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此材料为项性平主委在2005年7月市政协“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