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台州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台州
民建台州市委会:关于促进我市“十一五”期间民营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发布时间:2005-05-24 12:54:41
  |  
作者: 撰稿王军祥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36条)的出台,对于优化民营中小企业参与公平竞争的环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尤其对以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台州经济持续发展拓宽了空间,对市委提出的“工业立市”战略的顺利实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综观我市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其地位作用己充分显示。一是民营中小企业己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到2004年底,台州市中小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705.04亿元,(注:按照国家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把乡镇企业近似地看作民营中小企业)比1998年增长128.1%,实现税金75.48亿元,利润 123.88 亿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166%与 119.76%,2004年工业销售产值己占全市的94 %,出口交货值为493.59亿元,占全市的98%。二是民营中小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进一步凸现。到2004年底,台州市共有民营中小企业88909家,安排劳动就业150万人,1998年安排劳动就业100万人,6年共吸纳城乡就业人员50万人。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大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需要投入资本22万元,中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需投入12万元,小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只需投入8万元。台州市年销售在3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仅30多家,因而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了90%以上的就业机会,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来源,对GDP的贡献、财政收入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三是民营中小企业己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者。台州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改革开放前一直居全省倒数行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农村工业化起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经过八、九十年代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150多个块状型工业集聚区,有力地推动了人口、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集聚,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二、主要问题
1、资源制约。土地是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在园区、开发区招商引资政策措施中,企业越大报批土地越容易,面积越大地价越低,大企业不仅有主要领导联系,而且成立工作班子。而民营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不仅没有优惠政策,而且征用审批环节多、时间长、难度大,以致具备扩张动机和能力的大批中小企业纷纷外迁。据统计,2001—2004年台州民营中小企业因扩大再生产无法供地而外迁的占外迁总数75%以上。究其原因民营中小企业用地未被纳入法规,没有引起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在领导观念上,更因扶持大企业旗帜效应明显,却忽视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叠加效应;在政绩观上,片面追求形象工程,非生产用地挤占大量用地指标,片面追求以地生财搞房地产开发等。融资贷款难又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据省中小企业局对362家企业调查,有45.7%的企业认为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是融资困难,有66.4%的企业认为不易获得贷款,其中50%的小企业反映贷款难、手续繁、期限短。究其原因是金融系统高高在上,缺泛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深度了解,看到的往往是表面上的风险,未从经营企业的理念去思考,不仅失去了市场,亦使中小企业失去了获贷的机会;在关注度上,中小企业客观上自我推介固然不够,而政府却又没有行之有效的举措。另外还有人才引进、获得新技术等要素资源制约着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2、要素成本高,待遇不公。现行的土地、融资贷款、人才引进、税收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中小企业落差大。现行的土地政策不仅使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土地,即使获得,相对成本要比大企业高1—2倍;现行的融资贷款政策更使民营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资金,即使获得,相对等额资金成本远高于大企业;现行的税收政策不仅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即使获得一般纳税人亦分为A、B、C等级,实际税负偏重于中小企业,以致一些民营中小企业“铤而走险”;现行的“扶优扶强”、“龙头骨干”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民营中小企业无缘,更因民营中小企业欠强欠优,即使正常办理亦往往因种种原因而消耗更多的财力、物力和精力。仅此种种,足以使民营中小企业要素成本提高。
3、贸易壁垒,影响民营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步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营中小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中遭遇日益频繁的反倾销、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以日用消费品为主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经济发达的经济格局在有利于中小企业扩大出口的同时,也因参与企业量大面广和大量产品低质低价更容易招致各类贸易壁垒,亦因在技术、管理、信息、人才等方面落后于大企业和外资企业,难以在短期内有能力应对各种壁垒,民营中小企业通常在拿了订单、签了合同,有的甚至到了交货期才去做相关的认证,往往使出口的产品达不到认证的要求。世界经济论坛上,跨国公司的总裁们也提出了电子商务将成为我们新的贸易壁垒。一时之间,那些没有采用电子商务的商家,特别是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加入世贸组织后接踵而至的贸易壁垒事件制约着民营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4、“低、散、小”的现状困扰着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据2004年统计报表显示,台州88909家企业中,平均企业规模仅为313万元,80%的产品为中低档产品,生产5年以上的产品占60%。这些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产业为主,表现为产业层次低、技术含量不足、产品档次不高、终端产品少、企业分布散、组织管理结构较原始等现象,严重困扰着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建议
根据国务院出台的36条和市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把台州建设成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的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扬台州人敢为人先精神,主动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积极破解要素制约,综合协调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十一五”期间台州工业经济的指导思想之一。
1、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36条,优化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
36条己对非公经济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社会服务、权益保障、自身素质提高、政府监管、指导协调等七方面明确地作出了指导性意见,对于区域经济来说,要使36条得以全面的贯彻落实必须创造公平的法律政策环境,保护民营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权利。尽快调整融资贷款、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收规定、扶持政策等一系列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地方政府要按照36条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为民营中小企业确立在时空上国际化、地位上公平化、内容上系统化、操作上制度化、政府责任上服务化的环境。按照36条、《行政许可法》、《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具体制订相关的管理办法及条例。同时要加强执法监督,强化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健全完善中小企业申诉、检举制度;并从建立对政府和部门维护中小企业依法参与公平竞争权利的责任目标考核制度。根据台州民营中小企业比重大的现实基础,本着提高领导的关注度、政策的倾斜度、缩小待遇的不平衡度的高度,针对面广量大的民营中小企业制订扶持政策,特别对成长型民营中小企业要有强有力的激励措施。
2、破解要素制约,建立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一是要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用地作出规划,划出一定比例的地块采用租用及招投标,统一标准、统一建造标准厂房,明确产权,保障民营中小企业公平合理地获得生产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鼓励工业园区资产经营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村集体以资金或土地入股方式以工业园区为发展平台参与标准厂房建设,积极鼓励推行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整合提升现有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块状经济优势,制订政策引导中小企业搬迁到工业园区发展,使用多层标准厂房。
二是要建立配套完整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可由地方政府或资本雄厚、信誉良好的企业发起组建,亦可由现有中小银行建立分支机构,吸纳民间资本入股这些银行,同时允许地下钱庄合法化和公开化,从而拓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退出机制;在民营中小企业中开展票据和贴现等银行中间业务,使民营中小企业能迅速筹措到生产经营所需的短期资金。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台州现有30多家担保公司的作用,放大资金担保比例。政府要尽快建立区域性的信用再担保机构,规范运作制度。现有市级5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可以说是杯水车薪,甚至不及一个大企业的免税额,必须相应地放大基金额度,用于民营中小企业的创业、扶持、展览、培训等。
三是要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和转化、人才引进与培育、社会保障等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技术、信息、财务、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为民营中小企业引进各类人才、取得适用技术、获得有效信息,完善企业管理等创造良好的操作平台。特别在人才引进与培育上加大力度,政府要树立没有人才就没有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人才观,以优惠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吸引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以强有力的社会保障留住人才,以人为本和自我价值充分得以实现的理念用好人才,以缓解紧缺和提高整体素质为原则培育人才,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同出资的经费保障模式建立人才培育的长效机制,以“国民待遇”合理流动的原则,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人才发展观,为民营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强自身建设,转变民营中小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一是要克服过去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发挥自身优势,实施“专、特、精”的策略。“专、特、精”战略是中小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战略选择。民营中小企业要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做成“强”的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民营中小企业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避免与大企业直接进行量的竞争,要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创造“先发制人”的优势,争取成为市场的先入者。 民营中小企业要彻底摒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逐步由“小而全”企业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高”的专业化企业发展,把自己业务做到足够专业,真正做到与众不同,形成特色和专业优势。
二是要加强引进外资,提升技术和产品档次。长期以来,民营中小企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民间资本的聚集和投入,外资的利用一直落后于其它地区。从整体上讲,跨国公司的整体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台州相关企业,尤其对缺乏研发能力的民营中小企业是很好的技术扩散源,通过与跨国公司相互合作和竞争,可以把握技术发展的潮流,快速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提升产品档次,这既节省了先期研发的资金投入,也缩短了技术进步的时间。
三是要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要选择适合本企业核心技术开发应用的道路,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协作,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和专利技术,开展产学研结合,积极吸收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四是要加强制度和体制创新,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民营中小企业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在管理上转变观念,抛弃那种经验式、粗放式、家长专断式的随意管理,要建立学习型的组织结构,创立学习型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财务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等能力,从而有效地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该文系民建台州市委会在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上的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