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节约型社会
发布时间:2006-03-22 16:05:37
|
作者: 民建嘉兴市委会
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是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模式。它的特征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浙江省被列入最早一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2003年制定了《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嘉兴也从此开始了生态市建设。
一、嘉兴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资源效率提高工作成效显著
1、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涉及面宽、发展空间广。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我市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不断拓展,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几年来,我市垃圾发电、次小薪材、河道淤泥制砖、报废手机电池等新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发展有所突破,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局面,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税收减免等政策激励下,我市企业开展资源的再生利用或循环利用。2004年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共有118家,其中生产企业31家,流通企业87家。2004年全市共回收利用各类废弃物162万吨,创经济效益24亿元;利用工业废渣生产各类水泥800万吨,创经济效益5亿元;节约标煤81.3万吨,节能降耗产生经济效益7亿多元。全市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实现产值36亿元,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针对我市砖瓦企业多,耗费大量黏土资源的现状,桐乡河山砖瓦厂在全省率先就淤泥制砖进行技术研究。在其用30%的淤泥制砖获得成功后,迅速在同行中推广。去年,桐乡市砖瓦企业消耗淤泥13.42万吨,相应节省7.9万立方米的黏土资源,按挖深1米计算,节约土地118.29亩,从而既节约了黏土资源,保证了河道畅通,又带动了炉渣等固体废弃物、淤泥制砖循环经济链的发展。去年,该市将淤泥制砖企业上缴所得税的50%奖励给企业,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近几年我市工业废渣综合利用于新型墙材、建材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此外,沼气发电等资源利用项目也得到了推进。南湖区新丰镇沼气发电项目目前正在实施当中,项目总投资约380万元,装机容量400千瓦,年可节约标煤1200吨。沼气发电项目有效利用了猪粪,既解决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又填补了我市生物质能发电的空白。
2、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全面展开
我市一些包装材料,如烟酒的包装大纸盒等的回收已形成于供货相反的废物流,即由零售商返回批发商,批发商再集中返回给生产企业以再利用;一些废旧物资被零散地回收后集中分类,废金属进入冶炼厂,旧家具、废纸张、废塑料、废木材、废家电等回收利用产业,已经形成网络化和规模化的格局。这些自发形成的废旧物资回收和加工利用体系,不仅解决了大量人员的就业,也改善了一些地方的财政状况。2004年全市共回收废钢铁52.69万吨、废有色金属1.83万吨、废纸124.60万吨、废橡胶0.88万吨、废塑料1.47万吨。2004年,全市有各类废旧物资回收企业93家,从业人员1054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值约31.20亿元,在发展调整中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市的废旧物资社会回收网络。
无论生产领域还是消费领域,我市都有从事机械、电器等产品的维修队伍,一些企业开展了包装物(如玻璃容器、纸箱、周转箱)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此外,我市也鼓励发展旧货市场,充分利用旧货资源满足低收入消费群体的需求。
3、环保产业发展迅速
“末端治理”不属于循环经济范畴,但也有循环经济的内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和最终处理,垃圾堆肥和填埋气的热利用、垃圾发电等,形成产业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治理市场化的进程在加快,形成中小企业进入园区、废水集中处理的模式,不仅减少了污水治理的资金投入,一些企业还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
(二)加大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
1、加强宣传
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新闻单位加强了对循环经济概念、思想的宣传,特别是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来,人们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步提高,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为循环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绿色服务业(第三产业)、环境标志认证体系、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政府绿色采购等,成为推进循环经济的工作方向。
2、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我市积极开展节能宣传,着重抓好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加强能源利用效率监测、对能管员进行培训;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等,成效明显。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0.56亿元,同比增长16.5%;能源消费总量555.9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09%,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4.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可持续发展的态势。2004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万元产值能耗0.621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2.76%。2004年节约和少用能源81.35万吨标准煤,节约的能源价值5亿元,节约和少用能源相当于减少排放氮氧化物8132吨,二氧化硫14515吨,烟尘4082吨,灰渣26.07万吨。
3、在企业层面实行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构筑企业“体内循环”
通过企业“体内循环”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成了我市大力推广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资源“瓶颈”制约,我市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体内循环”,既节约了宝贵的资源,又提高了综合效益,还清洁了环境,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目前全市已有12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完成清洁生产方案196项,总投资8015万元,其中:无/低费162项,中/高费34项,培训3291人次,减少污水排放305万吨,COD削减8543吨,节电856千瓦时,节水46万吨,增收节支2609万元,呈现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
4、在工业园区推行链式发展,构筑“园区循环”
在工业集中地区、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在这些园区,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组织生产,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延长生产链条,实现区域或企业群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
嘉兴友好化工有限公司每天都要排出大量的废盐酸,而附近嘉联氯碱公司所需的原料正是废盐酸,通过与对方达成协议将废盐酸低价回收。以前,友好化工每年单为处理这些废盐酸就要花几百万,如今不但不要掏一分钱来处理废盐酸,而且一年还能“赚”回2000多万元。
浙江海晨化工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浓度废酸,这些废酸如不及时处理,将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浙江海晨化工公司与磷肥厂签订合同,每年将1000吨废酸出售给磷肥厂做原料,获得双赢效果。
嘉兴南湖区大桥工业区,20家化工企业组成了一个循环经济链。在园区产业发展中,一家企业产生的废物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努力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间的循环利用。大桥工业区内仅“中华化工”、“海晨化工”两家企业,一年的循环经济链就可增收4220万元。工业区内循环经济链一年就为20家化工企业增收近1亿元。大桥工业区演绎的这一“戏法”是嘉兴园区推进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
5、实行资源整合、变废为宝,构筑“社会循环”
(1)砻糠变“糠饼”。煤价连连上涨,迫于成本压力的亚太印染有限公司想尽各种办法来寻找合适的燃料。如桐乡市乌镇民合村的民合米厂用砻糠生产“糠饼”代替煤作燃料,一吨“糠饼”能省下150块钱。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也乐了当地农民。本来砻糠只能倒进地里,现在能卖到170多元一吨。
(2)桑枝变“家具”。桐乡历来是养蚕产桑之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每年都堆满了修剪下来的桑树条,有些农户任其腐烂在桑地中,搬回家的也只是当柴火用。大华人造板有限公司经过技术攻关,将桑树条碾碎成小切片,再经过一系列加工,用处不大的桑条就变成了光滑坚实的木板。现在,光这家厂每年就能消耗3万多吨桑树条。用桑条加工出来的中密度纤维板不仅能做漂亮的家具,还能用于房屋的装修。
(3)污水变“电流”。桐乡石门有个浙北最大的湖羊交易市场,年生产加工量达15万头。以前去这个市场是“未见市场,先闻其臭”。因为,湖羊生产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废水、内脏等污染物,市场里也没有加工处理污染物的设备,最多就雇拖拉机拉走,往往被堆弃在路边、田间,不仅臭气熏天,还污染了地表水,威胁到群众的健康。现在,市场里安装了沼气发电设备,300立方米的沼气池配备了30千瓦发电机组。市场一年产生的200万公斤污染物,全部可以就地消化处理。这不仅让市场每年节约近10万元的成本,大量沼气液还能变成高效有机肥;而更重要的是“沼气能烧饭,没想到还能发电,市场周围也不再臭烘烘了,真是一举多得。”
(4)垃圾变能源。昔日弃之污染环境、留之犹如“鸡肋”的树脂纽扣边角料,是目前工业废料中最难处理的下脚料之一。素有“纽扣之乡”之称的原大舜镇年产各类纽扣1000多亿枚。以前,每年几百吨的树脂纽扣边角料都是通过填埋方式处理,往往因填埋不当,产生化学反应污染环境,而焚烧又会产生废气,污染空气。然而,投资100多万元建起大众环保材料处理厂,每年处理树脂废料200多吨,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成了资源。别人眼里不值钱的树脂纽扣废料经过反应釜、裂解反应、高温气体等近10种工艺处理后,竟然炼出了不污染环境的燃料油,辟出了一条向垃圾要能源的新渠道。
(5)废金属利用。陶庄镇是全国最大的废旧金属交易市场,现有金属类企业2130家,年收购各种废钢铁100万吨,产销量80万吨,交易额达50亿元。其中的浙江宝嘉炉料加工有限公司,今年1月至5月将收购的75848吨废钢铁,经过分选、剪切、加工后,生产打包块、合格炉料等,创经济效益900万元。
(6)木业废料循环利用。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嘉善木业,将每年产生的7.2万吨边角料、刨花、木屑等废料循环利用,生产多层板、缝纫机板、建筑模板、刨花板等产品,每年可为相关企业增加效益3000多万元。
(7)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嘉善县每年的畜禽粪便排放量达26.3万吨。嘉善天创沃元有机肥厂依托现代科技,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年产有机肥2万吨。而饲养5万多头商品猪的西塘镇地甸村,2005年计划建造沼气池100个,目前大部分已建成。率先用上沼气的村民说,以前村里粪水横流,污染环境,现在变废为宝,既卫生又省钱。
二、发展循环经济对促进嘉兴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
从嘉兴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在产业结构上,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三产占GDP比重较低;在技术层面上,仍存在相当一些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资源消耗严重的企业;在产业集群方面,产业链比较短,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产业的整体发育仍为不足。从具体增长方式看,表现在资源消耗上,2004年我市GDP虽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但综合能耗也达相当规模,为556万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能耗为0.62吨标准煤/万元,约为美国的1.3倍、日本的3.5倍,比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平均水平还高30%以上。可见,嘉兴经济增长的高耗能特征仍十分明显。在投入方面,近年来嘉兴的投入规模、投入增长都处在高峰期,投资率居高不下,2004年高达60.3%,是长三角15城市中最高的,而“十五”前三年我市工业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仅为0.44,这也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高投入、低收益的特征仍十分明显。由于工业经济的长期粗放型、规模型快速增长,使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面临巨大挑战,如果再延续原来的增长方式,不仅资源能源全面吃紧,而且企业效益难以提高、难以保证。这也逼迫我市必须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扭转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集约增长。
2、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建设生态嘉兴是我市重要的发展目标,从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现状评价来看,我市生态环境背景和人类影响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人类适宜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而影响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水污染严重、林地数量少、绿色产品比例低、大气污染等。据有关数据显示,嘉兴每亿元工业增加值,需排放的工业废水、废气量,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全市水环境质量不能达到功能区的要求,2004年全市61个断面有73.8%的水质劣于Ⅴ类。大气环境方面,虽然嘉兴的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在二级水平,但仍属酸雨污染区。为此,嘉兴整体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除了要大投入治理污染外,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方向,可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变被动治污为主动减污,促进工业、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找到新的有效的路子。
3、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嘉兴资源要素瓶颈制约的现实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普遍趋紧,嘉兴日益感到来自资源要素的供给压力。就能源问题看,近年来,嘉兴电力供给年平均缺口在50万千瓦左右,电力供给短缺已成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就土地问题看,无论各县(市、区)还是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对土地问题普遍有压力感。据有关数据统计,2000—2004年五年间嘉兴增加建设用地25万亩,GDP每增加100亿元需增加建设用地4.5万亩,按此下去,不久的将来会无地可用。面对经济发展中的现实困境,如何化解矛盾,找出破解办法,已成紧迫课题。而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使经济活动输入端的资源、能源消耗水平明显下降,使输出端的废弃物和污染排放明显减少,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实现资源利用的再循环,这是破解诸多资源能源难题,解决要素瓶颈制约的最有效办法和现实选择。
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入世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嘉兴作为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出口依存度较高的城市,所受的影响和冲击更大。一方面,企业必须实施ISO9000质量标准,树立质量形象;另一方面,企业必须通过ISO14000认证,树立环保形象。哪一方面做不好,势必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区域的国际竞争力。而发展循环经济正是应对入世挑战,增强当地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树立新型的生产和消费理念,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清洁生产和ISO14000认证,提高产品的生态水准,降低我们的出口产品时常面临遭禁、反倾销、绿色壁垒等风险。
三、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挑战
嘉兴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然较多。
一是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还不足,一些乡镇和部门至今仍比较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在招商引资等方面什么赚钱做什么,而比较忽视人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协调,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因此思想观念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二是推进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通盘规划还没有,因此无法指导循环经济的良性有序发展。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更缺乏高效的运作机制和价格体系。虽然加入了WTO,但还存在着市场行为不够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准入监管不彻底等问题,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善,合理的价格体系尚未形成。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扶持不够。由于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是一个新生事物,全市上下对其科学内涵、建设机制、支撑技术、保障政策等问题研究不够,适应本地产业的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废物利用等应用技术的研发投入不足,也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已有的政策和措施也未能真正落实到位。这些都远远跟不上发展的要求。
四是目前嘉兴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各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关系比较松散,这些不仅直接影响到资源利用率以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程度,而且污染监控成本高,循环经济的技术推广成本也较高,直接制约着全市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循环”。
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措施
1、增强全民意识,转变发展理念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事业,是一项全民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是要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知识,通俗易懂地介绍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的“金点子”。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引导公众优先采购和使用可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二是要切实强调摒弃传统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的迫切性,把发展观统一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切实转变重开发、轻节约,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发展理念。三是要大力宣传嘉兴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使全体市民更深切地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突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的集中宣传和教育,突出宣传集约用地和节电、节水。四是要深入发掘和集中宣传这方面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在企事业单位开展“我为节约做贡献”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在宾馆饭店开展“争创绿色饭店”活动,在社区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在质量月开展“降废减损兴质量”活动。
2、加强组织领导,切实组织实施
一是成立全市各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负责制定全市各级这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实施方案,协调重大问题和工作推进机制,布置和落实明确的工作任务,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分工,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组织实施,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发展。二是调整和完善清洁生产中心、节能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3、制定规划和标准,发挥引领作用
一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用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理念指导今后全市各级各类规划的编制。二是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专题研究,加快编制节能、节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等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与其他相关规划密切衔接。三是要探索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加快研究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把其主要指标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四是要完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标准,如能效标准、节水标准等。改革完善土地使用标准。五是要加强和完善对清洁生产、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的统计工作。探索建立以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加强国内外信息交流。六是要建立以绿色GDP为主体的科学考核制度,将有关资源、环境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七是要逐步建立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健全检查和考核体系,使监督检查与考核制度化、规范化。
4、加快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
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的科技资源,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合作,努力开发和引进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突破制约本市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技术瓶颈,强化技术支撑。一是在工业领域,围绕节能降耗,突出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企业间产业生态链的集成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具体行业实际,突出改进和利用绿色化学技术、废旧机电装备再制造技术、水泥生产新工艺、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相关信息技术等。二是在农业领域,通过发展农业科技和农业污染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支持和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技术的全面进步和升级,有效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农业建设。三是在社会消费及第三产业领域,通过信息技术、中介服务、评价中心、培训机构建设等,大力倡导和推进绿色消费和绿色服务,促进旅游业、房地产业等的生态化改造与发展;通过垃圾分类、分拣技术及回收网络技术的应用,促进生产生活垃圾,尤其是城市公共场所垃圾及社区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环境保护。此外,通过回收处理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的开发与应用,促进废弃资源的再循环、再利用,发展静脉产业。开发和应用各种适合本地情况的生态修复技术,努力促进生态修复。
5、加快制定政策,建立导向机制
要充分运用法律、税收、经济、财政等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引导其自觉建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政策环境。一是强化法治观念,依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认真实施《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相关法规,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二是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产业政策,明确我市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目录,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价格手段,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企业有利可图,切实防止企业和个人应当承担的环境保护成本外部化。三是明确资金支持政策。充分利用WTO有关补贴政策的规定,对ISO14000体系和环境标志认证、发展生态农业、环保产业等进行扶持。把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有关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特别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的相应贷款支持。发挥好市政府的“五大资金”的导向激励作用,每年在专项资金预算安排中考虑一定比例用于鼓励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四是进一步落实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用足用好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和扶持作用。五是充分发挥收费政策的杠杆作用。理顺自然资源产品价格,实行有差别的节电、节水收费政策。通过征收相关费用,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六是研究制定其他地方性优惠政策,逐步建立相关激励机制,针对目前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推进,务求取得更大实效。七是政府实行绿色采购。发挥政府机关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可循环产品、可再生类产品和节能节水无污染绿色产品,可以优先纳入政府采购。
6、抓紧示范推广,推进生态市建设
在现有清洁生产试点的基础上,重点在造纸、化工、印染、建材等行业和工业园区选择若干个循环经济试点并进行推广,探索和提高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重点乡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树立先进典型,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加快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资源保障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点面结合,积极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精心构筑生态人居,努力营造生态文化,认真落实省“991行动计划”,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全力打造“生态嘉兴”,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市。
注:本文系民建嘉兴市委会在市政协会议上的团体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