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中国职业装的“红帮”传人
——记宁波培罗成集团公司董事长陆信国
发布时间:2010-05-14 09:32:36
|
作者: 朱红军
传承与创新,当人们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契合点时,也就预示着一种充满活力、前途光明的成功。陆信国就缔造了这样的成功范式--把“红帮”精神注入到现代化服装产业的最新潮流中,从而使得培罗成的品牌价值数以亿计。陆信国,宁波培罗成集团公司董事长,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宁波市十大杰出青年、宁波市九届青联常委、鄞州区第十二届政协委员、鄞州区第二届青联副主席。
“红帮”裁缝,中国西服的先驱,世界服装的著名流派。他们重质量、讲信誉,制作了中国人第一套西装以及第一套适合国人穿的中山装,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店,并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出版了第一部西服理论著作。
陆信国与“红帮”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不久,在离宁波市区大约10公里不到,有一个叫江六村的地方,这是一个有200多户村民的行政村。1984年,村里的妇女主任,时年40岁的史利英,即陆信国的母亲,为了解决村里的富余劳动力问题,率领19个姐妹,用1000元钱,开办了江六村化纤劳保用品厂。那时,缝纫机都是十几个妇女从家中带来的,由于只是从事劳保手套、袖套、围裙等产品的简单加工,利润十分微薄。
在开始经营的一年当中,史利英时常思考,这种小厂,唯一依靠的是妇女们缝缝剪剪的辛劳,有没有什么办法生产更好的产品呢?1985年,一条并不起眼的消息出现在《宁波日报》上--上海西服特级大师陆成法在宁波奉化指导成立西服厂并任技术顾问。陆成法师傅竟然出生在自己的家乡江六村!其时,由于建国后西服只是国家领导人在外交场合穿着的服装,西服产业没有了过去的辉煌,像陆成法这样的“红帮”传人已是屈指可数。陆成法是当时中国“红帮”裁缝的代言人,通过多年实践,集欧美西服之长,创造性地开发出了适合亚洲人体形的新样板,成为当时独树一帜的中国西服制造业领衔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西服,很多出自其手。
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史利英的脑海:我们也可以聘请陆成法。
史利英三次到上海登门拜访,向陆成法坦言:“我是江六村的媳妇,准备带着江六村的妇女姐妹开办西服厂,请大师帮忙。”诚心和乡情终于打动了陆成法师傅,他答应尽力帮助家乡人。
通过陆师傅的精心指导,史利英带领着一群姐妹开始加工西裤,踏入了服装制造业的门槛。这一年,陆成法师傅还帮助史利英与上海纺织局合资创办了宁波鄞县培罗成西服厂,“培罗成”的“成”字就是“陆成法”的“成”字,这是史利英一再强调为感恩陆大师,一定要加上去的。史利英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很多年以后,为了纪念陆成法大师,史利英还把培罗成集团发家之地的一条主干道命名为“成法路”。
早期,陆成法师傅还只是受聘担任培罗成西服厂的技术顾问,为厂里培训技术工人。在后来两年的企业经营实践中,史利英发现,“红帮”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一套合身的西服是“红帮”人勤劳、吃苦、敢于创新的结晶,其中蕴涵着“红帮”人高深的技艺与平和的心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服将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出于长远的考虑,史利英安排自己的儿子陆信国进入培罗成,从事西服的生产和销售,希望陆信国能够成为一个“红帮”传人。
1989年,陆信国在母亲的安排下远涉重洋到日本留学,学习企业经营管理。20世纪90年代初,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陆信国认识到当时国际上职业装产业刚走向成熟期,但是国内还没有起步,职业的敏感告诉他,职业装在国内将大有可为。于是,在同行都还把主要精力放在西服这一单纯的市场时,陆信国以超前的意识提出了“利用名牌培罗成西服效应发展职业服装”的经营策略,开辟出一条与其他同行企业完全不一样的发展之路。
20世纪90年代初,西服作为中国服装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已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在行业中已形成几大强势品牌,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宁波,并且是在一个方圆不足10公里的区域内。“培罗成虽然也位列其中,但和其他兄弟企业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如何与这些巨头共存共荣,并在夹缝之中求生存、求发展,是我们当时考虑的首要问题。”现在已是培罗成集团董事长的陆信国,回忆起往事娓娓道来。
1995年开始,陆信国将培罗成西服定位在零售市场和职业装市场两条路发展,在保持原有业务的前提下,全力开发职业装市场。正是这一独具匠心的思路,为培罗成的发展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石。但走职业装道路,对于培罗成来说也是必然的选择。在大工业文明面前,“红帮”人的很多做法,让一般人感觉似乎是过时的,但在个性化服务上却能体现出他们的优点。当培罗成进入职业装领域,需求咨询、度身设计、样衣展示、量身定制、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生产模式、零星补做和热线服务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用名牌西服的做法来生产职业装,让培罗成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成为先驱者。
通过现代工业对传统的嫁接,培罗成不断用创新的手段在制作加工中强力突出“人性化”设计和生产,让每一个顾客的尺码通过法国力克的CAD单量单排软件资料,形成单个用户的资料,在反复核对后通过网络传输到生产车间,迅捷又科学。他们采用来自意大利的面料预缩机进行处理,预缩完的面料在法国力克自动无张力拉布机上进行拉布,避免了布料受到张力拉长和纤维变形而引起的尺寸误差。同时,为保证培罗成西服的合身贴体,初裁的毛片经过世界顶级的德国坎尼吉塞黏合机黏上德国骏马西服专用黏合衬,从而使得培罗成服装款款合身。
“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培罗成已经以一种高姿态占据了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职业装生产基地,职业装已成为培罗成不可放弃的优势。”陆信国自豪地说。
如今,在陆信国的带领下,“培罗成”产品先后荣获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培罗成集团更是进入中国民企500强的行列,其品牌以近26亿元的价值名列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榜。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陆信国始终坚持“奉献事业,造福人民,回报社会”的企业文化理念,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建造幼儿园,解决有子女职工的后顾之忧;为贵州晴隆县新建了一所“培罗成希望小学”,支持边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捐款160多万元,慰问长江特大洪水的灾民;数次为村里捐款,用于修路等公益事业。2002年10月20日,怀着对社会的回报之心,陆信国又一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代表培罗成集团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捐赠150万元人民币,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业内人士的尊重。
在服装行业获得骄人业绩之后,陆信国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宽广的市场领域。目前培罗成集团已经涉足印刷、金融投资、地产等领域,相信培罗成在传承“红帮”精神的道路上必将赢得更加红火的明天。
“红帮”裁缝,中国西服的先驱,世界服装的著名流派。他们重质量、讲信誉,制作了中国人第一套西装以及第一套适合国人穿的中山装,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店,并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出版了第一部西服理论著作。
陆信国与“红帮”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不久,在离宁波市区大约10公里不到,有一个叫江六村的地方,这是一个有200多户村民的行政村。1984年,村里的妇女主任,时年40岁的史利英,即陆信国的母亲,为了解决村里的富余劳动力问题,率领19个姐妹,用1000元钱,开办了江六村化纤劳保用品厂。那时,缝纫机都是十几个妇女从家中带来的,由于只是从事劳保手套、袖套、围裙等产品的简单加工,利润十分微薄。
在开始经营的一年当中,史利英时常思考,这种小厂,唯一依靠的是妇女们缝缝剪剪的辛劳,有没有什么办法生产更好的产品呢?1985年,一条并不起眼的消息出现在《宁波日报》上--上海西服特级大师陆成法在宁波奉化指导成立西服厂并任技术顾问。陆成法师傅竟然出生在自己的家乡江六村!其时,由于建国后西服只是国家领导人在外交场合穿着的服装,西服产业没有了过去的辉煌,像陆成法这样的“红帮”传人已是屈指可数。陆成法是当时中国“红帮”裁缝的代言人,通过多年实践,集欧美西服之长,创造性地开发出了适合亚洲人体形的新样板,成为当时独树一帜的中国西服制造业领衔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西服,很多出自其手。
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史利英的脑海:我们也可以聘请陆成法。
史利英三次到上海登门拜访,向陆成法坦言:“我是江六村的媳妇,准备带着江六村的妇女姐妹开办西服厂,请大师帮忙。”诚心和乡情终于打动了陆成法师傅,他答应尽力帮助家乡人。
通过陆师傅的精心指导,史利英带领着一群姐妹开始加工西裤,踏入了服装制造业的门槛。这一年,陆成法师傅还帮助史利英与上海纺织局合资创办了宁波鄞县培罗成西服厂,“培罗成”的“成”字就是“陆成法”的“成”字,这是史利英一再强调为感恩陆大师,一定要加上去的。史利英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很多年以后,为了纪念陆成法大师,史利英还把培罗成集团发家之地的一条主干道命名为“成法路”。
早期,陆成法师傅还只是受聘担任培罗成西服厂的技术顾问,为厂里培训技术工人。在后来两年的企业经营实践中,史利英发现,“红帮”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一套合身的西服是“红帮”人勤劳、吃苦、敢于创新的结晶,其中蕴涵着“红帮”人高深的技艺与平和的心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服将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出于长远的考虑,史利英安排自己的儿子陆信国进入培罗成,从事西服的生产和销售,希望陆信国能够成为一个“红帮”传人。
1989年,陆信国在母亲的安排下远涉重洋到日本留学,学习企业经营管理。20世纪90年代初,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陆信国认识到当时国际上职业装产业刚走向成熟期,但是国内还没有起步,职业的敏感告诉他,职业装在国内将大有可为。于是,在同行都还把主要精力放在西服这一单纯的市场时,陆信国以超前的意识提出了“利用名牌培罗成西服效应发展职业服装”的经营策略,开辟出一条与其他同行企业完全不一样的发展之路。
20世纪90年代初,西服作为中国服装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已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在行业中已形成几大强势品牌,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宁波,并且是在一个方圆不足10公里的区域内。“培罗成虽然也位列其中,但和其他兄弟企业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如何与这些巨头共存共荣,并在夹缝之中求生存、求发展,是我们当时考虑的首要问题。”现在已是培罗成集团董事长的陆信国,回忆起往事娓娓道来。
1995年开始,陆信国将培罗成西服定位在零售市场和职业装市场两条路发展,在保持原有业务的前提下,全力开发职业装市场。正是这一独具匠心的思路,为培罗成的发展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石。但走职业装道路,对于培罗成来说也是必然的选择。在大工业文明面前,“红帮”人的很多做法,让一般人感觉似乎是过时的,但在个性化服务上却能体现出他们的优点。当培罗成进入职业装领域,需求咨询、度身设计、样衣展示、量身定制、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生产模式、零星补做和热线服务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用名牌西服的做法来生产职业装,让培罗成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成为先驱者。
通过现代工业对传统的嫁接,培罗成不断用创新的手段在制作加工中强力突出“人性化”设计和生产,让每一个顾客的尺码通过法国力克的CAD单量单排软件资料,形成单个用户的资料,在反复核对后通过网络传输到生产车间,迅捷又科学。他们采用来自意大利的面料预缩机进行处理,预缩完的面料在法国力克自动无张力拉布机上进行拉布,避免了布料受到张力拉长和纤维变形而引起的尺寸误差。同时,为保证培罗成西服的合身贴体,初裁的毛片经过世界顶级的德国坎尼吉塞黏合机黏上德国骏马西服专用黏合衬,从而使得培罗成服装款款合身。
“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培罗成已经以一种高姿态占据了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职业装生产基地,职业装已成为培罗成不可放弃的优势。”陆信国自豪地说。
如今,在陆信国的带领下,“培罗成”产品先后荣获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培罗成集团更是进入中国民企500强的行列,其品牌以近26亿元的价值名列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榜。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陆信国始终坚持“奉献事业,造福人民,回报社会”的企业文化理念,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建造幼儿园,解决有子女职工的后顾之忧;为贵州晴隆县新建了一所“培罗成希望小学”,支持边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捐款160多万元,慰问长江特大洪水的灾民;数次为村里捐款,用于修路等公益事业。2002年10月20日,怀着对社会的回报之心,陆信国又一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代表培罗成集团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捐赠150万元人民币,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业内人士的尊重。
在服装行业获得骄人业绩之后,陆信国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宽广的市场领域。目前培罗成集团已经涉足印刷、金融投资、地产等领域,相信培罗成在传承“红帮”精神的道路上必将赢得更加红火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