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毛”小传
—— 记杭州新三毛大酒店董事长史建达
发布时间:2010-05-24 11:42:23
|
作者: 邓 云
当年那个骑着三轮车四处叫卖的小伙子,有个与《三毛流浪记》主人公同名的绰号——“三毛”。不过这个“三毛”,靠诚实劳动,把红红火火的“三毛烤禽店”一直发展成为闻名杭城的“新三毛大酒店”。令人啧啧赞叹的事业,也为这位民建会员赢得了一顶顶荣誉桂冠:全国先进青年个体劳动者、杭州市劳动模范、杭州市个体先进餐饮户、浙江省个体经营模范纳税户,等等。
说起新三毛大酒店和酒店的大当家“三毛儿”,在杭州几乎人尽皆知。人们还记得他以“老实人不吃亏”为口头禅,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本名叫史建达。在一个黄昏,我赶到新三毛大酒店,有幸遇见了“三毛夫人”王宝华女士。在她的娓娓道来中,我对于“新三毛”先生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
三年彷徨,一度绝望
上了年纪的杭州人可能都会记得在20多年前,一个朴实勤快的小伙子每天早上骑着三轮车从清泰街出发,赶到朝晖那边去叫卖的情景。三轮车里,有时候是水果,有时候是盘菜,根据时令不断变换。这个小伙子每天准时得很,为人也热情踏实,很受大家喜欢,杭州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三毛”。
其实上面只是“三毛”史建达当年辛苦创业的一个剪影罢了。小时候他因为体质瘦弱,寄养在别人家里,“就像猫似的”,所以家里人都叫他“三猫”,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三毛”。史建达十六七岁就开始自己谋生,一开始他自己也不明白将来到底要做什么,所以很多行业都去尝试过,卖过电风扇、服装、年画、水果……
王宝华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史建达卖鱼的辛苦:下午五点半,“三毛”坐上“苏州帮”的渔船,半夜赶到德清,从渔民们手中批发德清野生小溪鱼。晚上他就在船上睡觉,赶回卖鱼桥正是凌晨时分,然后立马赶到龙翔桥去卖鱼。卖完鱼,整理一下,又要踏上当天下午五点半的渔船赶赴德清了。所有的船老大都认识史建达,都喜欢他善良朴实的个性,欣赏他踏实肯干的精神。
1983—1985年是史建达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日子,除了难以言说的茫然之外,一次惨痛的失利几乎摧垮了他的全部信心。有一次去海南,他发现海滩上的小贝壳十分精致可爱,串起来十分漂亮,于是灵机一动就萌生了做贝壳门帘的念头。按照当时的估计,做好运回杭州,一副门帘的成本是10元,售价28元,大有“钱”力可挖。岳父母也十分支持,支援了他们夫妇10万元,在那个“万元户”都很稀罕的年代,10万元是相当可观的数字了。
然而,好不容易在海南那边把工厂造好,原本一分不值的小贝壳忽然变成了5毛钱一斤,这样的话,一副门帘的成本就要58元,即使按照成本价出售,也很难有顾客光顾。工厂建好了,但是在建成的当天就倒闭了。史建达一下子万念俱灰,自觉没有颜面回来见人。“那个时候确实有一种‘三毛流浪’的感觉,好像觉得天下之大,却没有可以栖身的地方了。”多年以后,史建达才说出他当时差点跳海,这话让王宝华都有点后怕。
“最有成就感的还是三毛烤鸡”
对于史建达而言,做的最大的一块“蛋糕”是新三毛大酒店,因为这使更多的杭州乃至浙江人知道了“三毛”。但是对于“三毛”夫妇而言,最有成就感的并不是开了“新三毛大酒店”,而是当年红极一时的“三毛烤禽店”。
史建达1986年开始做卤味,当时开了一个两平方米的小店,取名“味香亭”,到1987年又租了8个平方米,开了一家“三毛烤禽店”。史建达每天早上六点半去买回原材料,天井下面的一个简易棚子就是烤禽店的“加工厂”。夫妇俩有时候工作到深夜,不知不觉都睡着了。哥哥嫂嫂们看了心疼,下班之后也过来帮帮忙。
烤禽店一度没有市场,因为当时在杭州“吴山烤鸡”一统天下。亲戚朋友都劝史建达也卖吴山烤鸡,但是向来性格温顺的他却固执地卖起了三毛烤鸡。三毛烤禽店旁边就有一处吴山烤鸡的代销点,开始一段时间,都是那个代销点的烤鸡卖光了才有客人到三毛烤禽店来买烤鸡。为了掌握做烤鸡的诀窍,史建达天天跑到吴山烤鸡店去排队,隔着窗玻璃看他们的整个操作流程,一个下午就看两三个小时。为了多观察一会,他和后面的人交换位置,说“你先来,我等老婆呢”。时间一长,有些人见得多了,觉得奇怪:这个小伙子怎么老是等老婆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三毛烤禽店的烤鸡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香浓扑鼻,十分入味,越来越受欢迎。每天晚餐时分,三毛烤禽店门前的三个销售窗口就排起了三条长龙,为了尝到美味的三毛烤鸡,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等待。这个时候是夫妻俩最开心也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两个人一边忙碌,时而一笑,甜甜的滋味涌上心头。要知道,三毛烤鸡竟然比吴山烤鸡还贵一毛钱呢。《杭州日报》一个记者为此特地采访了史建达夫妇,写了一篇《真不二价》的新闻。
20年过去了,在新三毛大酒店,三毛烤鸡照样卖得红红火火。按照王宝华女士的话来说,“烤鸡是我们的感情产业,也是救命产业,无论什么时候或什么原因,三毛烤鸡我们都是不会放弃的。”
新三毛大酒店开业的时候在杭州享誉一时,现在越做越大,分店也陆续开张。义乌新三毛大酒店是目前义乌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餐饮酒店,而且新三毛杨公堤店马上也要建成了。不过“三毛”并不贪心,“多不如精,新三毛是不会开挂名店的,”“三毛”如是说。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史建达和王宝华1980年喜结连理,二十多年,也有风雨也有晴,两个人一路笑着走来,深情款款。
开始谈恋爱的时候,王宝华一直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和史建达的恋情,史建达担心拖累她,提出分手,但是真挚的情意注定了两个人是幸福的一对。岳父母知道后,也很欢喜,在他们眼中,这是一个比儿子还孝顺的好女婿。
恋爱时他们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丁香玫瑰,只有青梅竹马式的温馨自然。王宝华记得很清楚,两人只看过一部电影《在大桥下》,多年过去了,她还记得女主角是龚雪。
说起老公,王宝华十分自豪,又有掩饰不住的甜蜜。她十分怀念两个人当年一起同甘共苦的情景。史建达也一直记得在最困难的三年里,她仍然会每天买一包烟回来给他,时至今日,史建达仍然得意地告诉朋友们说:“我老婆买希尔顿给我抽的!”
这么多年下来,两个人已经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回首过去,迈步今天,眺望将来,风雨或者晴天,欢笑或者哀愁,不是人力所可以预测掌控的,但“三毛”夫妇一路同行,潇潇洒洒地过来了,也将坦坦荡荡地迈过去。
说起新三毛大酒店和酒店的大当家“三毛儿”,在杭州几乎人尽皆知。人们还记得他以“老实人不吃亏”为口头禅,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本名叫史建达。在一个黄昏,我赶到新三毛大酒店,有幸遇见了“三毛夫人”王宝华女士。在她的娓娓道来中,我对于“新三毛”先生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
三年彷徨,一度绝望
上了年纪的杭州人可能都会记得在20多年前,一个朴实勤快的小伙子每天早上骑着三轮车从清泰街出发,赶到朝晖那边去叫卖的情景。三轮车里,有时候是水果,有时候是盘菜,根据时令不断变换。这个小伙子每天准时得很,为人也热情踏实,很受大家喜欢,杭州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三毛”。
其实上面只是“三毛”史建达当年辛苦创业的一个剪影罢了。小时候他因为体质瘦弱,寄养在别人家里,“就像猫似的”,所以家里人都叫他“三猫”,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三毛”。史建达十六七岁就开始自己谋生,一开始他自己也不明白将来到底要做什么,所以很多行业都去尝试过,卖过电风扇、服装、年画、水果……
王宝华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史建达卖鱼的辛苦:下午五点半,“三毛”坐上“苏州帮”的渔船,半夜赶到德清,从渔民们手中批发德清野生小溪鱼。晚上他就在船上睡觉,赶回卖鱼桥正是凌晨时分,然后立马赶到龙翔桥去卖鱼。卖完鱼,整理一下,又要踏上当天下午五点半的渔船赶赴德清了。所有的船老大都认识史建达,都喜欢他善良朴实的个性,欣赏他踏实肯干的精神。
1983—1985年是史建达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日子,除了难以言说的茫然之外,一次惨痛的失利几乎摧垮了他的全部信心。有一次去海南,他发现海滩上的小贝壳十分精致可爱,串起来十分漂亮,于是灵机一动就萌生了做贝壳门帘的念头。按照当时的估计,做好运回杭州,一副门帘的成本是10元,售价28元,大有“钱”力可挖。岳父母也十分支持,支援了他们夫妇10万元,在那个“万元户”都很稀罕的年代,10万元是相当可观的数字了。
然而,好不容易在海南那边把工厂造好,原本一分不值的小贝壳忽然变成了5毛钱一斤,这样的话,一副门帘的成本就要58元,即使按照成本价出售,也很难有顾客光顾。工厂建好了,但是在建成的当天就倒闭了。史建达一下子万念俱灰,自觉没有颜面回来见人。“那个时候确实有一种‘三毛流浪’的感觉,好像觉得天下之大,却没有可以栖身的地方了。”多年以后,史建达才说出他当时差点跳海,这话让王宝华都有点后怕。
“最有成就感的还是三毛烤鸡”
对于史建达而言,做的最大的一块“蛋糕”是新三毛大酒店,因为这使更多的杭州乃至浙江人知道了“三毛”。但是对于“三毛”夫妇而言,最有成就感的并不是开了“新三毛大酒店”,而是当年红极一时的“三毛烤禽店”。
史建达1986年开始做卤味,当时开了一个两平方米的小店,取名“味香亭”,到1987年又租了8个平方米,开了一家“三毛烤禽店”。史建达每天早上六点半去买回原材料,天井下面的一个简易棚子就是烤禽店的“加工厂”。夫妇俩有时候工作到深夜,不知不觉都睡着了。哥哥嫂嫂们看了心疼,下班之后也过来帮帮忙。
烤禽店一度没有市场,因为当时在杭州“吴山烤鸡”一统天下。亲戚朋友都劝史建达也卖吴山烤鸡,但是向来性格温顺的他却固执地卖起了三毛烤鸡。三毛烤禽店旁边就有一处吴山烤鸡的代销点,开始一段时间,都是那个代销点的烤鸡卖光了才有客人到三毛烤禽店来买烤鸡。为了掌握做烤鸡的诀窍,史建达天天跑到吴山烤鸡店去排队,隔着窗玻璃看他们的整个操作流程,一个下午就看两三个小时。为了多观察一会,他和后面的人交换位置,说“你先来,我等老婆呢”。时间一长,有些人见得多了,觉得奇怪:这个小伙子怎么老是等老婆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三毛烤禽店的烤鸡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香浓扑鼻,十分入味,越来越受欢迎。每天晚餐时分,三毛烤禽店门前的三个销售窗口就排起了三条长龙,为了尝到美味的三毛烤鸡,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等待。这个时候是夫妻俩最开心也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两个人一边忙碌,时而一笑,甜甜的滋味涌上心头。要知道,三毛烤鸡竟然比吴山烤鸡还贵一毛钱呢。《杭州日报》一个记者为此特地采访了史建达夫妇,写了一篇《真不二价》的新闻。
20年过去了,在新三毛大酒店,三毛烤鸡照样卖得红红火火。按照王宝华女士的话来说,“烤鸡是我们的感情产业,也是救命产业,无论什么时候或什么原因,三毛烤鸡我们都是不会放弃的。”
新三毛大酒店开业的时候在杭州享誉一时,现在越做越大,分店也陆续开张。义乌新三毛大酒店是目前义乌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餐饮酒店,而且新三毛杨公堤店马上也要建成了。不过“三毛”并不贪心,“多不如精,新三毛是不会开挂名店的,”“三毛”如是说。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史建达和王宝华1980年喜结连理,二十多年,也有风雨也有晴,两个人一路笑着走来,深情款款。
开始谈恋爱的时候,王宝华一直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和史建达的恋情,史建达担心拖累她,提出分手,但是真挚的情意注定了两个人是幸福的一对。岳父母知道后,也很欢喜,在他们眼中,这是一个比儿子还孝顺的好女婿。
恋爱时他们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丁香玫瑰,只有青梅竹马式的温馨自然。王宝华记得很清楚,两人只看过一部电影《在大桥下》,多年过去了,她还记得女主角是龚雪。
说起老公,王宝华十分自豪,又有掩饰不住的甜蜜。她十分怀念两个人当年一起同甘共苦的情景。史建达也一直记得在最困难的三年里,她仍然会每天买一包烟回来给他,时至今日,史建达仍然得意地告诉朋友们说:“我老婆买希尔顿给我抽的!”
这么多年下来,两个人已经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回首过去,迈步今天,眺望将来,风雨或者晴天,欢笑或者哀愁,不是人力所可以预测掌控的,但“三毛”夫妇一路同行,潇潇洒洒地过来了,也将坦坦荡荡地迈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