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
——记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沈顺康
发布时间:2010-05-12 12:19:36
|
作者: 王昌忠
他所从事的丝绸物资业,可以说是柔与刚的事业。“恪守诚信”是他经营的法宝,“注重细节”是他管理的风格。他以一个成熟的企业领导者的智慧,运用刚柔相济的领导艺术,让自己的企业如海上行船,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一次走进沈总的办公室,简直不敢相信那就是拥有固定资产4亿元、员工2000人的大型企业的常务副总经理的办公室。里面非常简单、朴素:陈旧的办公桌、办公椅,必不可少的几样普通办公设备。这与影视中那些企业老总们豪华、气派的办公室留给人们的印象实在相距甚远。然而,第一眼见到的沈总,与影视中那些老总的印象却大体是一致的,那就是忙:一边与客户谈业务,一边没完没了地接电话、手机。无论是打电话还是当面与客户洽谈,沈总的风格都是:热情、亲切、随和、细致、真诚,考虑周全,尽可能为对方着想。
千磨万击还坚劲
“我没有什么可说的,要说还是说说我们公司吧。”沈总开始侃侃而谈。与许许多多成功的企业一样,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不是“家传”的,也不是“转手”的,而是自身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幼嫩到成熟,一步一步摸爬滚打、腾挪跌宕走过来的。这其间的艰难曲折、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只有沈总这样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才会深有感悟、记忆犹新。
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前身创建于1992年11月,成立时公司名称为湖州市丝绸物资联合总公司。在公司的发展史上,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当属公司的创业阶段和探索阶段,也是公司发展最艰难、最曲折的阶段。在成立之初,公司是以经营丝绸、煤炭为主的。丝绸业一直是湖州的传统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有相当多的企业从事这一领域的加工和经营,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如果仅仅从事丝绸、煤炭行业,是很难谋得大发展的。于是,公司把战略眼光投放到了其他领域。公司于1993年介入钢材市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市场经济全面推行,城乡建设也必将迈向更高更新的台阶,因此,应该说公司的这一举措是应时而生、定位合理的。
然而,要干这世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有人把红地毯铺好,坎坷、曲折甚至跌倒、重创都是避免不了的。就在刚刚介入钢材市场的1993年,公司便遭受了一次不幸和痛苦的“下马威”:1993年4月,公司与美国一家公司达成了一笔钢材合作项目,就在签好协议、付出大量资金后,国家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宏观调控政策,使得这桩钢材生意顿陷困境。对于一个刚刚成立、尚在起步阶段、资金薄弱的新公司,这次生意的失利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无疑是一次重创。重创归重创,湖州市丝绸物资联合总公司并没有因此而倒下,而是倔强地挺过来了。到1995年,公司已将经营触角伸进大型运输行业(包括海运)了。
这个行业,给公司带来了生机和新的希望,但这个行业也没有放弃“磨砺”和“考验”公司的机会。“那不仅是公司的生命当中,而且也是我的生命当中最痛心、最不能忘掉的事件”,提起1995年的“海轮事件”,沈总不无感慨地说道。“天有不测风云,一艘新买的海轮于那年4月在运输途中沉没了,酿成了12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的重大惨剧。这次悲剧,给公司带来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无论是公司的声誉、市场影响、业务联系、经济运转、员工心态,都受到了最为沉重、辛酸的伤害和冲击。”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打击和重创,毁灭了的永远只是懦夫和软弱者;对于强者和拼搏者,这些不过是试金石,不过是催化、促成强大和成功的良药。经过那些血的教训,公司愈加成熟了,愈加有经验了,也使他们在经营活动中更理智、更聪明、更老道了。求索,发展,发展,求索,是每个成功企业的必经之路。
在公司的发展史上,1998年是转折性的一年。这一年,随着新公司——即今日的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的挂牌成立,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改革、强化,企业也出现了新的转机,呈现出了新的面貌。这种转机的出现,与公司领导层的经营理念、英明决策、果敢实施是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的。
在经营理念方面,沈总谈得最多的是“诚信”:“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是诚信帮了我们公司的忙,我们是充分感受到了诚信的甜头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煤炭行业普遍不景气,已经在煤炭行业占有一席之地的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威胁,其中一个难题是,由于社会对煤炭行业的普遍灰心和不看好,银行不愿给从事煤炭业务的企业或公司贷款,即使银行愿贷,也没有单位和个人愿意作担保,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的银行贷款担保链也在1998年断裂了。在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充满危机的情况下,公司领导真诚、主动地与建行、农行交流、接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凭着一颗诚信之心,公司终于得到了银行的大力支持,银行同意给他们无担保贷款,从而为公司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以诚信打底,走向健康发展的公司在决策和运营中有胆有识、善于抓住商机。与国营大型企业合作,盘活“三角债”,是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审时度势、大刀阔斧地采取的一项果敢举措。“我们现在这座办公大楼,就是我们收购燃料大楼用以抵债归属我们公司的。”沈总略显自豪地说。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还把经营眼光投向了全国各地。“神华”集团是总部设在北京的特大型能源企业,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通过向他们提供2300辆车皮的形式,为其盘活2亿债权。这样一来,不但为“神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决了长期困扰他们的盘活债权的问题,而且为两家公司的长远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公司2001—2002年大量收购、兼并其他企业的基础就是在那时奠定的。”沈顺康显然对与“神华”的合作十分满意。
走向辉煌
跨入新世纪后,是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一步一步跨向辉煌的时期。提起这几年的辉煌业绩,沈顺康真是如数家珍:2001年收购燃料公司有效资产,2002年收购昌荣公司,2003年收购浙丝二厂、湖州华绫服装厂、土哈油田在湖州的股权,与美国公司合资成立新型建筑材料公司……到现在为止,公司已经蓬勃发展成为拥有员工2000人、固定资产4亿元,立足湖州、辐射全国的大型企业,公司的业务涉及丝绸生产和经营、建筑业、服务饮食行业、贸易(钢材、煤炭)、运输业等等。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正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良好的社会声誉、蓬勃的生机活力、雄健的发展势头成为浙北一颗耀眼的明珠。
在公司走向辉煌的过程中,沈顺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1年收购国有老牌企业燃料公司的资产,2002年收购昌荣,2003年收购浙丝二厂、华绫厂,沈顺康在这其中的每一次收购中,都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在凌兰芳总经理的决策领导下组织收购工作的具体实施。当收购、兼并成功后,他又兼任经过重组、革新后的这些企业的厂长,部署、安排这些企业在新的起点上重新运营。在管理、指挥这些企业复产时,沈顺康抓根治本,把工作重心放在几个重要环节上:一是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二是狠抓生产质量;三是重用原企业中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他放下老板的“架子”,与他们平等相处,以诚相待、推心置腹,从而使他们放开手脚、人尽其才;四是建立合理、有效的分配制度,对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实行计件报酬形式,对销售人员采用按销售额分配奖金的制度;五是关心职工待遇和生活,设法提高职工工资收入,为职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使职工安心工作,免除后顾之忧。
沈顺康还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狠抓贸易的工作中去。他紧紧把持着两样“法宝”:一是恪守诚信。他说:“对客户诚信,是我们始终抱定的原则。我们在进货(原料)时严把质量关,以求给客户最满意的产品。”二是严管应收款。几年来,公司的煤炭贸易累计总额达4亿元,而呆账、坏账不足4万元。
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终归是湖州的,其发展壮大离不开这方土地和生存其上的湖州儿女。同样,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也自然给了湖州以深情的回报。一方面,公司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湖州经济的发展。“我们一直注重作为湖州传统产业的丝绸行业的发展,这对于扩大湖州丝绸的影响,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激励农民养蚕致富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州人,沈顺康认真地说道。另一方面,公司在为湖州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湖州市民就业压力的缓解,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沈顺康说:“我们收购的那些企业都是处于困境的企业,职工基本处于失业的边缘。当收购、兼并进我们公司后,我们努力安排原企业愿意上岗的职工就业,并给予高于同行水平的工资报酬。”
作为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沈顺康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不渲染自己的贡献,不声张自己的作用,这正好体现了他谦逊的品质和人格。
作为一个既参与公司发展决策,又具体管理行政事务的高层领导,沈顺康有着自己的工作作风,那就是在注重宏观管理的同时,更注重抓细节,抓具体事件,注重及时解决问题、排除障碍、克服困难。《执行》和《细节决定成败》是他最喜欢和从中获益最多的两本书。现代社会对现代企业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具有丰富的经济、市场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广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我最大的业余爱好是看书,到任何一个城市去总要去逛书店。”沈顺康指着书架上一排排各种各样的书说。
沈顺康是1990年加入民建的,该算老会员了。“民建给了我许多精神上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为民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他与我们告别时的肺腑之言。我们期待着谦逊的沈顺康再创辉煌!
第一次走进沈总的办公室,简直不敢相信那就是拥有固定资产4亿元、员工2000人的大型企业的常务副总经理的办公室。里面非常简单、朴素:陈旧的办公桌、办公椅,必不可少的几样普通办公设备。这与影视中那些企业老总们豪华、气派的办公室留给人们的印象实在相距甚远。然而,第一眼见到的沈总,与影视中那些老总的印象却大体是一致的,那就是忙:一边与客户谈业务,一边没完没了地接电话、手机。无论是打电话还是当面与客户洽谈,沈总的风格都是:热情、亲切、随和、细致、真诚,考虑周全,尽可能为对方着想。
千磨万击还坚劲
“我没有什么可说的,要说还是说说我们公司吧。”沈总开始侃侃而谈。与许许多多成功的企业一样,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不是“家传”的,也不是“转手”的,而是自身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幼嫩到成熟,一步一步摸爬滚打、腾挪跌宕走过来的。这其间的艰难曲折、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只有沈总这样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才会深有感悟、记忆犹新。
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前身创建于1992年11月,成立时公司名称为湖州市丝绸物资联合总公司。在公司的发展史上,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当属公司的创业阶段和探索阶段,也是公司发展最艰难、最曲折的阶段。在成立之初,公司是以经营丝绸、煤炭为主的。丝绸业一直是湖州的传统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有相当多的企业从事这一领域的加工和经营,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如果仅仅从事丝绸、煤炭行业,是很难谋得大发展的。于是,公司把战略眼光投放到了其他领域。公司于1993年介入钢材市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市场经济全面推行,城乡建设也必将迈向更高更新的台阶,因此,应该说公司的这一举措是应时而生、定位合理的。
然而,要干这世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有人把红地毯铺好,坎坷、曲折甚至跌倒、重创都是避免不了的。就在刚刚介入钢材市场的1993年,公司便遭受了一次不幸和痛苦的“下马威”:1993年4月,公司与美国一家公司达成了一笔钢材合作项目,就在签好协议、付出大量资金后,国家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宏观调控政策,使得这桩钢材生意顿陷困境。对于一个刚刚成立、尚在起步阶段、资金薄弱的新公司,这次生意的失利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无疑是一次重创。重创归重创,湖州市丝绸物资联合总公司并没有因此而倒下,而是倔强地挺过来了。到1995年,公司已将经营触角伸进大型运输行业(包括海运)了。
这个行业,给公司带来了生机和新的希望,但这个行业也没有放弃“磨砺”和“考验”公司的机会。“那不仅是公司的生命当中,而且也是我的生命当中最痛心、最不能忘掉的事件”,提起1995年的“海轮事件”,沈总不无感慨地说道。“天有不测风云,一艘新买的海轮于那年4月在运输途中沉没了,酿成了12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的重大惨剧。这次悲剧,给公司带来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无论是公司的声誉、市场影响、业务联系、经济运转、员工心态,都受到了最为沉重、辛酸的伤害和冲击。”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打击和重创,毁灭了的永远只是懦夫和软弱者;对于强者和拼搏者,这些不过是试金石,不过是催化、促成强大和成功的良药。经过那些血的教训,公司愈加成熟了,愈加有经验了,也使他们在经营活动中更理智、更聪明、更老道了。求索,发展,发展,求索,是每个成功企业的必经之路。
在公司的发展史上,1998年是转折性的一年。这一年,随着新公司——即今日的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的挂牌成立,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改革、强化,企业也出现了新的转机,呈现出了新的面貌。这种转机的出现,与公司领导层的经营理念、英明决策、果敢实施是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的。
在经营理念方面,沈总谈得最多的是“诚信”:“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是诚信帮了我们公司的忙,我们是充分感受到了诚信的甜头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煤炭行业普遍不景气,已经在煤炭行业占有一席之地的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威胁,其中一个难题是,由于社会对煤炭行业的普遍灰心和不看好,银行不愿给从事煤炭业务的企业或公司贷款,即使银行愿贷,也没有单位和个人愿意作担保,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的银行贷款担保链也在1998年断裂了。在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充满危机的情况下,公司领导真诚、主动地与建行、农行交流、接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凭着一颗诚信之心,公司终于得到了银行的大力支持,银行同意给他们无担保贷款,从而为公司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以诚信打底,走向健康发展的公司在决策和运营中有胆有识、善于抓住商机。与国营大型企业合作,盘活“三角债”,是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审时度势、大刀阔斧地采取的一项果敢举措。“我们现在这座办公大楼,就是我们收购燃料大楼用以抵债归属我们公司的。”沈总略显自豪地说。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还把经营眼光投向了全国各地。“神华”集团是总部设在北京的特大型能源企业,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通过向他们提供2300辆车皮的形式,为其盘活2亿债权。这样一来,不但为“神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决了长期困扰他们的盘活债权的问题,而且为两家公司的长远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公司2001—2002年大量收购、兼并其他企业的基础就是在那时奠定的。”沈顺康显然对与“神华”的合作十分满意。
走向辉煌
跨入新世纪后,是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一步一步跨向辉煌的时期。提起这几年的辉煌业绩,沈顺康真是如数家珍:2001年收购燃料公司有效资产,2002年收购昌荣公司,2003年收购浙丝二厂、湖州华绫服装厂、土哈油田在湖州的股权,与美国公司合资成立新型建筑材料公司……到现在为止,公司已经蓬勃发展成为拥有员工2000人、固定资产4亿元,立足湖州、辐射全国的大型企业,公司的业务涉及丝绸生产和经营、建筑业、服务饮食行业、贸易(钢材、煤炭)、运输业等等。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正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良好的社会声誉、蓬勃的生机活力、雄健的发展势头成为浙北一颗耀眼的明珠。
在公司走向辉煌的过程中,沈顺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1年收购国有老牌企业燃料公司的资产,2002年收购昌荣,2003年收购浙丝二厂、华绫厂,沈顺康在这其中的每一次收购中,都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在凌兰芳总经理的决策领导下组织收购工作的具体实施。当收购、兼并成功后,他又兼任经过重组、革新后的这些企业的厂长,部署、安排这些企业在新的起点上重新运营。在管理、指挥这些企业复产时,沈顺康抓根治本,把工作重心放在几个重要环节上:一是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二是狠抓生产质量;三是重用原企业中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他放下老板的“架子”,与他们平等相处,以诚相待、推心置腹,从而使他们放开手脚、人尽其才;四是建立合理、有效的分配制度,对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实行计件报酬形式,对销售人员采用按销售额分配奖金的制度;五是关心职工待遇和生活,设法提高职工工资收入,为职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使职工安心工作,免除后顾之忧。
沈顺康还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狠抓贸易的工作中去。他紧紧把持着两样“法宝”:一是恪守诚信。他说:“对客户诚信,是我们始终抱定的原则。我们在进货(原料)时严把质量关,以求给客户最满意的产品。”二是严管应收款。几年来,公司的煤炭贸易累计总额达4亿元,而呆账、坏账不足4万元。
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终归是湖州的,其发展壮大离不开这方土地和生存其上的湖州儿女。同样,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也自然给了湖州以深情的回报。一方面,公司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湖州经济的发展。“我们一直注重作为湖州传统产业的丝绸行业的发展,这对于扩大湖州丝绸的影响,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激励农民养蚕致富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州人,沈顺康认真地说道。另一方面,公司在为湖州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湖州市民就业压力的缓解,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沈顺康说:“我们收购的那些企业都是处于困境的企业,职工基本处于失业的边缘。当收购、兼并进我们公司后,我们努力安排原企业愿意上岗的职工就业,并给予高于同行水平的工资报酬。”
作为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沈顺康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不渲染自己的贡献,不声张自己的作用,这正好体现了他谦逊的品质和人格。
作为一个既参与公司发展决策,又具体管理行政事务的高层领导,沈顺康有着自己的工作作风,那就是在注重宏观管理的同时,更注重抓细节,抓具体事件,注重及时解决问题、排除障碍、克服困难。《执行》和《细节决定成败》是他最喜欢和从中获益最多的两本书。现代社会对现代企业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具有丰富的经济、市场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广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我最大的业余爱好是看书,到任何一个城市去总要去逛书店。”沈顺康指着书架上一排排各种各样的书说。
沈顺康是1990年加入民建的,该算老会员了。“民建给了我许多精神上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为民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他与我们告别时的肺腑之言。我们期待着谦逊的沈顺康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