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工作交流
我的位置:主页  > 组织建设 > 工作交流
触摸民主 感受民生
——民建浙江省直四支部赴“湖滨晴雨”工作室调研
发布时间:2017-12-04 16:24:52
  |  
作者: 天意 公望

    杭州,人间天堂,杭州西湖,蜚声中外。杭州西湖新十大景点之一的“湖滨晴雨”,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声名远扬。如今,在杭州上城区湖滨街道,也有一个“湖滨晴雨”, 这是2009年成立的一个问计于民、收集民意舆情的工作室,取名“湖滨晴雨”,蕴含民情晴雨表的意义,民众在这里反映民意,政府部门在这里传达政策、服务民生,成为全市乃至全国首个街道(社区)层面民主促民生平台,由此也闻名遐迩,自然的“湖滨晴雨”和人文的“湖滨晴雨”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成为杭州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1月28日下午,民建浙江省直四支部一行会员,在主委黄炜的带领下,慕名来到了杭州湖滨街道社会组织“湖滨晴雨”工作室调研学习,湖滨街道分管领导王潞委员热情接待了民建浙江省直四支部会员一行,并带领大家一起实地参观了小区绿化,垃圾分类等工作,重点参观了“湖滨晴雨”工作室、“人大代表”之家、红色港湾等阵地。随后在红色港湾二楼举行了座谈交流会,首先,大家一同观看了《“湖滨晴雨”专题片》,接着王潞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工作室开展工作情况、社会组织运行情况及激励评估方式。 “湖滨晴雨”工作室于2009年12月成立,工作室整合街道(社区)层面原有的“社会民意信息直报点”、“社会舆论信息直报点”、“草根质监站”、“和事佬”等单项平台资源,以“定期、定点、定人、定量、定效”为工作要求,以发挥“收集、引导、协商”三大作用为目的,通过“舆论上报、政情转达”,更好地服务基层民主,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稳固党在基层的工作基础和执政地位。目前“湖滨晴雨”工作室建立了“1+6”组织架构,即街道层面建立“舆论工作室”,6个社区建立“舆论气象站”;建立舆论观察员和舆论信息员两支队伍;舆论观察员由66名老干部、老党员、社区工作者、居民骨干、“两代表一委员”、单位职工、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大学生担任,舆论信息员由12名专家学者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领导担任。此外,工作室还开设“湖滨晴雨”网站,设立社情民意网上、网下征集信箱,开辟一条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绿色通道”。截止2016年底,工作室共收集了各类信息16000余条,其中近三分之一事关居民具体问题,已通过各种渠道协商解决。其中有许多问题类信息被中央办公厅、中宣部、省市采用。
    在认真听取了王潞委员的介绍后,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围绕组织机制、工作流程、观察员队伍建设及如何发挥观察员作用、如何更迅速有效地解决搜集到的民情等问题相互交流了经验做法。黄炜主委说,听了王委员“湖滨晴雨”工作室情况介绍,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和教育,同时,也感觉到这里地方面积不大,可以说是很普通,但却创造了奇迹,并且这里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和社会舆情等信息,都是原汁原味,非常接地气,令人感动。他说,我们都是承担着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的职责,以后将多组织我们支部会员前来这里学习取经,同时也希望我们间加强合作交流,整合资源。叶军会员说,通过现场观看和听了王委员的介绍,感人至深,受益匪浅,“湖滨晴雨”工作室真正做到了广听民声,广聚民意,广集民智,广解民忧。黄林祥会员说,这次参观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很大;研究老龄社会问题的省科院的叶菊英会员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里,不仅能够得到社情民意等方面的信息,更主要还在做一些“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事情,如老年食堂、相约星期五、垃圾分类等,希望在老龄事业方面能有更多的经验和做法提供研究参考。参加考察的钱必磊、黄微微、周燕、顾韵雯等会员都谈了学习心得和体会,大家纷纷表示,把学到的东西,回去好好消化,转变为实际行动,为党的统战工作尽一分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