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谋略 勇于实干
—— 记中国农业银行慈溪市支行行长张定伟
发布时间:2010-05-24 11:20:48
|
作者: 阮洁文
在金融业处于企业逃废债务成为一大问题的困难环境下,他作为中国农业银行一家县级支行的业务副行长临危受命,为了全面提升资产质量,频出“险棋”,最终化险为夷,创造了令同行折服的业绩。其实,“险棋”的背后是理性的思考加上果断的作风。他还把理性的触角延伸到参政议政工作之中,敢言善谏,忠实地履行着作为一名慈溪市政协常委的职责。
被人称为实干型、专家型行长的张定伟,无论是外表还是骨子里,都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他话语不多,但冷静、理性、思辨的特性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4年新春伊始,在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工作会议上,张定伟再次成为焦点人物。在分行一年一度的行处级干部大会上,专门腾出半天时间,让一个支行的副行长介绍工作经验,这在分行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勇吃“螃蟹”扭亏为盈
今天的慈溪农行,是慈溪商业银行中的老大,也是宁波农行系统的冠军行。2004年,慈溪农行赢利1.79亿元,居宁波农行首位,在浙江省农行中排名第四。近年来,慈溪农行多次被全国金融系统、农总行评为先进行,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但是,这家光彩夺目的明星行,几年前却曾经四面楚歌。1998年,张定伟升任慈溪农行副行长之际,该市的不少企业正面临转制或刚刚完成转制,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农行的传统客户是乡镇企业,逃废现象更是严重。当时不良贷款和隐性不良贷款高达6.5亿元,而全行本外币贷款总额仅为13.7亿元,不良占比高达47.5%。横向比较该市的其他金融机构,如工行、中行、建行等不良占比均在10%以下。农行的处境可以说是困难的。
临危受命,作为一名业务行长,张定伟的内心着实不轻松。他清楚地意识到,治标还得先治本,只有把这个顽疾治好了,慈溪农行才能起死回生。“不干则已,干就要尽全力做到最好”,经过周密而细致的调查分析,他果断采取措施,在全行集中一年时间开展清收不良贷款及应收未收利息的“双清”专项活动:实行“贷款清收”责任制和奖罚制,将不良贷款逐户落实到责任人,分门别类制定对策;清收和降低风险给予奖励,奖不封顶,否则就要处罚,最高处罚额为1万元,累计超过1万元建议下岗。措施刚一出台,就有员工对“清非有奖”做法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对经办人原先造成的不良贷款不但不追究责任,反而有奖,贷款烂得越多,奖金拿得越多有失公平。一些资产质量较好的单位意见也很大,觉得资产质量越好反而越得不到奖励。有人说这是一着“险棋”。
面对来自全行上下的巨大压力,张定伟没有退缩。他专门召开了由各单位负责人和信贷骨干参加的“清非”动员大会,强调“清非”是关系全行上下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只有不良贷款比率下去了,全行人气才能上来,业务才能发展,效益才能提高,牺牲局部利益是不得已而为之。动员会从上午8点一直开到晚上8点,许多基层负责人相继提出各种尖锐的问题,但经张定伟深入浅出地分析解释,都无一例外地点了头。经过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全行上下统一了认识,为打赢“清非”大战做好了思想准备。
“清非”大战开始后,张定伟就从行长室“消失”了。他的身影出现在全市的各个“清非”战场,每天,他奔波于三北大地,了解各单位“清非”最新进展,与“清非”小组商量对策,与“清非”人员吃住在一起、一起收贷款、一起“啃”逃债“硬骨头”。他舍小家为大家,女儿连续两个月都没能见到父亲,张定伟也只能在心里默默思念和愧疚。白天跑“清非”,晚上思“清非”,为了打好这一仗,张定伟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就餐毫无规律,加上过度疲劳,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额头上多了好几条深深的“沟”。
实践中,他总结出兼并转移、抵债出租、代讨债权、依法起诉等“清非十法”,指导员工根据不同的企业风险状况,巧妙运筹,灵活运用。在他的诱导和努力下,员工们从内心接受了这项举措。通过一年的努力,“双清”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当年清收贷款7490万元,清收应收未收利息1000余万元,有效地提高了资产质量。与此同时,张定伟趁热打铁,加强风险管理,使农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占比连续五年实现“双降”。截至2003年底,慈溪农行的不良占比降至3.05%,被农总行评为“信贷资产百优行”。
“清非”的成功有效地扭转了慈溪农行的经营状况,使慈溪农行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扔掉包袱,轻装上阵,为全行业务经营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独具慧眼 绝招迭出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张定伟的名言是:慢进也是退。他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旋律,每年有的放矢,抓好重点,带领慈溪农行一年一个台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对待工作,张定伟永远充满激情,他似乎从不疲倦,因为他永远有新思路、新目标。经过1999年的集中“清非”,一些客户经理产生了怕放贷款的思想,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张定伟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向客户经理灌输信贷营销理念,提出在抓好差劣客户的主动退出和不良资产清收的同时,要对优良客户和潜力型客户进行重点信贷营销,并分别给予奖励。当时这一做法在慈溪市金融系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少人认为只听说过吸存有奖,放贷有奖似乎不太妥当。张定伟认为,谁拥有优良客户,谁就拥有信贷市场的主动权,营销优良贷款客户,奖励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为使客户经理进一步明确营销方向,他组织进行了超前调查,在宁波市农行系统率先建立起行业调查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慈溪市经济发展情况和各主要支柱产业进行调查,将全市负债率低、效益佳、潜力大、管理者素质高的企业筛选出来,为客户经理开展有效营销提供依据。而他本人也带领业务发展部和信贷管理部主要负责人定期拜访重点企业负责人,亲自参加信贷营销,进行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在与企业的交流中,张行长坚持原则、果断敏捷,在谈判中善于找到企业与银行利益之间的平衡点,并且以律师、经济师的双重身份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他的睿智赢得了企业的赞誉,许多企业老总把他当作朋友、视为老师。他的信贷营销,使银企关系上升为朋友关系、手足之情,“金凤凰”们纷纷栖足慈溪农行,给慈溪农行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在慈溪金融界,张定伟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绝不局限于眼前的成绩,善于挑战自我,独辟蹊径。在不少客户的印象中,农行与国际业务似乎并不沾边。2001年以前,慈溪市的国际业务也确实被中行“垄断”,张行长偏偏要从中行手中分得一杯“羹”。他提出把国际业务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迅速扭转农行在客户心中国际业务薄弱的局面,做到国际业务与本币业务良性互动发展,以发展和巩固优良客户群体。他确立了全行办国际业务的模式,按照“谁营销,谁管理,谁获利”的原则制订考核办法,改进结算手段,加强网络建设。在服务手段上,开展上门跑单、接单等服务,使国际业务迅速发展壮大。当年,全行国际结算业务量首次突破1亿美元,从上年的5700万美元增加到14128万美元,国际业务市场份额由年初的9.85%上升到17.25%,上升了7.4个百分点,在慈溪市金融系统中仅次于中行,一年内即赶超工行和建行。此后两年,慈溪农行国际业务年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国际结算业务量突破4亿美元。
贷后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信贷风险的控制能力,张定伟非常形象地说:抓贷后管理可“掘地三尺”,对不良苗头要“斩草除根”。为增加贷后管理的透明度,增强相互监督的力度,张定伟首创了贷后管理“阳光作业”法,即每年年初集中一个月组织信贷管理人员和信贷骨干,分组对全行所有客户进行一次年审,内查信贷档案,外查企业财务,把贷款运转置于“阳光”下,由检查小组根据信贷规则作出综合评价,并向所在单位作书面反馈,指出信贷客户风险环节并限期整改。作为“阳光作业”的首创者,张定伟本人在其中积累了大量信息,大到企业最高授信额度,小到企业某笔贷款到期日,他都了然于心,成为全行信贷客户情况的“活字典”。一年一度的“阳光作业”,把贷后管理抓到了根子上,得到了上级行的充分肯定,《中国城乡金融报》也在头版重要位置介绍了张定伟的“阳光作业”法和贷后管理经。
工作中,张定伟雷厉风行,讲究效率。如果批评错了人,事后他会放下行长的架子,主动道歉。但如果谁工作推诿、办事拖沓,他也许会跟你拍桌子,但他拍得让人心服口服,因为他实事求是,没有私心,并且勇于承担责任。
敢言善谏 硕果累累
作为一名业务行长,张定伟无疑是成功的。作为民建慈溪总支部副主任、政协常委,张定伟责无旁贷,他以冷静、理性的思维和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关注着慈溪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他的许多前瞻性意见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效果十分明显。如1997年他撰写的《关于当前我市企业逃债废债情况的调查报告》,列举了企业逃债废债的6种情况和治理企业逃债废债的4项措施,得到了当时浙江省副省长叶荣宝的肯定,作了批示,要求各县、市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并在《联谊报》头版头条刊登。他向市委、市政府递交的《我市供销社企业清退社员股金困难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议被采纳后,使3亿多股金减少到1.3亿,降低了风险,促进了社会稳定。他在慈溪市政协七届四次全会上作的《未雨绸缪,超前考虑我市工业经济支撑要素》被市政协评为优秀建议提案。张定伟更是一名提案撰写大户,在历任七届、八届政协委员的短短7年中,他共提交了10篇提案稿,有些相当有分量,如《对破产企业责任者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关停企业闲置资产重组已是当务之急》等提案,分析全面、透彻,建议针对性强,有不少已被采纳。张定伟还是慈溪民建分管调研的副主任,他的真知灼见同样在慈溪民建的参政议政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他的引导下,《法院执行难》等提案被采纳实施后,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社会反响较好;《优化投资环境,迎接大桥经济》还被市政协评为优秀建议提案。
2005年,张定伟被任命为农行慈溪市支行行长。“善谋、实干”,张定伟在不同的人生舞台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让我们祝愿他明天一定会更好!
被人称为实干型、专家型行长的张定伟,无论是外表还是骨子里,都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他话语不多,但冷静、理性、思辨的特性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4年新春伊始,在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工作会议上,张定伟再次成为焦点人物。在分行一年一度的行处级干部大会上,专门腾出半天时间,让一个支行的副行长介绍工作经验,这在分行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勇吃“螃蟹”扭亏为盈
今天的慈溪农行,是慈溪商业银行中的老大,也是宁波农行系统的冠军行。2004年,慈溪农行赢利1.79亿元,居宁波农行首位,在浙江省农行中排名第四。近年来,慈溪农行多次被全国金融系统、农总行评为先进行,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但是,这家光彩夺目的明星行,几年前却曾经四面楚歌。1998年,张定伟升任慈溪农行副行长之际,该市的不少企业正面临转制或刚刚完成转制,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农行的传统客户是乡镇企业,逃废现象更是严重。当时不良贷款和隐性不良贷款高达6.5亿元,而全行本外币贷款总额仅为13.7亿元,不良占比高达47.5%。横向比较该市的其他金融机构,如工行、中行、建行等不良占比均在10%以下。农行的处境可以说是困难的。
临危受命,作为一名业务行长,张定伟的内心着实不轻松。他清楚地意识到,治标还得先治本,只有把这个顽疾治好了,慈溪农行才能起死回生。“不干则已,干就要尽全力做到最好”,经过周密而细致的调查分析,他果断采取措施,在全行集中一年时间开展清收不良贷款及应收未收利息的“双清”专项活动:实行“贷款清收”责任制和奖罚制,将不良贷款逐户落实到责任人,分门别类制定对策;清收和降低风险给予奖励,奖不封顶,否则就要处罚,最高处罚额为1万元,累计超过1万元建议下岗。措施刚一出台,就有员工对“清非有奖”做法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对经办人原先造成的不良贷款不但不追究责任,反而有奖,贷款烂得越多,奖金拿得越多有失公平。一些资产质量较好的单位意见也很大,觉得资产质量越好反而越得不到奖励。有人说这是一着“险棋”。
面对来自全行上下的巨大压力,张定伟没有退缩。他专门召开了由各单位负责人和信贷骨干参加的“清非”动员大会,强调“清非”是关系全行上下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只有不良贷款比率下去了,全行人气才能上来,业务才能发展,效益才能提高,牺牲局部利益是不得已而为之。动员会从上午8点一直开到晚上8点,许多基层负责人相继提出各种尖锐的问题,但经张定伟深入浅出地分析解释,都无一例外地点了头。经过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全行上下统一了认识,为打赢“清非”大战做好了思想准备。
“清非”大战开始后,张定伟就从行长室“消失”了。他的身影出现在全市的各个“清非”战场,每天,他奔波于三北大地,了解各单位“清非”最新进展,与“清非”小组商量对策,与“清非”人员吃住在一起、一起收贷款、一起“啃”逃债“硬骨头”。他舍小家为大家,女儿连续两个月都没能见到父亲,张定伟也只能在心里默默思念和愧疚。白天跑“清非”,晚上思“清非”,为了打好这一仗,张定伟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就餐毫无规律,加上过度疲劳,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额头上多了好几条深深的“沟”。
实践中,他总结出兼并转移、抵债出租、代讨债权、依法起诉等“清非十法”,指导员工根据不同的企业风险状况,巧妙运筹,灵活运用。在他的诱导和努力下,员工们从内心接受了这项举措。通过一年的努力,“双清”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当年清收贷款7490万元,清收应收未收利息1000余万元,有效地提高了资产质量。与此同时,张定伟趁热打铁,加强风险管理,使农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占比连续五年实现“双降”。截至2003年底,慈溪农行的不良占比降至3.05%,被农总行评为“信贷资产百优行”。
“清非”的成功有效地扭转了慈溪农行的经营状况,使慈溪农行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扔掉包袱,轻装上阵,为全行业务经营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独具慧眼 绝招迭出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张定伟的名言是:慢进也是退。他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旋律,每年有的放矢,抓好重点,带领慈溪农行一年一个台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对待工作,张定伟永远充满激情,他似乎从不疲倦,因为他永远有新思路、新目标。经过1999年的集中“清非”,一些客户经理产生了怕放贷款的思想,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张定伟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向客户经理灌输信贷营销理念,提出在抓好差劣客户的主动退出和不良资产清收的同时,要对优良客户和潜力型客户进行重点信贷营销,并分别给予奖励。当时这一做法在慈溪市金融系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少人认为只听说过吸存有奖,放贷有奖似乎不太妥当。张定伟认为,谁拥有优良客户,谁就拥有信贷市场的主动权,营销优良贷款客户,奖励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为使客户经理进一步明确营销方向,他组织进行了超前调查,在宁波市农行系统率先建立起行业调查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慈溪市经济发展情况和各主要支柱产业进行调查,将全市负债率低、效益佳、潜力大、管理者素质高的企业筛选出来,为客户经理开展有效营销提供依据。而他本人也带领业务发展部和信贷管理部主要负责人定期拜访重点企业负责人,亲自参加信贷营销,进行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在与企业的交流中,张行长坚持原则、果断敏捷,在谈判中善于找到企业与银行利益之间的平衡点,并且以律师、经济师的双重身份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他的睿智赢得了企业的赞誉,许多企业老总把他当作朋友、视为老师。他的信贷营销,使银企关系上升为朋友关系、手足之情,“金凤凰”们纷纷栖足慈溪农行,给慈溪农行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在慈溪金融界,张定伟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绝不局限于眼前的成绩,善于挑战自我,独辟蹊径。在不少客户的印象中,农行与国际业务似乎并不沾边。2001年以前,慈溪市的国际业务也确实被中行“垄断”,张行长偏偏要从中行手中分得一杯“羹”。他提出把国际业务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迅速扭转农行在客户心中国际业务薄弱的局面,做到国际业务与本币业务良性互动发展,以发展和巩固优良客户群体。他确立了全行办国际业务的模式,按照“谁营销,谁管理,谁获利”的原则制订考核办法,改进结算手段,加强网络建设。在服务手段上,开展上门跑单、接单等服务,使国际业务迅速发展壮大。当年,全行国际结算业务量首次突破1亿美元,从上年的5700万美元增加到14128万美元,国际业务市场份额由年初的9.85%上升到17.25%,上升了7.4个百分点,在慈溪市金融系统中仅次于中行,一年内即赶超工行和建行。此后两年,慈溪农行国际业务年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国际结算业务量突破4亿美元。
贷后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信贷风险的控制能力,张定伟非常形象地说:抓贷后管理可“掘地三尺”,对不良苗头要“斩草除根”。为增加贷后管理的透明度,增强相互监督的力度,张定伟首创了贷后管理“阳光作业”法,即每年年初集中一个月组织信贷管理人员和信贷骨干,分组对全行所有客户进行一次年审,内查信贷档案,外查企业财务,把贷款运转置于“阳光”下,由检查小组根据信贷规则作出综合评价,并向所在单位作书面反馈,指出信贷客户风险环节并限期整改。作为“阳光作业”的首创者,张定伟本人在其中积累了大量信息,大到企业最高授信额度,小到企业某笔贷款到期日,他都了然于心,成为全行信贷客户情况的“活字典”。一年一度的“阳光作业”,把贷后管理抓到了根子上,得到了上级行的充分肯定,《中国城乡金融报》也在头版重要位置介绍了张定伟的“阳光作业”法和贷后管理经。
工作中,张定伟雷厉风行,讲究效率。如果批评错了人,事后他会放下行长的架子,主动道歉。但如果谁工作推诿、办事拖沓,他也许会跟你拍桌子,但他拍得让人心服口服,因为他实事求是,没有私心,并且勇于承担责任。
敢言善谏 硕果累累
作为一名业务行长,张定伟无疑是成功的。作为民建慈溪总支部副主任、政协常委,张定伟责无旁贷,他以冷静、理性的思维和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关注着慈溪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他的许多前瞻性意见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效果十分明显。如1997年他撰写的《关于当前我市企业逃债废债情况的调查报告》,列举了企业逃债废债的6种情况和治理企业逃债废债的4项措施,得到了当时浙江省副省长叶荣宝的肯定,作了批示,要求各县、市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并在《联谊报》头版头条刊登。他向市委、市政府递交的《我市供销社企业清退社员股金困难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议被采纳后,使3亿多股金减少到1.3亿,降低了风险,促进了社会稳定。他在慈溪市政协七届四次全会上作的《未雨绸缪,超前考虑我市工业经济支撑要素》被市政协评为优秀建议提案。张定伟更是一名提案撰写大户,在历任七届、八届政协委员的短短7年中,他共提交了10篇提案稿,有些相当有分量,如《对破产企业责任者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关停企业闲置资产重组已是当务之急》等提案,分析全面、透彻,建议针对性强,有不少已被采纳。张定伟还是慈溪民建分管调研的副主任,他的真知灼见同样在慈溪民建的参政议政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他的引导下,《法院执行难》等提案被采纳实施后,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社会反响较好;《优化投资环境,迎接大桥经济》还被市政协评为优秀建议提案。
2005年,张定伟被任命为农行慈溪市支行行长。“善谋、实干”,张定伟在不同的人生舞台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让我们祝愿他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