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明: 缔造理想“通策”
发布时间:2010-05-05 15:46:05
|
作者:
在“通策”的发展史上,有许多个旁人难以想象的第一,许多个别出心裁的举措和决策。从而成就了今天业界公认的极具识别、无可复制的通策房产。鲜明深刻的特色、尖锐独到的视野、超越常规的想象……这一切,就是“通策”的组成元素,而从“通策”出生的首日开始,所有一切的商业运营都渗透着浓郁的文化底蕴,从而也使之特立独行地行走于房地产业界,这一切的企业个性自然来源于公司的领导人--吕建明。
吕建明,浙江通策房地产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1988年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在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工作。1993年起涉足房地产业,1996年初创建浙江通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现担任通策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以及通策房产集团、宝群实业集团董事长。
如果说从以上的白描当中我们还很难见到一位企业领导人的生动个性的话,下面的几个关于通策的特别事件,或许可以帮助我们透视吕建明这位通策掌舵人的思考轨迹。
凝聚大师--绘制“理想建筑”蓝图
1999年7月,通策房产通过收购改组,成立了通策建筑设计院,这标志着通策房产已经开始为实现自己的开发理念做实际的准备。通策设计院是通策房产对应竞争的一个技术和人才储备基地,同时也是贯彻体现通策房产开发理念的产品策源地。
在通策的发展过程中,强烈的文化色彩形成了一股特殊的向心力,它的周围逐渐聚起了一批富于哲学思考和社会关怀的著名建筑师,其中不乏大师级甚至国际大师级的建筑师。
通策房产集团开发的楼盘如墨香苑、通策广场、钱江时代、和睦院、在河之洲等,他们的设计者大多是在国内颇有影响、设计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设计师。
如构思新奇又不失沉稳、手法平实而又内涵深刻、其作品历经时间洗炼仍光芒四射的程泰宁;非常注重空间形态,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创新和创造激情、永无止境追求作品力度、深度的张永和;真正热爱绘画、享受设计快乐、充满了各种转化与解决问题的灵气、追求建筑本质的王澍;学成于哈佛大学建筑研究院,积累了许多西方事务所操作经验、有着非常强造型能力的HIRO以及既推崇STEVEN HOLL等国际大师的风格,又擅长运用中国园林式的空间处理手法的陈浩如;
在通策的周围,在通策建筑设计院,聚集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朝气的建筑设计师,一群正在绘制“理想建筑”蓝图的人。
通策房产集团在保护与开发并重问题上的实践甚至引起了M大会的关注。2002年5月,十年前由世界建筑大师Peter Eisenman, Philip Johnson, 矶崎新等发起的跨学科学术年会--ANY会议,在启用M新名以后来到杭州,与会的有建筑家矶崎新、承孝相、张永和、Karl Chu, 哲学家浅田彰,社会学家Anna Jaguaribe,艺术家许江、蔡国强,文艺评论家侯瀚如、王明贤、Ack-bar Abbas等等。会议上就通策开发的杭州五常园区有关规划、建筑、环境和人文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讨。
实践理想--通向“理想建筑”彼岸
在棚屋装饰化和欧陆风盛行的年代,吕建明认为开发商不应满足于按照当前市场表面的需求来建造房子,房子更应该包容和传达人性,表现人们对于生活的理想。因此通策应该致力建造理想建筑--虽然理想的建筑并没有终极标准,但是建筑惟有承载了居住者和建设者的理想,才是人性的建筑,有价值的建筑。
“理想建筑”并不只是简单的理论和梦想。要实现理想,到达理想的彼岸,通策人一步步地向前迈进。
从程泰宁先生设计的墨香苑起,通策人开始了“理想建筑”的新的尝试;
规划中的“钱江时代”在造型、色彩、动感、场所精神、城市意象、重造自然、城市性建筑理念以及空间、环保、科技等方面作出了实践性的探索;
“通策广场”项目在开发设计理念、建筑形象及组团空间方面突破传统,以做减法的建筑为理念,反对过量设计,还建筑和居住以本源,融入滨江自然圈;
而“和睦院”则力图融合传统居住理念当代生活方式,建筑江南院落式住宅园区,继承并发展真正的老杭州生活。
原名为通策?五常项目的“在河之洲”,从规划伊始,就因其保护与开发并生的湿地生态保护开发尝试受到国际关注。国际著名建筑家张永和则出任通策?在河之洲这一3000亩大项目的总规划师,并将邀请Steven Holl,矶崎新等二十多位国际知名建筑师参与园区里的建筑设计。
文化通策--打造“理想建筑”底蕴
1998年12月,《通策月刊》创刊,成为杭州首个由房地产商主办的探讨城市、居住与文化等命题的企业内部刊物,它力图唤起房地产商在开发建设时的人文思考,为杭州的房地产界吹起一缕清新之风,并且直到今日,仍然初衷不改,坚持着最初的理想及文化宗旨。建筑师、规划师、教授、政府官员、记者、广告人……许多人在这本质朴的刊物上张扬了自己对城市、对建筑的种种思想。很多业界同仁直到今日,仍然可以清晰 地记忆最初接触《通策月刊》时的震动。《通策月刊》成为了通策房产集团拥有的第一张文化名片。
此外,通策先后投资了多个文化产业公司,与包括贾平凹、苏童、余华、莫言、吴亮等著名作家在内的一批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和文艺评论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通策在与他们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一同思考的既是社会的问题、人类文化的问题,也是关于一个房产企业在开发建设行为中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问题。
由通策房产集团投资,贾平凹主编的《美文》(少年版)正式发行,社会反映良好;由《美文》杂志少年版和中华少年文学网联合举办的“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至今已经举办两届。由贾平凹、余秋雨、龙应台等知名作家、学者担任评委,共收到参赛作品13万余份,通策集团设奖金130多万元。
上海通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主持的“顶层画廊”被称为“上海一流”,三年来一直是上海文化和时尚媒体报导的热点;张永和、刘家琨、董豫赣、朱竞翔、王澍“中国房子”建筑五人展由通策房产集团支持展出,引起业界深思……通策房产集团逐渐拥有了层次丰富的文化特色。
通策房产认为:一个房产开发企业,无论自身有多少智慧,拥有多少人才,对于在开发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则需要更高的社会视点,更多的文化思考。
有理想、重文化、爱创新,这些看来似乎都是商业利润谋杀者,但是,吕建明率领通策房产将其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新助力,也使这个房产开发企业在前进的道路上最大限度地与杭州的发展正面相融,成为这个城市有责任心的运营者和美的创造者。
(作者:徐 文)
吕建明,浙江通策房地产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1988年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在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工作。1993年起涉足房地产业,1996年初创建浙江通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现担任通策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以及通策房产集团、宝群实业集团董事长。
如果说从以上的白描当中我们还很难见到一位企业领导人的生动个性的话,下面的几个关于通策的特别事件,或许可以帮助我们透视吕建明这位通策掌舵人的思考轨迹。
凝聚大师--绘制“理想建筑”蓝图
1999年7月,通策房产通过收购改组,成立了通策建筑设计院,这标志着通策房产已经开始为实现自己的开发理念做实际的准备。通策设计院是通策房产对应竞争的一个技术和人才储备基地,同时也是贯彻体现通策房产开发理念的产品策源地。
在通策的发展过程中,强烈的文化色彩形成了一股特殊的向心力,它的周围逐渐聚起了一批富于哲学思考和社会关怀的著名建筑师,其中不乏大师级甚至国际大师级的建筑师。
通策房产集团开发的楼盘如墨香苑、通策广场、钱江时代、和睦院、在河之洲等,他们的设计者大多是在国内颇有影响、设计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设计师。
如构思新奇又不失沉稳、手法平实而又内涵深刻、其作品历经时间洗炼仍光芒四射的程泰宁;非常注重空间形态,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创新和创造激情、永无止境追求作品力度、深度的张永和;真正热爱绘画、享受设计快乐、充满了各种转化与解决问题的灵气、追求建筑本质的王澍;学成于哈佛大学建筑研究院,积累了许多西方事务所操作经验、有着非常强造型能力的HIRO以及既推崇STEVEN HOLL等国际大师的风格,又擅长运用中国园林式的空间处理手法的陈浩如;
在通策的周围,在通策建筑设计院,聚集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朝气的建筑设计师,一群正在绘制“理想建筑”蓝图的人。
通策房产集团在保护与开发并重问题上的实践甚至引起了M大会的关注。2002年5月,十年前由世界建筑大师Peter Eisenman, Philip Johnson, 矶崎新等发起的跨学科学术年会--ANY会议,在启用M新名以后来到杭州,与会的有建筑家矶崎新、承孝相、张永和、Karl Chu, 哲学家浅田彰,社会学家Anna Jaguaribe,艺术家许江、蔡国强,文艺评论家侯瀚如、王明贤、Ack-bar Abbas等等。会议上就通策开发的杭州五常园区有关规划、建筑、环境和人文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讨。
实践理想--通向“理想建筑”彼岸
在棚屋装饰化和欧陆风盛行的年代,吕建明认为开发商不应满足于按照当前市场表面的需求来建造房子,房子更应该包容和传达人性,表现人们对于生活的理想。因此通策应该致力建造理想建筑--虽然理想的建筑并没有终极标准,但是建筑惟有承载了居住者和建设者的理想,才是人性的建筑,有价值的建筑。
“理想建筑”并不只是简单的理论和梦想。要实现理想,到达理想的彼岸,通策人一步步地向前迈进。
从程泰宁先生设计的墨香苑起,通策人开始了“理想建筑”的新的尝试;
规划中的“钱江时代”在造型、色彩、动感、场所精神、城市意象、重造自然、城市性建筑理念以及空间、环保、科技等方面作出了实践性的探索;
“通策广场”项目在开发设计理念、建筑形象及组团空间方面突破传统,以做减法的建筑为理念,反对过量设计,还建筑和居住以本源,融入滨江自然圈;
而“和睦院”则力图融合传统居住理念当代生活方式,建筑江南院落式住宅园区,继承并发展真正的老杭州生活。
原名为通策?五常项目的“在河之洲”,从规划伊始,就因其保护与开发并生的湿地生态保护开发尝试受到国际关注。国际著名建筑家张永和则出任通策?在河之洲这一3000亩大项目的总规划师,并将邀请Steven Holl,矶崎新等二十多位国际知名建筑师参与园区里的建筑设计。
文化通策--打造“理想建筑”底蕴
1998年12月,《通策月刊》创刊,成为杭州首个由房地产商主办的探讨城市、居住与文化等命题的企业内部刊物,它力图唤起房地产商在开发建设时的人文思考,为杭州的房地产界吹起一缕清新之风,并且直到今日,仍然初衷不改,坚持着最初的理想及文化宗旨。建筑师、规划师、教授、政府官员、记者、广告人……许多人在这本质朴的刊物上张扬了自己对城市、对建筑的种种思想。很多业界同仁直到今日,仍然可以清晰 地记忆最初接触《通策月刊》时的震动。《通策月刊》成为了通策房产集团拥有的第一张文化名片。
此外,通策先后投资了多个文化产业公司,与包括贾平凹、苏童、余华、莫言、吴亮等著名作家在内的一批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和文艺评论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通策在与他们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一同思考的既是社会的问题、人类文化的问题,也是关于一个房产企业在开发建设行为中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问题。
由通策房产集团投资,贾平凹主编的《美文》(少年版)正式发行,社会反映良好;由《美文》杂志少年版和中华少年文学网联合举办的“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至今已经举办两届。由贾平凹、余秋雨、龙应台等知名作家、学者担任评委,共收到参赛作品13万余份,通策集团设奖金130多万元。
上海通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主持的“顶层画廊”被称为“上海一流”,三年来一直是上海文化和时尚媒体报导的热点;张永和、刘家琨、董豫赣、朱竞翔、王澍“中国房子”建筑五人展由通策房产集团支持展出,引起业界深思……通策房产集团逐渐拥有了层次丰富的文化特色。
通策房产认为:一个房产开发企业,无论自身有多少智慧,拥有多少人才,对于在开发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则需要更高的社会视点,更多的文化思考。
有理想、重文化、爱创新,这些看来似乎都是商业利润谋杀者,但是,吕建明率领通策房产将其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新助力,也使这个房产开发企业在前进的道路上最大限度地与杭州的发展正面相融,成为这个城市有责任心的运营者和美的创造者。
(作者:徐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