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理论与研究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理论与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参政党履职思考
发布时间:2024-01-24 15:00:30
  |  
作者: 杨艳东 鲁 敏

        中共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命题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本质内涵是在人口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路线的指引,赋予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以新的内涵,揭开了中国式协商民主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肩负社会主义参政党重任的各民主党派,走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沿,更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如何更全面、更深入地参与到国家的各项公共政策议程中,通过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党协商和政治协商活动,切实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如何通过加强参政党建设,推进发挥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做出更有实效的参政议政贡献,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和参政党工作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参政党履职的内涵和保障

        我国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主体,其三大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对参政党的履职内容和范围有明确保障,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在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我国民主党派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新内涵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则是参政党履职的重要制度保障。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框架下,在涉及国家各项公共事务的大政方针和基本决策中,民主党派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所代表阶层的利益诉求,全方位参与到各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可以说,参与公共政策议程是民主党派参政履职的实质具体表现,各党派参与公共政策过程能否有效发挥效用,不仅影响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更会影响到我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政策效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形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参与到公共政策过程当中:通过两会议政发出党派声音;通过社情民意直通车发表社情民意信息;参加中共与党派的专题协商会、专项民主监督、意见征求会和情况通报会等;部分党派成员作为统一战线智库成员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专家建议。民主党派将体现民意的意见建议予以集中表达,帮助政策制定者统筹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提升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通过民主监督工作,对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推动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

        二、参政党履职的全过程路径

        中共二十大报告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党在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中的参政履职,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在公共政策的政治理论话语体系中,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和政策终结等一系列过程被视为一个政策周期。参政党在议政建言、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活动中,就是通过履职表达自己所代表界别或阶层的利益诉求,在政策议程、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三个阶段全方位参与到公共政策过程中。

        在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越来越多元、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多变的新格局大背景下,由各民主党派组成的社会主义参政党,更能发挥联系、代表更广泛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掌握各行业特点动态的界别优势,能够协助高层决策者更加快速、准确、高效地发现和把握新发问题、舆情热点、群众诉求,还能够借助健全的协商民主纵横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层级,从两会议政到基层民主协商,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的政治渠道多维度、深层次地参与国家治理和公共政策过程,将不同阶层、界别群众对于国家治理中的决策制定、政策实施的利益诉求,即系统议程输入核心政治系统并得以有效表达,最终转化为政策议程。

        在政策议程设置阶段,民主党派通过集体提案、建议案、信息直通车等形式将社会问题输入至公共政策决策层,推动系统议程转化为政策议程;在政策方案形成阶段,民主党派通过社情民意信息,为政策方案提供参考;在政策出台过程中,民主党派通过调研考察帮助寻求公共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建议意见,为公共政策方案的形成提供决策参考;在政策评估阶段,民主党派通过民主监督的形式,对政策执行和评估产生建设性影响。此外,通过民主党派的直通车专报和各类协商座谈会途径,各党派能够在各类协商活动中精准传达建言资政信息,将意见建议输送到党委政府等公共事务决策部门,在公共政策过程各个环节中发挥界别特色作用。

        以浙江民建为例,2022-2023年围绕中共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省域现代化、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变革等重要主题,积极通过两会平台议政建言,向全国两会提交27+13件建议、提案,向省两会提交8+8件团体提案、6+4件界别提案,1件界别联合提案,不少建议均得到相关部门采纳或重点督办。在精准建言和信息报送方面的成效更为突出,一年来,省民建共收到社情民意信息约1600余篇,报送940余篇,被民建中央、全国政协、省政协、省委统战部等录用520余篇(次),在增进公共决策效能中发挥了联系经济界党派代表的强项优势。这些成果既是民主党派履职尽责的具体体现,也是参政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三、中国式现代化对参政党履职的发展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证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实现人的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之双重价值追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建构进程中,民主党派始终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的推动者。早在上世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认识到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发挥各政党、团体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创立了“三三制”等多党合作形式。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正式确立。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新型政党制度框架的设计宗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人心、智慧及力量,调动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在现代化建设新征途中,参政党更要做中国式现代化共识的凝聚者、践行者,全力以赴投入到推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建设中,配合协助执政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包括各行各界各阶层在内的各方力量协力推进。民主党派与经济、科技、教育等界别具有广泛联系,更能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通过高质量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职能,全力推进解决改革创新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将党派成员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认识凝聚起来、统一起来,将寻找和开拓现代化的中国模式作为自身的政治纲领和行动目标,形成团结奋斗、以中国式现代化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四、参政党履职的现代化提升思路

        民主党派的履职任务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担好角色使命,提升履职能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新时代参政党的基本要求。履职能力是民主党派的综合政治能力,加强履职能力建设是民主党派的立基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战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民主党派自身要持续加强“四个建设”,提高“五种能力”。结合新征程对参政党的新要求,民主党派仍然需要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才更能顺应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时势需要。

        当前,参政党履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应当着重从三个层面推进:

        第一,推进现代化的组织建设,提高党派凝聚力、代表力、动员力和高水平管理能力。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内容包括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组织纪律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能够使民主党派更好地担当起政党协商的责任,更充分地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现代化的参政党履职更强调专业化水平和专长分工,民主党派应以保持自身特色为前提,增强政治定力,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联系群众的作用,将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同时将政府决策传播到民众之中,下联上合,有效通过参与政党协商形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合力。当前,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党派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保持党派战斗力和代表力的血脉根基。民主党派要通过自我治理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创新,增强自身的发展壮大能力,以更先进更团结的制度建设提高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社会动员能力。

        第二,推进现代化协商能力建设,提升党派参政主动性、建言精准性、转化实效性。科技和经济的现代化迭代会加深利益分化和矛盾纷纭的社会样态,政治协商在调和社会矛盾、维护和平大局方面能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由八个民主党派组成的参政党,应当继续保持并凸显自身在民主协商体系中的重要优势。协商能力是各党派有效履行参政职责的基本保证。现代化协商能力的提升,需要从议题选择能力、信息调研能力、意见表达能力等多种角度综合打造。民主党派发扬协商专长尤其要注重界别代表性和协商议题的特色性,在强化参政政党意识和政治共识的基础上,在利益协调中变被动协商为主动代表,及时发起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议题协商,对外提高影响力,对内加强动员和激励,充分发掘出党派协商的集体智慧,确保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建议更加精准可行、转化为真实决策的比例更高,把协商民主优势转化为人民民主效能。

        第三,推进现代化履职技术建设,创新党派参政议政机制、民主监督效果和协商民主举措。各民主党派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借力数字技术赋能,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在发展数字协商民主的道路上主动探索、积极创新,推动政治协商便捷化、灵活化、精确化发展。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更益于参政党实现高质量的履职,民主党派要顺应信息化数字技术深度发展的时代特征,把数字治理理念应用到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工作中,不断提升履职的“高、精、专”能力。一方面,要强化参政党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参政党成员数字技术培训,提升党派机关数字技术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参政议政大数据信息库和数字化协商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各项履职工作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质量。丰富参政议政和协商民主多体系多形式机制,开发建设有界别特色的数据库平台、社情民意信息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汇民意、聚民智,通过网络协商、网络议政反映民众声音,发挥参政党桥梁作用,推动公共事务精英决策和大众参与的有机结合。

(本文获2023年度民建中央重点理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民建省委会理论研究优秀结项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