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民建会员企业家和科研人员中引发热烈反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体会和感言吧。
余斌(舟山市政协常委、民建舟山市工委副主委、舟山中达船务公司董事长):
新征程新机遇,同心奋进向未来。“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表达了对民营企业家及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切关怀,极大鼓舞了我们民营经济人士的信心和斗志,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3年是我国经济恢复关键期,民营企业迫切需要鼓励发展、保护合法权益和解难题办实事,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名海洋科技领域的企业家,我将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强化身份意识、强化责任意识,深耕智慧海洋生态圈,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大数据合作,以产业强国、实业报国之志守正创新、奋力拼搏,抓品质、讲品格、树品牌,着力为全国渔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海上通信服务。同时,也期待各级政府从政策和举措上进一步落细落实,更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持续破除影响平等准入的各种壁垒,真正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撑起一片更广阔的蓝天。
王军安(舟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定海区支部主委、弘业建设集团董事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民营经济人士提出了殷切期望,体现了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信心,让我们民营经济人士倍感温暖、倍受鼓舞。
作为一名民营经济人士,近几年企业举步维艰的时候,我也常常会纠结企业要不要做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殷切希望,让我对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时代造就了我们民营企业家,我们就要秉承“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实业报国,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在促进社会就业、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助力海岛共富方面持续努力,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做一名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的民营企业家,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民营企业人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鲍中南(舟山市政协委员,民建普陀区支部主委、舟山中南锚链有限公司董事长)
万物复苏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议上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这令我们民营企业家备受鼓舞,备感振奋。
作为一名制造业的民建经济人士,我经历了从单一生产小规格船用锚链,到现在可生产配套大型船舶的各级船用锚链及矿用链、舱盖链、起重链、装饰链的全过程,这一切都是在党的好政策下发生的质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接下来,我将不折不扣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践行新发展理念,把改革与创新贯穿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全过程,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创新求变,在蜕变提升中打造优质品牌。同时,将进一步增强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好自己的企业,在共富路上展现民建企业家的更大作为与更强担当。
朱燕莉(定海区政协委员,民建定海区支部委员、舟山假日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议讲话中提到的“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深深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关心和爱护,给了民营经济人士满满的信心与鼓励。
作为一名旅游业从业者,经历了三年疫情的影响,门店逐步关闭,旅游收客基本归零,当初确实有忐忑之心。但是政府通过疗休养等措施拉动内循环,使我们旅游行业、酒店业及相关服务业并没有倒下,而是实现了一步步的复苏。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这些亲切的话语让我们如沐春风,我们将赓续浙商“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整合资源、创新理念,立足舟山本岛资源,做好特色化旅游与个性化产品,实现平台突破,争取交出民建文旅人更优秀的成绩单。
余璇(民建浙江海洋大学支部委员、浙江海洋大学海洋装备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讲话,让我备受鼓舞。作为一名高校一线教学科研人员,我将持之以恒地提升自身的工作与科研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民族情怀,建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要注重做有用的科研,努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着力推进校企合作,深入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为企业相关专业方向的设备、加工工艺技术等提供更多的科技与智力支撑,在设计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更多考虑企业人才与技能需求,着力为企业输送有情怀能担当善研发的综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