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底版上的多彩人生
—— 记浙江通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吕建明
发布时间:2010-05-24 15:18:29
|
作者: 邢 炼 黄 严
对理想建筑的热切追寻,使得吕建明从一个杭州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一个省残联的公务员,变成杭城最早投身房产开发群体中的一员。1996年创立的通策房产目前已发展壮大成为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拥有三家集团公司、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集团公司。而通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吕建明,已成为杭城十大城市运营商之一,其事业版图更扩张至多个城市、多种行业。2003年,身为民建省企业委员会副主任的吕建明投资衢州,与民建省、市委会联合创办民建创业园,开始绘就浙江民建服务社会的一个大手笔。
他关心项目效率与完美的天平,而且往往情不自禁倾向于后者;
他一心只想发掘属于那块土地的灵魂建筑,还多思多虑小区公建设计是否出色;
他曾经放弃送到眼前的六个成熟设计方案,却高价请来心仪设计师全盘重来;
他曾在反复推敲后舍弃一块人人眼中的旺地,也曾在资料不全的情形下拿着火柴棒在地图上丈量取地;
他细微关心到小区种植怎样的藤本植物,却挥洒自如地拿下城市各个方向的各样地块;
他可以在手机中为楼盘命名,信手拈来诗经名句,也会对楼书中的一个标点大摇其头;
他对一掷千金的豪举不动声色,却对一片柿子林、一片水面心存敬畏;
他在蜂拥而至的荣誉中后退,却在人人畏缩的道路上奋进……
见过吕建明的人大多会有这种印象--吕建明,这个成功的商人,却实在不像一个商人。他更像一个文人,与贾平凹、苏童、余华、莫言、吴亮联系紧密,同时又与程泰宁、张永和、王澍、矶崎新等建筑名家相谈甚欢,在谈判桌上,他更令众多资本运营高手肃然起敬。他眼镜后的目光,看到的似乎是更为难得的一个世界。通策的掌舵人吕建明,在谦和文人的底版之上,凭着多年来的执着,渐渐地显现出他韵味独具的多彩人生。
蔚蓝--始终不变的理想色
虽然目前通策的大旗下已齐集了多个领域的产业运营,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最初在通策房产品牌中坚持的理念:“理想改变生活”--这几个蔚蓝色的文字,从问世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点一滴地吸纳着吕建明对理想事物不惜代价的追求。
对理想建筑的热切追寻,使得吕建明从一个杭州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一个省残联的公务员,成为杭城最早投身房产开发群体中的一员,并在1996年,创立了通策房产品牌。
通策房产所有的发展轨迹,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有理想的开发商和一群有理想的设计师,以文化领悟性为发展原动力,一起全力追寻着理想建筑,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成了城市美的保护者与创造者。
吕建明之所以创导“理想建筑”,这和他个人的理想主义有关。在过去十余年中,他与记者、建筑师、作家有过多次对话,他一再地提到理想和理想情结。他是一个对自然、社会、文化有过广泛思索的房地产商,是一个对墙和柱、钢筋和水泥、梁板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大跨度结构体系、悬挑结构体系和其他结构体系肃然起敬的人。
中国的现代建筑在繁荣昌盛的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盲目地、千篇一律地模仿。1998年6月,关于什么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建筑”,吕建明特意撰文说明:“建筑就和语言一样构成了我们的家园,人应当也曾经是这个家园的看护者。文化不但停留在语言之中,同时还隐匿在一砖一瓦之中。当人由看护者变成主人、使用者甚而是破坏者后,人因失去建筑而失去了文化,同时文化也拒斥了人。我们拥有的建筑已隔离了人与大地的关联。健康、交流、平等、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一个开发商,我希望我们的建筑尊重这些基本的需要。我很怕自己会亲手打破我小时候的杭州梦想和城市梦想。我们的祖先曾经是居住者、建筑师和工匠。曾几何时,商业化、专业化将这种和谐打破了。作为房地产开发商,我将坚持自己的本位。我坚信建筑可以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我愿意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正是本着这样的逻辑思维,吕建明和他的通策房地产集团不遗余力地努力着。近几年中,通策开发的楼盘如墨香苑、通策广场、钱江时代、和睦院、通策·在河之洲等,请的设计者大多是在国内颇有影响、设计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设计师。他邀请中国建筑大师程泰宁亲自设计墨香苑;他请来了国际著名建筑家张永和来规划杭州五常园区;而中国实验建筑先锋、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系主任王澍则受邀设计了钱江时代;就连钱江时代的景观都特意请来了国际知名景观建筑师、波特兰及西雅图联合事务所的灵魂人物RobertMurase亲自主持。对每一个项目的任何一个细节,吕建明都不惜工本,力求完美,认真到了极点。
吕建明是幸运的,能请来这么多大牌的设计师为他把梦想描成蓝图;这些设计师也是幸运的,能碰到这么一个开发商,让不受拘束的自由灵感变成现实。他们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才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建筑作品,这些作品会留存下来,见证并成为这个城市历史的一部分。吕建明和他的设计师们正在努力做着他们的前辈包豪斯、柯布西埃所做过的事情,他们正努力让辉煌重演。
从这个意义上说,吕建明好像是房产界的夸父,在一个又一个项目的实践上追寻着自己的理想,始终不肯停歇。而吕建明显然又不是夸父,虽然一心逐日,可夸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但吕建明知道。他知道,要达到理想虽然困难,还有可能永远达不到,但理想中的那条路,始终要走下去。
吕建明,也许不是最有钱的开发商,可是,面对杭州城,他就站在最无愧的那一群人中。
纯白--出尘不染的真挚心
早在吕建明三年前的访谈录里,就有关于“城市运营理念”这一如今十分时髦的论述。在他开发的历程中,他有许多次超越当时局限的精彩选择,也有过许多至今不被人理解的举措。他所执着的一些理念,成就了他,也曾阻碍过他。
在很多时候,做决策的关键时刻,主导吕建明思维的不是“利润”,而是“意义”。商人的身份往往很难全盘覆盖吕建明的文人底色。在他从商的十多年中,他曾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地倾向于成就一个项目的文化意义。在通策飞速发展的路途中,吕建明有过无数次超前的决策,而能让通策“赔钱做的买卖”,总是与文化产业的投入有关。
对文化产业的偏好,根源于吕建明内心深处始终解不开的文人情结,这对他本人,乃至对整个通策集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通策诞生之日起,公司所有的商业运营无不渗透着浓郁的文化底蕴,这也使得通策集团在众多的房产公司中始终特立独行,自具特色。
1998年10月28日,通策房产公司自己编制的《通策月刊》创刊,这是杭州首个由房地产商主办的探讨城市与自然、居住与文化等命题的企业内部刊物,它力图唤起房地产商在开发建设时的人文思考。
在创办了《通策月刊》内刊之后,吕建明意犹未尽。2000年10月,通策集团旗下的陕西通策美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了面向全国发行的《美文》(少年版)杂志,吕建明亲自担任社长,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担任主编。《美文》(少年版)是专门针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纯文学刊物,它立足于少年作家的发现与培养,致力于新一代汉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对通策集团而言,这本期刊通过文学的形式向社会、特别是未来的社会主导者传递了公司的文化,是一次双赢乃至多赢的投资;对吕建明个人而言,则是他作为一个文化人,从最本质的角度对下一代文学少年成长的关心和扶持。
为了和《美文》(少年版)配合,2000年10月,即《美文》创刊伊始,通策集团同时创建了“中华少年文学网WWW.EETOP.COM”。这是中国首个专门为文学少年服务的网站,是一个文学气氛浓厚、规模较大、互动性很强的权威少年文学网站,它充分借助了网络这一广阔和便捷的平台,给文学少年营造了一方自由发挥、自由想象、自由创作的天地。
2000年11月,刚刚成立的《美文》杂志社和中华少年文学网编辑部就在母公司通策集团的支持下联合举办了“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这一文学大奖赛全部奖金总额高达101万元,其中头奖的总奖金为10万元。2002年2月1日,经过四轮角逐,从10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三名小选手获得了头奖,共同分享了10万元奖金,吕建明亲自给他们颁发了奖金。此次大赛涉及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奖金额度之高,创下建国以来文坛奖励之最,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少年文学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业界更是被称作“中国的少年诺贝尔文学奖”。
当《美文》(少年版)和中华少年文学网引领着一群文学少年畅情书写的时候,在上海最热闹的南京路,一座高层大厦的顶楼,一家画廊也悄悄地开张了。关于这家画廊,有人说它“集这个时代的各种矛盾于一身”,还有人预言“它一定要进入历史,而且它已经进入了历史”。也许它的名字、它的位置,早已预见了它今后在业界的地位,它叫“顶层画廊”。
自然,这又是吕建明的手笔。2000年10月,通过早些时候成立的上海通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他在南京东路步行街先施大厦十二楼创办了“顶层画廊”。顶层画廊收藏艺术品、行动、谈话、光影、艺术家和他们的肖像,还有故事。画廊至今已经举办了近百场各类画家、艺术家的个展、群展,涉及领域由画作、摄影作品推广至建筑、DV影像等领域,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和媒体广泛关注的艺术平台,也一直是上海文化和时尚媒体报道的热点,更是上海艺术家的集散地和精神家园。顶层画廊策划的这些展览,不仅成为传媒界获得艺术资讯的重要策划源,同时也聚集了大量艺术人才乃至艺术家,由此为顶层画廊将今后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整合艺术门类、由展示推广渐变成为艺术相关的实用平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家房产公司,为什么要跑去开一间看起来并不赚钱的画廊,很多人都抱有这样的疑问。关于这个问题,吕建明自己是这样回答的:“在我的理念中,建筑和绘画是一体的,绘画是建筑难以割裂的一部分,同样都代表着一种时代精神。就如贝聿铭的建筑一定要配赵无极的画与摩尔的雕塑一样,我的建筑也必须找到相应的东西。顶层是一种标志,一种信念,它告诉人们对于艺术美的追求是人类内心深处最基本的一种渴求。”
对艺术美的追求是人类内心深处最基本的一种渴求--最后的这句话,为吕建明许多不为常人理解的举动做了最好的诠释。无论在商界浸润多少年,在面对一个个的新项目时,吕建明最先作出反应的,仍然是一份出尘不染的文人真挚心。
火红--心怀社会的激情路
无论是商人还是文人,贯穿这两大身份并推动通策事业前进的,其实是吕建明心底时时涌动的激情。在事业发展的历程中,也正是心中不息的激情一次又一次地鼓舞着吕建明面对更广阔的世界。
演员的激情,表达在影片中;医生的激情,表达在手术上;艺术家的激情,表达在创作里;吕建明的激情,却一次又一次地抒发在一个个项目实践的细节上。
吕建明总是认为这个世界要比想象的美好,人们可以做到的比自身以为的要多得多,他总是在尝试不断地超越自身的局限:支持张永和、刘家琨、董豫赣、朱竞翔、王澍“中国房子”建筑五人展;支持由世界建筑大师PeterEisenman、Philip Johnson、矶崎新等发起的跨学科学术年会M大会;在原名为通策·五常项目的“在河之洲”中,尝试保护与开发并生的湿地生态保护开发,受到国际关注;在楼盘“钱江时代”中,支持著名建筑师王澍进行造型、色彩、动感、场所精神、城市意象、重造自然、城市性建筑理念以及空间、环保、科技等方面的实践性探索,从而使王澍设计的这一作品超越了在商品房的设计中“商品”的概念,表达了值得纪念的一份文化感,使整个建筑上升为一份有可能留传后世的产品,从而使这一设计入选了第十届中国美展,并获得银奖提名。
除了做一名成功的建筑商人,一个时时自省内心的文化人,吕建明选择了另一个激情的释放出口--他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在这里,他可以更自由地与社会对话,他可以更自如地描画美好世界。
2002年10月,吕建明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成为民建省企业委员会委员。他积极参加民建活动,热心参与民建省委会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
2003年7月,吕建明荣获民建中央抗击“非典”全国先进会员称号。
2003年10月10日,吕建明应邀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与浙江省民建会员企业家座谈会,受到成思危主席的亲切接见。
2004年6月,吕建明被任命为民建省企业委员会副主任。
作为通策集团的掌舵人,吕建明思考着作为民建会员所创办的企业,应该将民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在两者之间寻求互动和双赢。兴建衢州“民建创业园”正是为这一结合找到了最佳契合点。
衢州是浙江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民建浙江省委会积极响应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号召,倡议民建会员充分发挥并结合自己企业的优势,以实际行动参与“山海协作”工程,支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恰在此时,衢州市划出了一片经济开发新区,期望以招商引资来拉动衢州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吕建明敏感地感觉到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与民建省委会领导充分交流后,他出资成立了衢州宝群投资有限公司,以该公司为投资和建设主体,在衢州兴建了“民建创业园”。该创业园位于衢江区沈家经济开发区内,地处浙西水陆要冲,交通极为便利,总占地2025亩,其中工业用地1725亩,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
2003年9月15日,民建创业园投资签约仪式在衢州举行,衢江区常务副区长、沈家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周四方与吕建明正式签署了协议,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会主委吴国华,省人大常委、民建省委会副主委郭吉丰,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会秘书长黄小杭,中共衢州市委书记蔡奇,市政协副主席龚泽球,市招商局局长马梅芝及衢州市、衢江区有关党政领导参加了签约仪式。
在人们对吕建明这些举措赞赏有加的同时,吕建明却沉默地开始了他新的探寻,只为了有一日,可以为这个社会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澄碧--冷静发展的大视野
跳出房产做房产,跳出浙江看发展--一直注重文化、注重自身提高的吕建明,在与国内外众多名人大家的交往中,一步步地迈向了更为高远的山巅。通策事业,已从人们一向习惯的房地产领域,进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事实上,在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之后,通策已经找寻到了属于自己的上升通道。通策,已不再是一家房产开发公司,兼或作一些小的文化科技投资。借着国内顶尖资本运营者的助力,通策已站在了新的事业平台之上。
2003年7月,浙江通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吕建明辞去通策房产集团总裁职务,担任浙江通策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新成立的浙江通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发展战略研究、股权管理、投资管理、品牌输出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及税务管理的综合性投资管理集团,注册资金2.05亿元人民币。
控股公司是适应通策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一艘巨型战舰。吕建明认为,控股公司的成立,将有利于各项资源更好地整合与配置以及发挥资源的更大效用;有利于在专业化基础上多元化发展的公司远大战略,从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更有利于充分自省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企业在各方面的更大潜能。
2004年8月底,在中共中央党校中稷产业主办的“中稷文邦合作论坛·北京研讨会”上,吕建明与中央党校投资监管办主任孙荣兴、中央党校校委委员郝时晋、香港证监会前主席及中国银行独立董事梁定邦、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等各界学术名流一道,潜心讨论了“科学发展观”等话题。他清醒地认识到,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发展,才是真正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道路。
在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以后,吕建明决心领导通策进入新的发展领域。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通策将要再建设一个集团和两个基金,从而拥有四个各有分工的集团公司和两个各有侧重的投资基金,真正形成多元化经营以对抗市场风险。通策将以房地产投资开发为主业,坚持做到科技实业和文化产业齐头并进、上下游产品紧密衔接、专业分工合理、产业要素良性促动,同时重视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从而发展成为极具自身特色的创新型企业。
在控股公司最新的一次董事会中,吕建明提出:“控股公司将理清整个通策的产业发展目标,打造出全新的运营管理体系。我们将在完全的自省之后,制订更为高远的战略目标;我们将和谐内部关系,激励所有潜能,灵活运用更为现代的资本运营手法,将视野放宽至全球,从而挑战原本以为难以企及的高度。”
尾声--婚礼上的愿望与金色原野
不久前,吕建明又一次如同以往,为公司里的一位普通员工担任证婚人。当他在台上满面笑容地说着祝福语时,台下,许多双热切的眼睛看着他。
“我想让我的员工有一天会为自己是通策的一员而自豪,或者换句话说,我希望,有一天,通策的员工,男的找女朋友更容易,女的找男朋友时更有底气。”在那次酒席上,吕建明举着酒杯说道。
要达成吕建明这个看似普通的愿望,其实大不易。那意味着一个企业在各方面都要取得巨大的成功,不但包括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要完成吕建明的“小小”愿望,通策必须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的社会存在价值的业界楷模。
在不断出发去世界各个方向寻求发展的吕建明眼中,如果能实现这一愿望,那么他就真正进入了他理想中的金色原野,在那里,他将可以痛痛快快地打一场高尔夫球。
他关心项目效率与完美的天平,而且往往情不自禁倾向于后者;
他一心只想发掘属于那块土地的灵魂建筑,还多思多虑小区公建设计是否出色;
他曾经放弃送到眼前的六个成熟设计方案,却高价请来心仪设计师全盘重来;
他曾在反复推敲后舍弃一块人人眼中的旺地,也曾在资料不全的情形下拿着火柴棒在地图上丈量取地;
他细微关心到小区种植怎样的藤本植物,却挥洒自如地拿下城市各个方向的各样地块;
他可以在手机中为楼盘命名,信手拈来诗经名句,也会对楼书中的一个标点大摇其头;
他对一掷千金的豪举不动声色,却对一片柿子林、一片水面心存敬畏;
他在蜂拥而至的荣誉中后退,却在人人畏缩的道路上奋进……
见过吕建明的人大多会有这种印象--吕建明,这个成功的商人,却实在不像一个商人。他更像一个文人,与贾平凹、苏童、余华、莫言、吴亮联系紧密,同时又与程泰宁、张永和、王澍、矶崎新等建筑名家相谈甚欢,在谈判桌上,他更令众多资本运营高手肃然起敬。他眼镜后的目光,看到的似乎是更为难得的一个世界。通策的掌舵人吕建明,在谦和文人的底版之上,凭着多年来的执着,渐渐地显现出他韵味独具的多彩人生。
蔚蓝--始终不变的理想色
虽然目前通策的大旗下已齐集了多个领域的产业运营,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最初在通策房产品牌中坚持的理念:“理想改变生活”--这几个蔚蓝色的文字,从问世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点一滴地吸纳着吕建明对理想事物不惜代价的追求。
对理想建筑的热切追寻,使得吕建明从一个杭州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一个省残联的公务员,成为杭城最早投身房产开发群体中的一员,并在1996年,创立了通策房产品牌。
通策房产所有的发展轨迹,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有理想的开发商和一群有理想的设计师,以文化领悟性为发展原动力,一起全力追寻着理想建筑,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成了城市美的保护者与创造者。
吕建明之所以创导“理想建筑”,这和他个人的理想主义有关。在过去十余年中,他与记者、建筑师、作家有过多次对话,他一再地提到理想和理想情结。他是一个对自然、社会、文化有过广泛思索的房地产商,是一个对墙和柱、钢筋和水泥、梁板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大跨度结构体系、悬挑结构体系和其他结构体系肃然起敬的人。
中国的现代建筑在繁荣昌盛的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盲目地、千篇一律地模仿。1998年6月,关于什么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建筑”,吕建明特意撰文说明:“建筑就和语言一样构成了我们的家园,人应当也曾经是这个家园的看护者。文化不但停留在语言之中,同时还隐匿在一砖一瓦之中。当人由看护者变成主人、使用者甚而是破坏者后,人因失去建筑而失去了文化,同时文化也拒斥了人。我们拥有的建筑已隔离了人与大地的关联。健康、交流、平等、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一个开发商,我希望我们的建筑尊重这些基本的需要。我很怕自己会亲手打破我小时候的杭州梦想和城市梦想。我们的祖先曾经是居住者、建筑师和工匠。曾几何时,商业化、专业化将这种和谐打破了。作为房地产开发商,我将坚持自己的本位。我坚信建筑可以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我愿意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正是本着这样的逻辑思维,吕建明和他的通策房地产集团不遗余力地努力着。近几年中,通策开发的楼盘如墨香苑、通策广场、钱江时代、和睦院、通策·在河之洲等,请的设计者大多是在国内颇有影响、设计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设计师。他邀请中国建筑大师程泰宁亲自设计墨香苑;他请来了国际著名建筑家张永和来规划杭州五常园区;而中国实验建筑先锋、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系主任王澍则受邀设计了钱江时代;就连钱江时代的景观都特意请来了国际知名景观建筑师、波特兰及西雅图联合事务所的灵魂人物RobertMurase亲自主持。对每一个项目的任何一个细节,吕建明都不惜工本,力求完美,认真到了极点。
吕建明是幸运的,能请来这么多大牌的设计师为他把梦想描成蓝图;这些设计师也是幸运的,能碰到这么一个开发商,让不受拘束的自由灵感变成现实。他们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才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建筑作品,这些作品会留存下来,见证并成为这个城市历史的一部分。吕建明和他的设计师们正在努力做着他们的前辈包豪斯、柯布西埃所做过的事情,他们正努力让辉煌重演。
从这个意义上说,吕建明好像是房产界的夸父,在一个又一个项目的实践上追寻着自己的理想,始终不肯停歇。而吕建明显然又不是夸父,虽然一心逐日,可夸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但吕建明知道。他知道,要达到理想虽然困难,还有可能永远达不到,但理想中的那条路,始终要走下去。
吕建明,也许不是最有钱的开发商,可是,面对杭州城,他就站在最无愧的那一群人中。
纯白--出尘不染的真挚心
早在吕建明三年前的访谈录里,就有关于“城市运营理念”这一如今十分时髦的论述。在他开发的历程中,他有许多次超越当时局限的精彩选择,也有过许多至今不被人理解的举措。他所执着的一些理念,成就了他,也曾阻碍过他。
在很多时候,做决策的关键时刻,主导吕建明思维的不是“利润”,而是“意义”。商人的身份往往很难全盘覆盖吕建明的文人底色。在他从商的十多年中,他曾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地倾向于成就一个项目的文化意义。在通策飞速发展的路途中,吕建明有过无数次超前的决策,而能让通策“赔钱做的买卖”,总是与文化产业的投入有关。
对文化产业的偏好,根源于吕建明内心深处始终解不开的文人情结,这对他本人,乃至对整个通策集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通策诞生之日起,公司所有的商业运营无不渗透着浓郁的文化底蕴,这也使得通策集团在众多的房产公司中始终特立独行,自具特色。
1998年10月28日,通策房产公司自己编制的《通策月刊》创刊,这是杭州首个由房地产商主办的探讨城市与自然、居住与文化等命题的企业内部刊物,它力图唤起房地产商在开发建设时的人文思考。
在创办了《通策月刊》内刊之后,吕建明意犹未尽。2000年10月,通策集团旗下的陕西通策美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了面向全国发行的《美文》(少年版)杂志,吕建明亲自担任社长,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担任主编。《美文》(少年版)是专门针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纯文学刊物,它立足于少年作家的发现与培养,致力于新一代汉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对通策集团而言,这本期刊通过文学的形式向社会、特别是未来的社会主导者传递了公司的文化,是一次双赢乃至多赢的投资;对吕建明个人而言,则是他作为一个文化人,从最本质的角度对下一代文学少年成长的关心和扶持。
为了和《美文》(少年版)配合,2000年10月,即《美文》创刊伊始,通策集团同时创建了“中华少年文学网WWW.EETOP.COM”。这是中国首个专门为文学少年服务的网站,是一个文学气氛浓厚、规模较大、互动性很强的权威少年文学网站,它充分借助了网络这一广阔和便捷的平台,给文学少年营造了一方自由发挥、自由想象、自由创作的天地。
2000年11月,刚刚成立的《美文》杂志社和中华少年文学网编辑部就在母公司通策集团的支持下联合举办了“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这一文学大奖赛全部奖金总额高达101万元,其中头奖的总奖金为10万元。2002年2月1日,经过四轮角逐,从10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三名小选手获得了头奖,共同分享了10万元奖金,吕建明亲自给他们颁发了奖金。此次大赛涉及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奖金额度之高,创下建国以来文坛奖励之最,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少年文学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业界更是被称作“中国的少年诺贝尔文学奖”。
当《美文》(少年版)和中华少年文学网引领着一群文学少年畅情书写的时候,在上海最热闹的南京路,一座高层大厦的顶楼,一家画廊也悄悄地开张了。关于这家画廊,有人说它“集这个时代的各种矛盾于一身”,还有人预言“它一定要进入历史,而且它已经进入了历史”。也许它的名字、它的位置,早已预见了它今后在业界的地位,它叫“顶层画廊”。
自然,这又是吕建明的手笔。2000年10月,通过早些时候成立的上海通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他在南京东路步行街先施大厦十二楼创办了“顶层画廊”。顶层画廊收藏艺术品、行动、谈话、光影、艺术家和他们的肖像,还有故事。画廊至今已经举办了近百场各类画家、艺术家的个展、群展,涉及领域由画作、摄影作品推广至建筑、DV影像等领域,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和媒体广泛关注的艺术平台,也一直是上海文化和时尚媒体报道的热点,更是上海艺术家的集散地和精神家园。顶层画廊策划的这些展览,不仅成为传媒界获得艺术资讯的重要策划源,同时也聚集了大量艺术人才乃至艺术家,由此为顶层画廊将今后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整合艺术门类、由展示推广渐变成为艺术相关的实用平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家房产公司,为什么要跑去开一间看起来并不赚钱的画廊,很多人都抱有这样的疑问。关于这个问题,吕建明自己是这样回答的:“在我的理念中,建筑和绘画是一体的,绘画是建筑难以割裂的一部分,同样都代表着一种时代精神。就如贝聿铭的建筑一定要配赵无极的画与摩尔的雕塑一样,我的建筑也必须找到相应的东西。顶层是一种标志,一种信念,它告诉人们对于艺术美的追求是人类内心深处最基本的一种渴求。”
对艺术美的追求是人类内心深处最基本的一种渴求--最后的这句话,为吕建明许多不为常人理解的举动做了最好的诠释。无论在商界浸润多少年,在面对一个个的新项目时,吕建明最先作出反应的,仍然是一份出尘不染的文人真挚心。
火红--心怀社会的激情路
无论是商人还是文人,贯穿这两大身份并推动通策事业前进的,其实是吕建明心底时时涌动的激情。在事业发展的历程中,也正是心中不息的激情一次又一次地鼓舞着吕建明面对更广阔的世界。
演员的激情,表达在影片中;医生的激情,表达在手术上;艺术家的激情,表达在创作里;吕建明的激情,却一次又一次地抒发在一个个项目实践的细节上。
吕建明总是认为这个世界要比想象的美好,人们可以做到的比自身以为的要多得多,他总是在尝试不断地超越自身的局限:支持张永和、刘家琨、董豫赣、朱竞翔、王澍“中国房子”建筑五人展;支持由世界建筑大师PeterEisenman、Philip Johnson、矶崎新等发起的跨学科学术年会M大会;在原名为通策·五常项目的“在河之洲”中,尝试保护与开发并生的湿地生态保护开发,受到国际关注;在楼盘“钱江时代”中,支持著名建筑师王澍进行造型、色彩、动感、场所精神、城市意象、重造自然、城市性建筑理念以及空间、环保、科技等方面的实践性探索,从而使王澍设计的这一作品超越了在商品房的设计中“商品”的概念,表达了值得纪念的一份文化感,使整个建筑上升为一份有可能留传后世的产品,从而使这一设计入选了第十届中国美展,并获得银奖提名。
除了做一名成功的建筑商人,一个时时自省内心的文化人,吕建明选择了另一个激情的释放出口--他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在这里,他可以更自由地与社会对话,他可以更自如地描画美好世界。
2002年10月,吕建明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成为民建省企业委员会委员。他积极参加民建活动,热心参与民建省委会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
2003年7月,吕建明荣获民建中央抗击“非典”全国先进会员称号。
2003年10月10日,吕建明应邀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与浙江省民建会员企业家座谈会,受到成思危主席的亲切接见。
2004年6月,吕建明被任命为民建省企业委员会副主任。
作为通策集团的掌舵人,吕建明思考着作为民建会员所创办的企业,应该将民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在两者之间寻求互动和双赢。兴建衢州“民建创业园”正是为这一结合找到了最佳契合点。
衢州是浙江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民建浙江省委会积极响应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号召,倡议民建会员充分发挥并结合自己企业的优势,以实际行动参与“山海协作”工程,支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恰在此时,衢州市划出了一片经济开发新区,期望以招商引资来拉动衢州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吕建明敏感地感觉到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与民建省委会领导充分交流后,他出资成立了衢州宝群投资有限公司,以该公司为投资和建设主体,在衢州兴建了“民建创业园”。该创业园位于衢江区沈家经济开发区内,地处浙西水陆要冲,交通极为便利,总占地2025亩,其中工业用地1725亩,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
2003年9月15日,民建创业园投资签约仪式在衢州举行,衢江区常务副区长、沈家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周四方与吕建明正式签署了协议,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会主委吴国华,省人大常委、民建省委会副主委郭吉丰,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会秘书长黄小杭,中共衢州市委书记蔡奇,市政协副主席龚泽球,市招商局局长马梅芝及衢州市、衢江区有关党政领导参加了签约仪式。
在人们对吕建明这些举措赞赏有加的同时,吕建明却沉默地开始了他新的探寻,只为了有一日,可以为这个社会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澄碧--冷静发展的大视野
跳出房产做房产,跳出浙江看发展--一直注重文化、注重自身提高的吕建明,在与国内外众多名人大家的交往中,一步步地迈向了更为高远的山巅。通策事业,已从人们一向习惯的房地产领域,进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事实上,在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之后,通策已经找寻到了属于自己的上升通道。通策,已不再是一家房产开发公司,兼或作一些小的文化科技投资。借着国内顶尖资本运营者的助力,通策已站在了新的事业平台之上。
2003年7月,浙江通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吕建明辞去通策房产集团总裁职务,担任浙江通策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新成立的浙江通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发展战略研究、股权管理、投资管理、品牌输出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及税务管理的综合性投资管理集团,注册资金2.05亿元人民币。
控股公司是适应通策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一艘巨型战舰。吕建明认为,控股公司的成立,将有利于各项资源更好地整合与配置以及发挥资源的更大效用;有利于在专业化基础上多元化发展的公司远大战略,从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更有利于充分自省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企业在各方面的更大潜能。
2004年8月底,在中共中央党校中稷产业主办的“中稷文邦合作论坛·北京研讨会”上,吕建明与中央党校投资监管办主任孙荣兴、中央党校校委委员郝时晋、香港证监会前主席及中国银行独立董事梁定邦、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等各界学术名流一道,潜心讨论了“科学发展观”等话题。他清醒地认识到,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发展,才是真正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道路。
在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以后,吕建明决心领导通策进入新的发展领域。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通策将要再建设一个集团和两个基金,从而拥有四个各有分工的集团公司和两个各有侧重的投资基金,真正形成多元化经营以对抗市场风险。通策将以房地产投资开发为主业,坚持做到科技实业和文化产业齐头并进、上下游产品紧密衔接、专业分工合理、产业要素良性促动,同时重视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从而发展成为极具自身特色的创新型企业。
在控股公司最新的一次董事会中,吕建明提出:“控股公司将理清整个通策的产业发展目标,打造出全新的运营管理体系。我们将在完全的自省之后,制订更为高远的战略目标;我们将和谐内部关系,激励所有潜能,灵活运用更为现代的资本运营手法,将视野放宽至全球,从而挑战原本以为难以企及的高度。”
尾声--婚礼上的愿望与金色原野
不久前,吕建明又一次如同以往,为公司里的一位普通员工担任证婚人。当他在台上满面笑容地说着祝福语时,台下,许多双热切的眼睛看着他。
“我想让我的员工有一天会为自己是通策的一员而自豪,或者换句话说,我希望,有一天,通策的员工,男的找女朋友更容易,女的找男朋友时更有底气。”在那次酒席上,吕建明举着酒杯说道。
要达成吕建明这个看似普通的愿望,其实大不易。那意味着一个企业在各方面都要取得巨大的成功,不但包括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要完成吕建明的“小小”愿望,通策必须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的社会存在价值的业界楷模。
在不断出发去世界各个方向寻求发展的吕建明眼中,如果能实现这一愿望,那么他就真正进入了他理想中的金色原野,在那里,他将可以痛痛快快地打一场高尔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