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丽水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丽水
抓好产业集群 加快工业园区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05-04-01 12:38:44
  |  
作者: 执笔:俞伟强

撤地设市以来,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2004年,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达11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7%。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市工业园区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园区产业分布散、技术层次低、产业竞争力弱和土地利用粗放等,特别是园区产业集聚程度低较为突出。全市目前拟保留的10个园区中,除云和木制玩具工业园区、青田经济开发区、龙泉太阳伞工业园区等地企业间初步形成产业配套关系、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好外,其它园区总体上呈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链较短,企业间没有形成上下游配套、关系不紧密,多数只是企业简单集聚的状况。这主要是由于园区建设时间不长,普遍缺少园区产业规划,在引进产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些 “饥不择食”,影响到园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为此,调整全市园区产业发展思路,加强园区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显得尤其迫切。    培育园区产业集群,一是适应政策调整的需要。去年以来,国家严格土地管理的政策非常明确。税务部门也明确表示,要严肃清理园区(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今后地方政府在园区税收方面可调控的手段也将大大弱化。产业集群能克服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缺陷,使集群企业充分共享要素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特别是能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园区是个系统,只有系统内各方面协调,园区才能产生最大效益。产业集群重在促进园区产业规模和配套产业链的形成,促进资源配置,推动增长方式转变,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三是适应招商引资的需要。以往,我们招商引资主要靠土地、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但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和各地在政策优惠方面的趋同,投资者选择的重点转向产业集群的强弱、商务成本的高低及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所以投资者也更倾向于选择产业集群程度高的地方投资。    因此,我们通过调研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制定园区集群规划。产业集群是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制定产业集群规划必不可少。规划制定需把握以下几点:①制定产业规划。对现有产业进行梳理,在《丽水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对五金机电、竹木制品、绿色食品、羽绒、鞋革、文教用品等集群趋势较为明显的产业,要做好产业延伸规划。如市区的微电机和制革业,产业延伸的空间非常大。随着市场的扩大、细化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任何一个小商品,都可能发展成一个大产业。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要善于从全球市场角度思考产业定位,选准切入点。每个主导产业都要有带动性强的大项目。②做好园区规划。要加快城市总规、土地利用总规划、园区(开发区)规划的衔接及产业布局整合,明确10个园区(开发区)各自产业功能定位,原则上一区确定1-2个重点产业,产业技术中心、物流中心、配套产业的发展空间要留足。③统筹区域产业布局。在产业规划和园区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产业布局调整实施方案,明确县域产业发展重点,避免产业雷同,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丽缙青区域可重点抓好皮革、五金机电、文教用品等产业的培育,松遂区域可重点抓好金属制品业、食品加工业的培育,龙云庆可重点抓好竹木制品、汽配和木制玩具产业的培育。    第二,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克服银根收紧的影响,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走合作开发之路。通过引进外来资金,配套用地的市场化运作等途径,来调剂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加快区内水、电、路、配套项目的建设进度,为产业集聚提供硬件保证。园区划出一定比例的土地建设标准厂房,鼓励村集体用征地后返回的二、三产用地建设厂房。    第三,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抓产业链招商,关注温州、永康等周边地区产业发展态势,研究需要转移、需要扩张、需要配套的产业有哪些,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招商。近期温州出台了优先发展类产业目录和限制淘汰类产业目录,我们应好好研究这方面政策。抓大企业、大项目引进。根据规划,引进一批有带动性强的项目,带动产业优化整合,推进产业升级。抓政策落实,承诺的政策必须兑现,保护好企业发展积极性,使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快。对项目引进后随之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竞争理念、创新思维等企业文化和精神保护好、宣传好、推广好。抓管理考核,完善有关考核制度,突出对园区主导产业的考核力度,规定每个园区主导产业所占比重必须超过50%,并逐年增长。    第四,扶持龙头企业。产业集群有其自身规律,培育方式须慎重、恰当,在确保其他企业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对生产规模、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信用程度等方面达到要求的企业,实施适当的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使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一批成长型企业群体。龙头企业要发挥已有的资本、品牌、机制、人才、管理、营销、信息等方面优势,加速企业扩张步伐。    第五,完善产业组织体系。加快企业技术中心、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区域产业技术支持体系和创新中介机构的建立。加快生产要素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培育,促进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完善教育体系,鼓励本地大学研究与产业集群相关的技术,加强技工队伍培训。给予行业协会更多管理权,使协会在制定行业规则,引导企业自律,维护区域品牌方面发挥作用。 
第六,发挥政府宏观引导的作用。出台鼓励创新的政策,运用政策手段鼓励风险投资、技术共享、信息交流,形成创新氛围。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县域经济协作,协调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利益冲突,消除阻碍资源自由流动的樊篱。出台鼓励区域内的产业转移政策,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保持原有企业隶属关系不变,迁入地在用地、项目审批、税费减免等方面优先支持,对企业上缴的税收,迁入地和迁出地政府在企业原有基础上比例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