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大嘉兴市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08-03-18 14:31:55
|
作者:
 民建嘉兴市委会
众所周知,经过多年的粗放型发展,我市的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资源和环境约束的边界,资源环境已经成为约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市委、市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有关部门的部署,从2006年起把节能减排列入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指标,并于2007年进一步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国务院2007年4月下旬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及此后国务院公布的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后,我市的节能减排打出政策“组合拳”,并以更大的力度向前推进。尤其是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实施、联合执法机制的建立、环保信用、创新飞行监测办法等走在了全国和全省的前列。初步的数据已经显示出取得的成效,2007年1-10月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8%(而2006年上升2.8%,2007年上半年仅下降0.32%),距全年考核目标仅差0.2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4.1%,COD下降3.2%,二氧化硫下降1.8%。我市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对于历史积累问题多、资源对外依赖性强、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占比高、能源消费增速快、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较为落后的嘉兴市更为严峻和困难。从去年1-10月份的情况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过快,目前全市轻重工业产值比已约为54:4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化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4 %,比轻工业高出6.2个百分点。产值占GDP35%、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占85%以上的化工、纺织、化纤、造纸、非金属矿物制品、电力和热力等六大行业增加值增幅同比仍呈增长势头,产业结构重化、高污染高耗能化的趋势没有改变。10月下旬市环境监察支队对市本级、桐乡市19家污染企业重新检查,污染排放达标率仅为47.4%。11月份对市本级污水处理厂、泵专项检查中,达标率只有60%。占全市水量近80%以上的过境水质为五类或劣五类,2007年入境水断面五类及以上的占比81.25%,比2006年上升8.3个百分点。“不欠新帐、还要还旧帐、为他人还帐”,这对于我市来说又是“雪上加霜”。
1、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使命感,切实落实“国家统一要求”
针对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在去年11月底作为“国家统一要求”,实行严格的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将作为政府和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地方和重点企业的领导要取消当年评先评优的资格,同时对地方和企业要上的高耗能或污染较大的项目停止审批。对此,有的地方还明确,节能减排不达标的党政一把手就地免职,其重视的姿态和采取的组织手段已经达到“极端”了。这也表明各级领导高度地认识到,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极端重要性。而要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我们认为关键还是要把认识和行为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上来,深入贯彻、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减排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于中央与地方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特别是利益协调的博弈,地方和企业在节能减排上还存在着应付过关的心理。因此,如何形成行政推动、政策引导、市场力量、法律手段和公共监督立体互动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是将节能减排工作推向深入的根本措施。而当务之急是各级领导要认清节能减排是“国情所迫”、“发展之需”、“百姓所盼”,要进一步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紧迫性和使命感,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任务为责任,切实推进各项节能减排工作。
由于没有明确的节能主管机构,设在市经贸委的节能办职能模糊与缺位,节能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不能满足引导市场、指导企业的作用。应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尽快完善市节能中心的职能,并成立节能监察机构。同样,分设在市发改委、环保局的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污染减排办公室也要充实力量,强化职能。
2、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增长
一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既是新型工业化的需要,也是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06年三产比重仅为33.5%,低于全国39.4%和全省40.1%的水平)所要求的,同时还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重要途径。在依托区位和港口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服务外包、信息服务与咨询、职业培训等与先进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以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消费性服务业方面,我市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二是要积极发展生态高效都市型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出口创汇农业和设施农业。这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也是改善经济结构的具体实践;三要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与科技创新是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两大引擎,创意产业以其低能耗、无污染、高附加值、高产出和高流通的特点,已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产业格局优化组合、业态发展和战略升级的方向,也是我市创建文化大市的要求。为此要尽快制订我市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促进我市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四是要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努力提高高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为此,要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土地、财税、价格、质检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修订和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低效益的行业项目进入。对项目建设实施更加严格的能耗、环境、安全、资源综合利用和质量、技术标准,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负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的“六项必要条件”,加大环保的“区域限批”和“行业限批”力度。要积极研究制订并实施《地方财政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奖励办法》,加快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强制性淘汰制度。
3、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加强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
过去的一年市财政专门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各县(市、区)也都按照自身财力建立了节能专项资金。在治污方面,先后下达了第一批106个减排项目并组织实施、第二批“6个10”项目清单,目前这些项目已取得积极进展并发挥了减排效应,为2007年减排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新的一年更加需要继续推进并加大节能减排工程实施的力度。针对治污工程扶持资金主要依靠排污费的情况,建议设立财政污染减排专项资金。充分把握太湖流域整治机遇,争取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持,全面开展覆盖全市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时要加快现有污水处理工程的改造,开展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尽快建设垃圾焚烧综合利用工程。
在节能方面,要深入开展高耗能行业、企业节能活动,推动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开展重点企业效能水平对标活动,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电力节能调度制度。认真实施《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监管力度,推进太阳能热水系统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作用。建议设立新能源开发利用资金,并通过财政补助、贴息等手段,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重点,出台政策推进交通节能。组织开展党政机关空调、照明、锅炉系统节能改造,制订并实施相关规定,努力推进政府机关的节能工作,为全社会树立典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4、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和社会监督,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除抓好源头管理、基(资)金引导、责任追究外,要综合运用信贷、价格、税收、土地、技术、舆论、信息、法规等手段,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策鼓励与限制、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首先要真正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守法者成本高、违法者成本低”的状况,使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为此要在准确监控企业污染排放情况下,采取多种并相互支持、协调的经济措施,如减税、补助、贴息、鼓励折旧、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允许节省的排污指标交易等,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支持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三废”的产生,并促使企业内部治理“三废”;要在严格执行排放标准的同时实行限量排放,逐步提高行业的排放标准;要在适当考虑地区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尽快提高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提高缴交率,对于超标和总量控制限制的要加倍收费,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要严格监管、严格计量、足额征收。
要在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排污权有偿取得和排污指标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排污权交易市场上拥有众多的供需方,特别是要培育更多有效的需求方。受市场新增排污权必须从储备交易中心取得的限制,可能造成我市投资成本高于周边地区,对嘉兴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建议实行有区别的排污权价格,对鼓励发展的产业实行动态优惠,而对限制发展的产业实行适当加价。排污权供给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在交易市场上将长期供不应求,为此可把排污权交易机制与清洁生产发展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促使需求方在设定的空间范围内跨单位或异地实行减排,从而达到发展经济与减排双赢的目的。此外还要积极利用省里拟推广嘉兴排污权交易办法的契机,逐步扩大交易空间,逐步放宽企业的入市条件,努力把我市建成全省乃至长三角区域性的排污权交易中心。
要对节能减排需要公开的相关信息范围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提高相关信息的公开化程度,维护社会和百姓的知情权、批评权。重点用能单位要执行公报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排污严重的企业名单和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情况,完善环境信用体系,对违法行为施以压力和制约。还要发挥舆论监督在推进公众参与中心作用,鼓励媒体曝光不良行为,支持公共监督、公益诉讼、志愿者行为等,尽快建立和形成使公众能够主动、畅通表达和参与节能减排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