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上午,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分别围绕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新区献策、为民生建言。余斌委员代表民建市工委作《推进旅游气象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升级版》大会发言。市领导俞东来、何中伟等到会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发言中,余斌委员指出, 近年来舟山旅游气象服务已初步构建起“常规旅游气象信息发布常态化、景区气象监测预警精准化、重要节庆气象服务精细化”“三化”体系,但在旅游市场日趋细分、体验经济日益盛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正在全力推进的大背景下,现有服务体系还存在旅游与气象信息共享有待深化、针对具体旅游项目的气象预报有待细化、气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率有待提高等诸多不足。
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管理”与“科技”并重,加强综合平台建设
资源重整:建设一体化旅游气象台。气象预报是收视率、收听率最高的广播电视节目之一,拥有最广泛的受众群体。可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尝试在舟山电视台气象预报时段推出“每日一景”板块,将不同美景、美食、美物进行365天不间断、不重复推荐,使舟山的特色旅游资源特别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资源跃入人们眼帘,尽可能提高传播度和知晓率。从长远来看,可借鉴现有的“舟山航港气象服务”平台模式,整合现有的气象、旅游双方服务资源,打造一体化的旅游气象台,推动旅游气象资源深度融合,挖掘推广“气象景观”资源,强化旅游气象产品研究开发,实现旅游气象信息的统一发布、权威发布,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创建水平和气象保障能力。借鉴国内海岛旅游标杆——海南省的先进经验,建立旅游气象服务中心,以专业机构、专职人才、专项服务支撑起一流的全域旅游气象服务体系。
科技助力: 促进智慧旅游、智慧气象互动相融。以舟山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气象部门数据中心和旅游部门数据中心互联互通,通过提供旅游气象安全防御、景区景点气象服务和旅游项目针对性气象服务,推进旅游气象大数据融合,提升旅游气象服务智慧化水平。推出“惠旅气象”功能板块,设置气象灾害信息智能提醒、特色主题旅游产品服务推送、节假日旅游气象提示等模块,使气象服务的预警、科教功能与天气体验相互交融,打造覆盖面广、反应及时、功能多样、智能集约的旅游气象服务交互式平台。
二、“创意”与“情怀”双投,实施示范项目打造
老景新颜:提升千荷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千荷实验学校是舟山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气象科普基地,建有气象自动监测站,设有台风模拟体验场所,但受限于多种因素制约,使用率和影响力不尽理想。可从盘活存量资源入手,秉持集约、集中原则,对其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和提升改造,将其建设成舟山最具代表性、综合性的气象科普基地和体验基地。顺应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的研学旅行,积极争取挂牌省级甚至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开发学生非节假日旅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旅游淡旺季客流量。
后起之秀:打造枸杞岛地标性气象景点。充分利用目前在建的嵊泗枸杞岛新一代多普勒气象雷达,超前考虑增加旅游功能、突出海岛风情,争取打造成集旅游、观光、气象科普等元素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与花鸟岛灯塔齐名、游客必会打卡留念的地标性景点。比如在建筑外部10米直径的球体灯光设计上,可参照台风预警信号,根据不同的风力级别投射对应的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从而引起大众关注、引发热度话题。
板块热身:推出经典气象景观观赏地。目前,朱家尖小乌石塘、桃花塔湾、白沙岛等地已自然形成多处日出观赏点,深受游客欢迎。相关部门可顺势而为,在现有基础上着手整理优质资源,开展海洋型景区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推出最佳观日(落)点、最佳赏月点、最佳看浪点和最佳追风点等旅游气象产品系列,建设主题化配套设施,携手打造具有舟山海洋旅游特色的海岛气象公园。
三、“监测”与“宣传”并行,讲好舟山晴雨故事
精准“数”说:实施旅游气象专项监测。针对运动休闲、互动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细分化旅游需求,开展以游客体感舒适度、游玩气象条件指导为核心的指数研究,特别是加强负氧离子指数、避暑指数等数据的跟踪监测,将旅游指数服务与景点开发相配套,凸显“舟山好空气、舟山好气候”的品牌效应。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对雾霭虹霓、风雷闪电等监测难度较大的特色气象景观进行系统性资源普查和监测,形成最佳观赏期、最美观赏地等研究成果并加以应用,丰富旅游气象产品体系。
应时而动:设计推出节气图谱旅游项目。征求舟山民俗、动植物、旅游、农业等各领域专家的意见,随着时令变化交替呈现,选取舟山每个月份、每个节气最有代表性的旅游元素,编写成册“跟着季节游舟山”旅游图谱产品,并围绕每个核心对象,设计串联每月精品旅游线路,扩大旅游消费领域,促进旅游与气象的深度融合,实现“旅游+气象”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