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敲响“浙江第一槌”到“品牌兴业”
—— 记温州拍卖行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景海
发布时间:2010-05-14 09:13:18
|
作者: 洪 峰
张景海风风火火15年,创造了浙江乃至全国拍卖史上的多个“第一槌”。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温州拍卖行有限公司连续10年荣获市级先进企业、市工商银行AAA级信用企业等称号,并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被省、市二级政府命名为诚信示范企业。担任民建温州市委常委的张景海被选为温州市九届、十届人大代表,连续四年获得市经贸系统优秀经理称号,还当选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省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市民建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等。
在温州拍卖行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悬挂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奖牌,它记载着自创办以来15年的丰硕成果,凝结着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更倾注着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民建会员张景海的才智和心血。是他,把10万元注册资本起家的拍卖行,发展到如今拥有8000万资产、年拍卖成交额近7亿、实现利税逾2000万的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诚信示范企业、中国拍卖业首批AAA信用企业。
敢为人先 省内首举拍卖槌
拍卖是人类社会特殊的交易方式,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土壤之中。应当说,改革开放促使拍卖业的恢复和发展是必然的,而张景海闯荡拍卖业却有点偶然。
张景海没有显耀的家族,17岁初中毕业,便被父亲送进一家集体的电器厂当学徒工。他从小争强好胜,当厂里出现产品滞销时,竟毛遂自荐跑供销,几乎包揽了半个厂的销售业务,还拿了电子局的最高奖金。或许正是这些年的走南闯北,增广见识,孕育了他的经济头脑和强烈的创业欲望。
那是1988年,他出差到北京,被电视里的一场拍卖会深深吸引。他真不敢相信,拍卖师手里的那支小木槌,击案就是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他办完公务,就四处打听北京拍卖行,碰巧遇见了电视里主槌的那位拍卖师。虽然拍卖师开玩笑说他身材矮小,上拍卖台还得垫上一张小板凳,可他并没有气馁,这反而激起了自己的自尊心。返回温州后,他便到处查阅有关拍卖的书籍资料,领悟到商品经济越发达,拍卖业就越兴旺。他断定温州商品经济的发祥,已经潜伏着许多拍卖商机,就看谁敢吃这第一只“螃蟹”了。
1989年他毅然辞去公职,携同几位好友,筹措了10万元资金,租了一个50多平方米办公用房,向政府部门申报鹿城拍卖行执照。可当时,工商部门由于缺乏政策依据,地级市又没有开办拍卖行的先例,也吃不准该不该批。在张景海的再三申述和执着要求下,总算网开一面,给了试办一年的批复。就这样,浙江省首家拍卖行——鹿城拍卖行终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晨光诞生了!
鹿城拍卖行公开挂牌后,张景海一班人立马分头游说公安、海关、工商、法院等执法部门,组织到一批摩托车和家用电器,很快试办了首场拍卖会,敲响了浙江第一槌。新鲜事物的诱惑和火爆的竞价场面,使众多与会的竞买人和前来观摩的市民真正领略到“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方式的魅力,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的关注,报社、电视、广播纷纷称赞它是温州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创举。拍卖行也因此门庭若市,连西子湖畔的一些企业也闻讯赶来委托拍卖。拍卖行先后为杭州乐华电冰箱厂拍卖了192台减价冰箱,为杭州华侨饭店拍卖了200台更换下来的14英寸日本彩电,受到委托人的好评。鹿城拍卖行名声四扬,张景海的小木槌也随之产生轰动效应。到1991年底拍卖成交额已达200多万元。这表明试办完全成功,拍卖交易方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给了张景海和鹿城拍卖行极大的鼓舞。同年,市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为进一步规范拍卖行为,促进新兴的拍卖行业健康发展,决定在鹿城拍卖行的基础上批准成立温州拍卖行,并作为唯一指定的公物、国有产权及政府采购的拍卖单位,为温州拍卖业的腾飞开辟了广阔天地。拍卖成交额从1992年的780万元上升到1993年的6800万元,到1994年突破了2个亿。更重要的是,拍卖在利用闲置资源、调剂物资余缺、搞活市场经济、促进廉政建设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方面,都发挥了其他流通手段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
开阔视野 拓展拍卖新领域
1995年,温州进入二次创业。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同行竞争的挑战,张景海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开阔视野,扬长避短,立足竞争,扩大经营规模,在二次创业中创造辉煌。于是,他一方面带领班子成员深入调查研究,捕捉各种经济社会信息,把握经营决策的依据,另一方面发动职工开展讨论,为二次创业献计献策。通过内外结合,方案比较,他们确定了“坚持拍卖为主,拓展多种经营”的战略,并相继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延伸拍卖连锁机构。先后在瑞安市、乐清市、平阳县、泰顺县设立了4家分公司和文成县一个办事处,扩大了拍卖市场覆盖面。多年来,这些分公司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年成交总额1亿多元,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和群众的欢迎。
二是扩大拍卖服务领域。张景海明确提出,凡是可以通过拍卖交易的物品及财产权利,都要主动联系,积极争取,帮助策划,精心组织拍卖。如浙江首次异地电话报价形式的拍卖,手机、BP机、小灵通选号,温州首次企业股权交易,第一座立交桥冠名权,第一辆列车冠名权,温州大桥广告位,水产养殖权,水电站承包权以及房产、信鸽、茶艺、佳肴等民品拍卖,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拍卖活动。更可喜的是,跨省寻找拍卖标的物,已在江苏、山东、江西等地有所突破,拍卖地域开始扩展到全国。
三是促进政府资源有效利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张景海以敏锐的眼光,把政府资源的有效利用列入拍卖市场的“重头戏”,多次找市长建言献策,得到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仅首次出租车经营权的拍卖和小型客车上牌额度招投标两项,就直接为地方财政谋取了大量建设资金,打开了政府经营城市的新局面。拍卖行也因此扩大了交易规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是抓住国企联动改制机遇,组织力量主动出击,上门热情服务,使国企改革改制中的资产处置通过拍卖变现。仅2003年一年,拍卖成交额就达3亿多元,不仅扩大了经营业务,提高了自身效益,而且为国有资产保值、推进国企改革改制作出了贡献。
五是着力培育潜在市场。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及时组织举办首次粮食购销拍卖会,吸引了上百位粮食经营者参加竞买,以增价销售和减价采购拍卖粮食14000吨,成交总额达1500万元。同时,每年都精心组织春、秋两季名家书画拍卖会,这对培育书画市场的潜在购买力、促进文化建设和扩大拍卖行影响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六是逐步拓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物资主管部门的优势,1996年组建了温州物资开发有限公司,经营汽车、摩托车及五交化业务;1998年成立了物资开发公司下属的出租车分公司,直接开展营运业务;2001年投入1000多万元购买了一幢改制公司的大楼,大楼一部分由公司成立物业公司经营,另一部分出租。现该大楼市值达2500万元。同年以3000万元购买市区江滨路“东泰大厦”近4000平方米楼房,一部分由公司自办“友加友”咖啡厅,一部分出租,还有2000平方米作为公司新办公楼。2002年又与温州汽车设备回收总公司等6家单位投资组建温州机动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筹建浙南地区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同时还与温州长运集团合股组建尊龙物流配送公司,开发城市物流市场。资本运营加速了资金积累,增强了企业的发展活动。
这些年来,张景海就是这样发挥自己的才智,在竞争中大胆而严谨地拓宽拍卖新领域。至今,温州拍卖行的服务范围涵盖了土地、房产、船舶、粮食、机动车、股权、冠名权、承包权、经营权、代理权、书画艺术品、民品、国有资产、政府采购、罚没物、法院执行物等有形和无形资产,创造了浙江乃至全国拍卖史上的多个“第一槌”。
深谋远虑 坚持不懈创品牌
1997年,张景海通过学习贯彻《拍卖法》和多次出国考察,充分意识到拍卖行作为从事特殊行业交易、以服务为产品的中介机构,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只有创立自己的诚信服务品牌,才能赢得客户,抢占先机,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像国外那些老牌的拍卖行一样,独占鳌头,经久不衰。于是,他提出把“品牌兴业”作为“立行之本”来抓,确立了“诚信务实,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经营理念,以创建省、市文明单位为目标,以争创一流经营设施、一流服务质量、一流管理水平的“三个一工程”为载体,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打造企业品牌。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随着公司规模和职工队伍的扩大,相继建立和健全了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和职代会。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政工团同心协力,密切配合,争先进、创品牌、谋发展。党支部连续多年被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党支部;共青团组织被团市委命名为“青年文明号”;公司总经理、党支部和团支部书记,还分别荣获市级优秀厂长(经理)、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围绕提高拍卖服务技能,采取以老带新、岗位培训、考核评先、倡导自学、择优任用等措施,鼓励职工积极争取专业知识再教育,文化学历再提升,技术职称再晋级。到2004年6月底,公司共40名员工中,已有注册拍卖师5名、经济师5名、评估师2名,会计师、律师、政工师各1名;40岁以下的28名职工中,被提升副总经理2名,总经理助理2名,部门及科室的中层干部7名,形成一支整体素质良好、充满生机活力的骨干队伍,使拍卖事业后继有人。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经过不断完善,公司已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了企业的顺畅运转和长效管理。2002年9月,顺利通过省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心的认证,加快了同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2003年以来,拍卖合同履约率、顾客满意率和回访率均达到95%以上,受到省审核中心两次例行年度监审的肯定。
--加强经营设施建设。公司通过调整经营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新置近2000平方米的楼房,于2003年9月乔迁新址办公和营业,结束了一直来承租营业用房的历史。宽敞明亮、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拍卖大厅和办理厅,尤其是投资50余万元开发的拍卖竞投计算机管理系统、投影系统以及安全监控设备,充分显示了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以“敬业爱岗、忠诚守责、发展自我、回报社会”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紧紧抓住人、诚、责三要素,持续开展“诚实信用,文明服务”活动,相继涌现了一批热情周到、优良服务的文明职工,规范操作、恪尽职守的文明科室,拾金不昧、取信于民的文明窗口,受到广大客户的好评。在张景海的带动下,公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用于结对扶贫、社区济困及慈善“一日捐”等社会公益活动的资金达200多万元。2002年10月,在温州举办的浙江省第12届运动会期间,独家赞助“温拍杯”体操、射击比赛50万元。这些回报社会的义举,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力,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
坚持不懈创品牌,带来了良好的效应。2002年6月,凭借公司的经营业绩、规范操作、优良服务和企业形象,被市中级人民法院择定为温州三家委托拍卖企业之一。从当年7月至2003年底,仅法院执行物品的拍卖成交总额就近3亿元。2003年12月,在温州石油气储配站厂房及附属设备处置前,委托方曾明察暗访了好几家拍卖行,经过认真比较,才决定委托温州拍卖行。这场拍卖会经20位竞买人40多轮激烈竞价,以1150万元落槌成交,超过起拍价600万元。委托方喜出望外,连说幸好找准了拍卖行。品牌效应的甜头,坚定了公司打造品牌的信念和决心。张景海深有体会地说,企业品牌是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的结合体,也是企业实力的象征,形象的标志,文化的积淀,打造品牌是我们创业中一点一滴、一举一动、日积月累的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靠人为包装,所以我们要定下心来走扎实创牌之路,不断提高品牌的含金量。
张景海风风火火15年,开创了一家拍卖企业的非凡业绩,演绎了新时期拍卖人的谋略和勇气,拍卖场次、拍卖成交额、利税总额、人均利税额、资本运行能力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跨入全国同行业先进之列,成为中国拍卖业的龙头企业和纳税大户。温州市提出打造“品牌温州”、加快推进“一港三城”发展战略以后,张景海和公司领导班子打造企业品牌的劲头更大了,他们决心把企业品牌融入“品牌温州”之中,学习同行经验,再来一次思想解放,开拓创新迈新步,企业再上一个台阶。
在温州拍卖行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悬挂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奖牌,它记载着自创办以来15年的丰硕成果,凝结着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更倾注着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民建会员张景海的才智和心血。是他,把10万元注册资本起家的拍卖行,发展到如今拥有8000万资产、年拍卖成交额近7亿、实现利税逾2000万的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诚信示范企业、中国拍卖业首批AAA信用企业。
敢为人先 省内首举拍卖槌
拍卖是人类社会特殊的交易方式,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土壤之中。应当说,改革开放促使拍卖业的恢复和发展是必然的,而张景海闯荡拍卖业却有点偶然。
张景海没有显耀的家族,17岁初中毕业,便被父亲送进一家集体的电器厂当学徒工。他从小争强好胜,当厂里出现产品滞销时,竟毛遂自荐跑供销,几乎包揽了半个厂的销售业务,还拿了电子局的最高奖金。或许正是这些年的走南闯北,增广见识,孕育了他的经济头脑和强烈的创业欲望。
那是1988年,他出差到北京,被电视里的一场拍卖会深深吸引。他真不敢相信,拍卖师手里的那支小木槌,击案就是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他办完公务,就四处打听北京拍卖行,碰巧遇见了电视里主槌的那位拍卖师。虽然拍卖师开玩笑说他身材矮小,上拍卖台还得垫上一张小板凳,可他并没有气馁,这反而激起了自己的自尊心。返回温州后,他便到处查阅有关拍卖的书籍资料,领悟到商品经济越发达,拍卖业就越兴旺。他断定温州商品经济的发祥,已经潜伏着许多拍卖商机,就看谁敢吃这第一只“螃蟹”了。
1989年他毅然辞去公职,携同几位好友,筹措了10万元资金,租了一个50多平方米办公用房,向政府部门申报鹿城拍卖行执照。可当时,工商部门由于缺乏政策依据,地级市又没有开办拍卖行的先例,也吃不准该不该批。在张景海的再三申述和执着要求下,总算网开一面,给了试办一年的批复。就这样,浙江省首家拍卖行——鹿城拍卖行终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晨光诞生了!
鹿城拍卖行公开挂牌后,张景海一班人立马分头游说公安、海关、工商、法院等执法部门,组织到一批摩托车和家用电器,很快试办了首场拍卖会,敲响了浙江第一槌。新鲜事物的诱惑和火爆的竞价场面,使众多与会的竞买人和前来观摩的市民真正领略到“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方式的魅力,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的关注,报社、电视、广播纷纷称赞它是温州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创举。拍卖行也因此门庭若市,连西子湖畔的一些企业也闻讯赶来委托拍卖。拍卖行先后为杭州乐华电冰箱厂拍卖了192台减价冰箱,为杭州华侨饭店拍卖了200台更换下来的14英寸日本彩电,受到委托人的好评。鹿城拍卖行名声四扬,张景海的小木槌也随之产生轰动效应。到1991年底拍卖成交额已达200多万元。这表明试办完全成功,拍卖交易方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给了张景海和鹿城拍卖行极大的鼓舞。同年,市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为进一步规范拍卖行为,促进新兴的拍卖行业健康发展,决定在鹿城拍卖行的基础上批准成立温州拍卖行,并作为唯一指定的公物、国有产权及政府采购的拍卖单位,为温州拍卖业的腾飞开辟了广阔天地。拍卖成交额从1992年的780万元上升到1993年的6800万元,到1994年突破了2个亿。更重要的是,拍卖在利用闲置资源、调剂物资余缺、搞活市场经济、促进廉政建设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方面,都发挥了其他流通手段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
开阔视野 拓展拍卖新领域
1995年,温州进入二次创业。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同行竞争的挑战,张景海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开阔视野,扬长避短,立足竞争,扩大经营规模,在二次创业中创造辉煌。于是,他一方面带领班子成员深入调查研究,捕捉各种经济社会信息,把握经营决策的依据,另一方面发动职工开展讨论,为二次创业献计献策。通过内外结合,方案比较,他们确定了“坚持拍卖为主,拓展多种经营”的战略,并相继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延伸拍卖连锁机构。先后在瑞安市、乐清市、平阳县、泰顺县设立了4家分公司和文成县一个办事处,扩大了拍卖市场覆盖面。多年来,这些分公司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年成交总额1亿多元,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和群众的欢迎。
二是扩大拍卖服务领域。张景海明确提出,凡是可以通过拍卖交易的物品及财产权利,都要主动联系,积极争取,帮助策划,精心组织拍卖。如浙江首次异地电话报价形式的拍卖,手机、BP机、小灵通选号,温州首次企业股权交易,第一座立交桥冠名权,第一辆列车冠名权,温州大桥广告位,水产养殖权,水电站承包权以及房产、信鸽、茶艺、佳肴等民品拍卖,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拍卖活动。更可喜的是,跨省寻找拍卖标的物,已在江苏、山东、江西等地有所突破,拍卖地域开始扩展到全国。
三是促进政府资源有效利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张景海以敏锐的眼光,把政府资源的有效利用列入拍卖市场的“重头戏”,多次找市长建言献策,得到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仅首次出租车经营权的拍卖和小型客车上牌额度招投标两项,就直接为地方财政谋取了大量建设资金,打开了政府经营城市的新局面。拍卖行也因此扩大了交易规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是抓住国企联动改制机遇,组织力量主动出击,上门热情服务,使国企改革改制中的资产处置通过拍卖变现。仅2003年一年,拍卖成交额就达3亿多元,不仅扩大了经营业务,提高了自身效益,而且为国有资产保值、推进国企改革改制作出了贡献。
五是着力培育潜在市场。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及时组织举办首次粮食购销拍卖会,吸引了上百位粮食经营者参加竞买,以增价销售和减价采购拍卖粮食14000吨,成交总额达1500万元。同时,每年都精心组织春、秋两季名家书画拍卖会,这对培育书画市场的潜在购买力、促进文化建设和扩大拍卖行影响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六是逐步拓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物资主管部门的优势,1996年组建了温州物资开发有限公司,经营汽车、摩托车及五交化业务;1998年成立了物资开发公司下属的出租车分公司,直接开展营运业务;2001年投入1000多万元购买了一幢改制公司的大楼,大楼一部分由公司成立物业公司经营,另一部分出租。现该大楼市值达2500万元。同年以3000万元购买市区江滨路“东泰大厦”近4000平方米楼房,一部分由公司自办“友加友”咖啡厅,一部分出租,还有2000平方米作为公司新办公楼。2002年又与温州汽车设备回收总公司等6家单位投资组建温州机动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筹建浙南地区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同时还与温州长运集团合股组建尊龙物流配送公司,开发城市物流市场。资本运营加速了资金积累,增强了企业的发展活动。
这些年来,张景海就是这样发挥自己的才智,在竞争中大胆而严谨地拓宽拍卖新领域。至今,温州拍卖行的服务范围涵盖了土地、房产、船舶、粮食、机动车、股权、冠名权、承包权、经营权、代理权、书画艺术品、民品、国有资产、政府采购、罚没物、法院执行物等有形和无形资产,创造了浙江乃至全国拍卖史上的多个“第一槌”。
深谋远虑 坚持不懈创品牌
1997年,张景海通过学习贯彻《拍卖法》和多次出国考察,充分意识到拍卖行作为从事特殊行业交易、以服务为产品的中介机构,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只有创立自己的诚信服务品牌,才能赢得客户,抢占先机,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像国外那些老牌的拍卖行一样,独占鳌头,经久不衰。于是,他提出把“品牌兴业”作为“立行之本”来抓,确立了“诚信务实,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经营理念,以创建省、市文明单位为目标,以争创一流经营设施、一流服务质量、一流管理水平的“三个一工程”为载体,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打造企业品牌。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随着公司规模和职工队伍的扩大,相继建立和健全了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和职代会。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政工团同心协力,密切配合,争先进、创品牌、谋发展。党支部连续多年被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党支部;共青团组织被团市委命名为“青年文明号”;公司总经理、党支部和团支部书记,还分别荣获市级优秀厂长(经理)、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围绕提高拍卖服务技能,采取以老带新、岗位培训、考核评先、倡导自学、择优任用等措施,鼓励职工积极争取专业知识再教育,文化学历再提升,技术职称再晋级。到2004年6月底,公司共40名员工中,已有注册拍卖师5名、经济师5名、评估师2名,会计师、律师、政工师各1名;40岁以下的28名职工中,被提升副总经理2名,总经理助理2名,部门及科室的中层干部7名,形成一支整体素质良好、充满生机活力的骨干队伍,使拍卖事业后继有人。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经过不断完善,公司已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了企业的顺畅运转和长效管理。2002年9月,顺利通过省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心的认证,加快了同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2003年以来,拍卖合同履约率、顾客满意率和回访率均达到95%以上,受到省审核中心两次例行年度监审的肯定。
--加强经营设施建设。公司通过调整经营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新置近2000平方米的楼房,于2003年9月乔迁新址办公和营业,结束了一直来承租营业用房的历史。宽敞明亮、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拍卖大厅和办理厅,尤其是投资50余万元开发的拍卖竞投计算机管理系统、投影系统以及安全监控设备,充分显示了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以“敬业爱岗、忠诚守责、发展自我、回报社会”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紧紧抓住人、诚、责三要素,持续开展“诚实信用,文明服务”活动,相继涌现了一批热情周到、优良服务的文明职工,规范操作、恪尽职守的文明科室,拾金不昧、取信于民的文明窗口,受到广大客户的好评。在张景海的带动下,公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用于结对扶贫、社区济困及慈善“一日捐”等社会公益活动的资金达200多万元。2002年10月,在温州举办的浙江省第12届运动会期间,独家赞助“温拍杯”体操、射击比赛50万元。这些回报社会的义举,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力,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
坚持不懈创品牌,带来了良好的效应。2002年6月,凭借公司的经营业绩、规范操作、优良服务和企业形象,被市中级人民法院择定为温州三家委托拍卖企业之一。从当年7月至2003年底,仅法院执行物品的拍卖成交总额就近3亿元。2003年12月,在温州石油气储配站厂房及附属设备处置前,委托方曾明察暗访了好几家拍卖行,经过认真比较,才决定委托温州拍卖行。这场拍卖会经20位竞买人40多轮激烈竞价,以1150万元落槌成交,超过起拍价600万元。委托方喜出望外,连说幸好找准了拍卖行。品牌效应的甜头,坚定了公司打造品牌的信念和决心。张景海深有体会地说,企业品牌是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的结合体,也是企业实力的象征,形象的标志,文化的积淀,打造品牌是我们创业中一点一滴、一举一动、日积月累的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靠人为包装,所以我们要定下心来走扎实创牌之路,不断提高品牌的含金量。
张景海风风火火15年,开创了一家拍卖企业的非凡业绩,演绎了新时期拍卖人的谋略和勇气,拍卖场次、拍卖成交额、利税总额、人均利税额、资本运行能力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跨入全国同行业先进之列,成为中国拍卖业的龙头企业和纳税大户。温州市提出打造“品牌温州”、加快推进“一港三城”发展战略以后,张景海和公司领导班子打造企业品牌的劲头更大了,他们决心把企业品牌融入“品牌温州”之中,学习同行经验,再来一次思想解放,开拓创新迈新步,企业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