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湖州市委会:关于加强对太湖蓝藻治理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05-06-30 11:05:10
|
作者:
去年10月份,我市蓝藻持续大面积爆发,且爆发强度较大、范围较广。从太湖口到市城北水厂至城西水厂和大钱口至毗山漾,凡是太湖水发生倒灌的约12公里的河段,河面都有,直至11月份中下旬因陆续降雨,上游的水流入了太湖,加之气温下降,太湖边和我市河流中的蓝藻现象才陆续消失。
太湖蓝藻,历史上就有,被当地人称作“齐鱼水”、“茭白花”,多发在春夏之交。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年的7-8月份是蓝藻的高发期,但近两年来,5月份太湖就出现大面积蓝藻并迅速向内河蔓延,比过去整整提前了两个多月。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太湖蓝藻爆发的时间正在不断延长、面积也不断扩大。夏天严重时,约有一半的湖面漂浮着蓝藻,堵塞了太湖边一些自来水厂的取水口。
蓝藻并不可怕,但蓝藻在死亡腐烂过程中,大量释放的有机物和有毒有害物质—藻毒素,却是自然界自然合成的毒素中,毒性仅次于二恶英的第二大有毒物质,如果急性作用则是纯砒霜的数百倍,就是说有手指头这么大一丁点藻毒素将能毒死一万人。因此对太湖蓝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从我们了解的情况分析,构成太湖污染源的主要有三类,即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形成的点污染源;由降雨径流、湖面降水降尘及农业、农村人为活动形成的面污染源,和由沉积底泥造成的湖内污染源。而造成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氮和磷,生活污染源占了35-46%,比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源大。近年来政府治污投资大部分集中在工业点源和城市污水的处理上,而忽略了自然生态环境对污染的缓解,虽然兴建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管网不配套,大量生活污水并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而是直接排进了太湖。另外由于以前围湖造田和滥砍乱伐,天然的湿地几乎全部被围垦、开发,湖边已少有芦苇和水草,水体和陆地绝然分割。人类的破坏造成太湖的自净和生态调节能力极差。蓝藻本不可怕,吹到湿地,太阳一晒就完了。现在是湿地没有了,风浪一搅,营养又好,再碰上适当的温度,其结果是蓝藻的疯长。
治理蓝藻污染的几点建议
蓝藻爆发的成因比较复杂,需要系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同时对蓝藻污染的治理也应该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流域范围,大家齐心协力,出谋划策,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把蓝藻污染的治理化作整个太湖流域的共同行动。目前,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为应该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加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污水处理能力还不能满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量的要求,加之我市近期城镇发展速度的加快,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更显突出。为此有必要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并在兴扩建新厂时,还应增加污水处理厂脱磷脱氮工艺流程,降低造成水环境富营养化物质进入水体,消除造成蓝藻发展的物质条件。
2、加快城市管网配套建设
我市污水处理率相对较低,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管网建设跟不上城市的发展,应从规划着手,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力度,完善城市管网布局和雨污分离,提高生活污水的收集率。
3、加大农村生态整治,重视农村生产、生活面源污染的治理
我市农村村庄整治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已有243个行政村完成了环境整治,但是农村生活污染情况还是比较严重,从对环境影响方面看已不亚于工业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太湖流域在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之后,化学需氧量削减了76%以上,但是沿湖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的治理却没有突破性进展,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的污染负荷比由过去0.8:1上升到现在的1.3:1,导致总氮、总磷排放量仍持高不下。为此要有效改善太湖富营养化程度,遏制太湖蓝藻爆发必须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狠抓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比如加大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力发展、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积极倡导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
4、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的环境管理。
畜禽养殖的污染,相当严重,据统计一头猪的污染排放量相当于7个人的总量,一头奶牛相当于17-22人的总量,一只羊相当于2个人的总量。而湖州2003年底生猪存栏数82万多头、羊存栏数40多万只,仅以此计算排放量就超过了全市工业的污染排放总量。为此要按照综合利用优先,坚持在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上下功夫,广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督促养殖户采取有效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确保达标排放。如:对现有的畜禽养殖按照雨污分离、干湿分离、饮排分离进行排水改造,分别进行处理,降低处理难度,杜绝畜禽直接排放现象。畜禽粪便不同于工业污染废物,它可以成为肥料,如果大量流失或弃之不用,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要将实现畜禽污染物“零排放”的落脚点放在“种养结合”上,把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再利用到种植业中去,形成良性循环。如在畜禽养殖场周围建起一批相对固定对口的农田、菜地和果园,将养殖场排放的干粪经处理后作为肥料,为无公害大米、蔬菜、水果的种植提供大量优质肥料。这样做,不仅可以消除养殖场的大面积污染,同时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5、逐步修复湖滩湿地,扩大湖滨绿色防护林。
湿地的修复可以有效地控制太湖蓝藻的爆发,也有助于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从而控制内源污染。因此要重视湿地在太湖污染治理中的重要地位,逐步把修复湖滩湿地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同时,湖滨防护林对农业面源污染也具有很好的削减、缓冲和隔离作用,阻挡其向湖体扩散和蔓延,建议逐步将湖边农作物调整改种防护林,既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还能防风、固沙、保护水土等,恢复湖滨生态系统,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此文系民建湖州市委会在市政协会议上的团体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