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儿子 农业的龙头 农村的希望
——记浙江丰岛实业集团总裁徐孝方
发布时间:2010-05-14 09:28:50
|
作者: 甄益龙
他,农民的儿子,带着憧憬,踏着先人的履痕,从古越大地走出。两片树叶,两千元钱,八大产业,十二家子公司,他创造了绍兴农业的样板,引发了令人瞩目的“丰岛现象”。凭借着超人的业绩,他曾荣获全国绿化奖章、浙江省十佳青年兴业领头人提名、绍兴市百名优秀乡土人才称号。他先后当选为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分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浙江省人大代表,绍兴市工商联副会长,新昌县侨眷联合会名誉主席等。
走近徐孝方,怎么也没想到,这位在农业领域创造了“丰岛现象”的老总,是如此的朴实憨厚。“我是穷苦农民的儿子,现在有了一点基础,可以回报农民、反哺农业,给农村一点希望,这是我一生最感欣慰的事情。”徐孝方用这样的开头来述说农业龙头企业丰岛集团的发展。
穷则思变
在新昌县巧英乡苍莽的群山间,徐孝方出生在一户穷困的家庭里。兄弟四个分家时,分了三个晚上都分不出来,为了一只碗,全家争得面红耳赤。19岁那年,徐孝方到了能批宅基地造房的年纪,可地基批下来,却又被转批给了别人,因为他穷!
穷则思变。他坚信,不会这样一辈子穷下去的,只要保持勤劳的本质和习惯,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当年在修巧英乡水库时,徐孝方不怕苦不怕累,出大力流大汗,得到了当时新昌县分管农业的毛副县长的赏识。1984年,浙江省乡镇研究中心在全省招收一批懂花木的员工,毛副县长推荐徐孝方去应试,还送了他一本花木种植方面的书。
这一考,徐孝方被录取了。那时,一个穷乡僻壤的青年,一个穷怕了的山里人,能到省城去工作,这是何等光宗耀祖的事啊!“简直就像中了头名状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徐孝方至今仍然十分兴奋。
家人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好好干,干出个人样儿来。就这样,徐孝方拎了他的全部家当——装着生活用品和几本书的一个网线袋,走出了巧英乡,走出了大山,来到省城开始了他的事业。
十年磨砺
徐孝方在杭州一待就是十年。“这是磨砺我意志的十年,也是我学习做人做事的十年。”从徐孝方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对这十年充满了感恩。
徐孝方当时在浙江省乡镇研究中心下属省花木联合公司工作。花木公司在萧山租了500亩土地,他们去那里养护。荒山野地,生活之艰苦一言难尽,但从小在山区吃惯了苦头的徐孝方只把这些作为磨砺意志的一种途径。
花木公司后来逐渐败落。徐孝方的一位朋友在浙江烈士纪念馆搞绿化,纪念馆的负责人找徐孝方协助他们采购花木,徐孝方采购了大半年,没赚一分钱。他总觉得给人办事不能老想着回报,重要的是积累经验和知识,认识一些朋友。
在杭州,徐孝方从许多人身上学到了不少优秀品质,又从一些人身上吸取了许多的教训:一个人要“出人头地”,必须具备良心、骨气、诚信、勤劳四种最基本的品质。没有这样的品质,即使“出人头地”了,有一天也会一不小心落入万丈深渊,身败名裂!
十年拼搏
1992年春天,徐孝方回到新昌县经济研究中心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日本市场需要名为杨桐、柃木的野生植物枝条,这种枝条经加工成束后,是日本老百姓祭祖敬神必不可少的供品和饰品。杨桐、柃木在新昌山区资源丰富,但向来派不上用场,人称“泻屁树”。徐孝方凭借着十年花木工作的经验,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他要将无用的柴火木变成“摇钱树”。
在县里的支持下,徐孝方成立了新昌县野生资源开发公司。他翻山越岭,进行杨桐、柃木的野生资源调查,上山带一壶水、一包干粮,下山挑灯记录汇总,终于详尽地掌握了资源分布情况、产地数量和生长特性等大量第一手资料,接着他开始去寻找客户。
功夫不负有心人,日本客户找到了。1992年6月12日,徐孝方请了60个人,30人上山采剪,30人在家里加工,每人每天20元工资,一天就需1200元。一切工作完成,产品装上了车,但又被人搬了下来。因为工资没有付清,还缺2000元。徐孝方当时身上已没有钱,只好四处求救,后来从一个当医生的小学同学那里借到2000元钱,总算救了急。
在改革的年代,由于经营思路上的碰撞,1993年8月2日,上级突然免掉了徐孝方的经理职务。徐孝方租借了一间地下室自己创办了公司。产品要出口,必须有外贸进出口权,在一批热心人的帮助下,他终于挂靠上了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在县里也挂上了侨办,丰岛集团的前身--浙江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野生资源分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公司逐渐走上了正轨,但是仅仅靠几十个人能办得成大事业吗?徐孝方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他认为,只有把广大农户组织起来,让他们也把无用的杨桐、柃木变成出口商品,从中得益致富,才是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的唯一途径!
于是,徐孝方深入农村,设立了众多的收购点。创业初期,这种“公司农户”的模式,不但促进了公司的发展,也为当地农民增收开拓了渠道。公司坚持十年的“以农业和农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当地百姓所称道。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元汇率大幅下跌,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企业效益严重滑坡,多做业务多亏损。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徐孝方只有一个念头:“宁可自己多一些损失,也要多做出口。国家暂时有困难,我们不挑重担谁挑?”危难面前见真情。公司为农民着想,政府也更支持公司,农户对公司也贴得更紧、合作得更亲。
目前,丰岛公司直接、间接联结或带动农户近6万户,除新昌本地外,还有宁波、舟山、台州、温州、丽水、嘉兴、金华、湖州等地区的广大农户,后来还发展到江西革命老区、安徽省、福建省的广大农户。丰岛集团近几年每年投放农产品收购资金1.5亿元左右,农户年均可增收2300元,几年来,从事杨桐、柃木种植的农户均创收近万元。
随着形势的发展,“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在某些方面已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徐孝方深知,农业产业化经营必然要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形式要求实现过程的多样化。
多年来,在徐孝方的带领下,丰岛集团不断探索了“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和专业市场农户”、“公司农户、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多种新的组织形式,使企业的发展始终在安全高效的轨道上运行。
其中,通过“公司农户、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模式,4万亩杨桐、柃木人工种植基地分布在新昌3个国有集体林场和绍兴1个大型水库库区,并已可陆续采收。运用同样的办法,徐孝方从2003年起与有关单位和种植大户签订了万亩黄桃基地种植计划以及花卉、蔬菜培训种植计划。这些创造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促进了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和农村的发展。
十年延续
在大力发展杨桐、柃木产业的同时,徐孝方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战略的眼光,尊重市场规则,灵活运用市场规律,走资本运作、多元化发展之路,开拓与农业相关的新项目,经营新领域。
1999年,徐孝方开始了资本运作的尝试。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该年他收购了当地一家资不抵债的国有罐头厂,将其改名为浙江新昌百思得食品有限公司。之后,聘请罐头专家加盟,投入2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完善工艺,推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0体系认证,又注入流动资金200多万元,结果,该厂目前1周的出口量达到了原来1年的出口量。
面对日益变化的经营环境,徐孝方察觉到,多元化发展势在必行。2002年,他又在新昌新建了丰岛集团农产品加工园,占地250亩,总投资22亿元,生产项目涉及果蔬罐头、果蔬饮料、脱水干燥真空冷冻蔬菜等。目前,该园区已成功投产,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同时在新昌本地200亩花卉种植基地的基础上,他又在上海征地160亩,计划投资上亿美元,新建鲜切花出口加工基地和100%果汁生产销售基地。
为更好地发展非农产业扶持农业,徐孝方果断地介入了房地产行业,目前,房地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极大地保障了农业这一弱势产业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徐孝方敏锐地察觉到,地方性的市场和原料资源越来越有限,仅限于地方性的就地加工销售,企业不仅不能做大,而且难以抗拒风浪的袭击。他创造性地实现了从地方性加工销售到“两头在外”即基地和销售在外、跨区域经营的转变,这不仅使丰岛集团的原料和市场有了保障,还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也是基于这种理念,丰岛集团不仅在国内的杭州等大城市设立了贸易公司,而且还在日本设立了株式会社,在美国芝加哥设立了国际贸易部。多年来,该公司的产品绝大部分都销往国外。
2003年,徐孝方审时度势在外地投资兴建了两大生产基地。其中位于柑橘产地湖北宜都的丰岛宜都食品加工园,投产当年即生产橘子罐头7000吨,2005年园区全部建成后,将形成2万吨以上的加工规模。
如今,丰岛集团已成功涉足杨桐柃木、果蔬罐头、果蔬饮料、鲜切花、瓶装腌制品、纯净水、房地产、国际贸易等八大产业,下辖浙江丰岛股份等12家子公司,集团成为实行跨地域经营的国家级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企业,省、市诚信企业,浙江省先进农业龙头企业。
丰岛集团的高速发展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被业界誉为“丰岛现象”。中国外向型农业发展报告会和中国外向型农业发展(丰岛现象)高层研讨会会议一致认为:丰岛经验就是农业企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农业产业安全运行的宝贵经验,是一种社会效益、农民利益优先的先进经验,是中国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而作为“丰岛现象”的主要缔造者,徐孝方认为,这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
未来的道路将怎样走?徐孝方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丰岛是发端于农业的企业,今后丰岛将以农立业、以贸带农、以科兴农、以工扶农,“营造国际品牌,构筑常青正业”,争取“丰岛股份”上市,实现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跨越,努力打造现代农产品加工跨国集团,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走近徐孝方,怎么也没想到,这位在农业领域创造了“丰岛现象”的老总,是如此的朴实憨厚。“我是穷苦农民的儿子,现在有了一点基础,可以回报农民、反哺农业,给农村一点希望,这是我一生最感欣慰的事情。”徐孝方用这样的开头来述说农业龙头企业丰岛集团的发展。
穷则思变
在新昌县巧英乡苍莽的群山间,徐孝方出生在一户穷困的家庭里。兄弟四个分家时,分了三个晚上都分不出来,为了一只碗,全家争得面红耳赤。19岁那年,徐孝方到了能批宅基地造房的年纪,可地基批下来,却又被转批给了别人,因为他穷!
穷则思变。他坚信,不会这样一辈子穷下去的,只要保持勤劳的本质和习惯,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当年在修巧英乡水库时,徐孝方不怕苦不怕累,出大力流大汗,得到了当时新昌县分管农业的毛副县长的赏识。1984年,浙江省乡镇研究中心在全省招收一批懂花木的员工,毛副县长推荐徐孝方去应试,还送了他一本花木种植方面的书。
这一考,徐孝方被录取了。那时,一个穷乡僻壤的青年,一个穷怕了的山里人,能到省城去工作,这是何等光宗耀祖的事啊!“简直就像中了头名状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徐孝方至今仍然十分兴奋。
家人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好好干,干出个人样儿来。就这样,徐孝方拎了他的全部家当——装着生活用品和几本书的一个网线袋,走出了巧英乡,走出了大山,来到省城开始了他的事业。
十年磨砺
徐孝方在杭州一待就是十年。“这是磨砺我意志的十年,也是我学习做人做事的十年。”从徐孝方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对这十年充满了感恩。
徐孝方当时在浙江省乡镇研究中心下属省花木联合公司工作。花木公司在萧山租了500亩土地,他们去那里养护。荒山野地,生活之艰苦一言难尽,但从小在山区吃惯了苦头的徐孝方只把这些作为磨砺意志的一种途径。
花木公司后来逐渐败落。徐孝方的一位朋友在浙江烈士纪念馆搞绿化,纪念馆的负责人找徐孝方协助他们采购花木,徐孝方采购了大半年,没赚一分钱。他总觉得给人办事不能老想着回报,重要的是积累经验和知识,认识一些朋友。
在杭州,徐孝方从许多人身上学到了不少优秀品质,又从一些人身上吸取了许多的教训:一个人要“出人头地”,必须具备良心、骨气、诚信、勤劳四种最基本的品质。没有这样的品质,即使“出人头地”了,有一天也会一不小心落入万丈深渊,身败名裂!
十年拼搏
1992年春天,徐孝方回到新昌县经济研究中心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日本市场需要名为杨桐、柃木的野生植物枝条,这种枝条经加工成束后,是日本老百姓祭祖敬神必不可少的供品和饰品。杨桐、柃木在新昌山区资源丰富,但向来派不上用场,人称“泻屁树”。徐孝方凭借着十年花木工作的经验,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他要将无用的柴火木变成“摇钱树”。
在县里的支持下,徐孝方成立了新昌县野生资源开发公司。他翻山越岭,进行杨桐、柃木的野生资源调查,上山带一壶水、一包干粮,下山挑灯记录汇总,终于详尽地掌握了资源分布情况、产地数量和生长特性等大量第一手资料,接着他开始去寻找客户。
功夫不负有心人,日本客户找到了。1992年6月12日,徐孝方请了60个人,30人上山采剪,30人在家里加工,每人每天20元工资,一天就需1200元。一切工作完成,产品装上了车,但又被人搬了下来。因为工资没有付清,还缺2000元。徐孝方当时身上已没有钱,只好四处求救,后来从一个当医生的小学同学那里借到2000元钱,总算救了急。
在改革的年代,由于经营思路上的碰撞,1993年8月2日,上级突然免掉了徐孝方的经理职务。徐孝方租借了一间地下室自己创办了公司。产品要出口,必须有外贸进出口权,在一批热心人的帮助下,他终于挂靠上了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在县里也挂上了侨办,丰岛集团的前身--浙江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野生资源分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公司逐渐走上了正轨,但是仅仅靠几十个人能办得成大事业吗?徐孝方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他认为,只有把广大农户组织起来,让他们也把无用的杨桐、柃木变成出口商品,从中得益致富,才是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的唯一途径!
于是,徐孝方深入农村,设立了众多的收购点。创业初期,这种“公司农户”的模式,不但促进了公司的发展,也为当地农民增收开拓了渠道。公司坚持十年的“以农业和农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当地百姓所称道。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元汇率大幅下跌,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企业效益严重滑坡,多做业务多亏损。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徐孝方只有一个念头:“宁可自己多一些损失,也要多做出口。国家暂时有困难,我们不挑重担谁挑?”危难面前见真情。公司为农民着想,政府也更支持公司,农户对公司也贴得更紧、合作得更亲。
目前,丰岛公司直接、间接联结或带动农户近6万户,除新昌本地外,还有宁波、舟山、台州、温州、丽水、嘉兴、金华、湖州等地区的广大农户,后来还发展到江西革命老区、安徽省、福建省的广大农户。丰岛集团近几年每年投放农产品收购资金1.5亿元左右,农户年均可增收2300元,几年来,从事杨桐、柃木种植的农户均创收近万元。
随着形势的发展,“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在某些方面已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徐孝方深知,农业产业化经营必然要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形式要求实现过程的多样化。
多年来,在徐孝方的带领下,丰岛集团不断探索了“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和专业市场农户”、“公司农户、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多种新的组织形式,使企业的发展始终在安全高效的轨道上运行。
其中,通过“公司农户、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模式,4万亩杨桐、柃木人工种植基地分布在新昌3个国有集体林场和绍兴1个大型水库库区,并已可陆续采收。运用同样的办法,徐孝方从2003年起与有关单位和种植大户签订了万亩黄桃基地种植计划以及花卉、蔬菜培训种植计划。这些创造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促进了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和农村的发展。
十年延续
在大力发展杨桐、柃木产业的同时,徐孝方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战略的眼光,尊重市场规则,灵活运用市场规律,走资本运作、多元化发展之路,开拓与农业相关的新项目,经营新领域。
1999年,徐孝方开始了资本运作的尝试。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该年他收购了当地一家资不抵债的国有罐头厂,将其改名为浙江新昌百思得食品有限公司。之后,聘请罐头专家加盟,投入2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完善工艺,推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0体系认证,又注入流动资金200多万元,结果,该厂目前1周的出口量达到了原来1年的出口量。
面对日益变化的经营环境,徐孝方察觉到,多元化发展势在必行。2002年,他又在新昌新建了丰岛集团农产品加工园,占地250亩,总投资22亿元,生产项目涉及果蔬罐头、果蔬饮料、脱水干燥真空冷冻蔬菜等。目前,该园区已成功投产,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同时在新昌本地200亩花卉种植基地的基础上,他又在上海征地160亩,计划投资上亿美元,新建鲜切花出口加工基地和100%果汁生产销售基地。
为更好地发展非农产业扶持农业,徐孝方果断地介入了房地产行业,目前,房地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极大地保障了农业这一弱势产业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徐孝方敏锐地察觉到,地方性的市场和原料资源越来越有限,仅限于地方性的就地加工销售,企业不仅不能做大,而且难以抗拒风浪的袭击。他创造性地实现了从地方性加工销售到“两头在外”即基地和销售在外、跨区域经营的转变,这不仅使丰岛集团的原料和市场有了保障,还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也是基于这种理念,丰岛集团不仅在国内的杭州等大城市设立了贸易公司,而且还在日本设立了株式会社,在美国芝加哥设立了国际贸易部。多年来,该公司的产品绝大部分都销往国外。
2003年,徐孝方审时度势在外地投资兴建了两大生产基地。其中位于柑橘产地湖北宜都的丰岛宜都食品加工园,投产当年即生产橘子罐头7000吨,2005年园区全部建成后,将形成2万吨以上的加工规模。
如今,丰岛集团已成功涉足杨桐柃木、果蔬罐头、果蔬饮料、鲜切花、瓶装腌制品、纯净水、房地产、国际贸易等八大产业,下辖浙江丰岛股份等12家子公司,集团成为实行跨地域经营的国家级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企业,省、市诚信企业,浙江省先进农业龙头企业。
丰岛集团的高速发展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被业界誉为“丰岛现象”。中国外向型农业发展报告会和中国外向型农业发展(丰岛现象)高层研讨会会议一致认为:丰岛经验就是农业企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农业产业安全运行的宝贵经验,是一种社会效益、农民利益优先的先进经验,是中国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而作为“丰岛现象”的主要缔造者,徐孝方认为,这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
未来的道路将怎样走?徐孝方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丰岛是发端于农业的企业,今后丰岛将以农立业、以贸带农、以科兴农、以工扶农,“营造国际品牌,构筑常青正业”,争取“丰岛股份”上市,实现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跨越,努力打造现代农产品加工跨国集团,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