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温州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温州
市两会: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构建“强城行动”新格局丨祝彬代表市委会作大会发言
发布时间:2024-02-20 10:28:53
  |  
作者: 管理员

       1月28日,政协第十二届温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祝彬代表温州市委会作大会发言。

 013.JPG

      有效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是构建我市“强城行动”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前段时间,市委市政府召开实施“强城行动”动员大会,提出实施产业创新行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市在保持传统产业稳步增长的同时,持续优化创新创业孵化生态,推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引育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最大限度发挥创新效能。

 

      对标“强城行动”目标任务要求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产业链创新动力不足,溢出效应不显。我市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抗风险能力弱,创新意识和能动性不高。2022年我市全社会研究和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2.61%,处于全省中位水平,与浙江省的3.11%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地方头部企业的产业与招引的重大项目协同效应不高、供应链体系联动性不足,产业溢出增益效果不显。

       二是创新项目产业化落地难,成果转化力不强。根据省信息院发布的《2023浙江科技成果转化指数》显示,杭州、宁波、嘉兴总指数在170以上,蝉联全省前三,其中杭州以384.69稳居榜首,温州和绍兴、湖州、台州、金华处于第二梯队,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在100-130之间,与第一梯队的转化能力差距明显。

     三是创新企业融资渠道有限,基金发展不充分。股权基金青睐于投向成熟期项目和企业,对早期创新型项目和企业关注度不高。因此,创新型企业对间接融资依赖度较高、直接融资偏少。现阶段我市缺少国有控股持牌基金管理人,造成政府投资基金多以子基金形式存在,直投的主动管理偏少,较难形成政府股权投资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此,建议:

        一、激发企业创新侧源动力,提升主体创新度

        聚焦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核心产业,通过持续激活产业集群创新生态,不断巩固全产业链核心优势,大力推进万亿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一港五谷”引领创新发展,搭建“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发布平台,常态化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对接活动。鼓励中小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研发关键基础技术,引导链主型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开放供应链和场景应用,实现“以大带强”“化零为整”。加速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深化“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融合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二、打造全链条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强化科技应用性

        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关键环节和链主企业需求,构建“技术研发+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天使基金+应用场景”五位一体的创新生态。对标“强城行动”任务目标,积极以“中试+”为抓手,建设中试熟化基地。借鉴成都经验,成立中试平台建设基金打造全国影响力的“中试+”生态园区并同步招商,形成大孵化器和投资基金的良性互动,推动一批优质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大力推进科研应用场景搭建。以市场资源为筹码,吸引优势域外科研成果落地温州;加速本地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动收益正向发展、实现创新产业“换道超车”。

       三、优化创投基金的运作机制,增强基金集群力

         构建企业全生周期的政策支持,将政府扶持政策与企业科技创新效益相结合,分阶段对科创企业持续性支持,激发企业成长的全过程创新。引导金融机构转变“纯金融”思维,强化金融服务产业、助推科技创新的投资意识,逐渐形成“前期科创研发、主管部门论证;中期成果转化,科创基金直投;后期产业成熟,产投基金跟投”的全生命周期投资服务模式。参考欧美大学基金会“科研+投资”的市场化模式,探索大学基金会对我市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试点投资,补充科研项目资金来源,增强大学科研方向性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科项目的市场可行性和商业化进度。

 

       创新是温州未来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也是强城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数字经济新时期下,我们要准确把握产业的互促互融关系,勇担使命、探索先行,以“创新+产业+资本”为定位,为温州续写好创新改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