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
——记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隗斌贤
发布时间:2010-05-12 12:32:08
|
作者: 董晓梅
20年前,他从政府机关回到了学校,先后参与或主持完成了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省(部)级统编教材10多部,在国家一级期刊和50余种报刊发表专业论文100多篇,获得了全国统计科技进步奖、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省青年科技奖、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0多项,地(市)厅(局)级奖20余项。他还多次获得省(部)、地(市)级优秀教师称号,入选浙江省跨(新)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嘉兴市有突出贡献专业人才津贴。
见过隗斌贤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将他与睿智豁达、儒雅干练这些词联系在一起。一副敦实的身材并不起眼,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洒脱干练的言行,却能实实在在地让人感觉到聪慧与能干。隗斌贤出生在安徽省寿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艰难困苦的岁月铸就了他坚毅、执着、实干的品质,钟灵毓秀的楚山淮水培育了他儒雅、淳朴、风趣的性格。正是这些品质这种性格,使他在“四十不惑”的青春岁月里拥有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机遇加勤奋成就事业
隗斌贤是幸运的,高中毕业就参加了恢复才三年的高考。或许是出于农家人对庄严法官的敬仰和崇拜,他的前三个志愿均填写了法律类专业,但却被第四志愿的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统计专业录取了。尽管他后来经过进修取得了法律本科学历和教育硕士学位,了却了自己的心愿,但统计早已成为他生命和事业的一部分。三年的大学生活,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统计学的学习和研究上,成了图书馆的常客,所抄写下来的笔记就有15本70多万字。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在读书期间就开始发表论文,通过对南京钢铁厂的实际调研而撰写的毕业论文被东北财经学院《财经问题研究》发表。
参加工作的20多年里,隗斌贤先后在政府机关、军队后勤院校和部属地方高校工作,进行统计学及其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应用的研究。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创建能源统计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框架,在《山西统计》连载数期,并先后出版了《企业能源统计》、《能源统计》和《能源统计与分析》等著述。他克服资源匮乏、研究跨度大等困难,开始在能源经济与管理科学领域的探索,多次赴京、川、鄂、贵、陕、桂及华东的部分省市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工矿企业进行节能管理咨询,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研究成果体现在《能源经济学》和《现代能源管理学》两本专著中。他的《中国能源经济关系统计分析与推断》获得了第三届全国统计科技进步奖,《中国能源问题研究》获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他还先后主持承担了省“十五”能源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浙江省能源总量及其结构平衡战略”、省“十一五”规划招标课题“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能源‘瓶颈’分析及对策”、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能源供求模型及其应用”和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基金项目“利用核电建设发展地方经济”等。这些成果具有超前性,在学术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关于能源资源耗竭理论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对电能弹性超前性的研究已被2003年底至今的能源短缺的现实所证明,他在6年前提出的电力电量预测及其建设的建议,在现在看来是很有远见的。
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对统计在调查、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出版了《调查统计学》、《应用统计方法》等专著,参与了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承担的国家级课题“经济起飞时期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统计局和省社科基金关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定量分析方面的科研项目,在劳动力流动倾向、失业调查与特征分析、隐性失业测算、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计量、高校教育规模论证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先后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管理》、《统计研究》等报刊公开发表。
弄墨于漫画创作是隗斌贤工作之余的唯一爱好,他的漫画作品先后在国内20多种报刊发表,还两次入选由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美协举办的国际漫画展,在嘉兴漫画界也已小有“名气”。
实干加奉献铸造人生
隗斌贤把“教好书、育好人、做好事”作为座右铭。无论是作为一名教师,还是担任领导,始终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视奉献为自己的天职,在教坛上辛勤耕耘,因而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先后被评为地(市)级、院(校)级优秀教师并被授予省(部)级优秀教师称号。
世纪之交,隗斌贤受命筹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此时,筹建期已过了一半,虽然作为筹建基础的两所学校有较好的条件,但从中专到高校需要观念、体制、管理的转变和提升。他从抓学习、抓观念转变入手,先后邀请京沪杭等地的高教、职教专家和国外职教学者来院讲学,带队南下北上参观全国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同上海职教研究所签定合作研究地方性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协议并作为实验基地,又集中时间在全院上下开展转变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参观、讨论,使广大教职工转变了观念,明确了定位,理清了思路。他善于抓机遇、寻求突破口,利用筹建验收、教学评估、搬迁新区等契机,突出师资引进与培养、实验室建设等工作重点,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学院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发生了深刻变化:引进包括教授、硕士和外籍教师在内的优秀专业人才60多名,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老校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和藏书量翻了两番多,专业设置从原来的以传统专业为主的10个增加到现在涵盖生物技术、机电技术、信息技术、商贸管理、语言文学、艺术设计等学科近30个,在校生规模也翻了两番多。近三年来学院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还成了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的成教合作单位和浙江大学省级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基地,并同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职教机构进行合作与交流。显著的成绩使学院被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的称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省委书记习近平、省委副书记梁平波、省委副省长陈加元等来院视察指导时,也对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目标定位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服务水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针对地方政府财政拨款较少、学院原有校址面积较小、学院发展受到制约的实际情况,他抢抓机遇,用活政策,利用土地级差和多元化投资筹集了5亿多元建设资金,征地800余亩在高教园区建造了有26万平方米校舍的新校区,学院的占地面积扩大4倍,校舍面积增加了3倍多,校园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学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人”与“做事”体现价值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隗斌贤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他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给了我施展抱负的舞台,是各级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关怀与帮助使我由一名普通的知识分子成为领导干部。面对这一切,我唯一的选择就是脚踏实地勤奋工作。”
作为党外人士,隗斌贤能被组织上委以重任、安排在行政正职的岗位上,除了他的实干精神和工作能力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诚为人、与人为善的“做人”赢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隗斌贤认为,作为一个担任单位行政一把手的民主党派成员,讲“做人”的首要一条就是要正确对待组织、对待他人。只有这样,才能摆正位置,全心全意地依靠组织、服从党的领导;才能虚心向党内同志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才能做到决策上到位不越位、工作上主动不妄动、配合上补台不拆台、参政议政上帮忙不添乱,从而实现党政同心、肝胆相照。早在1998年5月受到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接见时,他就深有感触地说:“我是一个不是中共党员的党的干部,因为我是党组织培养的,是在党的领导下为党的事业而工作。所以我要更加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他认为,党外干部与党内干部“一个样”就体现在这里,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少数人对你的“投资回报”不寄予希望,开展工作的难度相对大些。因此,党外人士担任领导干部,更要树立起没有权力影响的威信和人格魅力,这就要讲个人修养。
隗斌贤经常告诫身边的同志,一个人要立得起、站得直、靠得住、信得过,关键有两条,一是有本领、肯干事,在工作中能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二是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个人修养。他说:我们的老一代领导人之所以能够志存高远、趣味高雅,就是不断修养的结果。那么怎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呢?他送给大家四个字:“仁义”“知命”。他说:“仁义”就是要明廉知耻、亲爱亲人、尊重贤人,要力争做到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信守诺言。这样,人家才会觉得你这个人可靠,大到国家小到单位,周围的同事对你放心,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知命”就是要时刻不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既要按照“道义”的要求去履行好职责,竭心尽力去努力做事,又不患得患失,做到荣辱不惊、去留无意。他说:“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官是为了干大事,但那还得看看自己是块什么料。自知难,也并不难,自己能吃几碗饭还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对于一个领导干部而言,要有事业无尽头、做官已到头的思想。重要的不是明天要做什么官、最终要做多大的官,而是要担当好眼下的职责、干好分内的事。”
作为民建嘉兴市委会兼职副主委,他还先后担任过省、市、区的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从事参政议政和党派工作需要牵涉大量的精力,对此他无怨无悔。多年来他先后就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对经济建设、文化事业、失业治理、长三角一体化、行政区划调整、职教事业发展等问题建言立论献策,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隗斌贤正是用“做人”、“做事”的实际行动书写着自己无悔的青春。
见过隗斌贤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将他与睿智豁达、儒雅干练这些词联系在一起。一副敦实的身材并不起眼,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洒脱干练的言行,却能实实在在地让人感觉到聪慧与能干。隗斌贤出生在安徽省寿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艰难困苦的岁月铸就了他坚毅、执着、实干的品质,钟灵毓秀的楚山淮水培育了他儒雅、淳朴、风趣的性格。正是这些品质这种性格,使他在“四十不惑”的青春岁月里拥有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机遇加勤奋成就事业
隗斌贤是幸运的,高中毕业就参加了恢复才三年的高考。或许是出于农家人对庄严法官的敬仰和崇拜,他的前三个志愿均填写了法律类专业,但却被第四志愿的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统计专业录取了。尽管他后来经过进修取得了法律本科学历和教育硕士学位,了却了自己的心愿,但统计早已成为他生命和事业的一部分。三年的大学生活,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统计学的学习和研究上,成了图书馆的常客,所抄写下来的笔记就有15本70多万字。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在读书期间就开始发表论文,通过对南京钢铁厂的实际调研而撰写的毕业论文被东北财经学院《财经问题研究》发表。
参加工作的20多年里,隗斌贤先后在政府机关、军队后勤院校和部属地方高校工作,进行统计学及其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应用的研究。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创建能源统计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框架,在《山西统计》连载数期,并先后出版了《企业能源统计》、《能源统计》和《能源统计与分析》等著述。他克服资源匮乏、研究跨度大等困难,开始在能源经济与管理科学领域的探索,多次赴京、川、鄂、贵、陕、桂及华东的部分省市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工矿企业进行节能管理咨询,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研究成果体现在《能源经济学》和《现代能源管理学》两本专著中。他的《中国能源经济关系统计分析与推断》获得了第三届全国统计科技进步奖,《中国能源问题研究》获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他还先后主持承担了省“十五”能源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浙江省能源总量及其结构平衡战略”、省“十一五”规划招标课题“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能源‘瓶颈’分析及对策”、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能源供求模型及其应用”和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基金项目“利用核电建设发展地方经济”等。这些成果具有超前性,在学术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关于能源资源耗竭理论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对电能弹性超前性的研究已被2003年底至今的能源短缺的现实所证明,他在6年前提出的电力电量预测及其建设的建议,在现在看来是很有远见的。
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对统计在调查、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出版了《调查统计学》、《应用统计方法》等专著,参与了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承担的国家级课题“经济起飞时期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统计局和省社科基金关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定量分析方面的科研项目,在劳动力流动倾向、失业调查与特征分析、隐性失业测算、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计量、高校教育规模论证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先后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管理》、《统计研究》等报刊公开发表。
弄墨于漫画创作是隗斌贤工作之余的唯一爱好,他的漫画作品先后在国内20多种报刊发表,还两次入选由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美协举办的国际漫画展,在嘉兴漫画界也已小有“名气”。
实干加奉献铸造人生
隗斌贤把“教好书、育好人、做好事”作为座右铭。无论是作为一名教师,还是担任领导,始终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视奉献为自己的天职,在教坛上辛勤耕耘,因而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先后被评为地(市)级、院(校)级优秀教师并被授予省(部)级优秀教师称号。
世纪之交,隗斌贤受命筹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此时,筹建期已过了一半,虽然作为筹建基础的两所学校有较好的条件,但从中专到高校需要观念、体制、管理的转变和提升。他从抓学习、抓观念转变入手,先后邀请京沪杭等地的高教、职教专家和国外职教学者来院讲学,带队南下北上参观全国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同上海职教研究所签定合作研究地方性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协议并作为实验基地,又集中时间在全院上下开展转变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参观、讨论,使广大教职工转变了观念,明确了定位,理清了思路。他善于抓机遇、寻求突破口,利用筹建验收、教学评估、搬迁新区等契机,突出师资引进与培养、实验室建设等工作重点,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学院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发生了深刻变化:引进包括教授、硕士和外籍教师在内的优秀专业人才60多名,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老校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和藏书量翻了两番多,专业设置从原来的以传统专业为主的10个增加到现在涵盖生物技术、机电技术、信息技术、商贸管理、语言文学、艺术设计等学科近30个,在校生规模也翻了两番多。近三年来学院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还成了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的成教合作单位和浙江大学省级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基地,并同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职教机构进行合作与交流。显著的成绩使学院被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的称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省委书记习近平、省委副书记梁平波、省委副省长陈加元等来院视察指导时,也对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目标定位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服务水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针对地方政府财政拨款较少、学院原有校址面积较小、学院发展受到制约的实际情况,他抢抓机遇,用活政策,利用土地级差和多元化投资筹集了5亿多元建设资金,征地800余亩在高教园区建造了有26万平方米校舍的新校区,学院的占地面积扩大4倍,校舍面积增加了3倍多,校园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学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人”与“做事”体现价值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隗斌贤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他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给了我施展抱负的舞台,是各级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关怀与帮助使我由一名普通的知识分子成为领导干部。面对这一切,我唯一的选择就是脚踏实地勤奋工作。”
作为党外人士,隗斌贤能被组织上委以重任、安排在行政正职的岗位上,除了他的实干精神和工作能力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诚为人、与人为善的“做人”赢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隗斌贤认为,作为一个担任单位行政一把手的民主党派成员,讲“做人”的首要一条就是要正确对待组织、对待他人。只有这样,才能摆正位置,全心全意地依靠组织、服从党的领导;才能虚心向党内同志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才能做到决策上到位不越位、工作上主动不妄动、配合上补台不拆台、参政议政上帮忙不添乱,从而实现党政同心、肝胆相照。早在1998年5月受到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接见时,他就深有感触地说:“我是一个不是中共党员的党的干部,因为我是党组织培养的,是在党的领导下为党的事业而工作。所以我要更加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他认为,党外干部与党内干部“一个样”就体现在这里,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少数人对你的“投资回报”不寄予希望,开展工作的难度相对大些。因此,党外人士担任领导干部,更要树立起没有权力影响的威信和人格魅力,这就要讲个人修养。
隗斌贤经常告诫身边的同志,一个人要立得起、站得直、靠得住、信得过,关键有两条,一是有本领、肯干事,在工作中能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二是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个人修养。他说:我们的老一代领导人之所以能够志存高远、趣味高雅,就是不断修养的结果。那么怎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呢?他送给大家四个字:“仁义”“知命”。他说:“仁义”就是要明廉知耻、亲爱亲人、尊重贤人,要力争做到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信守诺言。这样,人家才会觉得你这个人可靠,大到国家小到单位,周围的同事对你放心,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知命”就是要时刻不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既要按照“道义”的要求去履行好职责,竭心尽力去努力做事,又不患得患失,做到荣辱不惊、去留无意。他说:“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官是为了干大事,但那还得看看自己是块什么料。自知难,也并不难,自己能吃几碗饭还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对于一个领导干部而言,要有事业无尽头、做官已到头的思想。重要的不是明天要做什么官、最终要做多大的官,而是要担当好眼下的职责、干好分内的事。”
作为民建嘉兴市委会兼职副主委,他还先后担任过省、市、区的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从事参政议政和党派工作需要牵涉大量的精力,对此他无怨无悔。多年来他先后就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对经济建设、文化事业、失业治理、长三角一体化、行政区划调整、职教事业发展等问题建言立论献策,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隗斌贤正是用“做人”、“做事”的实际行动书写着自己无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