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我市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力度,打造“蓝天、碧水、绿地”的和谐新台州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05-05-24 13:59:32
|
作者: 执笔人:郭和金
水是生命之源,水又是农业的命脉,水更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基础。而河道具有蓄水、排涝、供水、灌溉、环保、航运和旅游等综合功能,是一个城市的水“动脉”。台州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境内河道纵横交错,素有“江南水乡”之称。随着台州撤地建市10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整体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台州市区建成区面积由1999年的63平方公里扩大到2004年的111.8平方公里,作为浙江省城市化格局中大城市和一级经济亚区中心的形象日益显现。但是,一方面我市河道在保障经济生活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受工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医药化工与制造业的无序发展,与我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河道却功能日益退化、水质恶化。水多为患,水少为愁,水脏为忧,此类突出问题集中反映在河道上。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整治河道、改善水环境,全社会对河道的综合治理亦十分关注。
一、目前我市河道疏浚整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生态环保问题在台州比较突出,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条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针对河道在生态环境中所处的特定地位,客观地说,我市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对河道疏浚整治工作还是比较重视的。2001年,台州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开展河道疏浚整治的决议》,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台州市河道疏浚整治实施意见》,并通过了《台州市河道管理办法》。到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累计投资10多亿元,疏浚河道3000多公里,整治市区河道100多公里,大大了恢复河道蓄水能力。但是,由于历史欠帐太多,急需整治的河道太多,加上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割断了原有水系的畅通,造成活水难进,污水难出,导致已整治的河道仍然出现周期性的黑臭现象,使市民对市区河道疏浚整治的效果也产生了种种怀疑:河道疏浚整治的成效能否持之以恒?已投入河道疏浚整治的钱会不会白扔?等等。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目前我市河道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河道淤积严重。据统计,我市共有大小河道5400多公里,由于水土流失,河道淤积严重,淤积量达到了4000多万立方米。虽经近几年的疏浚取得一定效果,但河道过水、蓄水和通航能力仍呈逐年下降状态。
2、河道杂草丛生,特别是水葫芦等杂草大面积挤占河道。有的河道因未及时进行清理,河面甚至出现“踩草过河”的奇观,河道存在的使用价值可见一斑。
3、由于河道监管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致使河道被非法建筑占用和填平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人为的缩窄河道、覆盖河道、设置阻水障碍物,都给河道防洪排涝留下了重大隐患。
4、水污染形势仍然非常严峻。由于工业生活污水的排入,河道沿线污物垃圾的无序管理,加剧了河道水质的恶化。据了解,我市平原河网大多水质在四类、五类水平,许多水域水质不符合工业生产要求,部分河道竟无法用于农业灌溉。如《浙江日报》2005年4月7日第2版“明查暗访”栏目就刊登了一篇《河水污染,我们的200亩早稻如何灌溉》的文章,反映了我市温岭市滨海镇后塘河水质严重污染,造成农民养殖户受损,种植户无法春耕的事件。看后,让人百感交集。
综上所述,河道疏浚整治不仅反映了我市城市居民改善人居环境的强烈要求,同时又涉及到我市广大农业生产者的切身利益,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已摆在了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面前,广大人民群众正拭目以待,同时也寄予了厚望。
二、对我市河道存在问题的情况分析及做好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各级政府对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直接决定了各地河道疏浚整治的成效及河道功能发挥的大小。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台州市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我市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已着手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只要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以台州人的硬气和勇于进取的精神,一定能做好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建议台州市人民政府将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的开展成效列入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发生河道重大生态和其他事故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落实队伍措施 ,注重长效管理。为保证河道疏浚整治工作长抓不懈,要从制度、人员、政策多方面保证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的长效性。
河道疏浚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水利、环保、城建、航运、国土资源等多行业、多部门,要使河道水质达到水功能区规定的目标要求,要靠政府多级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目前,我市已成立了台州市河道疏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从事指导全市河道疏浚整治工作。但是,由于该机构为市政府临时机构(无正式机构、法定职责和正式人员编制和经费),工作人员均由各相关职能部门抽调;各县(市、区)也没有正式的河道疏浚整治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大量地工作仍由水利部门和仅有的少量临时抽调人员来完成,机构、人员的设置与所担负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工作量严重失衡,亟待解决。鉴于2003年4月省政府批准省水利厅成立了具有法人的事业单位--浙江省河道管理总站专门从事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的实际情况,建议台州市人民政府成立我市专门从事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的事业单位,落实三定方案,从落实正式的机构,明确的河道管理职责,配备专业的河道管理人员入手,切实建立我市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3、狠抓截污工程建设,遏止河道水环境的恶化和水质污染的势头。
目前,我市部分河道出现水环境的恶化和水质污染的不良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各地的污水处理工程尚未全面建成投产,污水处理率较低;二是各类工业企业污水直排河道的现象屡禁不止,夜间排放、节假日排放、桥下地下铺管排放等形式层出不穷。建议各级政府加快城市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步伐,使各种污染废弃水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河道;加大环保宣传和监管执法力度,对有重点污染源的企业,增加监测次数,控制污水排放量,依法从严查处污水直排入河案件,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示一起,警示一批。
4、加强河道整治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加强生态河道对建设和谐社会意义的宣传,抓住我市绿色生态市建设的契机,营造人人关心身边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形成合力治水的良好社会氛围。
宣传是工作的先导,社会监督是做好工作的有益补充。建议我市各级政府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充分利用人大、政协等机构的监督结合舆论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等)、网络媒体的社会监督,设立河道违法行为举报热线,或建立由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市民代表、农民代表等代表社会各阶层的人员组成的“河道整治监督员”制度,定期听取他们的监督意见和建议,综合我市各地河道疏浚整治工作专门机构的工作情况,全社会齐抓共管,一定会大大加快我市河道整治工作进程。
5、创新理念,以市场机制全面推进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成效的不断完善。
据了解,建设资金短缺、投资力度不够,尤其是缺乏市场机制一直是制约我市各地河道整治工作的瓶颈。近几年,我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政府利用有限财力取得的成绩市民有目共睹。如果河道疏浚整治资金全部由政府投入,要达到水清、面洁、岸净、护绿的河道整治效果,确实是不实事求是的做法。为此,建议我市各级政府充分利用我市民营经济发达、机制灵活、市场经济理念深入人心的优势,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社会化、市场化的融资新举措,如:集体出资、招商引资、社会捐资、群众集资、银行贷款和私人业主垫资等等。水利、规划、土管等职能部门要积极想办法,动脑筋,大力推广“河道淤泥制砖”、“水葫芦综合利用”、“以地换资”、“以河养河”等办法来弥补资金的不足。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在实践中各地创造出的长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据了解,我市天台县三茅溪河道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和台州市黄岩区永宁江治理结合北洋镇土地整理的做法就值得我市其他各地的借鉴。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推进台州现代化新进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衡量现代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1000~3000美元,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搞不好,容易使社会发展长期陷入停滞。目前台州人均GDP2500美元左右,正处于这个关键时期。我们要认识到,身边的河道也是有生命的。它是我们今后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河道管理好,保护好。建议我市各级政府和河道相关管理职能部门要形成做河道代言人的自觉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河道健康生命的新理念,防止人们对河道水资源的过分掠夺,杜绝人们对河道堤防、设施、环境的破坏。
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是一项功在千秋,利于万代的绿色民心工程,所以我们台州民建市直支部全体同志非常关注台州绿色生态市建设的每项工作,通过调查研究,特提出加大我市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力度的提案,提请有关代表审议。同时,今后我们也将随时为政府和广大市民献计献策,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同打造“蓝天、碧水、绿地”的生态水环境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