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温州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温州
推进我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04-07-23 12:07:04
  |  
作者:


--姜洪新委员在温州市政协第八届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依靠民间力量、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温州发展的奇迹。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竞争化的新形势,近年来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资本市场发育不全,投融资改革滞后”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体制障碍。   统计资料显示,去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75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4.2%;贷款余额13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存贷顺差达到443.39亿元。同时,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外的温州人异地产业投资累计达到2000亿元、房地产投资1000亿元。这说明我市社会游资很多,民间资本充裕。但是,大量的资金转化为储蓄、转化为异地房地产投资的现实,则足以说明我市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对社会投资引导乏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数以千亿的民间资本。   随着“一港三城”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培养资本市场,开辟投资融资渠道,创新投资融资方式,整合社会资本资源,加大投资融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已是势在必行。为此,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深化改革,着力培育区域资本市场    (一)加快培育资本市场主体。一是抓住温州作为我国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用民间力量,组合民间资本,加快资本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塑造。重点是创办和发展一批投资财团、信托投资公司、发展投资公司、财务投资公司、经济担保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二是大力引进外资银行和民资银行,鼓励和促进金融业改善服务,创新机制,有序竞争。要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区位辐射的优势,积极争取更多外资银行和民资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来温落户,设立办事服务机构和延伸经营网点。可采取金融业资产重组、行业兼并,委托经营等形式,开放本地金融市场,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来温开拓市场。   (二)加快区域金融体制改革试点。抓住“金融改革年”的有利时机,推进金融扩盘、吸纳民资入股,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民间资本股份比率;加快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股份制改造步伐,使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同时加快区域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试点的启动,强化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以争取建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重点,规范和发展各类资本市场。在继续规范发展证券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基础上,重点争取建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范股权交易,引导企业进行股权合理流动,利用股权交易市场组合社会资本。要加强引导,积极推荐和支持优势企业和品牌企业上市融资。要创造条件,适度放宽企业债券发行管制,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债券形式向社会进行直接融资。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发展的理念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正视温州客观存在的民间“外汇市场”、“借贷市场”,研究相关措施,规范市场交易,发挥其积极作用。   (四)规范和发展各类投资和发展基金。在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一批园区开发基金、科技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等,并向社会开放,努力增强地方政府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建议发行地方政府城市建设债券,以财政信用为基础,实行政府适当负债经营,加快公益事业投资步伐。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商会(协会行业)的组织作用,建立和筹集行业发展基金、行业互助基金、行业风险基金等,封闭式运行,推进行业联合投资、行业开发投资和行业风险投资。   (五)创新金融服务。完善个人或第三人财产抵押的担保贷款、保险公司保证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助业贷款等信贷服务;简化手续,扩大资产抵押范围,创新抵押品种和抵押要件,并积极试办技术专利、知识产权、企业品牌的质押贷款;开拓对中小企业发放以中小企业之间联保形式的贷款以及以行业协会、商会组织担保的担保贷款;对外资出口企业,应灵活运用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出口押汇、打包放款等多种融资方式;积极开拓金融理财、金融信托、委托代理、票据结算等金融业务。   (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和温州籍在外华侨(侨眷)两大资源,开放投资领域,积极引进外资和侨资。并建立专门机构,沟通信息,招商引资。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在我市设立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管理公司,为民间投资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服务。   二、清除行政壁垒,进一步开放投融资市场   (一)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项目业主化、设施享用商品化”的原则,开放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改变公共品投资项目由财政“单打独挑”的被动局面。一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有收费机制、回报比较稳定的电力、通信、能源、交通等领域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对以社会效益为主,投资回报率低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可以通过财政贴息和建立合理的价格、税费机制等办法(即按补偿投资成本加合理盈利的原则,确定收费标准)让民间投资有利可图,鼓励投资;三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公交、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及垃圾处理,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建设;四是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运用股份制形式参与开发和经营工业园区、各类商品市场;五是试行农村集体土地核价入股,租赁开发,委托投资等形式,参与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和投资建设。   (二)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渠道。具体建议:一是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可采取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办法,实行公平竞争,获得经营权,推向市场;二是要特别强调转变各类建设指挥部的职能,规范投资建设行为,通过改革,创新政府委托投资建设制度,实行“政资分开”、“政企分开”,不能再以财政投资办企业(下属开发建设企业),利用特权搞垄断,防止“黑箱操作”与民争利,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建设市场;三是进一步清理行政机关、司法部门办企业、办实体问题,通过股份化改制、企业兼并、职工持股、社会参股等形式,放企业于市场,收资本于国库,引民间来经营,实施真正的“断奶”和“脱钩”,还政府部门以廉政,树政府部门以“形象”。四是进一步开放教育资源,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教育领域,发挥民间资本在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特别是整合教育资源、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作用。五是加快研究制定部分特殊行业(例如石化、煤炭、电力、通讯、水务等)进入和行业投资特许经营措施,实行行业特许经营权市场化招标和经济责任保证制度。   (三)创新投资融资手段。积极推行国际上通用的BOT、TOT等项目融资方式。推出一批项目试行BOT(建设?经营?移交)融资,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经营;同时,在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中,积极推广TOT(转让?经营?移交)融资方式,吸收民间资本,回收资金用于新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   三、完善服务,不断优化投资创业环境   (一)加强政府宏观指导。把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融资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公共品投资项目的公开征集制度、项目招商引资推介制度,投资项目储备制度,及时公布投资信息、政策措施,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方式多样、政府调控有力”的投融资体系,进一步促进区域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二)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融资的政策措施。认真清理现行的政策性文件,取消投资融资限制。建议市政府抓紧研究制定《温州市投融资改革实施意见》,并相应研究制定《温州市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化改革实施办法》,《温州市基金设立和管理办法》,从主体培育、市场准入、行业开放、项目经营、投资管理、政策扶植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并加大政府各部门对民间投资的扶持力度,在登记注册、投资项目、土地使用、进出口、工商管理、上市融资、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植。   (三)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融资服务体系。强化以“效能革命”为核心的政府制度创新和作风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融资服务体系。一是放宽对投资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的条件限制,建立对投融资行为的市场化约束激励机制,完善权责清晰的出资人制度、项目投资的资本金制度和融资制度。二是进一步改进政府服务职能,强化各级地方政府的产业信息、规划信息、投资信息、政策信息的收集发布,指导民间资本投资,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三是建立政府投资基金制度,强化政府投资功能,扩大政府融资能力,引导和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带动社会资本流入。   (四)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为民间投资者服务的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发展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政策、法律、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的中介组织,帮助民间投资者建立规范的产权制度、财会制度等,引导和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系民建会员、温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