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宁波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宁波
国际港口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兼容共荣
发布时间:2006-04-12 15:34:34
  |  
作者: 竺波

国际港口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对宁波总体发展规划的定性定位。“十五”期间,是宁波港发展最快的5年,基本实现了“航线全球通”并发展成为中国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而今昂首跨入世界大港行列。根据“一个中心、五大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随着“十五”计划目标的逐一实现,初步形成了宁波国际港口城市的基本框架。《十一五规划纲要》(汇报审议稿),提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明确区域总体功能区(分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四种开发区),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我认为符合宁波的发展实际。
作为奉化人,首先从奉化人的视角谈谈对“十一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的不成熟看法。奉化与宁波,犹如新泽西与纽约,奉化山林江河众多,很大程度上属于限制开发的水源涵养区域,承担着宁波水土保持、气候调节、景观服务的重要生态功能,前些年关停造纸、食品、皮革、水泥等制造企业,有效地保护了横山、亭下二处宁波饮用水源地及江河流域,为宁波大市作出应有贡献。为此,建议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南部生态功能的利益补偿,着力推进轨道交通和区间快速通道建设,鼓励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型人居,促进服装、电子、生物工程的集聚。这是针对宁波作为国际港口城市成长性预期的战略思考。
其次从文化人的视角,审视“十一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新世纪开元以来,宁波经济实力、综合实力逐年提高,如今在全国各大城市排名中名列前茅。2005年成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美誉度不断提升。作为具有7000年文明史、拥有众多文物古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在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过程中,也和许多城市一样有过深刻的教训。令人欣慰的是,加强文物保护,发挥文物巨大的历史和人文价值,让文物为城市建设增辉,已在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如何处理好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的关系,是摆在宁波人民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国际港口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兼容共荣,才是宁波人民的终极关怀。唯有在“十一五”发展期间体现更多的“文化自觉”,宁波的综合实力才能大幅度提高。对于宁波的核心文化遗产,如天一阁、庆安会馆、河姆渡、保国寺等,应该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并通过合理的技术途径提升与发挥它们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贡献值。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对天一阁的关注,不仅仅是建一个书库(已列入“十一五”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还要重视其文化传播与辐射力。我认为,有必要把天一阁打造成为中国人的第一书房,设一个代表宁波乃至中国文化的讲堂;有必要筹建一个天一阁出版社,形成收藏、研究、出版、传播的良性循环,打破一贯以来封闭式收藏的做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另外,宁波籍书画家众多,在天一阁内挂牌成立宁波中国画院,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于一体,团结海内外书画家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弘扬中国国粹:诗、书、画、印(这是中国人第一书房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与天一阁园林、建筑、家具交相辉映,促使天一社区还原成传统文化艺术的生态区。此外,还可以搞一个家族史研究中心,天一阁藏有许多宁波人的家谱,如包玉刚、卢绪章、蒋介石等,通过研究进一步搜集资料,藉此联络宁波帮人物的宗亲乡情,使“宁波帮帮宁波”得以代代相传。
对河姆渡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建议市政府在“十一五”旅游整体规划中将其列为宁波大文化的亮点工程,即保护开发利用与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在2007年甬杭运河通航同时开通水上巴士旅游专线,串联起以河姆渡为龙头的慈城古县城、保国寺、梁祝文化公园等人文景点。2006年重点做好河姆渡旅游休闲度假村的续建工程,整合和生发河姆渡文化旅游资源。姚江西岸的度假村与东岸的博物馆不是对立的矛盾体,可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国际港口城市兼容性研究并付诸行动的实例,达到兼容共荣、保护利用的目的。对此,将形式一再简化,将内容一再聚焦,如河姆渡遗址重要内容是稻作文化,那么姚江西岸的度假村可以生发米食文化,借鉴吸纳西方优秀文化元素,同时着重突出民族地方特色,打造新型度假村村落文化。
对庆安会馆目前的孤立现状需要加以改变。建议在其北侧,建一个宁波港口博物馆,展示从古到今宁波港口海运文明历史,配合做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
对保国寺保护与利用,可优先考虑“建筑之乡”的象山,进行跨行政区域、跨时空的建筑学术活动,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建筑营造的学术研究基地,同时也可以提升象山建筑企业文化品位,增强企业文化成长性,以此促进象山建筑行业整合,树立象山建筑企业品牌。建议成立保国寺长效保护与利用的直接投资基金。
在宁波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形势下,2005年中共宁波市委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市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的决定》,我认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是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当前,宁波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主要任务:一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二是重要文化遗产的价值提升。对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保护资金,不宜按本地块自筹平衡的方式进行,应该整体协调,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以保障这项工作有序、有节、有律地运作。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要有一个通盘考虑,在重视“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同时,将梁祝民间传说、布袋和尚、奉化布龙、宁海平调、宁波朱金漆木雕等纳入申遗工作中。 (本文系作者在参加市政府1月6日召开的征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一五规划(审议稿)”意见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毛光烈市长出席了该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