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温州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温州
关于破解温州市遭遇的国际贸易壁垒问题的几点意见建议
发布时间:2007-04-13 15:03:13
  |  
作者:

近年来,温州市的对外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入世后,增长速度一直超过30%。许多商品以其物美价廉的优势,挤垮了竞争对手,在国外市场上占据了较大份额,引起了国外竞争对手的重视。我市是近年遭遇贸易壁垒的“重灾区”。2006年,中国遭遇贸易壁垒共37起,我市就有7起,涉案金额5949.29万元美金,涉及几百家企业。
温州自1995年以来有1/3的出口企业遭遇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入世以来,先后有眼镜、鞋类、打火机、水产品、低压电器等20多种产品遭遇来自美国、欧盟、土耳其、阿根廷、巴西等国家的贸易壁垒,涉案企业400余家,涉案金额4.9亿美元。截止到2006年底,温州共发生国际贸易壁垒案件42起,可诉35起,应诉24起,应诉率70%,结案15起,胜诉12起,胜诉率为80%。
我们民建第四总支第三支部最近通过发放问卷、交谈走访,接触涉外的政府管理机构、商会、协会的领导,并对行业协会和外贸企业进行案例调查和实证分析,从政府、协会和企业联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角度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形成了一些看法。
一、温州企业遭遇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
1、温州制造业本身的结构特点
轻工业在温州经济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基本局限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皮革、服装、打火机等。正是这种低附加值产品在海外的增长最容易触及对方警惕的“神经”,引发各类调查。
2、温州产品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
温州的轻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高得惊人,据统计,美国人所穿的四双鞋中就有一双是温州所产;温州打火机占去世界市场70%的份额。此外,“温州制造”出现在全世界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上。温州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节节攀升,必定引起国外同行的反击,于是反倾销浪潮一次次向温州袭来,这是温州企业之所以频繁遭受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3、温州产品争取低价竞争策略
温州的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成本比起国外的产品更加低廉,比如温州出口其他国家的鞋类产品价格比较便宜,每双约在15到30美元,而欧洲皮鞋的价格约高出3到8倍。同时很多企业质量体系不健全,质量、计量、标准化等基础工作薄弱。除少数几个企业已采取一些有效的行动外,大多数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缺乏长期战略,习惯沿袭以往的套路,靠低价竞争维持或扩大出口规模,对欧盟等国家的商品造成冲击,引来了普遍不满。
4、在国际贸易中部分生产贸易商不遵守当地贸易秩序
在国际商业行为中,温州部分商人不遵守贸易秩序,引起贸易摩擦。比如巴西提起圆珠笔反倾销案,温州企业最后放弃应诉,其原因是企业为迎合进口商要求,低开出口发票,以致无法坦然应对反倾销调查;温州商人在俄罗斯由于没有通过正常进关渠道,所以遭到货物查扣。

二、建议
1、通过构筑信息网络,加强信息交流,为行业、企业提前获取信息、快速作出反应提供便捷的服务和帮助。
依托温州高校科研人员力量,成立WTO研究温州中心,为温州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通过举办业务培训会、案例分析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对外经贸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普及WTO规则、进出口公平贸易知识,讲解应对贸易壁垒案件的基本程序和相关规则,以培训来促进整体应对能力的提高。
2、建立多方联动的应对机制,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
温州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存在跟风现象。当发现一家企业在海外某个市场做出成绩时,众多企业会蜂拥而至,没有长远战略,只顾眼前利益,采用低价战略恶性竞争,直至把这个市场从有序竞争的市场做成无序竞争为止,而这最终损害的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同时遭致国外的贸易壁垒。所以温州各个行业要加强自律,而这需要行业协会、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制定行业规范,进行引导管理和规范。
应对贸易壁垒,光靠企业“单打独斗”难以承受,需要各方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于突破贸易壁垒至关重要。温州市要注重政府、协会和企业之间的协调一致,不断完善三方联动的应对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国内市场,协会要研究宏观经济形势,为企业提供投资决策咨询,充当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同时在会员企业之间要发挥仲裁与协调作用;协会为协助会员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在主要贸易国开设办事处,收集信息和开展研究,要聘请当地律师了解所在地区的政策和法律变化,帮助会员企业与所在国政府协商解决投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会员企业遇到贸易纠纷如遭遇反倾销时提供从信息收集到聘请律师的一揽子专业化服务。
3、调动企业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企业是应对贸易壁垒的主体,企业积极主动应诉是赢得壁垒案的前提。打火机、眼镜等案件的成功突破,便与企业的主动应诉分不开。对应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骨干企业,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也要充分调动进口商积极性,及时沟通,内外配合,共同应对贸易壁垒。
4、拨出专项资金,加强人才培养。
拨出专项培训基金,从政府、高校、企业选拔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使用。资助国际商务高级人才出国培训或到重点大学相关专业学习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对本地律师的培养,有意识地组织本地律师参与公平贸易工作,既降低了企业的应诉成本,又使本地律师获得对外交流的机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5、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创牌认证,越过壁垒。
给予重点行业的企业一定创新研发基金,鼓励企业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时尚设计,通过产品的研发、先进设备和检测手段的引进,全面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同时,引导企业走品牌经营的路子,以品牌来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走出低档低价的数量扩张型误区。
(发言会系民建会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