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家视点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专家视点
我的位置:主页  > 专家视点
周其仁:长三角一体化要打好“大算盘”
发布时间:2020-06-09 14:18:59
  |  
作者: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长三角一体化要打好“大算盘” 
 
  当前,中国经济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是中美贸易战,一个是新冠肺炎疫情。这两大挑战有一个共同点:在全球化达到较高水平时,当人们在生产、贸易、投资和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世界范围的互联互通、来来往往形成高度依赖时,突如其来的壁垒和隔离,急挫全球经济流量,大幅度降低人类对未来的乐观预期。这从反面提醒我们,互联互通、来来往往至关紧要,一旦受挫,会严重冲击经济增长和人类合作。现在,重启经济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尽最大努力重启来来往往。

  当今世界,大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小到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家庭,都没有办法关起门来就能完成财富的生产,所有财富都是在与他人的来来往往中产生的。当代的全球化,就是人们在全球范围内来来往往的水平越来越高,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精度越来越高。也只有在高频率的来来往往中,分工才能达到更高水平,不同地方的企业才能择专而精,形成更复杂、更富有生命力的分工体系,才能更高效率地生产财富。

  现在没有哪个地方的人民能够仅仅局限在本地范围就能完成财富创造。因此,发展并维系和其他地方、其他地方人民通畅的来来往往,是地方政府为本地人民服务不可或缺的任务。

  同样道理,一个企业不论多大多强,都没有可能仅靠运用企业内部的资源,就产出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企业家的职责也不能只限于领导“自己的企业”,而应该也必须包括发展并维护与其他方方面面多层次的、活跃的商务往来。

  不同地方和企业在来来往往中,当然免不了要打算盘。经验表明,最聪明的打算盘,是打“大算盘”。

  比如,洋家乐是德清的一张靓丽名片。如果洋家乐只对德清人或湖州人开放,那就断然不会有如今这样的成功。所谓“大算盘”,就是把自己地方、自己企业的产品,主动在更大范围提供给更多人享用。

  此外,只卖东西给别人还不够,更大的算盘是乐于、也善于买别人的好东西。总有一些产品或服务是别人的好,那就不一定什么都要拉到自己的地盘来造。你好的供给别人,别人好的就痛痛快快买,那才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才是打更大的算盘。

  长三角一体化就是要致力于提升来来往往的层次、频率和多样性,为此着力降低妨碍来来往往的摩擦系数。

  在我看来,城市的能级由其服务能力决定。服务能力越强、辐射范围越广,让他人受益程度越高,这样的城市才称得上中心城市。“全球城市”并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占地最广的,而是有能力向全球市场提供出类拔萃服务的城市。

  譬如,去年上海提供了1933万亿金融交易总量,当然不是只服务于上海本地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是为整个长三角乃至全国提供的金融服务。同样的,金融交易所动员的资本,也不仅仅来自上海居民、企业和政府的储蓄,而是动员了整个长三角和全国的资本。

  志向远大的城市要追求向更大范围提供服务辐射,并在更高质量的来来往往中发挥自己的中心职能。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来来往往中探索如何在全球布局,如何把最好的产品、服务输送到全球各地。我长期观察一家台州公司,做塑料产品,为世界最大的快餐企业提供刀叉等产品。前几年,该企业到宾夕法尼亚州布局开工厂,去年他们又到墨西哥开工厂,今年还要在印尼开工厂。认准了来来往往造福人类的道理,中国一定能够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来应对一切“逆全球化”的挑战。

  (本报记者 王世琪 金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