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省属工委
我的位置:主页  > 组织建设 > 省属工委
我们的心还会震多久?
发布时间:2008-10-07 12:41:02
  |  
作者: 黄炜

汶川大地震世之罕见,地震大救援可歌可泣。5月12日之后的工作很忙很紧张,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每天的工作之余焦躁不安地关注着灾区的情况;作为一名志愿者,每次行动中不断重复着默哀、捐款的行为,心里总觉得做得不够,感觉有一股力量在对我说,要去灾区看看,看看那真实的灾情,让我知道活着的意义。是的,我要去,我要去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让他们觉得,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亲人……。当我们捐款、捐物、捐血都做完的时候,还可以把自己捐出去!终于在不断的余震及堰塞湖溃堤的风险中,以医学志愿者的身份,会同其他行业志愿者同道组成的“爱心使者”慈善活动,踏上了很多人谈川色变的灾区之旅,有些悲壮,有些疯狂,但义无反顾……。
生活给我们一些惊喜,却带给我们更多的哭泣。川西北,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山川俊秀,历代俊杰辈出,走在灾区的土地上,所见废墟片片,断壁残垣,顷刻间多少生灵阴阳两隔,现场惨状令人心碎,令人欲哭无泪。媒体上关于灾区的报道,似乎有些温情脉脉,更多是渲染爱的奉献,对更为残酷的灾景却鲜有提及。灾区形势依然很严峻,印度板块似乎还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归宿,不知道地震什么时候完全结束。在四川的七天多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五次5.0级以上的余震以及堰塞湖快溃堤的警告……但还是有很多人坚守下来,用自己的坚强来证明,四川是我的家,我不会走,也不会抛弃她……我们与当地志愿者一起深入灾区,慰问及服务灾区人民,分别到达都江堰、绵阳、安县、北川、江油等地,冒着高温、大雨,克服各种生活不便,深入受灾村庄、灾民安置点、帐篷小学,诊治各种疾病,开展心理安抚,进行体检及咨询、卫生宣教及辅导,并对当地有关人员及志愿者进行培训,同时访贫问苦,慰问、捐款捐物,了解并记录灾情,以便进一步针对性支援,并通过媒体交流心得体会……。我们只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更多的却是,每时每刻被灾区的所见所闻所感动、所震动。回顾在灾区的日子,令人感慨万千……


聚源中学哀思
聚源镇位于都江堰,是此次四川震灾的重灾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们驱车赶往聚源,开始寻找伤亡惨重的聚源中学。在经过聚源中学门口的商业街北街时,我们惊呆了,整条街一华里全是废墟、断壁残垣,其荒凉及惨烈就象刚经过一场战争,偶有店主还会从废墟中拿一些有用的东西。镇上损毁最严重的就是聚源中学。看到教学楼的那一刻,我们彻底被震惊了:满校园的消毒水味,一栋六层教学楼已全部垮塌,没有任何残留的框架,那是真正的一堆堆废墟,埋葬了太多年少的生命。由于地震时正在上课,学生大多被埋,全校总共十八个班,一千多名学生,最终八百多人死亡。聚源中学是一所重点中学,方圆数十里品学兼优的学生来到这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里寄托着多少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而现在带来的却是多少家庭无尽的悲哀……废墟上斜躺着两个日晒雨淋的白色花圈,寄托着人们对亲人的无限哀思和不尽的……瓦砾充斥着的校园边上,宿舍楼等建筑则基本完好,少有垮塌,整个现场已被警戒,由武警守卫着。烈日下,我们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个小女孩和年岁相仿的小男孩,跟着一推着自行车的老爷爷,走到武警战士面前,他俩递上一瓶矿泉水说:“叔叔喝水,你们辛苦了。”我看到武警战士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但是他说:“我不需要,你们比我更需要,你们带回去吧。”之后,小女孩三人自始至终也没能送出一瓶水。在这条能够看到聚源中学全景的路上,家长们在述说自己孩子被救的经历,一个母亲到现在还无法相信自己的娃娃死了,因为至今她也未看到自己的娃,而且听说还有五具尸体未被挖出来。所以她现在每天都无法入睡,每天眼前就是娃娃在告诉她自己还在学校的下面。她一直在说,“前一天娃娃还在,第二天就没有了……”这位母亲常常会到女儿的校园来看看,已经哭干的眼中流露出几分期待。经历了痛失爱女的磨难,她已经欲哭无泪了。不断地倾诉,既是一种思念,也是一种排遣压力的方法。她希望所有的人能够分享她的感受。有人说她是“祥林嫂”,但我不这样认为。只有失去孩子的人才会体会她的苦楚。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只有静下心来听她细细地说,以此给她带去一点安慰吧。她的孩子已经永远埋在了废墟里。祝愿这位母亲未来岁月一路平安!
我们在现场遇到一名亲历5.12地震的初三学生。地震时他正在二楼上课,当感觉地震来临时,他和同桌急忙蹲在桌子下,被压了5个小时。他和同桌都被老乡挖出,骨折。现在尽管他已经出院了,但右脚仍然打着石膏,走路也是一瘸一拐的。他是被摩托车带过来的。他说自己经常会来这昔日的校园转转,同班61人,遇难31人,他很想念昔日的同学。他说自己很喜欢杭州这座城市。在检查了伤势,告诉他一些必要的康复知识后,我祝他早日恢复健康,三年后成就自己来杭州读大学之梦。
离开聚源中学前,我对路边小摊发生了兴趣。试问了一下价格,王老吉照样3.5元一罐,并没有提价。这些王老吉还是从对面破损小店的废墟中挖出来的。我们决定把一罐压得变形的王老吉带回家,不打算拿来喝,而是作为勉励自己的纪念品——废墟中起来,也可以赢得一样价值!
这次四川地震,灾区遭破坏最严重的房屋是校舍、医院等公共建筑,整个灾区共倒塌八千多间校舍:聚源中学、北川中学、新界小学……。昔日培养祖国花朵的校园,在大地震中不堪一击,成为埋葬花朵的坟墓。而在国外,无论在法律上还是现实中,学校永远是最坚固的建筑之一,是文明的乐园,是安全的港湾。“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再穷不能穷教育”、“……”当我们经常谈起这些信念和口号时,我们真的期盼不远的将来在共和国的大地上,学校的校舍一定是震不垮的最坚固的堡垒,呵护着祖国花朵灿烂而脆弱的生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孩童’尽欢颜”!



千年都江堰
“都江堰”三个字如雷贯耳,在孩童时代就熟悉它的名字,很久以前一直盼望着有机会来都江堰。因为地震,提前来了。都江堰市离震中汶川不足数十公里,大部分的建筑都已成了危房。这里的景象颇有点像战时的萧条,但更重要的是,到处都是红色的励志和感谢的标语。蓝色、绿色及自搭出来五花八门的帐篷更是为这别样的时期添上几抹生命的顽强、重生的活力。我们经过一个个废墟,驱车前往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景区。这里破坏非常严重,行进中多处路面断裂,路基沉陷,桥梁坍塌,山路上有不少塌方的巨石,山体滑坡痕迹清晰依旧,一路上倒塌的房屋尽收眼底,可以想象那山崩地裂时的惨状。景区内二王庙古建筑群全部损毁,都江堰博物馆、陈列馆、城隍庙等古建筑严重受损,景区内桥、亭、路、游道标志、标牌等基础设施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连门口两个石狮子也基座开裂,移了位置。在残破的楼台中,我们看到了“开华夏科学治水之光”匾额依然高悬。也有不幸中之万幸,李冰雕像在地震中无恙,都江堰主体工程完好无损,仅受轻伤,只有后来改建的水泥鱼嘴震开裂缝。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远比后人修建的庙宇坚固,虽然不是毫发未损,却向人们展示那千年不朽的灵魂!两千五百年前,李冰父子前赴后继数十年,以智慧和仁慈、坚毅和执着,成就了都江堰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伟业。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它是天府富庶之源,灌溉良田千万亩,至今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每当我们民族发生重大灾难时,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据说,抗战时期日寇曾企图炸毁都江堰,但最终没有如愿。因最后一次轰炸的飞机在都江堰上空不明原因地失踪而无奈作罢。同样是千古不朽的古代建筑,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至今仍为无数生灵输送着涓涓清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世界上有无数的水利工程,而已使用了两千五百年、现在仍在发挥巨大效用的唯有都江堰。因此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据悉,由于地震,巴蜀大地数千座钢筋混凝土水坝大多数都成了危坝,成了地震次生灾害的隐患。相比都江堰,虽然地处地震重灾区,却依然完好。两千五百年悠悠岁月,历经天灾人祸的风风雨雨,它依然保持着强悍的生命,其治水理念及胸怀、建筑工艺与质量、工程作用的时空效果与某些现代水坝等建筑形成巨大的反差。我们在为这一民族丰碑而自豪的同时,不能不反思:千年都江堰也是一本读不完的教科书,它在教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自己,认识历史,认识未来!


八方来酒店的“价”
直到现在,我们仍然非常庆幸和“八方来酒店”的偶遇。都江堰市区虽然已成了空城,但我们陆续发现了许多象征新希望的饭店,几乎每家都用各式横幅告诉人们“正常营业”,也许此刻正常营业的饭店更代表着稳定和沉着。据悉,全市一千多家大小饭店,在整个震灾过程中,八方来酒店是全市唯一没有停业过的饭店,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后来的聊天过程中,店主魏晓勇大姐向我们介绍了她从下岗到创业的整个故事。单看姓名还以为是男性,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五十开外,慈眉善目并透着热情干练的妇女。她下岗前在一家钢厂做普通女工,自谋生路创业后,立志要做百年饭店。为防患于未然,她在饭店的装修中,用钢架把整个饭店主体建筑都加固一遍,并严格把关每根钢条的焊接。因此,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此次地震中,在“一分多钟全市象海上航船的颠簸中”,她的饭店安然无恙,甚至没有出现一条裂缝!地震后,其他人想到的是停业撤离,而她却不辞退一个员工,而是组织大家自救。没有水高价从成都组织矿泉水,没有电购买柴油发电机自己发电……,为第一时间赶来的战士、志愿者送水送粥,煮饭烧菜,用发电机提供通信器材充电服务,为街坊邻居及路过的灾民提供免费服务,为群众和记者提供住宿。一直到五月底,她不但坚持营业,还没收过一分钱。为此,她已把数年辛苦的积蓄全部垫上,甚至已出现赤字。但她说,“这值。”她还说,越是这样的时候她越要严把菜的味道和质量,让大家不但有饭吃,还要吃得舒心。尽管原料价格不断提高,但她的菜价却一直未涨。在这特殊的时刻,八方来饭店更聚集了八方来客。她的饭店接待过第一时间赶来的美联社、BBC、中央电台等中外记者。在提共优质服务的同时,她还要求外国记者们要如实正面地报道灾情!民以食为天,一个普通的饭店一个普通的老板,在这些难忘的日子里,是以什么样的毅力和付出,解决了多少人抗灾时吃饭这个天大的问题,以自己的行为奉献着无私的爱心!她的回答非常朴素:“这么多外地人都来帮都江堰,何况一个都江堰自己人呢?我也是一个志愿者。”
临别时魏大姐谈了她的理想,她要把饭店做大做强,“下次你们来,我们将以更好的服务及质量来招待你们。”
面对这些事,还有什么理由不感动?面对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尊重?我们衷心祝福魏大姐,一个普通而大写的人!



诺亚方舟━九洲体育馆
绵阳,四川第二大城市,一个中国院士比例最高,最宜居的城市之一,由于唐家山堰塞湖的橙色警报,却一度几乎成了一座空城。我们来到离市中心西二十公里处的绵阳最大灾民安置点——九洲体育馆。在震惊寰宇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前,这里一直显得十分冷清,一年到头,由于交通不便,除少数几场比赛引起短时热闹外,这座占地2.4万平方米,相当于18个足球场大小,造价1.5亿元的“西南第一馆”,平日里几乎难以见到几个人。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发生,使这个清静之地一夜之间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灾难突发,惶恐的人群从川西北各个方向涌出,揪心的哀号和撕心裂肺的呼唤在天地间回荡……惊魂初定,幸存者们开始向绵阳转移,13日下午,这里已汇集上万名灾民,他们来自北川等七、八个重灾县。最高峰时九洲体育馆受灾群众达5万人,学生都集中安置在内馆,其他人住在场馆的环形屋檐下或场外空地数千顶帐篷里。楼上、楼下、广场上、草地上,有空的地方就住人,媒体称“这里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灾民避难所”,到处挤满形色憔悴的灾民,小山般堆积着矿泉水、各色食品等,墙壁上、电杆上、木板上贴满了寻人启事,广播也在持续播放寻找亲人的消息。这里成为数万受难群众临时的“家”。一时间,九洲体育馆成为灾区灾民临时安置的代名词。数万灾民的面孔或悲伤、或茫然、或痛苦、或期待,一直牵动了全世界的神经,揪紧了全国人民的心。据事后统计,约2000多名中外媒体记者来到九洲体育馆采访,体验痛苦、焦虑和期待,也见证坚强、勇敢和关爱。
汶川大地震至今仍有1.8万人失踪,在万人失踪的背后,是不绝于迹的寻亲队伍。体育馆国旗下方的灰色大理石墙,平时擦得干干净净,震后这里变成被各种尺寸和色彩的寻亲纸条贴满的“寻亲墙”。有父母找孩子、有儿女找双亲、有妻子找丈夫……在这里,失去一人的家庭已属幸运,多数是痛失二、三人以上。密密麻麻的纸条,对一些人来说,是最后的家书,是最后的希望,而对所有人来说,则是大灾大难的历史记录,是深深的悲情和感动。成百上千人寻到亲人后相拥而泣,但更多寻亲者只能怅然若失,那失望的目光就像钢针扎心!记住“寻亲墙”,它是一座“纪念碑”,铭刻了人类爱与被爱的情感,它也用最残忍的方式告诉我们守望与坚持的责任!
在爱的力量感召下,体育馆附近的九洲帐篷学校短短24小时建起,最多时接收灾区学生2000多人,每名学生都发了书包、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具,这些物品都是好心人捐赠的。而负责授课的20余名老师是绵阳教育志愿者。至今,学生们都记得老师在帐篷学校第一堂课的特别作业,老师说:“这份作业不要你们写,只要你们牢牢记住将幸运转变成幸福!”。 
体育馆一层环型大走廊也安顿着灾民,灾民多呈疲惫状态。情绪还算稳定。不少人都躺着,有的在交谈、有的在哄小孩,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来自全国的志愿者将爱心带到这里,一个女志愿者坐在台阶上,不停地宽慰一个老妇人,老妇人没有任何反应。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许多人在没有任何防范和精神准备的情况下来瞬间家破人亡,生离死别,人们心头蒙上的阴影会是长久的。廊外的空地上围着不少人,传来清亮的《天路》歌声,一男一女,男的拉琴,女的边舞边唱,虽然脸色憔悴声音沙哑,但热情不减一首接一首地唱,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来驱散灾民们心中悲痛。
我们对这里的灾民进行慰问、体检并与这里幸存的北川孩子们交流,进行心理安抚。一名正在红巾书屋画画的孩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名两岁的羌族小姑娘名叫唐钰涵,地震前就读于北川幼儿园,强震时500个幼儿全部被埋,而她在紧接着的余震中被幸运地从废墟中震出,成为幼儿园存活下来的五个孩子之一,且仅受轻伤。我们仔细检查了她的身体,目前她背部及脚上伤口已愈合,但小钰涵每天都做噩梦,性格也由开朗变成抑郁,眼神呆滞不与人交淡,画的图也是简单而杂乱的黑色线条。大家耐心与小钰涵交谈,教她画画,给她讲故事、做游戏、终于小钰涵在拿到奖励她的可爱小熊娃娃时,露出了高兴的笑容。第二天,6月12日正是大地震一个月,在去其它安置点途中,我们巧遇外出购物的小钰涵一家。在亲人的怀里,小钰涵今天睡得非常安详。我们给小钰涵挂上来自天堂浪渚故乡的玉佩,祝福小钰涵这位不幸中万幸的小天使,今后好梦永远伴随着她!灾难无情人有情,如何长期地提供帮助,仍是当地最需要的,这也是我们还在思考的问题。
6月29日,在民间丧事“七七”49天的前一天,九洲体育馆临时安置点的最后一批灾民全部撤离。当作别九洲体育馆的时候,人们深切感到这里就是抗震救灾最生动的缩影,最悲伤和最幸运在这里汇集,最痛苦和最动人在这里交织。在惨烈大难发生的短短48天里,这里汇集了太多闪耀人性大爱光芒的英雄和故事,在人们心中矗立起一座永远的人性大爱的丰碑。
有谁会想到,一年前由于举办国际拳击赛而迅速建成的九洲体育馆,由于位置偏辟,这座耗资亿元的体育馆经常处于闲置状态。人们批评它是“寂莫的体育馆”、“所谓西南第一馆是典型的面子工程”、“拍脑袋工程”。如今在大地震中,该钢架结构巍然不动,成为最坚固的建筑。这里一度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灾民避难所,大灾中灾民紧急避险的“诺亚方舟”!一冷一热,一贬一褒,对比鲜明。感叹之余,不能不令人反思,如果没有九洲体育馆,那么数万灾民临时安置点又在哪里?那又会是怎样的状况?世事无常,警钟长鸣,作为灾难大国,我们需要更多应急的避难所,在国外是学校,而我们的学校能胜任吗?九洲体育馆留给人们的不仅是不朽的人性大爱,还有更多!


   特殊的班
这是一个特殊的班,全称叫绵阳安县黄土镇红岩村学生活动营,还不敢称为学校。
这是一个在玉米地里的特殊的班,无法跟那些电视里看到的活动板房相媲美。即便是那些炎热的帐蓬学校,也会让班上的孩子羡慕不已。
这是一个从幼儿园到初中都混在一起,甚至每天的人数都在不断变化的班。
另外就是,这是一个没有专职老师的班。因为孩子们的学校没有复课,志愿者们就地取材建起了这个临时学校。暂时管理这个班的是一名西南科大的学生志愿者,和一位震后从山东赶来的患唇腭裂的志愿者,不过真正在台前讲课的两位,却是从极重灾区北川过来的两名高中和初中女生,她们的学校没有复课,家全被毁了,就来这里当志愿者。
除了客观条件恶劣、卫生状况糟糕外,这里的孩子们一点都不缺乏快乐。并且,他们更加真诚、热情、懂事。当我们沿着田埂走向“学校”的时候,正逢两个中学生带领孩子们唱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的同伴……”齐声的合唱,让我们在临近他们的时候,一丝悲壮的浪漫涌上心头。而当我们来到他们身边时,同行的志愿者支吾一声“好热啊!”迅速地一本书扇着的风吹来,“我给你煽扇!”说这话的是一个孩子。这些可爱的孩子热情、乐观,他们参与每一项活动都非常投入,尤其是有奖品的活动,那就更热闹了。他们学东西很快并非常认真,当我们布置卫生健康竞赛作业时,其字迹相当端正及整齐划一,根本看不出是在没有桌子、凳子,没有尺子、没有专用格子纸,坐在铺上塑料布的玉米地上完成的。原来,他们竟用书本当垫子,以书边为标尺,一字一字,一行一行,交出了令城里孩子也不及、堪称印刷品那样整齐的答卷!这种环境这种认真劲,令我们这些大人也脸上发烫。我至今仍珍藏着这些特殊的纪念品。
还有一件事,本来我们带了2000元钱的捐款,想买点东西给孩子们,但临时突然有一种想法,想“教”孩子们自己做预算,买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当我们问孩子们最想要什么时,50多个孩子竟异口同声地说:“书包!”。原来,大部分孩子的书包在地震中都被砸坏了,只挖出一些书,最缺书包。后来大家推举5个小朋友组成捐款使用管理委员会。他们做了一个精确的预算,超过我们的想像,买了几样东西,给每个孩子一人一份。由于安置点的孩子来自差不多8、9个学校,年龄层次又不相同,所以他们按照二年级以下,二年级至六年级和初中三阶段,按男女分开,分别选择书包。最后三位同学代表大家去绵阳为大家买东西,苗立亚,女,初一,这位皮肤被晒得黝黑的女孩,是这群没有老师的孩子们的英语“小老师”。唐锐,男,安县西苑中学初一学生,每次考试总是全班第一,在全年级800多人中排名前5名。刘豪,男,小学六年级,北川希望小学大队长。三个孩子的家在地震中全部被毁。在绵阳火车站批发市场,孩子们仔细选购,还价功底很强。 “姐姐好,姐姐”、“姐姐最漂亮了,最有爱心……”。 在孩子们的夸赞声中,最后做小本生意的几位老板总共给孩子们便宜了60元钱,实际使用1993元。我们感叹于这样一种捐款形式,2000元钱原来可以这么花!今天,他们教我们怎样花钱。
我们关注的是5月12日以后的孩子。大震之后余震不断,灾区的孩子感到害怕、困惑和不安,需要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抚。当以一个普通志愿者的身份接近他们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惶恐、惊吓和不安,表现出典型的灾后应激反应。我们通过学习和游戏的方式,分散儿童对灾情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放松,逐渐远离恐惧和害怕,重新建立起安全感。让孩子们一起游戏,彼此间相互帮助和支持,消除孤独感,缓解自身的焦虑和恐惧。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专业性的辅导,教孩子们基本医疗保护和自救,教孩子们卫生防疫及食品营养安全知识,并进行心理健康课程辅导:教孩子们进行头脑风暴、教孩子们通过图画来进行肢体模仿,教孩子们自己组织及主持文艺联欢,用专业器材让他们自己去拍摄、去感受,记录下自己眼中的四川震后生活……毕竟以前的志愿者花样有限,我们的到来为这个玉米地里的班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其明显成果是第二天来到这个安置点的学生人数大增。 ……
这是一群纯朴、乐观的孩子,这是一群懂得感恩又自强不息的孩子。他们带给我许多值得珍藏的记忆,许多深深的感悟。衷心祝福这个在玉米地里特殊的班,祝福这群可爱的孩子们!



人狗情未了
突如其来的灾难,受害的不仅是人,还有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它们或死或伤,劫后余生,由于地震,很多狗失去了主人和家。为了预防大灾后的大疫,灾区防疫指挥部规定,现在非常时期,对待流浪犬不管有病没病,一律要捕杀。据统计,从5月12日到6月6日仅绵阳市就捕杀犬3000余只。行进在灾区的土地上,我们也知道了许多与狗有关的感人故事。一只一岁大的狗,它之前的主人无一生还,防疫免疫的人要在灾区统一焚烧物品,它硬是把主人的衣服抢出来,叼回老屋,守在那里。终于他被捕犬队打断两条后腿,险些丧命。断腿之后,它用前腿撑起身体的重量,拖拽着下半身,爬行至垮塌的老屋边。它要死守在老屋边。此事此景,感动了当地的人们,留下它一条生路,但地震后忧郁至今,人们从没听到过它的叫声;一条老狗在自家门口死去,主人逃生时没有带上它,再次返回时见到的已是它的尸体;在北川,两条狗守着塌了一半的房屋,蜷缩在半截悬空的防盗门下面,不远处的山中,不断传来新的垮塌声,两条狗在这样的情况下坚守了七天。其中一条被砸伤,眼珠已爆出来;在都江堰,一条坚持了8天的狗,守在它落难的主人跟前,等到救援队来时,它不愿离开原来的家。当人们走近它,它就后退,人们一走它又回到家门口,忧郁地望着人们,无论如何不愿离开。当人们试图用火腿肠拉近和它的距离时,却没想到狗流出了眼泪!…… 在灾区的救援现场,到处可以看到搜寻犬神勇的身影,他们为寻找及抢救受难者立下了奇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这次创造196个小时后获救生还奇迹的是一个六旬老太太,在8天多的时间里,陪伴她的竟是山上老和尚所养的两条狗。这位老太太并不是它们的主人,在地震来袭时,他们均已被和尚放开逃命,已跑下山,但又调转身回到王老太太被困的废墟,依偎在老人身旁。在被困的几天里,亲热地不断舔她的脸,给她温暖;不断地舔她的嘴唇替她解渴,使这位受伤的老人得以坚持住脆弱的生命。它们以自己忠诚的行为,书写着对人间的大爱!多么可爱的动物,在它们身上,人类也可学到很多。其实他们也需要救助和善待。而这两条义犬最终被“爱之家”寻找并救助。在灾区活跃着一支“爱之家”小动物救助中心团队,这是一个非营利性民间爱心组织,目的是关爱与救助需要帮助的小动物,负责人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妇女,曾经是商人。5月12日地震后,“爱之家”志愿者先后到达北川、都江堰、青川、广元等灾区帮助实施动物防疫并开展救助。他们对救到的动物先检查,如果有传染病就交给当地政府实行人道处理,其它的带回来进行隔离观察,正常的话再注射疫苗。已有500多条狗从灾区被幸运地救出来,(其中就有被称为义犬的救助王老太太的“前进”和“乖乖”,和前面提到的被打断后腿的那条狗。)送到专门地点,雇请专人看管、照顾。他们为感冒及胃肠不适的狗治病,为伤残的狗狗疗养,他们为后肢伤残的动物特制“轮车”,有了它,它们又可以奔跑,而不是终日拖着残肢在地上“爬行”。当拖上“轮车”开始奔跑的一瞬间,所有的狗,伤残的、非伤残的都会大叫,这是他们奔跑的灵魂在欢唱,同时又是在向人类的善心致意!
“救助这些小动物也常特别累,也有不理解,但你救了它们,还没等你进门,它们就叫,蹭着你的腿跟你亲热,讨你欢心,你给它付出一点点,它就给你回报很多”,志愿者们说。我听着这些感人的故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狗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生灵。千百年来,它们默默地为人类社会做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它们身上有许多令人尊敬的品质与素质。它们是人类永远的朋友。没有了它们,人类将显得孤单、弱小。善待狗等动物并与之和谐相处,也是全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愿灾区狗狗们的眼神少有忧伤和恐惧,多有欢快和安详。愿华夏大地“爱之家”千家万户,爱之花遍地盛开!



四川,雄起!
灾区的灾情超过我们的想像,灾区生活的艰苦超过我们的想像,但在灾区度过的每时每刻我们都在感动,在被教育坚强,在被教育乐观,在被教育互助……。
当我们下了到成都的飞机,当地的志愿者来接站,一个11岁的小女孩高举着写有“浙江--四川心连心,众志成城,灾后重建”的自制牌子。原来她是当地志愿者的孩子,正休息在家,自告奋勇地要一起到机场来迎接,还说要是不上课,她一定要跟叔叔阿姨们去参加志愿活动。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经常打电话发短信询问我们的活动情况,我们称她为“这次活动最年轻的志愿者”。当我们离开机场,开着车准备交费时,谁知一看到我们挡风玻璃前搁着那张接站牌,收费员告诉我们,救灾车我们不收费。当然,我并不怀疑一般救灾车可以在这里免费停车,可我们只有那张接站牌,甚至连个章都没有。灾难中的四川人民是坚强的,忍辱负重的。大灾面前他们牺牲了很多个人利益,却时时为救助他们的人着想,强忍着心中的伤痛,带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始了重建家园的自救之路。
善良、淳朴、热情,这是四川人民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一次在从北川至安县的长途车上,坐满了从北川方向来的当地乘客,天色已晚车速很快,同行一个志愿者原定在途中一个安置点临时下车,取回上午遗失的相机,由于路线不熟一直到车已过60多米,才意识到车已超过预定点。司机知道后立即停车,为了方便志愿者,开倒车一直到安置点,并耐心等志愿者走小路取回物件。全车人好像约好了似的,都关切地默默地看着,没有做任何说服工作,没有任何怨言和议论。当我们的志愿者满含热泪表示感谢时,他们只是谦逊地笑笑而已!这种情景在其它地方,在所谓的经济发达城市真是难以想像。有这样的人民,还怕不会自救?不会重建?不会发展?!
一位中年男子在“5•12”中失去了母亲、妻子、儿子等5位亲人,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当我们慰问他时,他表现出坚强和自救的精神风貌,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料理完后事,他准备不是等待救济,而是外出打工。他一再感谢我们,他思念他唯一的侄女。当告诉他灾民安置点一般都有免费的电话可以拨打时,他却说打电话的人多,留给更需要的人去用吧,别人比我更需要。朴实的语言、关爱他人的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类似这样的坚强、互助、感恩,我们在灾区随处可见……。
有一封北川中学学生给武警的感谢信,现摘抄如下:
“亲爱的武警叔叔:你们好!感谢您对我们的帮助,在这次灾难中,我们能够幸运地生存下来,全都是你们对我们的帮助。在这无情的灾难中,你们用自己的双手,刨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当我被您们救起时,我当时就有一个体会,我暗说‘我今后要更努力学习,当上一名发明家,我要发明一种房子,再大的地震,这个房子也不怕……’”
当我们来到北川县香泉乡慰问灾民时,一名叫崔良玉的小姑娘主动向我们问好。她是香泉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地震中她失去了好几位亲人。问她将来的打算,她说原来她不喜欢物理,但今后要好好学物理,一定要做一个地震学家,准确预报地震,让天下所有人都能躲避震灾……。
走在四川灾区,经常会从灾民,从当地百姓、当地干部及志愿者嘴里听到 “四川,雄起!”这个川语。历史上的天府之国美丽富饶,人杰地灵。巴蜀文化,博大精深。蜀道难,难以上青天;三星堆文化惊世璀璨;川剧神秘莫测;川菜雄居天下;道教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渊源流长。这是一片产生大禹、诸葛亮、邓小平等绝代伟人的地方;这是一片哺育李白、杜甫、苏东坡等文坛巨匠的地方。每当民族有大难时,天府之国总是雄起,总是守护着祖国母亲。八年抗战,川人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使我们民族取得了近代中国反抗侵略的第一个胜利。可以说,四川是中国的脊梁,四川在,中国不灭。改革开放后,这个人口最多的省份又形成了全国最多的民工队伍,以聪明勤劳为人称道;四川商人在商场上素以诚实守信为口碑……。
“四川,雄起!”这句川语平凡而豪迈,反映出四川人坚强乐观、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卓越民族品质。如今这句话已被国外媒体译成英文“Sichnan, just-be streong!”在广泛传颂。这次大灾对川人是空前考验,但也是空前机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四川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亚洲,震动了世界;地震大救援,感动了全中国,感动了全世界。当全国全世界的目光都聚向四川,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一个崭新的四川一定会雄起!给中国一个惊喜!给世界一个惊喜!


不算结束的结束语
为期一周的灾区志愿者行动暂已结束。这趟四川之行,带给我太多的感动,太多的人生感悟,太多的心灵洗涤与净化。有些东西,你不亲临现场,不去亲身触摸一下,不待下去感受,根本体会不到个中的滋味,而媒体反映的只是一部分。虽然初到四川,但仿佛这里有种久违的熟悉!虽然只是短短七天,却经历了太多的事,太多的情,仿佛待了七周,七月,甚至更长!我们是去慰问去帮助别人,每时每刻,每处每地更多的却是被感动、被教育,学到了坚强,学到了乐观;学到了互助,学到了感恩;学到了诚实,学到了宽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西行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是一次灵魂的朝圣,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汶川大地震,其破坏程度,其受灾范围,其救援难度超乎想像,据悉,这种地质类型破坏为三千年一遇,真是空前绝后。大灾中有大爱,“5•12就是我要爱”,这是世上最牛的口号!这场大地震让我们重新认识爱,爱亲人,爱自己,爱自然,爱国家,爱生命。这场劫难中,无数人永远倒下了,无数人永远失去了至亲至爱。灾难之后,来自各方的暖流汇成了帮助受难者树立勇气、信心与力量的长河。在这场人与自然的抗争中,感受的不仅是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也同样感受到大自然伟力的无情与人世间融融的大爱之情。“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学到的肯定会比平时更多。”对于个人来说也是这样。从这次大地震中所提炼及升华的抗震救灾精神,必将成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成为现代公民的宝贵素质。汶川大地震,震出一个新中国!
带着太多珍藏的记忆,太多不尽的牵挂,我们离开了灾区。在返杭途中,我们收到了灾民发来的短信:“我们祝你们一路顺风!感谢你们对我们的关心、帮助,辛苦了!好人一生平安……”。受到如此灾难的人却惦记着我们这些志愿者,其实我们并没有为他们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反而是他们感染了我们,让我们重新去审视自己。
回到杭州后,仍然会收到这样的短信“黄医师,这些天你们在灾区辛苦了,相信四川会永远记住你们这样的好人。期待着你们下次再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再见了,难忘的灾区!暂别了,亲爱的灾民!保佑灾区,祝福灾区,我们的心已留在四川灾区。我还会再来!西行之旅还会继续!志愿者行动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作者为省属会员黄炜,获民建中央评选的民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