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理论与研究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理论与研究
建设性内容生产: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 人民政协新媒体建设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4 10:47:16
  |  
作者: 袁 瑾 周微微

        在当下传媒生态中,新媒体是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的重要渠道,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强大。近年来,各地政协都在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有效地引导舆论、宣传政治协商成果,构建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网络新平台,并显示出区别于其他类型新媒体平台的特点。据《全国地方政协网络新媒体影响力报告(2020)》公布,浙江省位列《省级政协网络新媒体影响力排行》首位,杭州市位列《副省级、地市级政协网络新媒体影响力排行》第4位,成绩斐然。这其中优秀的经验模式需要总结,同时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语境中,也有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思考。

        在面对更加复杂的国内外局势情况下,新媒体技术赋能使得宣传呈现出复杂的多重面向,比如民间舆论场的情绪宣泄、传播网络中的各种谣言等。这当中,主流政协新媒体如何定位自身价值,匡正视听、引导舆论,以实现初心使命,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如何用好新媒体平台形成人民政协新媒体品牌效应,“建设性内容生产”是关键。

        一、“建设性内容生产”的内涵与中国范式的使命

        所谓“建设性内容生产”指的是在新媒体时代立足于公共生活的一种媒介传播理念与实践,强调媒介应着眼于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思想的凝聚而进行报道。其理论主要来源于“建设性新闻”书写理念。

         这一理念最初来源于新闻宣传工作实践。2008年,时任丹麦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经理的海格拉普以“Konstruktive Nyheder”(Constructive News,建设性新闻)为标题写了一篇关于新闻报道标准的文章,正式提出“建设性新闻”这一概念。其后,海格拉普在奥尔胡斯大学创办建设性新闻研究院,致力于建立适应智媒时代的新闻书写标准与价值伦理理念。另一位建设性新闻的倡导者戈尔登斯泰德开始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认知理念引入新闻创新研究中。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凯伦·麦金泰尔称之为“伞式结构”或者“总括性的术语”,以此表达这一概念内涵宽泛,涵盖多个要素的特征。根据她的定义,建设性新闻是为回应现实问题的、严谨的、基于事实的报道形式,包括和平新闻、方案新闻、修复新闻、公民新闻等具体方式。[1]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促使新闻宣传向扁平化发展,在个性化、互动性、融通性的信息传播新特质发展下,建设性新闻成为突破传统新闻单一、呆板宣传模式的一种实践转向。民众在当代社会信息生活中的广泛参与度以及他们对于信息传播的需要是这一模式“崛起”的内在逻辑,并促使宣传叙事朝着问题的“发现-提出-协商-对策”的操作框架演进。

         站在更加广泛的新媒体传播角度,“建设性新闻”提供了对内容生产范式思考的启发,即多讯道、跨媒介中对于社会现实内容的建设性内容供给,以此突破主流信息战场上的混乱、各种负面情绪的渲染,并提升其对公众舆论引导的效力。新闻宣传中“建设性内容生产”的理念虽然出自西方,但其中国范式“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坐标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内涵和发展模式,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滋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以社会责任和功能导向为目标的协同主义范式”[2]。

         首先,以“建设性内容生产”为视角探索政协新媒体内容建设,就是要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新闻宣传工作为宗旨,坚持党的领导,促进国家意识形态传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这一初心使命的实现必须以发动、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为前提,团结最广泛的群体,而能够承担起这一职责的自然包括各级党媒与人民政协媒体。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3]“四心”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职能与使命,也为宣传理论工作建设性内容生产提供了根本的行动方向。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征途上,政协新媒体应大力倡导全民参与、全程参与、全媒体参与的建设性报道。

         第二,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性内容生产”离不开中国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业已形成的责任感和核心价值观,即坚持党性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4]大量的宣传报道在立意方面以宣传党的主张、国家意识形态,反映人民的心声为出发点。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参与社会治理。建设性内容生产要求新媒体报道顺应传播技术的变革,立足传播实践的理念,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报道,将宣传的客观、公正、真实与正确的舆论导向相结合,将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相结合。在具体的形式上,则以具体的问题为出发点,避免采取冲突性叙事框架,以化解社会矛盾,弥合阶层裂痕,推动对话与协商为基调,从而体现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非对抗性表达方式。

          第三,新时期,媒体宣传建设性内容生产是对我国传统新闻宣传社会责任、民主监督的履新担当,也是对当前媒体环境的回应与把握。当下,网络和智能终端重新定义了内容的传播路径、媒体与用户的连接方式以及传播内容。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媒体环境与社会环境正在逐渐融为一体,这当中中国媒体惯有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媒体通过建设性的内容制作,实现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协调沟通,从人民身边最细微的民生小事入手,发挥关注、联结、引导、推进解决的作用,通过引导民众参与社会治理、协商民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梳理媒体社会治理参与方的形象,帮助人民获得幸福感。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民政协新媒体的当代使命

         民主蕴含着人类掌握自身命运,走向全面发展、获得美好生活的自主选择与合作行动;同时,它亦为维系不同主体之间的有效合作以实现人类共同目标提供了制度框架,体现了多数人利益的原则,并起到约束公共权力、维护民众利益、提升公共精神的作用。从民主的发展道路来看,各个国家由于现代化进程不同,人口规模、社会制度、文化底蕴、当前发展任务各不相同,所奉行的民主道路亦不相同。对于一国政治而言,“民主的价值是政治发展的指引,民主的制度是政治发展的载体,民主的发展道路是政治发展的实现方式”[5],三者统一于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实践中。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国式民主的表现形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开辟并坚持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它的基本框架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同构成。当下,随着新时代社会发展主要矛盾与建设使命的变化,以人民民主为核心的中国式民主也面临着不断深化内涵与创新民主实践方式的要求。

         2019年11月,习近平在考察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时强调,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6]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实践形态的具体表现。“所谓全过程民主,是指在我国,人民依法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原则始终贯通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过程民主这一提法强调的是民主的整体性和全过程性。”[7]它不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民主,而是通过系统化的设计,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相互贯通起来,“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迭代式闭环结构”[8],并通过科学的安排来落实和推进,从而将人民民主的价值与实践形态、运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了人民民主的价值性质、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形式、展现了人民民主的质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都属于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9]。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其构成的界别特色和委员工作制,有效保障了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社会阶层、各界人士以及海内中华儿女共商国是、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能够“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10]。同时人民政协具有全过程民主协商的民主职能,“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通过协商促进决策优化,并贯穿决策制定实施全过程,彰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11]。人民政协积极参政议政,推动重要议题进入各级政府决策过程;广泛听取意见,加强与各个部门沟通,实现决策方案形成中的民主协商;积极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促进决策方案实施。

         这一过程中,信息的流畅、均衡、及时、有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公众是否能够获取有效均衡的信息,是否具有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将会影响到社会舆论与民主化的健康发展。[12]另一方面,执政者需要精准识别有效回应现实中社会民众不断变化的需求,保护他们参与社会决策的热情,并建构参与民主的有效机制,以形成民主的丰富形态。当下,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发布政策、新闻和消息,已经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成为运用最广的传播方式。新媒体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讯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传播形态。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图片、文字等单一化表达方式,而倾向于视听结合的双重体验,更加重视信息传递过程中个体的参与感。较之传统媒体,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最大特点是打破媒介壁垒,消融地域、行业、行政之间,甚至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实现信息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的全球化传递。这一社会化媒体平台模式也影响了政府机构在管理数字化服务方面的模式,为各方机构、民众个体提供了表达观点、互相交流的平台。

        作为政务新媒体的一个类型,人民政协新媒体是政协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关于政务新媒体的责任,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指出,政务新媒体是为推动政府公共治理、宣传党和政府主张,相关机构在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政务账号或应用,已经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13]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政协应立足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使命,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融合线上线下,联结政协内外,围绕新媒体建设性内容生产,在宣传政协形象、展示政协新成果、发出政协好声音、凝聚政协正能量方面着力。同时在社会效益、正面宣传、舆论监督、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更加注重方法的创新,不断提升媒体宣传工作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治理协同发展的能力。

        三、政协新媒体“建设性内容生产”的视角与路径

         人民政协具有组织上广泛的代表性、政治上巨大的包容性。使用好新媒体,不仅在于增强自身宣传力、思想力,更应该重视作为媒介手段的新媒体对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整体形塑能力,对社会成员的动员力。因此,在“建设性内容生产”的新媒体传播理念下,更应重视通过准确并富有吸引力的宣传内容建设促进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冲突化解的视角,并从宣传内容的采集策划、具体叙事框架的形成与媒介传播方式多样化等方面形成与人民政协工作机制相适应的方法和路径。

        (一)以促进协商、凝聚共识为视角的内容生产

        语境赋能话语,当下政协新媒体建设应从营造有利于各方参与民主协商媒体语境、提升协商积极性、整合社会舆论力量的视角出发,具体来讲包括以事实信息的有效提供为基础,以促进多元共识达成为导向,以培育正面化的公共舆论理性为责任。

        首先,新媒体建设性内容生产不应仅仅迎合某一类社会群体的新闻偏好,而应以真实的事实报道为基础,为有效的民主协商提供坚实而充分的事实基础,引导舆论的走向,从而避免众多嘈杂、非理性甚或带有暴力性的无序意见竞争,后者极易阻碍公众对某一议题的理性判断。并且对议题或者社会问题的充分了解,也能减少泛道德化、泛政治化、泛娱乐化的非理性争辩,激发各方对话的意愿,从而为解决方案的充分协商奠定健康的舆论的氛围。

        其次,所谓“建设性”评价其核心应在于“从采访到叙事是否有助于促成公共讨论而非陷入疏离或对抗,有助于调适协商过程和场景、增进对话理性和品质”[14],即是否具有促进民主协商,达成多元共识的可能性。而在此过程中,媒体的报道仅是民主协商的一个环节,其后尚需等待多元主体的检视以及讨论。这就要求报道要始终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牢牢把握当下社会基本任务,以期在传播中形成导向性作用,达成积极的一致,而非机械式的“真实”叙事。

        第三,政协新媒体在与用户的互动、讨论过程中,也需通过对规则的制定营造平等、公开的舆论参与环境,培养公共媒体空间理性讨论的规则意识与大众的媒介素养。具体来讲,规则的制定应体现参与主体的真诚、真实,话语主题的设定应秉持公开、公正、合作、尊重等要求。在持续性事件报道中,开通即时信息渠道,激发参与热情,引导公众进入协商程序,并通过解决方案的提供持续为之赋能,最终形成建设性共识达成的舆论导向。

       (二)“建设性内容生产”的实施路径

        政协新媒体“建设性内容生产”具体的实施路径包括内容设计、框架构成以及渠道建设三方面内容。

         第一,内容策划以问题为导向。建设性内容生产要以问题为导向,要求将宣传内容的出发点从报道事实转入发现问题,紧跟议题,不断推进问题的解决过程。这在人民政协新媒体宣传中具体表现为宣传的政治站位高,紧紧围绕当下重点工作部署,设置议题,通过专题策划报道,向公众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展示政协工作特点,架起多方沟通的桥梁,引导舆论并最终促进议题的正向发展。比如浙江同心苑公众号在2021年围绕“共同富裕”主题,推出《Vlog委员话共富》《共富路上政协人》《探村·共富路》等栏目,充分挖掘政协元素,着力彰显“政协味”,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凝聚共识。再如杭州市政协在2021年开展“千名委员读百年党史”线上学习活动,两级委员积极参与专题读书群,广泛进行学习感想交流,共有3600余名委员参与读书活动,累计发帖25000多条,300多万字。

       对人民普遍关心的当下重要社会事件迅速响应,及时播报情况,传递相关政策信息,能够提升政协新媒体舆论导向的效力。针对香港极端分子暴行升级,“同心苑”及时发出《在港浙江政协委员发出强烈呼声!》,聚焦重大事件,积极发挥政协正能量。再如当下受到疫情影响,浙江省内中小企业面临原料、资金、市场等方面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明晰政府帮扶政策。6月30日在浙江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 助力扎实稳住经济的通知》后,各市县政协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进行全文发布,并对政策以及中小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做出具体分析,以之为突破口回应民众关切、纾解负面情绪、凝聚民心,更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积极建言。

        第二,宣传框架应以解决性叙事为基调。发现、解决特定问题指的不仅仅是如实报道问题,更应在宣传路径上形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框架。新媒体平台不应仅仅是观察者,而应与民众保持联系,在宣传内容中让民众看到想解决的社会问题和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在宣传中把民众的形象、政协委员的形象凸显出来,打破民众对政务类新媒体的刻板印象,在关注民生、深入社会过程中寻找到有趣而生动的内容信息。具体来讲,不仅要对传统政协动态报道、时事要闻报道、文史知识专栏、委员履职等栏目板块进行整体升级,还可以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联动,如政协委员工作站、民主协商会、线上议事厅等,发挥新媒体更大的主动性,拓展新媒体环境中践行民主权利的渠道。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政协新媒体在宣传中关注委员履职动态,开设民生议事堂、请你来协商等栏目就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各地县市政协新媒体及时报道相关“请你协商”主题活动,比如仙居围绕加快工艺礼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洞头为企业减负加油,北仑围绕露营基地等社会经济、新型产业发展问题,链接企业家、从业者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到问题的协商过程中。与简单直接地呼吁民众支持不同,这一类宣传报道充分体现了各方意见的碰撞与细致生动的协商过程,营造出寻求共识的场域,倡导舆论场的理性讨论。由此,受众群体参与到了宣传内容制作过程中,成为一个更加活跃的社群,从而不断提升政协宣传工作的价值、有助于民众从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视角认识问题。

        这一宣传框架同时要求内容制作者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内容生产的前端环节。比如对温州鹿城区政协关于社区治理协商活动的报道中,作者详细报道了会前区政协委员、基层代表前往社区实地调研的过程,在提供多元视角的同时也丰富了宣传内容,“为当前舆论融入了更多的暖色调”[15]。

        第三,传播方式注重多渠道链接受众。新媒体平台建设性内容生产为促成社会问题解决和社会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必然要落脚于具体的媒体平台建设。当下媒体受众特别是年轻人信息接受与交流的方式受到各类社群关系的塑造与影响,宣传的效果也受到用户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网络的规模影响。基于用户体验与用户关系的建立思路,当下主流政协新媒体平台较多注重在多终端平台上通过矩阵式运营,多平台联动扩展宣传面,同时充分运用短视频、Vlog、H5、九宫格、海报、直播预告图等多种新媒体产品形式,融合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手段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全方位展现和解读政协工作。如青岛政协在解决两会期间委员关注的热点、社情民意信息反映集中的焦点、政协委员调研视察提出的痛点堵点等,设计制作新媒体产品200余个,让更多市民通过最直观、最生动的形式,参与政协会议活动中。[16]再如浙江联谊报社建立融媒体平台,创办“浙江政协同心苑”公众号,搭建全省市县区政协公众号传播矩阵,推动全省各级政协新媒体宣传联动,形成优势互补的政协履职整体合力,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地方政协品牌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央新闻单位时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17]在公共化的宣传报道中,具有正向价值观的报道较之有过多负面冲突性的报道更有利于高强度黏连性信息的生产[18]。比如面对疫情信息,政协新媒体着重突出各地市县政协抗疫物资援助宣传,对接群众医疗、生活物质需求与援助信息,帮助疏通咨询渠道等,构筑疫情中新闻宣传者与民众的同心家园。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这也正是人民政协新媒体建设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应该努力的方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价值与制度框架在操作层面的具体化运用,人民政协是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将有利于人民政协优化理论宣传内容,提升传播效率,拓展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渠道,从实践层面印证中国式民主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建设性内容生产”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提升民主协商、共识凝聚为导向,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则需要加大政协民主协商、委员履职与新媒体的全方位合作,注重宣传报道内容中突出政协工作的特色,使宣传内容更具有生动性、亲民性,富有影响力。同时,更要讲究传播的技术和手段的新颖、快捷、全面,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本文获2022年度民建省委会理论研究优秀结项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