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燃烧”自己的人
——记嘉兴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程利仲
发布时间:2010-05-12 12:30:39
|
作者: 马蓓芬
他是嘉兴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肩负着行政领导责任;他又是副教授、嘉兴市专业学科的带头人。教学,他是受学生拥戴的优秀教师;科研,他是成果优秀的经济学者。他公开发表的30多篇论文和近50篇调研报告,涉及嘉兴、浙江及长三角经济纵深发展的方方面面。他先后捧回国家统计局、嘉兴市多种奖项。他还担任嘉兴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嘉兴市委委员、调研会主任,民建嘉兴学院支部主任。这又使得他的专业才能在政协、民主党派这个参政议政的平台上得以充分展示。
在嘉兴学院管理学院里,忙碌了一个学期的教师们盼到了暑假,有的去探亲,有的去旅游,有的在当地休整。此刻,谁会想到办公室里还有个人,仍昼夜不分地伏案耕耘着。学院的管理、教学工作的规划,需要他起草;主持研究的省级课题、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参与研究的国家级课题,等着他去查资料,写调研报告,写论文;他研究的方向是区域经济及农业经济,这些应用经济研究,无一不直接关系到嘉兴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他就是嘉兴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嘉兴市专业学科带头人、嘉兴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程利仲。
整个暑假,他就是这样没日没夜地熬过来的,办公室里一天天少下去的方便面就是证明。
这些年来,程利仲通过撰写参政议政报告,发现了一些课题新思路,整理出了许多论文。
比如,2001年他的四个课题,都是在参政议政调研时发现了政府工作的重点,进而提出课题思路,并获立项。
2003年申报成功的省社科规划课题、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及校重点课题,都是在给民建及政协调研时理出的思路。
嘉兴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嘉兴市委委员、调研会主任、嘉兴学院支部主任,这些头衔对他来说是荣誉,是压力,更是一种责任!
“加入民主党派,就不要想着获取什么利益,既然进来了,就要做一些实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根据民建嘉兴市委“立足于嘉兴经济,发挥优势,接轨上海,服务上海”的要求,程利仲在嘉兴五县两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撰写了《发挥区位优势,走出经济盆地——嘉兴在长三角经济带中的地位及其应对措施》、《经济配角——嘉兴市区域经济合作之定位》两篇调研报告,在嘉兴市政协代表大会上发言。
作为民建嘉兴学院支部的领导,程利仲知道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是开展支部工作的基础,是民主党派生存发展的基石,只有不断增强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在支部活动中,他与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想方设法使每一次组织生活都有丰富的内容,让每一位参加者都有收获,力争把支部办成会员学习提高的学校、交流思想情感的家。
由于成绩突出,他们支部1999年被民建嘉兴市委会评为年度参政议政先进集体,程利仲被评为2000年度省民建优秀会员。
随着工作担子的加重,曾经勤快的他,不得不把家务全扔给了妻子,对于现在的程利仲来说,能在家里陪妻儿吃一顿饭都成了一种奢侈。
妻子说他是“三不”教授:家里不呆,家务不做,孩子不管。常常歉疚的他,何尝不明白“无情未必真豪杰”的道理;何尝不想陪陪妻子、儿子,为他们烧顿可口的饭菜;何尝不想和其他教师一样,全家去旅游;何尝不想回北方老家看看已经高龄的双亲。
但是,他要做的工作这么多,他分不出时间。
尽管如此辛劳,程利仲却由衷地感激政协和民建,使他在从事参政议政工作的同时,更好地把教学工作结合了起来。它们给了他展示才能的平台,使他结识了许多企业界人士,增加了对区域经济的了解;为学生实习、社会调查、横向课题立项提供了方便,不仅促进了他教学工作和科研能力,还带动提高了周围年轻教师的科研能力。
通过民建,他获得了省市人大、政协及政府职能部门的许多文件和资料,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大量参考价值较高的信息和资源。
2001年,民建嘉兴市委会想编辑《民建简史》,但保留下来的资料非常匮乏,程利仲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利用节假日,他走访了民建老会员和前几任民建负责人,多次去档案馆查找资料。由他整理、编辑的一本《民建简史》终于问世,填补了嘉兴民建会史的空白,成为每个新会员必读的宣传范本。民建市委会领导对他的评价是:功不可没!
如此“玩”命,妻子难免心疼:你把身体拖垮了,谁管你!周围有人不理解,问他:值吗?他调侃地说:我是农村来的苦孩子,天生能吃苦,所以从没感到苦。
如此“玩”命,却不见家庭经济增收,妻子憋不住满腹委屈地数落:一天到晚做课题!做了那么多的课题,也不见你拿钱回家来呀!
程利仲的钱呢?
他把一部分有科研经费的课题让给了别人,还把节省下来的经费,时常用于民主党派的工作以及没有经费的课题研究上。即使有点收入了,他也忘不了一起合作搞课题研究的同事们,忘不了勤工俭学的学生们。办公室的抽屉里,还摞着一大叠没报销的五县两区的差旅费和调研费用发票。
程利仲很富裕吗?
不,他要赡养在农村已年迈的父母;他在北方农村的姐姐,因生活艰苦,根本无力承担孩子的学费,他除了自己的儿子,还负担起两个外甥每年的读书费用。
毕竟,成绩青睐勤奋的人,胜利属于有追求的人。
程利仲参加的课题《中国企业统计改革目标模式研究》获1998年第四届全国统计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论文《知识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获2000年第五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突破行政区划,形成合力,打造浙北滨海工业带》获得“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推进大开放”理论研讨会一等奖;调研报告《关于嘉兴专业市场的调查与思考》获2001年嘉兴市建设长江三角洲经济重镇学术研讨会论文二等奖;论文《杭州湾大桥建成后对嘉兴市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获嘉兴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4年上半年,他又撰写参政议政报告6份,这些报告中的一部分曾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注,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看着那么多的奖,谁都会对“梅花香自苦寒来”一语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由于嘉兴在“长三角”中独特的区位条件,关注嘉兴经济发展的未来和方向,就要把自己的科研重心向前移。作为经济学者的程利仲,早已把目光聚焦在“长三角”经济圈。1998年以来,为了调研,他的足迹遍及嘉兴五县两区的每一个角落,有的地方反复跑了好几趟。上至各县市机关领导,下至乡镇农村,他都很熟。工作局面打开了,各种渠道畅通了,才使他的课题研究如此丰富多彩。
谁不佩服他的毅力,他的精力;谁不惊叹他的学识,他的能力。程利仲却说:“为工作,就是把自己榨干,成了没油的油渣,也在所不惜!”
程利仲是一位潜心做学问的书呆子?是一个工作狂?
可是,当他洪亮的男高音融入和他一起做课题研究的博士搭档中,满腔激情地唱着《打靶归来》、《送战友》、《九月九》、《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的爱情哪里来》时,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歌词,伴着这些热血男子回肠荡气,时而雄壮,时而深情委婉的歌声,程利仲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在他宽阔的胸膛里涌动着一股热热的、不可摧毁的力量。
一位诗人说:
“我把自己燃烧,不是眼睛,不是嘴唇
---是思维的窗帘在深夜静静地燃烧;
我把自己燃烧,不是包装,不是光环
---是心灵的血液在躯体疯狂地燃烧。”
看着他,你能把他和无情无义、书呆子、工作狂画上等号吗?
身为学院副院长,他有许多机会、许多关系可以为自己获利,可他从不计较经济利益,也不因忙于工作影响个人收益而后悔。
他的工作计划排到了2006年,为了嘉兴学院管理学院的发展,他四处奔波,用尽了在社会上的关系和影响,得到了许多企业的大力支持和赞助,为学校为学生,筹集到大量的教学资金及助学金和奖学金。
作为学院领导之一的他,尽管那么忙,仍坚守在教育岗位,主讲近10门课程。他的教学水平受到学生们的好评,每次学生给老师打分,他总是名列前茅。
如此繁忙的工作,并没有磨灭他继续进取的锐气,并没有摧毁他身上的力量,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仍然要把自己燃烧!
在嘉兴学院管理学院里,忙碌了一个学期的教师们盼到了暑假,有的去探亲,有的去旅游,有的在当地休整。此刻,谁会想到办公室里还有个人,仍昼夜不分地伏案耕耘着。学院的管理、教学工作的规划,需要他起草;主持研究的省级课题、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参与研究的国家级课题,等着他去查资料,写调研报告,写论文;他研究的方向是区域经济及农业经济,这些应用经济研究,无一不直接关系到嘉兴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他就是嘉兴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嘉兴市专业学科带头人、嘉兴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程利仲。
整个暑假,他就是这样没日没夜地熬过来的,办公室里一天天少下去的方便面就是证明。
这些年来,程利仲通过撰写参政议政报告,发现了一些课题新思路,整理出了许多论文。
比如,2001年他的四个课题,都是在参政议政调研时发现了政府工作的重点,进而提出课题思路,并获立项。
2003年申报成功的省社科规划课题、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及校重点课题,都是在给民建及政协调研时理出的思路。
嘉兴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嘉兴市委委员、调研会主任、嘉兴学院支部主任,这些头衔对他来说是荣誉,是压力,更是一种责任!
“加入民主党派,就不要想着获取什么利益,既然进来了,就要做一些实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根据民建嘉兴市委“立足于嘉兴经济,发挥优势,接轨上海,服务上海”的要求,程利仲在嘉兴五县两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撰写了《发挥区位优势,走出经济盆地——嘉兴在长三角经济带中的地位及其应对措施》、《经济配角——嘉兴市区域经济合作之定位》两篇调研报告,在嘉兴市政协代表大会上发言。
作为民建嘉兴学院支部的领导,程利仲知道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是开展支部工作的基础,是民主党派生存发展的基石,只有不断增强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在支部活动中,他与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想方设法使每一次组织生活都有丰富的内容,让每一位参加者都有收获,力争把支部办成会员学习提高的学校、交流思想情感的家。
由于成绩突出,他们支部1999年被民建嘉兴市委会评为年度参政议政先进集体,程利仲被评为2000年度省民建优秀会员。
随着工作担子的加重,曾经勤快的他,不得不把家务全扔给了妻子,对于现在的程利仲来说,能在家里陪妻儿吃一顿饭都成了一种奢侈。
妻子说他是“三不”教授:家里不呆,家务不做,孩子不管。常常歉疚的他,何尝不明白“无情未必真豪杰”的道理;何尝不想陪陪妻子、儿子,为他们烧顿可口的饭菜;何尝不想和其他教师一样,全家去旅游;何尝不想回北方老家看看已经高龄的双亲。
但是,他要做的工作这么多,他分不出时间。
尽管如此辛劳,程利仲却由衷地感激政协和民建,使他在从事参政议政工作的同时,更好地把教学工作结合了起来。它们给了他展示才能的平台,使他结识了许多企业界人士,增加了对区域经济的了解;为学生实习、社会调查、横向课题立项提供了方便,不仅促进了他教学工作和科研能力,还带动提高了周围年轻教师的科研能力。
通过民建,他获得了省市人大、政协及政府职能部门的许多文件和资料,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大量参考价值较高的信息和资源。
2001年,民建嘉兴市委会想编辑《民建简史》,但保留下来的资料非常匮乏,程利仲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利用节假日,他走访了民建老会员和前几任民建负责人,多次去档案馆查找资料。由他整理、编辑的一本《民建简史》终于问世,填补了嘉兴民建会史的空白,成为每个新会员必读的宣传范本。民建市委会领导对他的评价是:功不可没!
如此“玩”命,妻子难免心疼:你把身体拖垮了,谁管你!周围有人不理解,问他:值吗?他调侃地说:我是农村来的苦孩子,天生能吃苦,所以从没感到苦。
如此“玩”命,却不见家庭经济增收,妻子憋不住满腹委屈地数落:一天到晚做课题!做了那么多的课题,也不见你拿钱回家来呀!
程利仲的钱呢?
他把一部分有科研经费的课题让给了别人,还把节省下来的经费,时常用于民主党派的工作以及没有经费的课题研究上。即使有点收入了,他也忘不了一起合作搞课题研究的同事们,忘不了勤工俭学的学生们。办公室的抽屉里,还摞着一大叠没报销的五县两区的差旅费和调研费用发票。
程利仲很富裕吗?
不,他要赡养在农村已年迈的父母;他在北方农村的姐姐,因生活艰苦,根本无力承担孩子的学费,他除了自己的儿子,还负担起两个外甥每年的读书费用。
毕竟,成绩青睐勤奋的人,胜利属于有追求的人。
程利仲参加的课题《中国企业统计改革目标模式研究》获1998年第四届全国统计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论文《知识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获2000年第五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突破行政区划,形成合力,打造浙北滨海工业带》获得“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推进大开放”理论研讨会一等奖;调研报告《关于嘉兴专业市场的调查与思考》获2001年嘉兴市建设长江三角洲经济重镇学术研讨会论文二等奖;论文《杭州湾大桥建成后对嘉兴市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获嘉兴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4年上半年,他又撰写参政议政报告6份,这些报告中的一部分曾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注,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看着那么多的奖,谁都会对“梅花香自苦寒来”一语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由于嘉兴在“长三角”中独特的区位条件,关注嘉兴经济发展的未来和方向,就要把自己的科研重心向前移。作为经济学者的程利仲,早已把目光聚焦在“长三角”经济圈。1998年以来,为了调研,他的足迹遍及嘉兴五县两区的每一个角落,有的地方反复跑了好几趟。上至各县市机关领导,下至乡镇农村,他都很熟。工作局面打开了,各种渠道畅通了,才使他的课题研究如此丰富多彩。
谁不佩服他的毅力,他的精力;谁不惊叹他的学识,他的能力。程利仲却说:“为工作,就是把自己榨干,成了没油的油渣,也在所不惜!”
程利仲是一位潜心做学问的书呆子?是一个工作狂?
可是,当他洪亮的男高音融入和他一起做课题研究的博士搭档中,满腔激情地唱着《打靶归来》、《送战友》、《九月九》、《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的爱情哪里来》时,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歌词,伴着这些热血男子回肠荡气,时而雄壮,时而深情委婉的歌声,程利仲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在他宽阔的胸膛里涌动着一股热热的、不可摧毁的力量。
一位诗人说:
“我把自己燃烧,不是眼睛,不是嘴唇
---是思维的窗帘在深夜静静地燃烧;
我把自己燃烧,不是包装,不是光环
---是心灵的血液在躯体疯狂地燃烧。”
看着他,你能把他和无情无义、书呆子、工作狂画上等号吗?
身为学院副院长,他有许多机会、许多关系可以为自己获利,可他从不计较经济利益,也不因忙于工作影响个人收益而后悔。
他的工作计划排到了2006年,为了嘉兴学院管理学院的发展,他四处奔波,用尽了在社会上的关系和影响,得到了许多企业的大力支持和赞助,为学校为学生,筹集到大量的教学资金及助学金和奖学金。
作为学院领导之一的他,尽管那么忙,仍坚守在教育岗位,主讲近10门课程。他的教学水平受到学生们的好评,每次学生给老师打分,他总是名列前茅。
如此繁忙的工作,并没有磨灭他继续进取的锐气,并没有摧毁他身上的力量,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仍然要把自己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