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加强支部建设的不竭动力
发布时间:2005-07-22 00:00:00
|
作者: 民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创新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州委会成立后高度重视支部建设,不断探索支部建设新问题,努力开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新局面。现将我们抓基层组织建设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组织发展要有新思路
州委会成立时,仅3个支部,89名会员,呈现“一高两低”:即离岗、退休会员比例高,超过50%;会员学历低,大专以上学历会员仅48%;新经济成分会员仅4人,不足5%。州委会成立后,坚持发展创新,积极调整,确立了新的组织发展思路。2003年底,支部增至6个且各具特色,支部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会员增至145人,会员结构显著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新经济成分会员发展到33人,升至23%;大专以上学历会员升至66.4%。会员的平均年龄降至47岁,离退休人员比例降至36.5%,基本上改变了“一高两低”的局面,使支部建设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支部整合要有新举措
州委会对规模过大、人员老化,活动困难的支部进行整合。州直支部有会员47人,人员老化。2001年州委会将州直支部一分为二,重新建立州直一支部和州直二支部。
由于体制变化等原因,原湖北省红庙经济开发区支部的组织及活动一度处于瘫痪状态。为此,我们成立了湖北民族学院支部,暂时将红庙支部并入,一方面充实了湖北民院支部的力量;另一方面,又使红庙支部的会员有了组织归属。2002年,原红庙开发区在体制上纳入州市共管共建,并更名为湖北恩施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这一新的情况,州委会又不失时机恢复了湖北恩施开发区支部组织。通过这次整合,民院支部得到长足的发展,红庙支部也“起死回生”。
三、制度建设要取得新进展
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制度建设。2001年,州委会制定《支部换届工作意见》、《学创先进支部绩效评价办法》。2002年召开全州社会服务研讨会,制定了《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支部参与社会服务任务要求。 2003年,州委会根据会章制定了《民建恩施州组织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解决了多年来困扰自身建设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民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有着重大的意义。2004年,州委会召开全州宣传工作会,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的意见》,为支部宣传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州委会还建立了支委以上人员任前培训制度、任前谈话制度、年度考核制度、州委委员联系支部制度、支部主任列席州委会制度、支部定期向州委会报告工作制度等等,并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激励机制。这些制度的建立对支部建设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四、各项工作要开创新局面
“参政议政是参政党的生命线”。民建州委对参政议政提出“四个转变”:即参政议政由少数人向多数人乃至全体成员转变;由集中向经常转变,由单一渠道向多渠道转变,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具体做法上:一是广泛开展“议政日”活动。二是把反映社情民意纳入支部经常性的活动,要求会员每年至少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参政议政与社情民意》,将会员反映的问题直达中共州委、州政府,开通民建州委参政议政主渠道。三是成立专门委员会,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参政议政质量。四是继续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五是推荐会员参加各种民主监督活动。以2003年为例,全州聘请的行评代表近三分之一是民建会员,对九个单位的行评中有四个单位的中心发言人为民建会员。
州委会把开展社会服务作为参政议政的实践基础。民院支部组织会员中的农林专家到方家坝村举行果树栽培技术现场会,现场指导农民果树剪枝、合理施肥等技术;几年来该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其他村起到了明显的示范作用。州直二支部开展“三服务”和“三结合”。在开展社会服务基础上就西部大开发、宜万铁路、民营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向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一、组织发展要有新思路
州委会成立时,仅3个支部,89名会员,呈现“一高两低”:即离岗、退休会员比例高,超过50%;会员学历低,大专以上学历会员仅48%;新经济成分会员仅4人,不足5%。州委会成立后,坚持发展创新,积极调整,确立了新的组织发展思路。2003年底,支部增至6个且各具特色,支部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会员增至145人,会员结构显著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新经济成分会员发展到33人,升至23%;大专以上学历会员升至66.4%。会员的平均年龄降至47岁,离退休人员比例降至36.5%,基本上改变了“一高两低”的局面,使支部建设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支部整合要有新举措
州委会对规模过大、人员老化,活动困难的支部进行整合。州直支部有会员47人,人员老化。2001年州委会将州直支部一分为二,重新建立州直一支部和州直二支部。
由于体制变化等原因,原湖北省红庙经济开发区支部的组织及活动一度处于瘫痪状态。为此,我们成立了湖北民族学院支部,暂时将红庙支部并入,一方面充实了湖北民院支部的力量;另一方面,又使红庙支部的会员有了组织归属。2002年,原红庙开发区在体制上纳入州市共管共建,并更名为湖北恩施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这一新的情况,州委会又不失时机恢复了湖北恩施开发区支部组织。通过这次整合,民院支部得到长足的发展,红庙支部也“起死回生”。
三、制度建设要取得新进展
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制度建设。2001年,州委会制定《支部换届工作意见》、《学创先进支部绩效评价办法》。2002年召开全州社会服务研讨会,制定了《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支部参与社会服务任务要求。 2003年,州委会根据会章制定了《民建恩施州组织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解决了多年来困扰自身建设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民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有着重大的意义。2004年,州委会召开全州宣传工作会,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的意见》,为支部宣传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州委会还建立了支委以上人员任前培训制度、任前谈话制度、年度考核制度、州委委员联系支部制度、支部主任列席州委会制度、支部定期向州委会报告工作制度等等,并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激励机制。这些制度的建立对支部建设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四、各项工作要开创新局面
“参政议政是参政党的生命线”。民建州委对参政议政提出“四个转变”:即参政议政由少数人向多数人乃至全体成员转变;由集中向经常转变,由单一渠道向多渠道转变,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具体做法上:一是广泛开展“议政日”活动。二是把反映社情民意纳入支部经常性的活动,要求会员每年至少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参政议政与社情民意》,将会员反映的问题直达中共州委、州政府,开通民建州委参政议政主渠道。三是成立专门委员会,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参政议政质量。四是继续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五是推荐会员参加各种民主监督活动。以2003年为例,全州聘请的行评代表近三分之一是民建会员,对九个单位的行评中有四个单位的中心发言人为民建会员。
州委会把开展社会服务作为参政议政的实践基础。民院支部组织会员中的农林专家到方家坝村举行果树栽培技术现场会,现场指导农民果树剪枝、合理施肥等技术;几年来该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其他村起到了明显的示范作用。州直二支部开展“三服务”和“三结合”。在开展社会服务基础上就西部大开发、宜万铁路、民营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向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