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会员风采
我的位置:主页  > 组织建设 > 会员风采
谱写高邦华丽乐章
——记浙江高邦服饰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爱武
发布时间:2010-05-14 09:12:03
  |  
作者: 王灵芝
    朱爱武20年前以300元办家庭作坊起家,现在她任总裁的高邦服饰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已超过6亿元。她还担任着中国服装协会休闲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服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理事、浙江省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民建温州市委委员、温州市人大代表、温州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温州市服装商会副会长等职务。

  温州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创造了一个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模式”。作为温州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服装业,是温州民营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从20年前300元起家的家庭作坊到今天年销售收入逾6亿元的全国休闲服知名企业——高邦的发展,记录了温州服装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生产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历程。素有“美女企业家”之称的高邦集团总裁朱爱武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带领温州的休闲服行业一步步走向成熟,她和她的企业一样,是一个奇迹。

  高邦集团先后荣获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国服装行业“双百强”、中国连锁百强、浙江省知名商号、浙江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称号;高邦产品先后荣获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中国休闲装最具时尚品牌、上海名牌、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等荣誉。

  200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浙江省委会主委吴国华与朱爱武进行了深入交流,对高邦集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回顾过去,朱爱武将企业的成功之道归结为:在稳健务实的基础上事事超前的经营理念和实践。稳健与超前,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在高邦集团发展过程中实现了有机的统一,其核心便是高质建业、名牌兴邦。外表柔弱、内心坚韧的朱爱武,正在用她的聪慧和大气,谱写高邦华丽的乐章。

从木杓巷迈出的第一步

  木杓巷,温州市区一条狭长的古巷。1967年5月,一个小女孩在这儿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呱呱坠地。那一年,毛主席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正在大江南北四处传诵:“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爱武”很自然成了她的名字。

  一转眼,朱爱武高中毕业,进了温州电池厂当包装工。当时,温州的个私经济已经蓬勃兴起,但能进国营企业端“铁饭碗”,仍然是让许多同龄人羡慕的事,正当妙龄的朱爱武却心有不甘:“难道我就一辈子重复这单调的工序?”

  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的服装业悄然兴起,木杓巷演变成了一条服装专业街,外地人也跑到这里进货。朱爱武灵机一动:“房门一开就是店面,我也可以做服装生意。”

  在妈妈的支持下,18岁的朱爱武在自己家里开出了服装店,初次尝试经商。凑了300元,进了几套服装。第一笔生意利润不薄,赚了60元。

  自己生产可能会赚得更多。朱爱武开始自己设计、生产服装。为了寻找更便宜的服装辅料--花边、纽扣、线,她骑着自行车跑遍了温州的大街小巷,不厌其烦地讨价还价,省下每一分钱。

  现在,已经开上奔驰轿车的朱爱武回顾这段艰辛的创业史,十分感慨:“感谢母亲,感谢生活,是艰难的生活、伟大的母亲给了我创业的动力和激情。”

产品抢滩上海市场

  几年后,朱爱武开办的前店后厂小作坊慢慢发展起来,她也很快成为令人羡慕的先富起来的小老板之一。但她并没有满足于小打小闹。1989年,朱爱武成立了欧美制衣公司,开始了规模经营。

  当时温州产品名声不好,全国各地都拒绝温州货,虽然欧美制衣公司的产品质量过硬,但在如此的市场环境下,难有用武之地。对此,朱爱武选择了走联营发展之路,和上海某西服公司达成联营协议,又在上海各毛纺厂定制优质的生产西服的面料。从此,欧美制衣公司产品的价廉物美加上上海大厂的名气,使欧美西服成功抢滩上海,并以专柜专卖的形式进驻南京路的百年老店。到1991年,欧美制衣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西服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规模经营企业,实现了企业发展的第一次转轨和跨越。

企业在成功转轨中腾飞

  其实,高邦的真正腾飞缘于企业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转轨,即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绅士西服转向休闲西服和90年代中期由休闲西服转向休闲服饰经营。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西服品牌林立,产品款式雷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路在何方?朱爱武带着问题于1993年10月自费出国考察。一次,在迪斯尼公园门口排队时,朱爱武发现,长长的队伍中只有两个人穿着笔挺的西服,而这两个人恰恰是自己的同胞。出于职业的敏感,朱爱武迅速捕捉到了西服休闲化趋势的信息。

  回国后,她果断决策:转产休闲服。当休闲风在神州大地劲吹时,欧美制衣公司的生产流水线已源源不断地“流”出休闲西服了。到1995年,欧美制衣公司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件(套)。实践证明,这次把握先机的转轨,给企业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成功地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在90年代中期,服装市场的需求结构呈现两极分化,即市场向绅士高档西服和完全休闲服饰两极发展,而处于西服和休闲之间的休闲西服则渐渐露出衰退的迹象。由于消费时尚的驱动,回归自然成为人们时尚的追求,轻松、休闲成为最核心的服饰主题。据一次调查,在3000名各界人士中,喜欢休闲服饰的占823%。基于此,欧美制衣公司着手进行产品战略的第三次转轨:全面进入休闲服饰领域。

  最强劲的休闲风来自遥远的美国。朱爱武经过出国考察,深思熟虑,采用借鸡生蛋的方式,独家买断美国流行休闲品牌“KOBRON”在中国的经营权,同时注册了中文“高邦”品牌。经过美国公司一段时间的指导,欧美制衣成功地进入休闲行业。从此,一个响亮的服饰品牌,一个崭新的服饰企业在温州崛起。

虚拟经营与资源整合

  短短的几年,高邦品牌迅速成为知名品牌,产品走红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高邦品牌的成功一方面归功于借牌经营,使企业有了一个响亮的品牌,另一方面在于“虚拟经营”的成功运作。

  2003年9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在浙江大学为15名温州企业家和近百名研究生开办了“虚拟经济探微”讲座,朱爱武受邀特地赶至杭州,和成副委员长探讨“虚拟经济”等有关问题。朱爱武认为,企业必须有非常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虚拟经营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适应于现今追求弹性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潮流。大量中外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当今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投资方式,抛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路,讲求轻薄、弹性。通过虚拟化的整合途径取得外界资源和力量的支持配合,实现优势互补,才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壮大。

  高邦之所以能采取虚拟经营,是因为具备了虚拟经营所要求的两项条件:第一是其核心竞争力,即遍布国际国内灵通的信息收集网络,以及超凡的休闲服设计开发能力;第二是资源整合系统,即依靠高邦的无形资产和企业文化,依靠信息来调动上下游合作客商。

  1995年,温州的西服业正渐成气候,欧美制衣公司事业如日中天。这时,洋品牌休闲服连锁专卖店以全新的经营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令人耳目一新。朱爱武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虚拟经营和连锁专卖将是今后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她再次走出国门,远赴美国进行市场考察。当她得知世界著名的连锁大王沃尔玛一年的销售额相当于我国零售额的1/3时,她感到震惊。从此,她对连锁专卖、特许经营如痴如醉,查资料,分析运作特点、管理方式。从沃尔玛巨人到耐克的无工厂营销,她获得顿悟。回国后她马上召集经理们开会,宣布了使大家瞠目结舌的决定:引进虚拟经营和连锁专卖,卖掉厂房、机器,“抓两头,放中间”。就是抓产品设计、品牌运作和市场拓展,把生产环节交给可以信任的合作厂家。成立制服部负责西服销售后,朱爱武开始集中力量发展休闲服饰,走连锁经营之路。她说:“现在不变是一年上一个台阶,现在变可能是一个月上一个台阶。”

  雷厉风行是朱爱武的办事作风。1996年,高邦迅速以统一的形象在全国积极拓展连锁专卖店,几乎每8天就开一家。目前,高邦连锁专卖店已达600多家,且大多开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这样的商业黄金地段。

独特的用人之道

  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本。好的企业和不好的企业,最大的差别是人。物有所限,但人的思维、观念发挥、创造的空间是无限的,所以说,企业的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

  有人问朱爱武,高邦在人才使用上有何独特和过人之处?

  一直以来,集团坚持“合理、和谐、共同成长”的用人理念,所有高邦人都遵循“快乐做人,开心做事”,给企业也给自己一个发展的空间。正是这种科学的人才观,才使高邦企业人才集聚、事业发展。

  其实,高邦“合理、和谐、共同成长”的人才观恰好概括了朱爱武的用人之道:

  一、合理

  她倡导的用人之道第一就是“合理”,即如果某人是合理的人才,那么他就有了进入高邦的资格,高邦也就会给他一个施展才干的舞台--合理的工作岗位。简言之,合理的人才对应于合理的岗位。为此,高邦一反常规地提倡“爱一行,干一行”,而不是传统的“干一行,爱一行”。自主择岗,各展其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和谐

  在朱爱武看来,仅有合理是不够的,因此高邦在用人时讲究“和谐”两字。首先是个人的和谐。在合理的人、合理的岗位基础上,公司领导层将给予员工合理的评价(包括升职、加薪),这样便避免了付出与获得的失衡,进而使个人的心理得到平衡,产生个人的和谐。然后是个人与部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公司的和谐。如果公司发展了,部门工作要求提高了,而个人却原地踏步或跟不上趟,显然这是不和谐的。当然,如果个人的能力提高了,本该做经理的却在主管的位置上“涛声依旧”,这也是不和谐的,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共同成长

  高邦的终极追求是“共同成长”,也就是实现社会、企业、个人“三赢”。实现个人、企业共同成长,正可谓“历经风雨,终见彩虹”。高邦不仅提出“一起成长”,也提出“共同分享”,因为这丰收果实凝聚着所有高邦人的努力。2001年,高邦在全国民营企业中率先引入“双推双考”选拔机制,2003年10月又举行了第二期“双推双考”选拔活动。活动由演讲、笔试、面谈及领导小组综合评价等程序组成。“双推双考”把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效结合起来,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

  管理上,朱爱武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统筹者,不可能将自己的个性过多地强加到企业的头上。如果说,在创业伊始,公司的管理方式更多地依赖于企业领导人个人决策的话,那么,现在高邦集团的重大决策,第一是依据客观的市场调查,第二是依靠集团高层的集体智慧。

温州与温州女人

  由温州人办的《温州人》杂志,举行了一次温州人沙龙,主题是“温州模式”下的温州女人。

  朱爱武飞扬着青春的笑意说:“温州女人有悟性和理性。温州女人为什么创业机会比别人多,就是她们对信息非常敏锐,善于把收集到的信息变成自己的财富。温州女人要强意识也很突出,你企业做得好,我就一定要超过你,在任何领域都想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2003年,朱爱武的丈夫陈云烽在接受浙江卫视采访时说:“我人生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一位好妻子、一个好家庭、一份好事业,这三者我都得到了,对我个人来说,我是非常满足的。”丈夫的评价总是最重要的,那么朱爱武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是如何走好这根平衡木的呢?

  她说:“现在孩子在上海念书,看着他渐渐茁壮成长,是我做母亲的最大欣慰,也是我事业之外的最大收获了。平时除了扑在事业上,还要培育好家庭,其中,我非常感谢我的爱人!高邦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他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说他已经得到了最想得到的好家庭、好事业、好妻子,其实他的满足更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别人都说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一个好女人,对于朱爱武来说,经营好家庭与经营好事业同样重要。

  终身学习,谱写高邦华丽乐章

  “高邦的目标是什么?”“百年高邦!”朱爱武的回答铿锵有力。

  “我并不在乎一时的名次,我们希望用信心、耐心、技巧去成为最后的冠军。要想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企业,唯一的秘诀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终身学习,终身成长,誓志打造知识型百年高邦”是朱爱武的愿望。她在厦门大学研究生院研修完政治经济学、在澳门科技大学攻读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2003年又报考了同济大学EMBA秋季班。对朱爱武而言,对知识的渴求一点也不亚于对事业的追求。

  她说:“读了EMBA之后,我感觉自己学会了如何用一套科学、合理的系统方法管理我的公司,而不是像原先单纯凭借自身的智慧和经验。”

  朱爱武对学习的身体力行有力地促进了高邦集团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的展开。近两年,高邦把打造“学习型”企业作为现代企业建设的目标之一,写进企业的“十五”期间发展规划,每季度有计划,结束时有专门总结,保证学习活动不断深入。集团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与提升高邦员工的业务水平、打造百年高邦等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一些中高层干部被推荐参加职业经理人、服装设计师等专项培训。总部现已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不断完善员工教育体系,人力资源部每年都会制定一系列培训计划,定期对员工、加盟商、导购员进行培训。

  为了提高员工参加学习的兴趣,集团还经常举行专题学习交流会。围绕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理论联系实际,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解决业务与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某些具体问题,从而加深员工对“再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

  奥运金牌是竞技体育界的梦想,全球500强是中国企业家的梦想,打造百年高邦、世界高邦是朱爱武的梦想。在市场经济发育了只有20多年的中国,这是个挑战无限的时代,是个机会无限的时代,是个杰出企业家辈出的时代。朱爱武愿做这样的追梦人,终身学习,求实创新,用毕生的精力和智慧谱写高邦华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