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德”的践行者
——记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彰红
发布时间:2010-05-14 09:31:04
|
作者: 王 琼
他成功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环氧乙烷灭菌柜”,开创了空心胶丸生产灭菌技术的先河。他“以诚待人、以德治厂”,用几十年时间将一家乡间小厂打造成一家致力于中药现代化的企业。他曾荣获全国民建优秀会员、全国乡镇企业家、浙江省明星厂长、绍兴市劳动模范等荣誉,担任省第八届人大代表、民建省企业委员会副主任、新昌县工商联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云霞明灭的天姥山,曾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而名噪天下。天姥山麓的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却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雷公藤多苷片而备受世人瞩目。同样,该公司的“老总”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新闻人物。
他叫金彰红,今年62岁,浙江省明星厂长,绍兴市劳动模范,省、市人大代表,全国民建优秀会员,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金彰红的企业历经市场风雨的洗礼,如旭日东升,前景看好。公司先后被评为省重点乡镇骨干企业、省级管理示范企业、省“经济效益型”特色企业、省AAA级信用企业、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
金彰红的事业无疑是成功的,所获得的各种荣誉也是耀眼的。而事实上,他身上还有更珍贵的东西在闪光,那就是他那颗滚烫的金子般的心。
当记者从新昌县民建总支了解到金彰红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近几年来在扶贫、帮困、救灾等方面慷慨解囊,捐资额已达300多万元的情况后,就决意走访他。
见到金彰红时,他一再表示,作为企业家力所能及回报社会,是应该做的,不值得一提。在公司员工与县民建总支有关人员的帮助下,记者总算对金彰红“其人其事”有了一个侧面的了解。
致力技术革新,带动一方产业
20世纪50年代,全省第一家胶丸企业——儒岙胶丸厂在新昌县诞生。1967年,血气方刚的金彰红跨进了该厂。当时,他看到胶丸生产设备处于手工操作的状况,就一头钻进了胶丸模具改革的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地将原先生产的无锁口型胶丸变为单锁口型和双锁口型,解决了制药厂家灌装药物时胶丸帽底脱开而漏粉的现象。不久,反应锅自动溶胶和顶风吹烘干机,也相继在金彰红等人的努力下试制成功。20世纪80年代初期,各地制药厂普遍对胶丸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胶丸厂家的产品因达不到标准造成严重浪费。当时担任副厂长的金彰红如坐针毡。找信息、查资料、搞实验,记不清忙碌了多少个日日夜夜,金彰红终于自行设计制造成功国内第一台“环氧乙烷灭菌柜”,开创了空心胶丸生产灭菌技术的先河。外地一些胶丸厂家纷纷慕名来取经,他毫无保留地向兄弟厂家作了介绍,有力地促进了当时胶丸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
80年代中期,儒岙胶丸厂易址兴建,改名为新昌硬胶囊厂,金彰红担任厂长。1986年建成投产后,职工人数达到600多人,年产胶丸6亿多粒。80年代后期胶丸生产处于鼎盛时期,在金彰红带领下,儒岙胶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冒”出,最多时曾达到300多家,产量占全国的1/ 3,形成了一大产业。而这些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几乎清一色出自金彰红的“门下”,当时的新昌硬胶囊厂简直就是一个“黄埔军校”,不少员工受聘于外地企业,被视做“专家”,推动了各地胶丸生产的发展。
关注大众健康,毒草成为妙药
世上多少闲花草,无补于人也自惭。雷公藤有剧毒,不消说无补于人,它简直是狠毒的刽子手。据悉,有一位妇女,因全身皮肤溃烂而久治不愈,痛不欲生,采雷公藤根煎服,结果自杀未成病却好了起来。也许是这个真实的故事启发了科学家敏感的神经,给了企业家全方位的启迪。不久,一种主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特效药--雷公藤多苷片以其独特的姿态笑傲于世。
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虽有成千上万家制药企业,而雷公藤多苷片属新产品,国内仅一家药厂少量生产,省内纯属空白,许多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麻风病患者因没有良药而四处奔走呼号。金彰红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一方面敏锐地意识到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也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他决意涉足制药领域,开发生产雷公藤多苷片及其他皮肤病良药。他与中国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和新昌制药厂合作,1987年在厂内成立了中成药车间,着手进行开发工作。近两年的寒来暑往,在全厂职工的焦虑渴望中,雷公藤多苷片终于试制成功!1989年投放市场以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曾先后荣获《全国获奖药品临床应用信誉评价调查》信得过药品奖、“中日医学科技博览会博毅杯”金奖、浙江省优秀产品奖。这一新产品的开发,为公司生产药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药现代化的先行者
一炮打响后,金彰红开发新产品的念头一发而不可收。为了增加新品种,保持优良的产品结构,金彰红开始找“靠山”、求“依托”,他先后与浙江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中国药材集团搞“联姻”,发展科技生产联合企业,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科技生产水平。医药行业强手如林,得恩德却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以“中药起步,中药为主”为发展方向,继续开发出优力藤片、舒乐康胶囊、灵芝胶囊等10多种新一代中成药。1995年,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格列吡嗪胶囊和外用抗感染新药氧氟沙星软膏又双获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
“忠实于科学,献身于健康”是金彰红的座右铭,他呕心沥血,苦心经营,凭借科技开发产品,为这家创办于1957年的镇办企业换“脑”造“血”,更新自我,终于使之脱胎换骨,形成了集科技、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新模式。他不断攀亲联姻,与一些科研单位长期挂钩,目前已建立“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联合体”、“中国药材公司科研开发生产基地”等。
渴望的得到了,追求的收获了,面对接踵而来的成绩与荣誉,金彰红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将目光瞄向了新的奋斗目标。他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失时机地加强了对雷公藤优质、丰产及野生变家种技术的研究和试种,建立种植基地,如期完成雷公藤原药材种植产业化项目,既解决了雷公藤多苷系列产品开发中原药材供应不足的缺口,同时使大面积的荒山地每亩年创收1296元;既发展了新昌山区种植经济,又扶持了边缘贫困乡村农户脱贫致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2003年初,他又投资12亿元在四川绵阳创办了四川得恩德药业有限公司,目前,一期工程已经投产。新公司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年产提取物1500吨、年创产值4亿元的大中型现代化企业。
为有源头活水来
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金彰红没有忘记为此而付出了极大努力的职工。他注重从尊重职工的地位、关心职工冷暖做起,切实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把职工的危机感变成企业的凝聚力。这些年,员工们的工资每年按照15%递增,人均年收入逾万元,并享有养老保险、统筹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等福利。同时,他每年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健康检查。
金彰红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他与农民兄弟有着深厚的感情。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他不断吸收当地村民进厂,至今全厂250人中,有70%是本地农民。他知道,得恩德制药从建厂到现在已有40多年,企业能够稳步发展,除了政策,靠的就是农民兄弟。近年来,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个人荣誉接踵而来,有不少人劝金彰红在异地发展企业,但金彰红舍不得抛弃耕耘40多年的厂房和一起并肩作战的农民兄弟,他利用现有的土地和厂房进行GMP改造。
金彰红这位生长于天姥山麓的农民的儿子知道,要想有好的收获,必须为庄稼施足生长所需的肥料;企业要发展,也要舍得花大钱“施肥”,就是要为企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金彰红在走马上任之初,就高瞻远瞩地提出:办厂先育人,育人才能兴企业。他选送了一批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到浙江医药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之后,又陆续将一批中层技术骨干送到有关大专院校进行重点培养,还一直与中国药科大学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公司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他还从科研单位聘请制药行业的专家教授来公司担任生产技术总监和新药开发的主帅。
2001年1月1日,金彰红组织创办了自己的学校--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职工学校,为提高公司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奠定了基础。金彰红兼任校长,并聘请了有关专家教授和技术骨干来担任学校的教师,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共同提高员工的素质,为得恩德的明天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员工队伍。
企业转制与机制转换
2000年上半年,金彰红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把一个具有40多年历史的乡镇企业,由集体企业转制为股份制性质的民营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办理了一切转制手续,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企业转制后,金彰红着手抓领导班子改建和员工的调整。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拆、增部门和岗位,对各职能部门、各岗位员工提出新的职能和要求。在人员的调整中,金彰红用以情待人的心态妥善处理下岗职工问题。
企业转制后,金彰红着重抓软硬件规范化管理。在硬件上,组织有关人员经过反复论证制订出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改造的总体方案。以几千万的投入用于各生产车间、中心化验室、配电房、制水系统以及厂区道路、绿化等改造,并新建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提取车间及相配套的公用工程,现已投入使用。改造后,公司的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总体布局更趋合理,基本符合GMP要求。到2003年6月,公司整体通过国家GMP认证,成为绍兴市首家整体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
在软件上,金彰红严抓企业管理,制订各种管理规程;在用人上实行干部聘任制、员工末位淘汰制;在工作中实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奖优罚劣;在分配上实行较合理的薪酬分配方式,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企业转制仅1年时间,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36.3%;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同比增长35%;实现税利650万元,同比增长38.2%。
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
金彰红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而在记者眼中,他更像一个热心肠的慈善家。
1998年夏,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水灾。金彰红收看新闻报道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为广大军民抗洪抢险的情景所感动,更为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担忧。他想,洪灾之后,灾区肯定需要大批抗菌类药品,我们得尽点力。主意一定,他立即组织公司全体员工加班加点,生产氧氟沙星软膏、氧氟沙星片、诺氟沙星、舒乐康胶囊和格迪胶囊等6种抗菌药品及保健药品。经过7天7夜奋战,这批药品保质保量完成。8月24日,金彰红专门委托县民政局将这批价值100多万元的药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了灾区人民手中,为他们重建家园送上温暖,树立了良好的民主党派形象。由于事迹突出,《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各级媒体竞相报道,金彰红还应邀参加了民政部、全国工商联、中央电视台联办的“抗洪救灾表彰大会”,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授予金彰红“人民不会忘记”奖牌。
作为一位创业几十年并硕果累累、在地方上德高望重的民营企业家,金彰红一直热心于扶贫济困和公益助学。作为新昌县民建总支负责人之一,他更是出钱出力,全力支持民建活动。县民建总支每年组织到革命老区、贫困山区义诊,送医送药,其中50%的药品由金彰红提供。
他心系家乡的文教事业。2003年11月19日,是金彰红60岁的生日,但是他没有大摆寿宴,而是将自己几十年创业所得的50万元钱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新昌儒岙中学的迁建工程。每年教师节,他总是要向辛勤耕耘的教师略表心意;儒岙中学扩建校舍、双彩等乡镇筹建“希望小学”,他都慷慨出资。儒岙镇官元庙村初一学生胡玲兰因家境困难而面临失学,金彰红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前往看望,并将其列为资助对象,至今金彰红已先后与8位贫困生结对。山区群众修桥铺路、农村电网改造、兴修水利等,他都看作“分内事”,尽力相助。
金彰红做过的好事、善事不胜枚举,他一如既往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各类捐款已超过300万元。
厚德载物行千里
金彰红为企业取名“得恩德”,有其深邃的思考。他是这样诠释“得”与“德”的:“得”即是得到,讲的是劳动所获;“德”即是道德,讲的是守信和品德。他认为,“得”与“德”应兼而有之。“得”之所获,“德”所以奉;“得”之以“德”,才能心安理得;“德”者多“得”,更能处处积德。
“得”之所获,“德”所以奉。厚德载物,行稳致远。遥望未来,金彰红心中已胜券在握:创特色,以现代化中药立足制药行业;创品牌,以规模效应笑傲国际市场……
云霞明灭的天姥山,曾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而名噪天下。天姥山麓的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却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雷公藤多苷片而备受世人瞩目。同样,该公司的“老总”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新闻人物。
他叫金彰红,今年62岁,浙江省明星厂长,绍兴市劳动模范,省、市人大代表,全国民建优秀会员,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金彰红的企业历经市场风雨的洗礼,如旭日东升,前景看好。公司先后被评为省重点乡镇骨干企业、省级管理示范企业、省“经济效益型”特色企业、省AAA级信用企业、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
金彰红的事业无疑是成功的,所获得的各种荣誉也是耀眼的。而事实上,他身上还有更珍贵的东西在闪光,那就是他那颗滚烫的金子般的心。
当记者从新昌县民建总支了解到金彰红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近几年来在扶贫、帮困、救灾等方面慷慨解囊,捐资额已达300多万元的情况后,就决意走访他。
见到金彰红时,他一再表示,作为企业家力所能及回报社会,是应该做的,不值得一提。在公司员工与县民建总支有关人员的帮助下,记者总算对金彰红“其人其事”有了一个侧面的了解。
致力技术革新,带动一方产业
20世纪50年代,全省第一家胶丸企业——儒岙胶丸厂在新昌县诞生。1967年,血气方刚的金彰红跨进了该厂。当时,他看到胶丸生产设备处于手工操作的状况,就一头钻进了胶丸模具改革的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地将原先生产的无锁口型胶丸变为单锁口型和双锁口型,解决了制药厂家灌装药物时胶丸帽底脱开而漏粉的现象。不久,反应锅自动溶胶和顶风吹烘干机,也相继在金彰红等人的努力下试制成功。20世纪80年代初期,各地制药厂普遍对胶丸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胶丸厂家的产品因达不到标准造成严重浪费。当时担任副厂长的金彰红如坐针毡。找信息、查资料、搞实验,记不清忙碌了多少个日日夜夜,金彰红终于自行设计制造成功国内第一台“环氧乙烷灭菌柜”,开创了空心胶丸生产灭菌技术的先河。外地一些胶丸厂家纷纷慕名来取经,他毫无保留地向兄弟厂家作了介绍,有力地促进了当时胶丸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
80年代中期,儒岙胶丸厂易址兴建,改名为新昌硬胶囊厂,金彰红担任厂长。1986年建成投产后,职工人数达到600多人,年产胶丸6亿多粒。80年代后期胶丸生产处于鼎盛时期,在金彰红带领下,儒岙胶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冒”出,最多时曾达到300多家,产量占全国的1/ 3,形成了一大产业。而这些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几乎清一色出自金彰红的“门下”,当时的新昌硬胶囊厂简直就是一个“黄埔军校”,不少员工受聘于外地企业,被视做“专家”,推动了各地胶丸生产的发展。
关注大众健康,毒草成为妙药
世上多少闲花草,无补于人也自惭。雷公藤有剧毒,不消说无补于人,它简直是狠毒的刽子手。据悉,有一位妇女,因全身皮肤溃烂而久治不愈,痛不欲生,采雷公藤根煎服,结果自杀未成病却好了起来。也许是这个真实的故事启发了科学家敏感的神经,给了企业家全方位的启迪。不久,一种主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特效药--雷公藤多苷片以其独特的姿态笑傲于世。
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虽有成千上万家制药企业,而雷公藤多苷片属新产品,国内仅一家药厂少量生产,省内纯属空白,许多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麻风病患者因没有良药而四处奔走呼号。金彰红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一方面敏锐地意识到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也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他决意涉足制药领域,开发生产雷公藤多苷片及其他皮肤病良药。他与中国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和新昌制药厂合作,1987年在厂内成立了中成药车间,着手进行开发工作。近两年的寒来暑往,在全厂职工的焦虑渴望中,雷公藤多苷片终于试制成功!1989年投放市场以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曾先后荣获《全国获奖药品临床应用信誉评价调查》信得过药品奖、“中日医学科技博览会博毅杯”金奖、浙江省优秀产品奖。这一新产品的开发,为公司生产药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药现代化的先行者
一炮打响后,金彰红开发新产品的念头一发而不可收。为了增加新品种,保持优良的产品结构,金彰红开始找“靠山”、求“依托”,他先后与浙江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中国药材集团搞“联姻”,发展科技生产联合企业,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科技生产水平。医药行业强手如林,得恩德却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以“中药起步,中药为主”为发展方向,继续开发出优力藤片、舒乐康胶囊、灵芝胶囊等10多种新一代中成药。1995年,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格列吡嗪胶囊和外用抗感染新药氧氟沙星软膏又双获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
“忠实于科学,献身于健康”是金彰红的座右铭,他呕心沥血,苦心经营,凭借科技开发产品,为这家创办于1957年的镇办企业换“脑”造“血”,更新自我,终于使之脱胎换骨,形成了集科技、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新模式。他不断攀亲联姻,与一些科研单位长期挂钩,目前已建立“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联合体”、“中国药材公司科研开发生产基地”等。
渴望的得到了,追求的收获了,面对接踵而来的成绩与荣誉,金彰红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将目光瞄向了新的奋斗目标。他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失时机地加强了对雷公藤优质、丰产及野生变家种技术的研究和试种,建立种植基地,如期完成雷公藤原药材种植产业化项目,既解决了雷公藤多苷系列产品开发中原药材供应不足的缺口,同时使大面积的荒山地每亩年创收1296元;既发展了新昌山区种植经济,又扶持了边缘贫困乡村农户脱贫致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2003年初,他又投资12亿元在四川绵阳创办了四川得恩德药业有限公司,目前,一期工程已经投产。新公司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年产提取物1500吨、年创产值4亿元的大中型现代化企业。
为有源头活水来
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金彰红没有忘记为此而付出了极大努力的职工。他注重从尊重职工的地位、关心职工冷暖做起,切实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把职工的危机感变成企业的凝聚力。这些年,员工们的工资每年按照15%递增,人均年收入逾万元,并享有养老保险、统筹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等福利。同时,他每年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健康检查。
金彰红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他与农民兄弟有着深厚的感情。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他不断吸收当地村民进厂,至今全厂250人中,有70%是本地农民。他知道,得恩德制药从建厂到现在已有40多年,企业能够稳步发展,除了政策,靠的就是农民兄弟。近年来,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个人荣誉接踵而来,有不少人劝金彰红在异地发展企业,但金彰红舍不得抛弃耕耘40多年的厂房和一起并肩作战的农民兄弟,他利用现有的土地和厂房进行GMP改造。
金彰红这位生长于天姥山麓的农民的儿子知道,要想有好的收获,必须为庄稼施足生长所需的肥料;企业要发展,也要舍得花大钱“施肥”,就是要为企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金彰红在走马上任之初,就高瞻远瞩地提出:办厂先育人,育人才能兴企业。他选送了一批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到浙江医药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之后,又陆续将一批中层技术骨干送到有关大专院校进行重点培养,还一直与中国药科大学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公司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他还从科研单位聘请制药行业的专家教授来公司担任生产技术总监和新药开发的主帅。
2001年1月1日,金彰红组织创办了自己的学校--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职工学校,为提高公司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奠定了基础。金彰红兼任校长,并聘请了有关专家教授和技术骨干来担任学校的教师,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共同提高员工的素质,为得恩德的明天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员工队伍。
企业转制与机制转换
2000年上半年,金彰红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把一个具有40多年历史的乡镇企业,由集体企业转制为股份制性质的民营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办理了一切转制手续,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企业转制后,金彰红着手抓领导班子改建和员工的调整。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拆、增部门和岗位,对各职能部门、各岗位员工提出新的职能和要求。在人员的调整中,金彰红用以情待人的心态妥善处理下岗职工问题。
企业转制后,金彰红着重抓软硬件规范化管理。在硬件上,组织有关人员经过反复论证制订出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改造的总体方案。以几千万的投入用于各生产车间、中心化验室、配电房、制水系统以及厂区道路、绿化等改造,并新建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提取车间及相配套的公用工程,现已投入使用。改造后,公司的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总体布局更趋合理,基本符合GMP要求。到2003年6月,公司整体通过国家GMP认证,成为绍兴市首家整体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
在软件上,金彰红严抓企业管理,制订各种管理规程;在用人上实行干部聘任制、员工末位淘汰制;在工作中实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奖优罚劣;在分配上实行较合理的薪酬分配方式,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企业转制仅1年时间,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36.3%;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同比增长35%;实现税利650万元,同比增长38.2%。
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
金彰红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而在记者眼中,他更像一个热心肠的慈善家。
1998年夏,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水灾。金彰红收看新闻报道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为广大军民抗洪抢险的情景所感动,更为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担忧。他想,洪灾之后,灾区肯定需要大批抗菌类药品,我们得尽点力。主意一定,他立即组织公司全体员工加班加点,生产氧氟沙星软膏、氧氟沙星片、诺氟沙星、舒乐康胶囊和格迪胶囊等6种抗菌药品及保健药品。经过7天7夜奋战,这批药品保质保量完成。8月24日,金彰红专门委托县民政局将这批价值100多万元的药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了灾区人民手中,为他们重建家园送上温暖,树立了良好的民主党派形象。由于事迹突出,《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各级媒体竞相报道,金彰红还应邀参加了民政部、全国工商联、中央电视台联办的“抗洪救灾表彰大会”,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授予金彰红“人民不会忘记”奖牌。
作为一位创业几十年并硕果累累、在地方上德高望重的民营企业家,金彰红一直热心于扶贫济困和公益助学。作为新昌县民建总支负责人之一,他更是出钱出力,全力支持民建活动。县民建总支每年组织到革命老区、贫困山区义诊,送医送药,其中50%的药品由金彰红提供。
他心系家乡的文教事业。2003年11月19日,是金彰红60岁的生日,但是他没有大摆寿宴,而是将自己几十年创业所得的50万元钱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新昌儒岙中学的迁建工程。每年教师节,他总是要向辛勤耕耘的教师略表心意;儒岙中学扩建校舍、双彩等乡镇筹建“希望小学”,他都慷慨出资。儒岙镇官元庙村初一学生胡玲兰因家境困难而面临失学,金彰红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前往看望,并将其列为资助对象,至今金彰红已先后与8位贫困生结对。山区群众修桥铺路、农村电网改造、兴修水利等,他都看作“分内事”,尽力相助。
金彰红做过的好事、善事不胜枚举,他一如既往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各类捐款已超过300万元。
厚德载物行千里
金彰红为企业取名“得恩德”,有其深邃的思考。他是这样诠释“得”与“德”的:“得”即是得到,讲的是劳动所获;“德”即是道德,讲的是守信和品德。他认为,“得”与“德”应兼而有之。“得”之所获,“德”所以奉;“得”之以“德”,才能心安理得;“德”者多“得”,更能处处积德。
“得”之所获,“德”所以奉。厚德载物,行稳致远。遥望未来,金彰红心中已胜券在握:创特色,以现代化中药立足制药行业;创品牌,以规模效应笑傲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