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实践
发布时间:2005-09-20 15:57:24
|
作者: 民建湖州市委会 李钰
9月2日至16日,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了为期半个月的“2005年民主党派组织干部培训班”,作为民建湖州市委会的唯一参加者,我有幸聆听了众位教授、博士的精彩讲课。
十多天里,学院安排了丰富的课程内容:中共中央[2005]5号文件和浙江省委[2005]9号文件的学习辅导;党外干部的培养与选拔;浙江省干部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党派组织建设;如何做好参政议政工作;领导素质与人才选用;国际政治格局态势与中国外交战略等十一个专题辅导,多方位地让我们学习了解了党的统战工作理论和目前国内外形势以及我省的经济发展态势。
通过学习,体会很多。作为分管市委会组织工作的专职人员,我认为在组织发展工作中,应对以下几个问题引起重视:
一是组织发展对象的能力考察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发展对象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不同于以往,不光是年龄、职称、文化程度等因素要考虑,更要考虑到把这个人发展进组织后可以起到什么作用?正如我们民建浙江省委会吴国华主委在“如何做好参政议政工作”一课中所讲到的:党派的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就很难体现出我们党派的特色和水平。我们党派的成员发展,本身人数就不多,就更要注重质量上的精、尖、高。以往我们较为注重的是每个发展对象的年龄、学历、职称等,因为年龄老化问题确实很突出,我们市委会还专门制订了组织工作发展规划,对年龄、学历等方面也作了一定要求,希望能把偏高的平均年龄降下来一些,把偏低的学历提高一些,但确实对具体发展对象的能力水平方面的考察要求有所忽略。这次听了吴国华主委的课后,很有触动。成员的年龄、学历、职称当然非常重要,显示着一个党派的活力和朝气,也相应体现着一个党派的成员总体层次和素质,但有些时候,高学历、高职称毕竟不能等同于某种能力和由此而产生的作用力、影响力。我们往往在选拔干部、推荐人才时,长长的会员名单拉出来,能马上跳入眼认为合适的人选毕竟不多,每年“两会”召开,调研、选题、撰写提案时,也总觉得缺少这方面的人才,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在考察入会对象时,确实应该加强重视,要更全面地考察这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情况。
二是组织发展对象的情况考察问题。考察入会对象情况,是一个必须履行的组织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经常能碰到一些让人比较困惑的问题:一是对发展对象的情况了解问题。应该说我们的考察程序还是比较具体和严谨的,考察一个成员往往要经过几个层面的了解,但我们也往往很难听到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价,有些是不想说,有些是认为不必要说,我们所能了解的也只是单位某一位领导的评价,有些时候就显得片面了一些。另外还有一个是单位党组织的态度问题。事先做好沟通工作是我们在发展成员中一再强调的,但在具体考察时,还是有三种情况可能出现:一种是非常开明、大力支持的,这当然是占大多数;一种是中立的,对我们的考察表示出一种很可惜的态度,好象突然发现自己的单位里竟然还有一个那么优秀的同志怎么就没发现,被党派发展了很是可惜,回头也想作为培养对象了。由此造成一种较为尴尬的局面;还有一种态度就是不赞成,认为一个好好的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凭什么不加入中共而非要加入什么民主党派,再说单位只有你加入了党派,以后党组织有什么活动你也就甭参加了。这种态度首先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识的不足,其次是对我们的发展对象今后工作带来很大不利。由此,我们也建议,在我们统战系统各党派认真学习中共中央[2005]5号文件的同时,是否也着重组织各级党组织领导尤其是各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领导认真学习5号文件,以加强对多党合作政治制度和党派工作的了解和理解。
三是关于发展高层次人士入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民建浙江省委会的领导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而且也一直身体力行地做着这项工作。在这过程中,作为我们地方市委会,尤其是区域较小的地方,还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一个是我们具体分管组织发展工作的人员,没有和高层次人士的对话平台;二是高层次的人士也会觉得没有必要放低姿态来听由我们做他的工作,关键是两者不在对等线上。这样的人士要发展入会,我们觉得首先需要的是来自上级领导的支持,因为他们能够接触到这样的人士,他们有对等沟通的契合点。另外,还有一个是区域和界别问题。如在我们省里,就一个浙江大学发展成员,考虑的首先是教授级的,副教授都还要另当别论,而在一个地方市委会,副教授级人士入会就是当然的高层人士了,而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又决定了各地方市委会的情况有所不同,一些地方市委会的会员很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主,真正有代表性的企业家只占少数,而且大部分的企业人士文化层次都不是很高,经常就有问题困扰我们:推荐来的企业主,在本地本行业也许还算有点资产或是影响,但跟其他党派、跟省里发展对象的层次比较,就不能相提并论了。这也就给今后的一系列工作带来困扰:没有后继安排和推荐对象,没有参政议政强实的队伍等等。
以上是我个人粗浅的想法和体会。在工作中能有十多天的时间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实属不易,要学的和想学的太多。能参加这样的培训班,对我来说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幸运,更是对我今后工作开展的一个强有力推动,我会非常珍惜。感谢领导,感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