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会员风采
我的位置:主页  > 组织建设 > 会员风采
追逐潮头的民营企业家
—— 记上海万宇(集团)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久林
发布时间:2010-05-24 11:22:32
  |  
作者: 史奇山
    王久林从山沟沟走来,在大都市发展,一直追赶时代新潮,人生追求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同步。求新长才干、益智谋,房地产业低迷时看到其灿烂前景,参与办学亏损百万元仍执着无悔,这时的王久林,岂非现代风采民营企业家!真是改革多壮志,发展出人才。

  中国民间有句酸涩的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然而,王久林却说:对于我,儿时的苦楚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财富。

在山沟里

  王久林,1955年出生在象山县的一个山村--里考坑。家有弟兄三个,三兄弟合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各自闯荡“江湖”,如今都有上亿元的资产。王久林中等身材,精干温和,虽受经济大潮的洗礼,创出了一番令人钦佩的业绩,却看不出一丝“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姿态。他为人极为低调,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宁波市人大代表、民建宁波市委常委,至今从未以个人专题的形式在媒体上露面。难怪很多人都说他不像个做生意的人,更不像做建筑生意的人,倒像个大学教授。

  13岁时,一场大火让王久林家变得一无所有。父亲咬着牙关在一块山坡地上辟出一方土地,像蚂蚁做窝似地重建栖身之地,还挖空心思让三兄弟读书识理。矮小瘦弱的王久林见到家中的局面硬是自作主张放下书包参加队里的劳动,父亲拗不过他只得随他。他一天只能赚到1.3个工分,10个工分所得是七八毛钱,可见他所取得的价值了。由于解放初期一些莫名的原因,他父亲成了一个有政治问题的农民,这使王久林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动力--我必须要比人家做得好,必须尽心尽力、勤劳诚实,来证明自己也是社会的有用之材。

  背负着父亲有政治问题的包袱,并且只读了5年书的王久林,后来却当上了生产队的会计。他的会计业务不是哪个人教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看”会的。关于王久林当会计的事有颇为滑稽,同时也耐人寻味的情节,他做着会计的工作,却不能说村上的会计是他,为什么?因为他父亲是一个有政治问题的人。他不管有没有会计的“名分”,反正做得认认真真、诚诚恳恳、规规矩矩。现在回过头去想一想,他少年时所形成的为人处事的性格,也是他日后事业成功的一大缘由。

  到了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到户的年头,他分到了1.3亩地。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总算解放了,现在可以自己安排自己了。他觉得土地承包到户是彻底地跳出了“大呼隆”出工又“大呼隆”收工的无效劳作。可是,要在这一亩三分土地上发家致富也是难上加难。穷则思变,他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火。一个信息半路上传到他的耳朵里:附近一个乡的工厂里有车间空着,有意向外承包。只摸过镰刀从未握过头的他,斗胆上门承包了一个五金车间。他成了里里外外的一把手,跑业务、进材料、管质量、出产品,好在他做过会计,懂得核算,一年下来竟然赚了万余元。

  正当他小试牛刀时,他所在的村里办了一个厂,村上多次召唤他回村,但不是让他去当厂长,而是跑供销、当会计。开出的月薪是30元,一年才360元。这实在让他犯难了好多时日,但最终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他意识到,这是村组织对他的信任,乡亲对他的认同。他毅然丢下了年收入可超万元的行当,也因此被相识的人看成“傻瓜”。

  为保证村办厂的业务,他来到了宁波。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举目无亲的陌生天地。他住在3块钱一晚的旅社里,借来电话号码本,从里边寻觅与他业务相关的厂家。天一亮,向人借了辆自行车一家接一家地跑,个中的甜酸苦辣,至今让他记忆犹新。但利用电话号码本,让他懂得了掌握信息的重要性;与素不相识的人打交道,让他学到了人际交往中以真诚换信任的基本法则。这个从未为生意到过宁波的山里人竟然以他的执着和真诚,为村办企业的业务来源开辟了一方天地!

  村里人对他的评价简单明了:这后生聪明,做事实在、可靠!

走进都市

  当年,实行承包经营的大潮从大田开始,没过几个年头便开始席卷各个产业,势不可挡。里考坑村的小厂也别无选择地被推上了发包的行列,王久林承包了这家村办厂。这是一个小木器加工厂,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年利润一般可达20万元左右。他操持了三年,却从产品出县境时相关部门对木器产品审查趋严的征兆中觉察出前途不佳,要扩大经营是没指望的奢想。他没有沉醉在一年20万收益的美好现实中,承包期一满便主动放弃正生意红火的工厂。这是他在自己事业处在收获时段的第二次放弃!不管他有没有认识到,懂得放弃的确是一种难得的经营理念,并不是每个处在兴旺期的经营者都能做得到的。因为,他在估摸着变幻莫测的市场的同时,更在估摸着自己,在寻找两者之间最佳的结合点。

  这时,已经到了1986年,他看到了建筑行业正在兴起。他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山沟沟,移师宁波,开始挺进从未涉足过的建筑业。

  那个时候,建筑业还是刚刚兴起,建筑施工单位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加上当时建设项目不像现在这样多,承接业务的竞争非常激烈。一个国有、集体的小项目,不会承包给没有“婆家”的单干户来做,因此,他找了家“公”字号的公司挂靠。他开始承接的业务很小,最小的只有30万元,业主不可能把大项目交给一个对建筑业务一窍不通的人来做。因此,他还得不懂装懂。不过,他深深懂得,交谈的时候可以不懂装懂,做的时候就万万不可了。于是,他根椐自己要做的内容,四处打探相同类型的项目,细心地看、认真地记,此举大有早上当学徒、下午做师傅的意味。凭着胆量,更凭着刻苦,王久林竟然也做得有板有眼,最终承接到一项当时宁波市最大的工程--省外贸大厦工程。

  他并没有因此沉醉于这“侥幸”的成功之中,他深深懂得搞建筑光有管理水平,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很难有所作为。为此,他于1987年到宁波高专进修工民建专业,白天做工,晚上读书,风雨无阻,一读便是两年。学识的增长,加上他的胆识和为人的诚实,对事业的兢兢业业,到了1992年,他在宁波的建筑业中已经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腰包也鼓了。

  当宁波开发区成立的消息传到王久林的耳朵里时,他迅速地作出了反应:在开发区内注册成立了一家真正独立自主的民营建筑企业--宁波久通建筑装潢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他由此步入了私营企业独立法人的行列,到1997年,他的公司发展成为一家注册资金2000万元、具有国家二级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

  正当他全心全意创业的时候,他的企业也不可幸免地被卷入说不清道不明的三角债漩涡。凡与他打过交道的供应商、为他打过工的工人,说起王久林,最多的一句话是:王老板这个人实在太好了!由于他的爽气,欠人家的钱他付得一清二楚,而人家欠他的却越来越多。有一段时间,他竟然被拖欠了2000万元的工程款,他也去催讨过,但一遇见欠债人,听到对方一声叹息:“对不起啊,我最近确实周转困难……”他立时哑然,说不出一个催讨债务的字来。

  新年的钟声敲出了1998年的太阳,三角债依然困扰着建筑业。王久林身陷其间,然而,他没有怨天怨地,他意识到自己不能适应这样的局面,因为他怎么也拉不下脸,更拿不出死搅蛮缠的要债手段来。他坚持不可为钱而损害了人情,人情是无价的!于是,他决定从这一行业中退出,顺应时势的变化,去开拓新的生存空间。

风口浪尖

  1998年,是房地产开发低潮时期,全国大批的房产积压。他却投入资金3000万元,注册成立了宁波荣盛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他捧着大堆资料去审批,不料,当时对民营经济进入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准入门槛让他碰了个软钉子:一是要有资质,二是要有土地。这令他哭笑不得。好在这时的他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山沟“农民”,他与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进行了友善的讨论:公司还没有成立哪会有资质?我个人又不是房产开发公司,哪里有拥有土地的可能?要是真有土地,那倒是违法了。经过多次理论,经办人也觉得他说得颇有道理,但自己不能擅自取消这两个条件,便提出变通的办法,让他找一家有资质的公司担保,另外要有一个土地使用权意向的文书。他据理力争:我有3000万的注册资金以及金融单位出具的证明,怎么还要担保?这实在是没道理的事!于是又被他“推翻”了一条。然而对土地的要求怎么也无法说通对方。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他只得炮制出一份“土地出让意向书”,要不然他可能进不了这道门槛了。

  他的朋友不禁为他的举措捏了一把汗,因为那时全国上下房产积压,半拉子工程的房产可以说是遍地开花,房产开发商中落马破产的大有人在。他竟然逆水行舟,到底有何回天之力?而他自有他的想法:“媒体上隔三差五地报道,国家要全面取消福利分房,让房产进入市场。中国有那么多人口,现在住房条件又这么差,改善居住条件势在必行。因此,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必定看好。”

  结果他赢了。他在房产经营全线低迷的时段进入房产开发的行列,固然需要有一定资金作为后盾,但有资金的人大有人在,逆势而上的却是凤毛麟角。这就是一种前瞻性的经营谋略和经营理念。他把自己的经济实力与所得到的信息进行了及时的组合,不能不说是他经营成功的又一个缘由。

  从1999年开始,他的房产开发一步步涉足镇海、宁波、上海、苏州。进入苏州是在2002年,当时某地块竞拍底价每亩33万元,他以每亩80万元拍得,引起了苏州市大小媒体的竞相报道,把浙江人的经营胆魄大大颂扬了一番,称他是一匹“黑马”。但原来有意向与他合作的一家银行却吓跑了,他只得另找金融单位,那家被找上的金融单位也小心行事,派出高手进行“调查摸底”,好在他声誉较佳,终又柳暗花明。

  看到这里,如果有人说他是个只会赚钱的财迷,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要说他这些年来为慈善事业和社会事业捐款达200多万元,在2000年他又做出了一个让旁人难以理解的举措。宁波大学需要社会力量合作办学,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建造4万平方米学生公寓楼,需要8000万元投资。这消息在社会上虽有较大反响,真诚上门合作的人却没有几个。但他获得信息后只用3天时间就拍板了,而且说干就干。不少亲朋好友善意地劝他放弃,这中间他也有过犹豫,但他觉得自己的钱是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赚得的,自己也同样要为社会作些贡献,特别是教育事业。他毅然与宁波大学签下了合作协议。目前4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全部投入使用,由于政策性原因,每位学生缴的住宿费从当初协议的每学年1600元减到了1200元,每年还为几十名家境贫困的学生全免住宿费用。由于这房产的所有权、经营权都是他的,他还安排了60名下岗工人,一年下来亏损近百万。但他做得无怨无悔,笑着说:投资教育事业本来就没想赚什么钱。

  王久林的事业开始做大了,以他为董事长的上海万宇(集团)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下辖宁波荣盛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荣盛房地产有限公司、宁波市久通建设有限公司。近几年来,他的企业年均缴税达1000万元,连续五年被金融系统命名为AAA级资信企业、浙江省诚信企业。他本人是宁波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江东区工商联常委,民建浙江省委委员、宁波市委会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