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会员风采
我的位置:主页  > 组织建设 > 会员风采
用心服务 争当标兵
——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钟百书
发布时间:2010-06-17 09:32:13
  |  
作者: 王静
    走入浙一医院问询大厅,会在大厅右侧的人行通道旁看到一块大型的宣传板,上面张贴的是浙一医院2009下半年度的“服务标兵”,排在首位的便是钟百书——浙一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民建省属浙大二支部会员。“按图索骥”,我们找到了钟百书。
    初次见到钟医师,就从他宽大的额头、平和的微笑里看到了一种沉稳、仁厚的“医生气质”。钟百书,钟爱百书,阅尽千文,心想这钟医师应当是爱书好学之人,一问,果然人如其名。
    钟百书1987年从绍兴卫校以优秀毕业生毕业,分配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工作,从事影像诊断工作至今18周年。钟医师笑说自己从医18年,先进评上过多次,但被冠以“标兵”还是第一次。确实,这“服务标兵”的称号不是那么容易得的。它是在浙一医院全院3000多人中通过投票产生100名候选人,再从这百名候选人中择优评选,最后产生医技类“服务标兵”7名,可谓是百里挑一。钟百书的勤奋、好学在院里是广受好评的。他毕业时的学历是中专,这在人才济济的浙一医院里是没有优势的,而且“压力”很大。同时,随着临床工作的不断增加和深入,使钟百书感到进一步加强系统学习、提升学历对他更好履行医生职责已十分迫切。于是,他利用业余自学,于92年直接考取了浙医大的硕士研究生,通过脱产与半脱产的方式获得了医学影像专业的硕士学位。“这样心里就有点底气了。”但学历仅仅是敲门砖,钟医师告诉我们,生命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医疗职业的这种特殊性决定,只有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具备扎实的临床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而一个医生的技术水平的提高,首先必须立足于临床工作,从实践中积累经验,而后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获取国内外同行的经验和最新技术进展。钟医师说,医生就是靠技术吃饭,你的技术水平好不好,这在医院里大家都心里有数,单靠学历和论文堆积不出来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与体会,钟医师一头扎进医疗一线,常年从事常规X线、CT(计算机断层成像)和MRI(磁共振成像)影像诊断和血管介入治疗工作。工作繁忙,加班加点那是常事,基本上都是早上8点开始工作,晚上一直要到8-9点,有时甚至10点后。1个月的阅片量在1200人次左右,经常每天要看60多张片,会诊院内外疑难病7-8人。这样的工作量也决定了很多时候他只能在晚上写诊断报告。钟医师说,这样也是有好处的,白天医院里人来人往挺繁杂的,很分心,晚上就会安静很多,这对他认真看片子,作出准确的诊断是有帮助的,“我为病人服务的重点就是影像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尽可能准确的信息,这是马虎不得的”。这些年来钟医师的报告就很少出纰漏,“原则性的错误没出现过”——当这位谦和的医生在谈到自己的业务能力时,言语间满满地都是自信!他说自己是放射科的“全能选手”,放射科的活他都会干,但最熟悉的还是腹部疾病的CT与磁共振诊断。用院党办给他的评价是“在腹部疑难病的影像诊断方面有较高的见解”,这在专家众多的浙一医院尤其是中青年医生中是个很高的评价了。而这一切的起点,钟百书认为要归功于浙一医院这样一个优越的工作平台,让他有机会接触各种类型的病例,并不断积累临床经验,获得了技术上的提升。同时,对病人负责的精神、对影像工作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同事间和谐相处互相配合支持则加速了他成长成才的步伐。
    就在几天前,钟医师就碰到一个病人,那是个刚从外地转院过来的高中男孩,反复高烧、腹痛、腹泻,已在当地市医院住院治疗十多天,但病因诊断不明,尝试了各种方法,一直未见好转,病情危急。转入浙一后,钟医师读了他的腹部CT,虽然影像显示较为复杂,但钟医生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认为是阑尾穿孔导致腹腔感染,脓肿形成所致。据此,胃肠外科的医生当晚就给孩子做了急诊手术,打开腹腔后发现果然是阑尾穿孔,且腹腔脓肿十分严重,再不处理,恐怕要引起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所幸还是找对了病因,年轻的生命保住了。手术后,开刀医生特别给钟医师打来电话通报情况,彼时钟医师的欣慰是可以想见的。而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可是我们不免会想,如果这个男孩从入院之初就能碰到象钟医师这样的医生,从而获得最及时的救治,那么他就可以少受十多天的苦,也可以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医疗资源。于是我明白,原来“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就真真切切的在我们身边,就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对此,钟医师的话朴素却深刻,他说:“我的岗位在这儿,服务的阵地就在这儿,拍片、读片,对病情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就能让病人尽快获得正确的治疗,有时候争取了时间,就是争取了生命!”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钟百书作为浙江省第一批援川医疗队成员赶赴青川参加救援工作。当时灾区情况不明、余震不断。这对子女尚幼的钟百书来说无疑是个重大考验。但接到科主任征求意见的电话后,钟百书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甚至没有询问一下妻子的意见,他说:“在这样重大的事情上,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就是带着这样的使命感,钟医师去了青川。我们对此很感兴趣,追问援川工作情形。但钟医师表现得很平静,他说,在青川灾区生活上确实很受考验,睡帐篷和板房、经受余震等等,但自己在医疗上却没有起到大的作用,他遗憾地说:“当地的设备都被震坏了,作用无从发挥啊。”可我们还是从他同事的援川日记里找到了蛛丝马迹,这位同事在日记中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状况:“到目前为止,这里仍不能开展放射科各项检查,甚至连最简单的拍片检查也没有,给我们的临床工作造成很大困难,放射科钟百书医师为此茶饭不香、日思夜想。所有的影像检查设备均在地震中被摧毁,能用的设备只有两台国内厂家捐赠的60mA 简易X光机,但是没有场地。在钟医师的强烈建议下,医院决定因陋就简,搭建一间简易的放射检查房。尽管因为缺乏铅板等防护材料,只能用砖头搭建,辐射防护比较差,可能对自己身体有损伤,可是钟医师为了病人着想,还是希望早日搭建好以尽早开展工作。因为检查室有一定的防护要求,在搭建过程中,钟医师几乎每天都要到建筑现场监督,提出相关建议。今天,钟医师又不顾天上下着的毛毛雨,再次到搭建现场了解建筑进度。我们笑称钟医师为‘半个建筑工人’。…”以上文字所描述的,钟医师本人在采访中却对我们只字未提。
    钟百书2003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他热心会务,积极参加支部活动,在所工作的医院和会内都有良好的口碑。四十出头的年纪,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来说,还是很年青,因此也显得弥足珍贵,让我们祝愿钟百书,祝他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进取、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