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绍兴民间工艺美术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4-07-08 17:52:16
|
作者: 王立导
  绍兴的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形制广泛,内容丰富,沉积浓厚。越国青铜剑横空出世,工艺高超,铸剑术闻名全国。从东汉开始,会稽郡成为全国铜镜铸造中心,有“天下铜镜出会稽”之誉,至今仍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视,在我国冶炼史上载上光辉的一页。上虞小仙坛等地的越窑,已发展到能烧烧制出成熟的瓷器,成为我国青瓷的发源地和生产中心,是世界上迄今已发现较早的瓷业之“始祖”。会稽织女有“蜘蛛弄巧”的美称,越布“比绢方绡,既轻且丽”。尔后,丝绸异军突起,越绫风行全国。东晋时嵊州细竹制品颂之“良工眇茅林”、“篾短秋蝉翼”。隋时“耀花绫”多成贡物。唐代,有“类玉”、“类冰”之称的越瓷,胎质细腻,釉色晶莹,作为全国名产,当时就远销国外。胎薄如纸,色明如镜的秘色瓷,成为皇家专用贡品。宋代“尼罗”、“圭绫”名闻遐迩。绯纱、绉纱,绢绸成为新的贡物。南宋的“竹纸名天下”。据清末民初时的记载,当时有纨扇、越砚、蓝印花布、明角灯、铁画、油泥堆塑、佛塑、灰塑、竹编制品等二十余种。在解放初期至“文革”前有:画蛋、毡帽、工艺画、编结、盘绣、乌金纸、红木小品、金银箔、铲刻、锡制工艺品等。在二十世纪后期,较有开发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有:泥塑、根雕、木雕、砖雕、紫砂、玩具、戏具、柳编、草编、棕编、剪纸多达三十余种,遍及全市各地,深及僻乡冷岙。
民间工艺美术可谓祖传的“百年基业”是“纯正的国粹”。然而,我们现在仿佛只能遗憾地回忆它昔日的辉煌。随着西风东渐和南俗北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和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多彩,新的审美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在与现代理念的冲撞中,人们的审美价值评判标准不断发生新的嬗变,崇洋、求新、猎奇的大众时尚消费,使许多不同门类不同形制的优秀传统民间工艺品,被认为“土里土气”、“卑微低俗”、“不登大雅之堂”,而受冷落,有的已将遗忘。
我市的民间工艺美术如何顺应和满足新的时代需求,适应和融合生活时尚的变革,积极创新,求得生存;顺应和迎合生活环境的变革,求得发展;适应和介入生活情趣的嬗化,获得新生;如何与时俱进,善契机遇,与商品联姻,发挥潜能,走向市场,这是我们共同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们可以设立一个机构,通过调查研究,抢救发掘,创新设计,给予资金扶持(基金投入),政策优惠,税收支持,将一部分有开发价值的品种,扶持发展在为产品,像上虞彭家堰的玉雕、诸暨的珍珠串缀工艺品那样进入市场,焕发新生命,让其发扬光大,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系民建绍兴市委会市直二轻支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