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台州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台州
台州的资金在哪里
发布时间:2004-08-19 09:18:01
  |  
作者: 民建台州市委会直属支部主任、工行台州市分行计财处副处长何赛英

一、台州金融业的“低谷”来了
今年以来(到六月末),台州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137.68亿元,比年初增加63.65亿元,而去年同期增加179.45亿元,增加额比去年同期减少115.80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920.39亿元,比年初增加80.80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61.23亿元。从区分对公和储蓄看,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对公存款余额512.99亿元,比年初减少0.18亿元,增加额比去年同期减少89.05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607.95亿元,比年初增加64.93亿元,增加额比去年同期减少25.04亿元。台州金融机构存款增量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谷”和“拐点”。那么,台州的资金在哪里?宏观调控下,“拐点”的主导因素是什么?金融机构又将面临着怎样程度的“考验”?围绕以上问题我们展开了专题调研。
二、受银根收缩影响,我市资金紧张问题凸现,政府性项目资金链断裂
(1)资金短缺现象严重凸现。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比3月末仅增加6.96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增加额为78.56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78.24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60.85亿元。显然,信贷紧缩的效果十分明显,绝大部分贷款主体已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资金,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受到严重的制约。综合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市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104.3,比一季度下降20.5点。由于融资困难,企业流动资金趋于紧张,货款拖欠增加。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和货款拖欠景气指数分别为117.7和103.1,逼近景气临界点,极易引发新的三角债。(2)民间借贷资金开始活跃,部分地区的民间借贷利率已达一分利。(3)政府性项目资金链断裂。由于资金严重短缺,部分企业的还款压力很大,缺乏后续资金来源,一些建设项目特别是政府性项目已处于停顿状态(政府性项目摊子已大大超过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面临着资金链断裂??半拉子工程产生??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增加等危险。据对全市74个项目的调查表明,总投资为354.58亿元,银行贷款余额为60.91亿元,其他途径筹资76.53亿元(包括已落实的追加资金),目前的资金缺口为217.14亿元,而且企业反映,从目前来看,基本上已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在如此大的资金缺口中,有些项目涉及到公众工程,已上马,反过来倒逼政府继续投入。无奈之下政府又竭力在银行的存款大户中直接融资,甚至以某某企业存款为筹码试图获取银行贷款。
--如果按照贷款的派生存款率15%计算,今年上半年全市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比去年同期少放贷60亿元,直接减少派生存款9亿元。
--据对某金融机构有贷户中涉及基础设施、化工、工艺品等各行业的五家企业的民间直接融资情况所作的调查,融资金额达3077万元,融资利率在6%0-10%0之间。如果按照这五家贷款企业贷款额在该金融机构当年贷款中所占的比例并以10%的折扣(假设10%的有贷企业涉及民间融资,而不包含有贷户以外企业的民间融资)的计算,则该金融机构贷款企业参与民间融资的总量为18.13亿元;以此类推,台州全部金融机构中的有贷户涉及民间融资104.32亿元。
--以某金融机构为例,并经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政府为解决半拉子工程等在存款大户中直接融资,减少该金融机构存款6.33亿元;如果按该金融机构在全市存款总规模的比例推算,则涉及全市金融机构存款28.90亿元。
三、国家对土地监控力度的加大,既使得靠卖土地归还银行贷款的政府性项目的还贷能力弱化,又直接减少了银行存款来源
近年来,政府性项目摊子大大超过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往往寄希望于靠卖土地归还银行贷款。而土地冻结至少半年,直接使这一渠道受阻。在以上被调查的台州74个项目的统计,计划利用土地转让来还款的占57.08%,因此这些到期贷款对企业和银行都将形成沉重的压力。
--同时,本次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土地出让(包括协议出让和招拍挂出让)103.2公顷,占去年的5.15%;涉及金额4.57亿元,占去年77.27亿元的5.91%。显然,这直接减少全市金融机构的存款来源34.07亿元(假定去年上下半年均衡;并前提为:相对与去年来说)。
四、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要素成本提高,“高进低出”的价格走势不断压缩工业企业的获利空间,使生产增长与效益提高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去年以来,原材料价格呈现持续性大幅上涨,尽管目前部分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等价格有所回落,但原材料总体价格走势仍在上升。1-6月全市全部原材料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5.1%。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仅比去年同期上涨3.1%。“高进低出”的价格走势不断压缩工业企业的获利空间,使生产增长与效益提高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
--假如与原材料价格上涨15%想匹配,那么全市今年1-6月实际工业销售产值应增加81.92亿元,按照上半年实际工业销售产值利税率计算,全市实现工业利税总额则应增加6.29亿元。也就是说由于这一因素,使得全市金融机构存款减少6.29亿元。
五、今年上半年财政供养机构以及自收自支机构因增资而补发工资达5-6亿元,在股市和楼市在近期并不看好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存款增幅仍然回落
--按照财政报表归集的全市财政供养人口13.43万人和自收自支人口0.53万人,以及每人每月补发500元计算(从年初开始),全市上半年因增资而补发工资达4.2亿元,加上一些机构去年未补发部分在今年到位,以及财政报表未归集而实际上增资并补发部分,上半年实际补发工资在5-6亿元以上。这部分资金直接从对公存款中分离出来,减少了全市金融机构对公存款5-6亿元(这些机构大多在四家国有银行开户)。
面对今年上半年以来股市和楼市并不看好的形势,全市居民储蓄存款增幅却比去年同期下降12.5个百分点。其原因主要有:(1)台州个私经济比较发达,储蓄存款相当一部分是生产性资金,在资金面紧张时期从银行撤离;(2)民间资金流动趋于活跃,吸引了部分存款;(3)消费需求比较旺盛,物价上涨幅度较大,促使部分储蓄存款进入消费领域;(4)台州居民投资意识较为浓厚,在股市并不乐观、以及台州房价已经走高而升值空间微弱的情况下,许多市民选择外地购房,上海周边、江苏、南京以及长江以北的低价小区、商铺纷纷来台州设点销售,吸引了不少台州民资。
以上因素合计减少台州金融机构存款总量182.58亿元。
六、几点启示
(一)从当地经济看,高耗能、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急需转变. 由于高耗能、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能改变,在某些方面甚至进一步加剧,使得生产要素的硬约束越来越突出,区域经济发展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1)电力等能源消耗的增幅远高于经济增幅。2003年,在拉闸限电的情况下,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0.5%,远高于生产总值14.9%的增长幅度,1999-2003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19.6%,而同期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仅为12.9%。(2)投资效益下降。2003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的固定资产投资为3880元,比上年上升683元,上升幅度为21.4%,比2000年上升1217元,上升幅度达45.7%。(3)经济快速增长所消耗的土地资源在大量增加。1998-2000年,全市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0%,平均每年减少耕地1315亩;而2001-2003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平均每年减少耕地20830亩。当然,由于经济规模的逐年扩大,经济每增长1%所占用的耕地面积可能会有所增加,但依靠耕地的大量释放和粗放利用所带来的生产总值增长的方式是难以为继的。因此,在全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后,台州这种生产要素供求紧张的局面会越来越严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十分迫切。
(二)从银行方面看,忽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对“超负荷”的政府性项目“竞相追逐”的局面必须“引以为戒”。
去年各项“超负荷”的政府性项目还是各商业银行“竞相追逐”的对象,而今年却成了“烫手山芋”。据对全市各银行的不完全统计,今年到期的政府性项目贷款约占40%,这些贷款在没有宏观调控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逐笔筹集资金进行周转,或通过土地拍卖收入归还,而今年的情况是,许多贷款在归还后,由于不符合银行对贷款主体的新要求,无法重新借款,贷款主体难以完成资金周转,他们表示,在银行不续贷的情况下,将不归还贷款;但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又面临着政策限制的高压线,无法满足续贷的要求,许多项目成为“半拉子”工程,银行也面临不良贷款迅速上升的局面。这,也正是今年以来我市金融机构面临着存款严重“滑坡”的同时所经受的又一严峻考验。
如果说政府约束机制的不健全是问题的根本因素,那么商业银行放款冲动的软约束是造成政府性项目从“扩张”走向“短缺”的条件因素。由于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考核指标主要是存贷款、利润和不良贷款,这客观上要求银行不断做大,赚取利差、稀释不良贷款率,从而形成放款冲动。政府性项目,由于背后依靠的是政府,而政府拥有土地这一独特的资源,银行以土地作质押似乎风险很小,因此银行的放款冲动为政府的投资冲动推波助澜,贷款大投放由此而生。较多的经济泡沫导致经济失衡,宏观调控只是“导火线”罢了。
七、一个值得注意的比较
今年1-6月,在台州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量中(我们将浦发、光大、兴业、商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六家归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系列,工、农、中、建四家为国有银行系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增量为33.95亿元,其中对公存款增5.42亿元,储蓄存款增28.53亿元;相比之下,国有银行的各项存款增量为28.49亿元(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83.92%),其中对公存款负增长5亿元(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差10.42亿元),储蓄存款增33.49亿元(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117.39%)。
以上数据表明,台州股份制小商业银行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更能经受宏观调控的考验。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介入基础设施以及政府性项目的程度小,资产负债结构比例较为合理;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是台州商行和几家信用社)一直以来注重反哺台州活跃的个私经济环境,在个私经济客户群中求生存,坚持以“积数挂钩”形成较为良性的引存(吸收低成本存款)放贷机制。 辅报告部分:

台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其他突出问题(与温州、嘉兴、绍兴比较)
与温州、嘉兴、绍兴相比,台州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突出优势:一是工业经济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初步形成了产业门类完备、支柱行业突出、轻重工业结合、行业配套协作紧密、专业市场支撑较大、产品竞争有比较优势。二是台州作为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民营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从而使台州的经济体制比较灵活,经济活力较高,市场化程度较深,经济增长的先发性较强,民间资本比较雄厚,区域经济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较强。 但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台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
(1)从资源要素看,土地、电力、水资源的紧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长期并存。由于受土地资源供应不足和国家加大对建设用地的监控力度的双重影响,台州建设用地需求和实际供应能力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这种矛盾抬高了土地价格、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恶化了投资环境,影响招商引资、加剧资本外流和产业转移。2003年和2004年一季度,全市因拉闸限电损失电量分别达5.3亿千瓦时和4.12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8%和23.3%。电、水资源的严重短缺,给全市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2)民营机制优势逐步弱化。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方面落后于其他地区,如在浙江民营企业50强中,台州上榜的企业比绍兴等地少得多。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平均工业总产值,绍兴是7562万元和7735万元,嘉兴是4320万元和5052万元,台州是3497万元和3629万元,温州是3242万元和3449万元,温、台地区工业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在民营经济得到普遍发展的今天,靠机制优势来取得经济发展优势的动力在弱化,这也是当前台州经济竞争力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
(3)投资拉动不足。投资拉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看:一是从总量上,台州多年来一直落后于温、嘉、绍三市。1999-2003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嘉兴是1671.29亿元,温州是1664.93亿元,绍兴是1627.23亿元,台州是1214.19亿元。二是从强度上,2003年台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38.8%,但明显低于嘉兴的61.2%和绍兴的49.1%;2003年台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投资额为70万元,嘉兴是158万元,绍兴是123万元。
(4)经济发展水平有距离。2003年,台州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18041元,首次突破2000美元,但比全省平均水平21951元低3910元,比嘉兴和绍兴分别低7679元和707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