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5日,民建省委会先后接到浙江卫视《新闻超视•寻找王》、民生频道1818黄金眼的电话,有一位82岁的杭州老人,到电视台请求帮助找一个他十年前的朋友,要当面感谢这位对他一家、对杭州所做的三件好事。
1月6日,电视台记者陪老人来到了民建省委会,发生了令人感动的一幕……
三件好事
这位老人叫楼克文,一位十分热爱杭州保护和发展的建筑师。他要找的人是黄小杭,现任民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
老人说的三件事,都是民建参与发起的:一是1999年4月从推土机下抢救杭州河坊街历史街区;二是随后的呼吁西湖申报世界遗产;三是2004年底建议市政府把改善历史街区居民生活条件一事列入次年“十件实事”之中。
说起河坊街,可谓人人皆知。河坊街位于杭州市老城区南端,形成于900年前的南宋,发展于清未民国年间,整条街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主,曾拥有万隆火腿店、宓大昌烟店、香斋糕饼店、孔凤春香粉店等多家百年老店,是杭州最繁华、最典型、最有价值的古街。如今河坊街,作为中国老字号第一街、4A级商业第一街,每天都迎来数以万计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更是一派繁荣。
可在十年前的今天,即1999年3月,随着旧城改造进展,河坊街拓宽工程全面启动,“拆”字爬上了“四拐角”的墙头,中、西段已拆成废墟,树倒屋拆,古街老店随着推土机的一天天逼近行将消失。专家学者看了感到可惜,老佰姓看了感到痛心。
在这关键时刻,4月8日,时任民建省政策研究委员会委员、《浙江市场导报》副总编的黄小杭紧急给杭州市委书记、市长写信呼吁暂拆并保留河坊街的“四拐角”及其附近地区。4月9-15日,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作出调查。在各方的支持和呼吁下,5月6日,杭州市政府作出决定:尚存的河坊街东段不再拓宽重建,向全国招标进行保护设计。随后,制定了《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办法》,又把“四拐角”和回春堂的建筑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河坊街“四拐角”的失而复得,使许多关心、热爱历史文物的人们感到异常的惊险,也感到异常的兴奋。这其中,楼克文老人最让人感动。他当年已72岁,是杭州上城房管所的一名普通退休职工,搞了一辈子建筑,对杭州的古老建筑很有感情。他说,“这些建筑近年来却越来越少,尤其是一些很具有老杭州特色的东西因城市发展的需要被拆了。有很多东西毁了就毁了,过了若干年后人们会感到痛惜,到那时就来不及了。”老人后来通过媒体了解到河坊街被保了下来,心里异常激动,第二天一早便兴冲冲跑到《浙江市场导报》社,向黄小杭副总编致谢,黄小杭副总编热情地接待了他,两人还合影留念,老人为此而感到欣慰。老人一直关注着。在随后省民建、《浙江市场导报》联合呼吁西湖申报世界遗产,老人十分赞同,并参与讨论,在导报上发表了他的看法。当他从报上得知,《民建信息》又建议杭州关心历史街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善问题时,老人十分激动。
老人送礼表深情
十年过去了,老人也82岁,但在老人心里却一直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谢谢当年为此而努力的人们。”他曾多次与老伴商量,感到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拿得出去的只有祖传的一尊佛像和两只古碗。决心定下来后,他就开始寻找黄小杭。由于黄小杭几次岗位变化,老人一直未能如愿。
今年1月6日,老人几经辗转,终于通过浙江卫视《新闻超视•寻找王》和民生频道1818黄金眼,找到了现任民建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的黄小杭。老人一见到黄小杭,心情就十分激动,有说不完的话,如久别重逢的亲人。老人代表他的家人,一定要黄小杭收下这两件古玩,以表达他的一点心意。黄小杭再三表示,这几件事都是民主党派、新闻媒体应尽的职责,对楼老的心意领了,但礼物绝对不能收。但老人一再说,这是他们夫妇的心意,一定得收下,不然“我就下跪请你收了”。在场的人非常感动。在老人的执意下,黄小杭只好代表组织先收下。
民建还礼留心意
第二天,黄小杭就与几位处长商量:春节前去看望老人,并归还礼物。老人很忙,省委会一连几天都联系不上他,正在参加“两会”的黄小杭也希望早日联系上老人。
1月16日,省委会办公室主任钟红华、宣传处长郑富林受黄小杭副主委委托,专程前往住所看望楼克文老先生,说明来意后,将一尊佛像和两只古碗归还楼老先生。钟红华深情地对楼老先生说:“您送给我们的古玩我们不能收,但您的心意我们留下了。”对楼老先生长期来对民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在春节即将来临之机,给楼老先生拜个早年,并送去了礼物。
对于钟红华主任一行的到来,楼老先生似乎早有准备,他说:“我知道你们要来还给我的,但你们民建为社会、为杭州所作出的贡献,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老人还说,他虽已上了年纪,但他仍有一颗热情的心,学有一身好手艺,拱墅区街心公园的白鹤也是请他雕塑的,还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只要社会需要,仍会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