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会员风采
我的位置:主页  > 组织建设 > 会员风采
“长吐”里飞出壮丽的歌
——记浙江宏达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国生
发布时间:2010-05-14 09:28:11
  |  
作者: 卢芹娟 陈 炯
    宏达公司于1999年进入全省“行业最大”工业企业评价序列,并曾被评为绍兴市私营企业综合实力30强企业、嵊州市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嵊州市纳税大户。徐国生本人担任省九届政协委员,嵊州市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常委,省工商联执委,绍兴市工商联副会长,嵊州市工商联副会长,嵊州市针织协会会长等社会职务。


  2003年1月15日。
  杭州。新落成的省人民大会堂,彩旗飘扬,鲜花争艳。
  徐国生沐浴着初春的阳光穿过人群,在仪仗队雄壮的鼓乐声中,大步跨进了会场。作为浙江省第九届政协委员,他在这里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浙江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在这里,他要行使一个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权利。
  在这里,他要发出一个民建会员的心声。
  在这里,他要说出一个嵊州市民的抱负和希冀。

机遇+梦想=创业

  在嵊州这块风光秀丽、充满神奇的热土上,20世纪的最后10年,一种以缫丝的下脚料(即“长吐”)为原料制成的绢丝服装,仿佛一夜间从地底下冒了出来,震动了整个针织服装业。绢丝服装的诞生,不啻是世界服装业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

  对于绢丝业在嵊州的产生和发展壮大,徐国生--这个绢丝业的龙头老大,是身临其境,深有体会的。

  徐国生高中毕业进工厂做了一段时间的绸厂整理工,因他的才气和胆气,被镇上羊毛衫总厂的领导看中,做了该厂的一名业务员,奔波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跑产品、跑市场,品尝着做生意的苦与乐、酸与甜,那年他还只是个20来岁的小伙子。1989年,徐国生因业务需要常驻深圳,这个改革开放春风最早吹到的前沿城市,到处是私营企业,到处是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开拓进取的风气。一个个赤手闯天下的成功实例,震撼着他的内心深处,激发了他那颗年轻躁动的心,创业的理想逐渐在他的内心萌发。

  面对这个大好的机遇,徐国生想“下海”了。当时的徐国生已是“港越亨”公司举足轻重的供销科长,有着稳定而丰厚的收入。亲戚朋友得知了,从千里之外来电劝他,要他还是安稳一点好。独自去闯,万一失败了呢?更何况在内地办私营企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绢丝业才露出一点点曙光。

  徐国生在商海闯荡多年,自有主张。他把绢丝衫与羊毛衫等传统的针织服装进行了比较,发现绢丝衫具有粗犷、弹性好、透气通风、四季可穿、老少皆宜等特点,最适宜于休闲。绢丝衫一投入市场,便受到了欧美等国消费者的青睐。港澳客商寻访至嵊州,送来订单要求上门加工。仅绢丝产品开发成功的第一年,嵊州就加工生产绢丝衫4万多件,年产值达300多万元。

  绢丝业是个朝阳产业,一定还会发展和壮大。经过调研和分析,徐国生看准了这个产业,认定了他想走的路。他毅然辞去了供销科长的职位,1993年3月,自筹资金办起了工厂。徐国生为他的厂取名“宏达”,宏大发达。

  厂房是租来的,挂靠在嵊县真丝针织服装总厂门下,50台横机,12台套口机,90名不很熟练的员工,宏达制衣厂就这样起步了。

  徐国生办厂的消息,像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照亮了一批在黑暗中摸索的同行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紧接着,一家家绢丝针织企业,在剡中大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崛起。

拼搏+实干=成功

  徐国生利用在深圳熟识的客商,紧紧抓住和浙江丝绸公司合作开发绢丝新产品的契机,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办厂不久,宏达接到一批80万元的订单,客户要求在3个月内完成,徐国生冒着风险答应了。对于从未办过厂的徐国生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而且办厂初期的困难也一个一个浮出水面:缺少流动资金,缺乏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生产熟练工人不多……第一批绢丝产品出来后,客户指着摊在桌上的成品,挑着一个个毛病,拉长了脸:要么打折,要么拒收货物。徐国生焦急万分,一边和客商洽谈,一边继续开发产品,又亲自跑原料、跑相关厂家、跑科研单位,经过整整半年的辛苦操劳,终于按客商要求完成了这批单子。

  经受了这次考验,徐国生成熟了,也稳重了。他决定引进先进的管理思路,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克服和排解资金、订单等诸多因素的困扰,发扬“无丝不成缕,无缕不成衣”的团队协作精神,全力打造“宏达”。

  首先他成立了有专人负责的新产品开发中心,这个中心在1999年宏达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后,人数更是猛增到五六十人。产品开发中遇到的头一个难题是色牢度差。色彩是服装的青春,当一件衣服褪色后,就像青春随风而逝。绢丝衫易褪色,就像美丽的女人虽然亮丽却只有短暂的青春。徐国生和厂里的科研人员遍访专业院校和科研部门,一次又一次进行试验,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终于克服了这道难题。斑斓的色彩为绢丝衫带来了崭新的生命。第二个难题是异味。绢丝毕竟是真丝的下脚料,贴身穿着,总能闻到一股蚕蛹味。这一难题也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迎刃而解。绢丝衫的品质由此跨上了一个台阶,订单像雪片一样向“宏达”飞来。

  徐国生带领宏达终于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到1999年上半年,嵊州市已有绢丝针织企业100多家。全市绢丝针织服装年生产量超千万件,产值达10亿元,年出口创汇11亿美元,产品覆盖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凭着强大的阵容与实力,嵊州市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全国绢丝服装出口行业中的龙头老大,而宏达制衣厂就是一只行业领头羊。

“联合舰队”的领航人

  绢丝行业蒸蒸日上的好势头,让徐国生尝到了甜头。仅1998年,“宏达”产值即达到118亿元,400台横机快马加鞭生产,也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但徐国生敏锐的目光,投向了更远大的空间,在机遇中他感到潜在的挑战,透过成功他看到了忧患。

  首先是外患不断,桐庐、宁波、余杭、常熟等地已从原料生产基地成为绢丝服装生产出口基地,嵊州作为绢丝服装的发源地,出口基地的地位正在动摇。其次是内忧也不少,嵊州绢丝服装行业内部烽烟四起,最大的问题就是无序竞争。具体表现在哄抬原料价格,低价竞争到了白热化程度。绢丝服装行业抵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国际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给嵊州绢丝服装业以沉重打击。

  危机与机遇并存,绢丝针织服装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999年7月的一天上午,徐国生、裘培成、刘良红等嵊州市绢丝针织行业的6位老总,照例又来到嵊州宾馆喝茶。他们以茶会友,交流经验,传递绢丝信息,剖析市场形势,寻求发展对策。

  谈着谈着,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使老总们一个个变得少言寡语。

  突然,徐国生抬起头来,说:“这样的搞法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单打一不行,我们干脆成立个组织如何?”

  这6个人,可谓嵊州绢丝针织业中的精英。成立组织,利用合力抵御风险,这本来便是在他们各自心中酝酿已久的事。经徐国生一点拨,大家的心豁然明朗起来。

  宏泰老总刘良红、港越亨老总裘培成率先赞同,其余三位也一致附和。干脆,再去找几个人来,不出半个小时,又有6位老总步履匆匆地赶至嵊州宾馆。

  整整12条好汉,刚合成地支之数。从协会名称到协会章程,一帮人七七八八地议论起来。时间很快到了中午,大家随便在宾馆里吃了点东西,没顾得上休息,找了个房间,继续研究。

  热烈的议论声,惊动了嵊州市委书记楼志浪。“都在议论些什么?”楼书记笑呵呵地发问。

  徐国生搓搓双手,不好意思地将他们要成立协会的事向书记作了简要汇报。听着听着,楼书记来了兴趣,他索性在老总们中间坐了下来,对徐国生提出的打算成立绢丝针织服装协会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并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一一作了指示。

  1999年9月28日,嵊州市针织服装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了,32家针织服装企业成为协会首批会员。在首届理事会上,徐国生当选为协会理事长。

  在徐国生带领下,嵊州绢丝业的“联合舰队”启航了。

成思危主席到宏达来了

  2003年10月9日,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在省、市领导陪同下来到“宏达”视察。成思危主席对明亮宽敞的生产车间,意大利进口的织机以及五彩缤纷的样品室,赞不绝口。

  在考察中,成主席对嵊州绢丝业块状经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充分肯定了块状经济的发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希望在新的形势下注重提升块状经济质量,特别要注意产品附加值的增长,要创立品牌,推动产品走向世界,促进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得到了成主席的指点,徐国生心里热乎乎的。

  宏达公司总资产已超过1个亿,主要生产设备1500多台,电脑横机15台,从原料到成衣有5条生产线;从业人员逾千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80人;年产销服装200多万件,产销量超亿元,年上缴税收500万元,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徐国生深知,企业就像人一样,会经历各个阶段的生命现象---生老病死。但企业可以通过一代又一代接班人的传递,避免死亡过程,获得长寿。根据事物发展规律,徐国生制订了企业发展战略:按现代企业的要求来建设和发展“宏达”。为谋求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他大胆放权,把企业经营权交给总经理;又在制度上不断改革,特别是分配方式、企业体制等等,使公司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氛围。他又进行了多元化产业尝试,组建了一大批子公司,如“凯利斯玛”、“宏威”、“宏源”、“宏达房产”等等,把公司业务拓展到各个方面,甚至是跨领域、跨行业。他特别强调品牌意识,注册“意戈”商标,在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扩大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尽最大的努力向管理要效益。

  徐国生一直认为私营企业的出路是股份制,它可以集合众人的智慧,互相学习,取长补短。2003年宏达和浙江丝绸公司、意大利友谊公司合资成立凯利斯玛有限公司;2004年,他又和欧洲一家公司达成协议,投资1个亿再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他希望由此熟悉股份制企业的运作,把宏达转型为股份制公司,以降低风险,壮大企业。

  企业要谋求长期的发展,不但产品要更新,企业规模要扩大,而且管理要创新。管理靠的是人。徐国生特别注重科技投入和人的素质培养,他不但自己进浙江大学进修企业管理,而且积极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吸收新知识,形成新理念。一方面,吸纳大专院校的科技人才,引导员工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成立国际商务部,放手让专业人员来管理。

  如今,“宏达”已成为浙江省丝绸集团紧密型企业,跨地区的高科技、集团型大型企业,被地、市级人民政府列为重点骨干企业,嵊州市四大块状经济重点企业之一。产品由单一的绢丝衫,扩展到羊绒、羊毛、棉织品等服饰,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形成了以生产丝、羊绒、羊毛等天然原料为主,混纺、人造纤维为辅的中高档针织产品的局面,打造出了自身的产品优势,努力朝着规模型、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一分投入一分收获。宏达十年巨变,在嵊州乃至浙江同行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各项荣誉纷至沓来:1999年进入全省“行业最大”工业企业评价序列,连续3年荣获绍兴市私营企业综合实力30强企业,嵊州市纳税大户,嵊州市出口创汇先进企业。而徐国生也身兼多个社会职务:浙江省第九届政协委员,浙江省工商联执委,绍兴市工商联副会长,嵊州市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常委,嵊州市工商联副会长,嵊州市针织协会会长。

  茧,无人不晓;长吐,鲜为人知——它是蚕茧在加工白厂丝时,分离出来的下脚料。徐国生从一颗小小的老“茧”里做活了“长吐”这篇文章,振兴了一方经济,致富了一方百姓。

  “长吐”里飞出一首壮丽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