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叶培:山水.园林.生态.文化---丽水创建“山水城市”构想
发布时间:2004-09-23 13:11:25
|
作者: 民建丽水市委会 蓝叶培
 引   言
丽水自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对城市建设目标进行了多次的公开讨论、征求意见和论证,最初以“具有山水特色的现代化的生态城市”为城市发展目标;而后,经多方讨论和专家论证,在《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将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现代化中等城市和‘绿色生态’城市”。而许多市领导在一些重要会议的讲话中大多用“山水生态城市”这一称呼。但前后几种不同的表述均没有离开“生态”一词,由此也说明了对生态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生态和山水的密切关系、以及城市规划理论和丽水的实际,提出丽水创建“山水城市”的构想。
山水城市的内涵
山水城市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在1990年7月给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中提出的。他在信中说:“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溶合在一起,创造山水城市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后来,钱学森又多次强调,搞好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就完成了山水城市建设的任务?那可不是山水城市。我设想的山水城市是把我国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结合起来,同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条件结合起来。要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风景名胜。
山水城市概念提出之后,在短短几年内,它的理论便得到了极大的完善。1993年,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首先联合成功召开了“山水城市”座谈会;随后,一系列关于山水城市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相继召开;同时,重庆、武汉、昆明、苏州、 长春等十几个城市还陆续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和具体步骤,使山水城市理论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得以扩张。
根据钱学森及其他专家的研究总结,概括地说,山水城市的内涵包含四个方面:
首先,山水城市是园林式的城市。中国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它的特点是将自然山水与林木、建筑用组景手法,合成诗情画意的景城。山水城市就是反对“混凝土森林”,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山水的有机结合, 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山水,或改造、创造自然式山水,建成环境优美、景观丰富的园林式城市。
其次,山水城市是生态化的城市。 山水城市是将山水结构纳入城市构成,与绿地一起组成自然环境,并和人工环境相互融汇,山水和绿地的纳入优化了城市空间形态,优化了城市用地结构, 这样使城市环境得到了优化,进而使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维护良好生态平衡,使城市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山水城市是生态城市的中国提法,其基础源于生态学原理,其理想高于生态城市模式。
第三,山水城市是具有山水文化内涵的城市。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些保存完好的历史名城如巴黎、丽江都蕴含着巨大的文化魅力;而新兴的现代城市以及遭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城市,由于现代文明与现代建筑内在的破坏性格,在文化上表现出普遍的不协调感和趋同感。由此,再度关注传统文化 ,重振中国山水文化精神的呼声便油然而生。山水城市不但重视城市的历史文化,保证其文脉的延续;还需要有山水文化,因为有优美自然山水的城市并不等于山水城市;由丰厚山水文化构成的山水城市才是一座理性的山水城市。 第四,山水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山水城市要求必须与城市所处的环境容量、资源相适应,不能过渡耗费或开采;城市布局模式应采用随着城市不断扩大而不影响城市功能和环境的模式,如带状和组团式、契入自然环境的多极生长型等;用地结构比例合理,绿地系统在建设用地中应有较好组织形式和较高指标。
山水城市的现实意义
城市是人类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文明的结晶;也是环境污染、生态赤字和社会混乱的源和流。当今人类在享受城市物质文明的同时,越来越崇尚自然,意欲回归自然。城市的致命弱点是人与自然的隔离,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调。因此,城市建设要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崭新的城市发展观。
创建山水城市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城市是为人的需要而建成的,所以城市的核心主体是人,建设一个有利于人的生产和生活、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的城市环境,是城市发展的目标。建设山水城市将改善市民的生活 和工作环境,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创建山水城市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它是美化城市环境,塑造城市形象,突出城市个性,增添城市魅力的重要方式。一个城市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城市知名度,广泛吸引人才和外资;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增强对外开放程度和竞争实力,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创建山水城市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我国也特别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山水城市不仅要合理利用环境,更要保护好环境,使人与自然处于良性循环之中。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丽水创建山水城市的有利条件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瓯江中游;城市历史悠久,公元589年丽水开始独立设县。 丽水城是丽水市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是著名的山城,创建山水城市具备较好的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
一、自然山水资源丰富。丽水主城区四面环山,又有大溪和好溪自西北方向开怀而抱;加之万象山、凤凰山、通山、小白岩等自然优美的山体点黛,长年雨量充沛,自然山水生态资源得天独厚,风光秀美。
二、风景名胜资源较多。市区西南有凝重俊秀的南明山,还有清雅脱俗的观音岩;市区内有孤标秀出的万象山和幽美脱俗的三岩寺风景区;市区北面有植被良好、山峦叠嶂、高而不险的白云山森林公园。开潭电站建成后,水库湖面宽阔,加之经艺术加工过的古城岛和枇杷圩两个景点,湖光山色、景色优美,堪称丽水的“西湖”。小白岩景区经开发保护,将更加突现她明丽、清逸、隽永的韵味。
三、园林绿化基础良好。市区城市绿化已具备一定规模,2003年人均公共绿地已达到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14%,新建的居住区绿化率基本在30%以上;行道树、绿化隔离带、休闲绿地、单位庭院绿地、公园、广场、风景区等“点”、“线”、“面”绿地类型基本齐全,绿地系统框架初步形成。市区目前已有万象、江滨、老人和丽阳门等四个公园,《规划》还将拟建9个市级公园和10个主要的城市广场。
四、文化底蕴较为深厚。丽水城市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人文荟萃,资源丰富,而且是革命老区。悠久的历史给丽水留下了数量较多的文物古迹、人文资源和璀璨的历史文化遗产。南明山摩崖石刻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石刻五十八处,有历史名人晋葛洪和宋米芾等人的题字刻石;厦河塔始建于1585年,塔高36米,塔身八面九层,是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城市全境鸟瞰的重要制高点;大水门城楼和城墙是丽水城唯一仅存的珍贵的历史遗迹;万象山上留有陆游、范成大、秦观等历史名人的足迹;建于清乾隆十八年的天后宫、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巾山塔、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兴华广货号,以及闻名遐迩的石雕文化、青瓷文化等构成了富有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
山水城市规划构想
山水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理想环境,其构成以山、水、建筑、园、路等为基本物质要素;追求文化的品位、城市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与环境共栖、共生、共乐的关系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景观风格规划,创造城市特色;通过自然山水规划,体现城市意境。
一、城市布局与形态突现山水特色。根据丽水城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水形胜 ,城市布局模式以“一溪两岸多组团”的带状城市群为宜,好溪以西、大溪以北的现城区为主城,水阁、联城、富岭三个组团为副城,碧湖作为未来“丽水的浦东”加以开发。这样把大溪和好溪两岸的自然山水作为城市生态平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依托,是城市自然的屏障和美丽的背景,体现“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山水特色。如此规划有利于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而不再产生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宅紧张等世界性“城市病”。而将行政中心区安排在城市中轴线花园路的北端,正好体现了“负阴(山)抱阳(水)”、“背山(白云山)面水(大溪)”的传统山水城市规划思想。
二、将自然山系、水系、林木纳入城市构成。山水景观是山水城市构景要素和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它能使城市生动地虚实相生、相互交融,衍生山水诗画意境,正所谓“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市得山水而灵”;而大片林木则有夏天降温,冬天档风,调节气候,保持湿度,减少尘埃、噪声和减少病菌等功能。
1、对丽水主城周边的山林,以及凤凰山、桃山、路湾、小白岩和水阁四沿等地的山林,都要把它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构件。精心规划保护建设以上山体和森林,同时在上面设亭建碑,并镌刻由名家撰写的吟咏山水美景的诗词,经过诗歌文化的讴歌之后,使其成为赋予理性的自然代表,成为山文化的象征。
2、重视保护开发水体和生态水利。瓯江是丽水的母亲河,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大溪和好溪应作为市河,将其两岸及河床进行疏浚整治,完善河堤,栽树种草,修亭建榭,结合开潭水库库区,把她建成水景园。改造整治好溪堰,拓宽水面至5米以上,增加人工水面,并建桥砌山,配上景观小品,把她建成绿色景观水体,将湖光山色引入市中心,调节夏季炎热气温,使大溪、好溪和好溪堰成为水文化的象征,强化山水城市特征。丽阳坑改造应和白云山森林公园相结合,为增加其日常水流量,在白云山做好涵养林保护同时,可在山上建一个水库,调节水流量,洪涝时蓄水,干旱时放水;两岸做好地面和建筑墙体垂直绿化,体现城市“血脉”。环城河由于已没有水源,河内皆是两岸居民排出的污水,因此可结合旧城改造,把它填埋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三、园林绿地系统多元组合。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开放空间和山水城市的重要特色,应用风景美学价值、城市生态原理和用地适建可能度等因素予以综合分析和定位,点、线、面、体、带、楔相结合,把整座城市作为一个大园林来规划。
1、“点”状:《规划》中新规划拟建的9个公园和10个城市广场,都要建成绿色公园和广场,大力提倡种大树少种花草,像火车站广场树木就太少,过于奢华;而市国税大楼前的广场绿地竟见不到一棵树!另在主城西北方向或富岭地带建设一座集观赏、休闲于一体的植物园,将亚热带地区的植物物种汇集其中,充分体现生态示范区的本色;并在其中建一个植物研究所,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还可在白云山森林公园的右翼森林带,结合公园开发规划建设一个大型的集观赏、休闲于一体的动物园,动物可品种多、数量少,不能集中、要分散于大片林木中,体现生态休闲特色。对拟新建的9个公园要用中国园林艺术如相地合宜、精在体宜、巧于因借、意境的追求等手法去设计建设,而不能设计成梅山背休闲绿地那样,过于雕琢,没有意境。
2、“线”状:各主次街道及各组团之间的行道树要选择能遮荫、树冠大的乔木;环城公路一定要搞好沿线的绿化;新辟丽阳坑沿岸绿化,使其成为贯穿城区的绿谷风光带;各组团之间应有宽阔便捷的和绿树成荫的林荫大道,把城市组团有机联系统一起来。
3、“面”状:主城区四沿的山体及桃山、路湾、水阁、富岭等大面积的山体,植物树种单一,树木矮小,绿化程度低;要对其进行严格保护和全面培植绿化,山上不能建房立庙。凡已植树或可以植树的山体,应禁止开山采石;因建绕城公路等已开采的残山,凡能绿化的残山,恢复植被;无法绿化的荒山、残山,或巧造山景,或采平造地,物尽共用;“青山白化”现象也要解决予以杜绝。在以上山林上要最大限度地植树造林,强调树木遮荫的功能,它对保持水土,调节丽水酷暑炎热气候将起到关键的作用。植树造林每年要完成一定硬性的任务。使其远望近看均郁郁葱葱,苍翠欲滴,一片林海。
4、“体”状:考虑到城区许多混凝土建筑视觉灰蒙,缺乏生机,可以对建筑单体进行垂直绿化;屋顶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可建屋顶花园;市区公厕应全部建设成为四周墙体、顶部、周边均要绿化的生态公厕;住房单体和单位办公用房设计时,应酌情考虑小型绿化的位置。
5、“带”状:主要有沿大溪和好溪的两岸防洪堤内侧的绿化带,它不仅要有百米以上的宽度,还应种植高大、遮荫好的乔木,花草应尽量少种,以改善防洪堤光秃、生硬刺眼、没有生机的局面。好溪堰整治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把它作为百年大计的民心工程,花大力气拓宽水面,两岸布置大型的绿化带,最好不少于10米,使其不但有改善荷夏炎热气候的作用,而且将成为穿越主城区的“绿色长廊”。
6、“楔”状:《 规划》中在东北方向规划了一个总面积117.95万平方米,绿化率不低于70%的楔形绿地。建议在绿楔中种植高大的乔木,以及建设苗圃 、果园等城郊型农业基地;让市民观赏时参与农业活动,如果园安排摘果等。由于城区夏季主导风向是偏东风,绿楔对调节夏季高温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7、基础绿化:单位庭院、宾馆、体育场和居住区绿化量大面广,是城市绿化的基础,是构筑山水城市的重要环节。单位、公园绿化不应设封闭式围墙,宜设低矮通透的栏栅或绿色围墙,绿色资源让市民共享,营造花园式环境效果。要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有规划地限定其具体指标(绿地率不低于30%)及先进指标,依法实施;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监管实施。街头绿化应着眼于长远利益,不能有短期行为,见缝插绿、讲求质量,像灯塔街和继光街绿化就太少,随着新城区的发展和繁荣,它们必将被冷落。
四、倡导山水生态特色的建筑创作。城市建筑物是城市的物质载体,城市建筑风格是集中体现城市特色的主要内容,被人们誉为“凝固的音乐”。但是,随着城市化浪潮波澜壮阔的掀起,当前大多数城市建设仍是不讲特色,千成一面,方盒子,排排房,玻璃幕墙,乃至高楼攀比;对建筑物的格式、大小、色调三要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识。丽水山水城市建设应尽快确立建筑风格主调,体现山水生态特色。
1、山水城市呼唤生态建筑。丽水城市建筑特别是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格式,可学习加拿大、瑞士等国的高雅简朴型,以中式(民居式和宫殿式)和现代式相结合为宜,不搞平顶屋,此种屋既不美观又杂乱,还为乱搭建创造条件;要突出生态主题,最大限度地融合周边的自然环境,体现自然属性,凸现简约、明快、质朴的风格;在已建平房顶、阳台和房屋东西两侧可以考虑平面绿化和垂直绿化;建筑内部空间考虑绿化、采景、采光的设计;将住宅、办公房、商店,甚至护栏、公厕、果壳箱、垃圾房等大小建筑物全部建成生态型,体现山水生态、返朴归真的文化色彩,满足市民的心理和陶冶情操的需求。
2、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根据丽水主城盆地小、山峦多的特殊地貌,及山水城市的特殊要求,没有必要去模仿大城市的摩天大楼林立、天桥高架和地铁纵横的现代都市气派,应立足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在建筑物大小的设计上,不宜太高太大,使山、水、林透视轮廓能较好地显露,城市和山水水乳交融。对防洪堤、大溪和好溪沿边的建筑,更要控制其高度,建筑体量和风格以轻盈、明快为主。
3、建筑色调和生态示范市相统一。具有生态特色的山水城市建设以绿色为基本要求,且植树造绿有着显著的生态审美功效;而绿色是由蓝色和黄色耦合而成,蓝色和黄色是绿色最“亲近”的色彩,其中蓝色给人一种柔和、宁静、空旷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和“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要求完全融合统一。所以建筑主色调可考虑淡蓝色或与它品味接近的色彩。建筑风格主调确立后,可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地带先行推广,然后循序渐进向其它建筑物延伸,逐步改善“城市白化”现象。
五、城市景观风貌设计紧扣生态要求。城市景观,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城市的视觉形象。在我国对城市景观的问题上,人们还停留在传统的点、线、面的分类上。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将城市景观划定为眺望型、环境型等类别。眺望型即按天际轮廓等整体景观;环境型按河川轴、道路轴、公园绿地、居住区、商业区等景观区。城市景观是统一而又不能一目了然、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现,这种有意无意的随机组合所产生的视觉连续,是常用的创造城市景观的手法。
1、重视城市天际线的规划和保护。一个城市要想给人以良好的有序的视觉形象,必须重视天际线的设计,在高楼大厦不断涌现的今天必须引起重视,它是创建山水城市的根本。丽水的主城、副城均是四面环山,给人的第一视觉印象往往是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所以,在规划中建议将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相对集中安排,布置在主城中心地带:花园路以东、开发路以西、丽阳街以南、中东路以北之内,确保城区四周的天际线一望可见;以免高楼遍地开花给城市造成混乱感,《规划》中建议安排在丽阳门和火车站广场周围是欠妥的,中心医院和卫校对凤凰山景观的破坏就是实例。
2、重视建设和保护好水际线。丽水有大溪和好溪穿城而过,开潭电站建成后,水库库面将形成一个硕大的人工湖,水际线将分外突出。不论在多层建筑或四周的山林上眺望,两江都将映入眼帘,这是一个非常美的景观。对水际线的建设保护上,一是从环保上解决排污问题,使两江江水洁净清澈;二是江岸两侧严格控制建筑的高度,宜建低层建筑,避免遮挡视线,并布置宽阔的绿化带。
3、确保城市主要景观视线走廊。城市主要景观之间的对景要通过视线走廊为观赏者提供,以此激发人的情感,产生审美愉悦。主要景观视廊有:行政中心与白云山 、万象山、花园路之间的视廊;万象山与南明山、观音岩、 大溪江滨带之间的视廊;火车站与灵山寺、好溪之间的视廊;厦河塔公园与古城岛、、火车站 、好溪之间的视廊。
4、街道和广场景观设计动静结合。街道和广场是人流最多的公共开放空间,它的形象也会随时间季节而变化,所以又是动态景观。静态设计主要是城市中轴线花园路与丽阳街、人民路、江滨路等,以及《规划》中确定的10个主要城市广场。街道主要把关路灯、绿化、两侧建筑风格等内容。丽阳街是针对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迎宾大道,应规划成为客人深入市区的“提示线”。街道景观建筑小品如灯柱、围墙、人行道、护栏等微观环境也应建成生态型的,追求与自然和谐统一;玻璃幕墙由于反光强度大,不能吸热,对夏季高温将起到火上加油的作用,所以丽水应拒绝使用。休闲广场首先要保证面积,按国家有关规定,人均应达0.13平方米至 0.4平方米,按33万人口计低水平也有4.29万平方米;其次要建设绿色广场;再次,配以城市雕塑,以古今中外名人为宜,这能起到熏陶、教育功效。
5、精心设计城市主入口和标志建筑。城市主入口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和门面,对四个主入口可以进行绿色主题设计,同时在其中设置艺术性强、富有想象的城市雕塑或标志性建筑,使绿色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使丽水形象不断提升。标志性建筑还可以建在街道节点和人流集散地带。
6、城市夜景应体现少而精的原则。城市夜景体现一个城市的品位。城市夜景应布置在城市的景观带,而不是生活居住区,具有商业性质的街道是很难设计的;并且要精而不滥。丽水首先考虑安排在大溪和好溪的两岸,它一可提示城市的轮廓,二可展示美丽的灯光夜景长廊。其次在大溪和好溪的水库湖面上,可在岸边增设旅游专用码头及江上娱乐城,开展夜游两江,观山城美丽夜景。从山上往下望,犹如繁星点点;从江上向四周看,恰似水上浮宫,可谓美不胜收。
六、充分展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丽水是有优美山水的城市,但这并不等于就是山水城市,真正的山水城市除了上述要求外,还需要有传统文化和山水文化的支撑,这也是现代城市建设最容易被忽视的东西。由丰厚山水文化构成的山水城市是一座理性的城市。理性山水城市要靠两条:一是自然山水和人工水利工程,二是文学的宣染,缺一不可。宛如古人说:“江山虽好,亦赖文章相助。”
1、充分挖掘和展示文人文化。丽水在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应为在古处州做过官的历史文化名人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和李阳冰、宋代词人秦观和诗人范成大、元代戏剧家高则诚、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及乡贤文学家刘基等建堂塑像,并配以作者的诗词匾联,提升城市的意境美,提高丽水文化品位。
2、保护和开发好历史文物古迹。对市区现有的如南明山摩崖石刻、厦河塔、大水门城楼和城墙、三岩寺名胜、高井弄7、9号等文物古迹,不但要保护好其现存风貌;而且对遭损坏的古迹应按其原来风貌进行重新规划修复,恢复其本来形象。同时,适当开发建设其周围的环境,使这些古迹成为供人观光的风景名胜。并且在万象山内重建“南园”、“莲城堂”、“莺花亭”等历史名园和古建筑。
3、宣传和展示传统工艺文化。丽水的青田石雕、龙泉青瓷和宝剑、遂昌黑陶和鸟笼、云和木制玩具、庆元食用菌等均是驰名海内外的传统工艺产品。可以在市区适当的街区建一条丽水传统工艺名品街或商城,形成地方文化特色,扩大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并为来丽水的游客提供购物方便。
 
七、山水城市建设另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1、工业发展谨防重蹈“先发展,后治理”的覆辙。“先发展,后治理”是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现已被否定的思路。丽水对现有污染工业,须采取改、迁、转措施;招商引资也要防止效益低、污染高的企业;使工业“三废”、噪声污染得到控制;否则现在大量的投入就很难得到回报。碧湖工业区可再建一个污水处理厂,但这毕竟是治标,应从治本入手以满足山水城市建设的要求。
2、城市交通发展要公交优先。对于丽水这个带状组团式的新兴城市,轿车早晚要进入寻常百姓家,而摩托车已有相当大的数量,这对空气污染将构成严重威胁。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以公共交通建设来抑制私人轿车和摩托车,这一来可以疏缓城市交通压力,二来可以节约能源,三来可以防止污染,优化环境。同时通过各种政策、办法加强管理,这在不少发达国家都有很好的经验。此外,对静态交通(停车场)的规划建设还需更加重视,加快建设步伐。
3、城市建设不能超出土地承载容量。规划区土地数量有限,现今绝大部分已被规划利用,建议在主城西、北面预留一定面积的农庄,在这些地方大力建设生态村,路湾也应建设生态村,不能搞城市建设。富岭可以规划高绿化率的别墅群或渡假村,以保障自然山水生态环境的质量。
4、加速市郊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丽水主城、副城的市郊有许多农村,与城市相比属欠发达的农业地区,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有较大的差距。但她们与城区相毗邻,有的是组团之间的连接带,她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瞻观和山水城市的建设,必须加快推进城市化文化步伐,使城郊尽早实现一体化。
结
   语
我国关于“山水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已引起国际国内的重视和高度评价,是规划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她的出现代表着人们追求环境创造最高目标的理想;她提出的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和坚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潮流。我们应与时俱进,顺应城市发展的潮流,真抓实干,依托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把丽水建设成一座真正的山水城市,为人民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