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和谐谋发展 开拓创新展活力 扎实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发布时间:2008-11-07 00:00:00
|
作者: 民建杭州市委会
《民建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会的政治任务的基础,是联系广大会员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团结和凝聚会员的重要作用。基层组织工作是加强会的自身建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基础性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和推进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是本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提高全会整体素质和能力,实现多党合作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换届以来,我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中共杭州市委和民建中央、民建省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紧紧扭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并把它摆在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突出位置,通过加强领导,稳步推进,优化结构,夯实基础,不断整合资源,调整思路,使会的组织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
一、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组织细胞,也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时期,在社会转型变化的关键时期,民主党派的成员和组织结构、思想价值和观念结构也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参政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建设方位。如何既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弘扬历史传统,又能在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基础和代表的政治力量方面,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与变化了和继续变化着的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我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会领导班子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多次总结民建杭州市委会做好基层组织工作的经验及体会,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面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把握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组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分析中,我们感到成员和组织的结构变化主要有:
1、会员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过去我会会员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和技术骨干,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多元化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会员的行业分布从以往比较单一的企事业单位向高科技企业、中介服务、高校等多个行业方向发展,工作领域也扩大到经济、金融、房产、电子商务、贸易、保险和法律等多个领域。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新阶层人士要求入会的人数逐年增加。
2、基层组织发生显著变化。民建杭州市委会在换届前,基层组织的层级还是侧重于支部。2001年,我会虽然在总支建设上迈出了第一步,成立了下城区总支部,随后的五年中,又相继成立了上城区、拱墅区、滨江区、萧山区总支部,但是,对总支建设依然存在许多困惑,总支的功能、作用发挥不明显。而在支部建设上,随着政府机构改革调整,企事业转制破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出现,导致了一些按计划经济时代行业归口管理,并与行业主管局党委挂钩组建起来的行业支部逐渐萎缩。由于这些支部多数存在规模偏大,退休会员增多,新会员和老会员之间年龄跨度较大,明显存在代沟,缺乏共同语言,加之会员分散,支委兼职,支部主任会务工作负担较重,支部普遍活力不强。一些企业支部名存实亡。在基层组织管理方面,有的实行垂直管理,有的实行属地化管理。在活动方面,质量不高,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3、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显著变化。近年来入会的年青会员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普遍对形式主义的东西和灌输式的宣传模式表示反感,已经无法满足于老一代“听、跟、走”的思维方式,而表现出更多地理性思考和反思色彩,民主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尤为关注。由于会员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政治责任感增强,关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关心本党派的事业发展,甚至对党派领导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期望值与要求也较高,能够积极参加会的各项工作,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显示出很强的参与愿望和组织认同感。
社会的深刻变革,组织的不断变化,既为我会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同时带来了机遇,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会领导班子以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报告、参加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与兄弟民建组织学习交流等,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自觉行动,进一步理清思路,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全会新一轮发展的大局上来,拓宽视野,突出重点,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组织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开创全会工作新局面。陈小平主委亲自带头,班子成员一次次深入到基层支部,参加活动,了解情况,听取汇报,并针对难题,思考解决对策。按照“加强领导,分类指导”的原则,建立主委会、常委会、全委会定期听取和研究组织工作进展情况的制度,及时进行部署和总结。在会内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形成了主委、专职副主委、分管副主委、秘书长、职能处室明确职责、齐抓共管的重视局面,使我会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明显。
二、破解难题找对策,夯实基础求发展,在强化“三结合”上下功夫
增强“凝聚力”,是一个组织的活力源泉。我会围绕“支部是根,会员是本”这个根本,从基层组织建设中会员最突出、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确定工作目标、重点、阶段性任务,结合总支建设、结合支部结构调整、结合会员发展,以“三结合”带动基层组织创新发展。
加快总支发展。新形势下,杭州在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进程中,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民建的城区总支平台已逐渐成为城区统战工作中民主党派展示自我形象的主要阵地。加强城区总支建设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对于充分发挥民建的政党作用,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社会服务的政党职能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我会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快城区总支建设速度上来,在2007年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先后在没有建立总支的城区组建了民建西湖区总支、江干区总支,完成了市区主要城区的总支建设。同时,对已成立的总支进行总支班子换届,充实力量,完善结构。今年以来,先后进行了民建拱墅区总支、滨江区总支、上城区总支的换届,使总支的领导力量得到了加强。对新建和换届后的总支,我会继续在工作上给予支持和指导,规范工作制度和程序,扩大参与会务活动的平台,加强总支之间的交流与联络,提升总支地位等。
在推进总支自身建设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级党委统战部门的联系,采取上门走访、交换意见、沟通联络等多种形式,就支部分设、总支换届、推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等具体工作,积极争取城区党委统战部门对总支工作的支持,帮助总支解决在开展活动中遇到的人、财、物上的困难,努力增进互相信任,亲密合作的社会主义新型和谐的政党关系,为加快总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
加快支部结构调整。在推进总支建设的同时,市委会还将通过几年的努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城区支部进行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自去年以来,已先后对西湖区、江干区、拱墅区、滨江区、萧山区等10余个支部进行重新划分和编排,主要采取以下做法:一是拆分原规模较大的城区支部,使之保持在人数规模相对适合的范围,并以序数编排总支下面的支部;二是合理搭配已作政治安排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民营企业家等骨干会员的力量;三是使更多热心会务、且年龄相对年轻的会员走上支部领导工作的第一线,经受锻炼,接受培养;四是积极鼓励一些热心会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关爱老同志、乐于奉献的民营企业家到所在区属老年支部勇挑重担,发挥核心作用;五是加强会内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搞好后备干部队伍的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吸收。
探索组建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兴行业、产业支部及特色领域支部。近年来,我会在股份制民营企业、社会中介机构、房地产业、IT产业、仓储物流业、旅游业等产业内陆续发展了一些会员,目前基本上分布在城区支部、行业支部。针对基层支部组织形式的变化,我会采取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自身建设的需要。如,适时组建一些新兴行业、产业支部及特色领域支部,更好地凝聚会员,发挥支部“家”的作用。去年,我会经过多方努力,争取采荷社区党委的支持,将近十年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的水泵厂支部进行重组和调整,保留了这个支部中居住较集中的会员和其他一些相近的会员,并充实年青骨干,重新组建社区支部,划归城区总支管理。这个支部组建以后,今年已开展了6次有主题意义的活动,吸引了全体会员的参加,为当地社区统战工作开辟了新领域。在支部分设中,我们又较好地解决了原高新支部会员属地化的问题,将原来分属于两个城区的支部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一分为二,分别建立西湖区四支部和滨江区三支部,使多年沉积的历史遗留问题被化解,得到了两个城区统战部和会员的充分肯定。在中共杭州师范大学党委的支持下,成立民建杭师大支部,成为我会建立的第一个高校支部,填补了在高校组织建设上的空白。
加快两支基本队伍的建设。按照民建中央提出“注意发展经济界人士,巩固和稳步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与经济界有联系的专家学者为骨干的两支基本队伍”的要求,及时调整会员发展方向,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性人士的联系和发展工作。去年以来,坚持“注重质量,注意数量”的方针和“三个为主”的原则,在发展中,更加注重质量,注意吸收高层次、高学历人才,非公经济代表性人士和政府部门公务员的发展人数比往年有所提高,年龄结构、知识水平明显改善。在发展中,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把关、重程序,注重把好入口关,强化考察。对要求入会的对象主动上门考察,开展送“会章”、“谈心”等思想教育工作,听取会员所在单位党委部门的意见,宣传民建,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一些有代表性的人士,市委会领导亲自参加考察,加强与这些代表性人士的沟通与了解,使市委会在发展中既掌握了情况,也提高了要求入会同志对会的认识。新会员的入会为支部输送了新鲜血液,也扩大了会的新生力量。
通过实践,调整后的支部结构进一步完善,骨干力量得到加强,新会员发展速度加快。这一切既调动了会员的积极性,也激发了支部的活力,使支部在凝聚力、参政议政能力、社会服务影响力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注重实际抓落实,制度建设是核心,在着力“三促进”上见成效
一个政党的战斗力最终取决于政党的整体政治素质,而政党整体政治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政党职能稳定而持续地发挥,这就要有好的机制、好的制度作保障。为此,我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工作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通过促进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建立健全会内民主集中制、促进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三促进”手段,在提高服务、化解矛盾、推进发展上下功夫,求实效。
促进建立长效机制。今年,市委会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制定出台了《民建杭州市委会“先进支部”考评细则》和《进一步加强总支部工作意见》(试行)两个文件,旨在形成明确的制度,推动各支部之间开展创建“先进支部”的活动。从学习好、团结好、参政议政好、社会服务好、宣传工作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好、会员活动出席率好、活动形式创新好、会员本职工作履行好、制度建设好十个方面指导支部开展活动,以此为契机,抓典型、树先进,以点带面,进一步增强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市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总支部工作意见》(试行),比较明确了总支部的基本任务、具体职责,其与支部、城区统战部、城区人大、政协的关系。为了定期了解基层组织情况,常委会建立了听取总支部工作汇报制度,每次常委会上安排一个总支汇报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帮助总支分析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一系列举措,推进总支部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委会领导、机关干部联系基层组织的制度,发放新的支部工作手册;定期召开总支、支部主任工作会议,加强对总支、支部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去年底,还召开全市基层组织建设研讨会,有22个支部提供了27篇研讨文章,有13位基层组织代表作大会发言交流,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在优化基层组织结构,创新基层组织形式,增强基层组织活动方面开拓了的思路。
促进建立健全会内民主集中制。在领导班子中进一步强化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不断完善会内议事决策机制。主委带头推进会内民主,凡遇有重大人事问题,都通过主委会、常委会、全委会三级会议,以集体研究或表决方式进行决策,做到决策过程、决策结果透明,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宽松民主的良好氛围。建立会内后备干部队伍民主选拔机制,今年8月,在杭州市委统战部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顺利进行了我会第一次党外干部后备人选公开选拔工作。在推荐中,充分发扬会内民主,专门召开市委十一届六次常委会,进行民主推荐,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严格把关,努力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会员选拔出来,为他们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搭建平台。认真做好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荐工作。在总支组建和换届中,严格按照《会章》、民建中央《地方组织选举工作要则》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选举程序,确保到会率,保证了选举的公开、透明和有效性,使每次总支成立和换届大会开得成功而隆重,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好评。
促进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去年上半年,市委会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的教育活动,分动员学习、讨论深化、总结提高三个阶段进行。全机关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大讨论、举行会员座谈会、向会员发放征求对机关建设的意见问卷调查表、走访九三学社市委会机关、省委会机关和宁波市委会机关,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制定出台《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并在机关内部进行干部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的人事制度改革。由于加强学习教育,引进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服务基层、服务会员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联系基层过程中,善于倾听会员的意见和建议,一切以从维护会员利益出发,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难而放弃,正确对待矛盾和困难,对不同的会员分别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会员解决问题,理顺情绪,消除工作中的障碍,使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促进了总支和支部的和谐发展。
四、组织保障有基础,合力提升影响力,在“三创新”上再进步
由于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出来,全会上下面貌焕然一新,有力地推动了参政议政工作不断创新,社会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创新,自身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提升了民建的影响力。
参政议政工作不断创新。去年,根据我市构建生活品质之城的战略目标,市委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培育六大潜力产业,推进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的建议,建议市委、市政府从编制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品牌建设、加强人才建设、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强化组织领导等方面着手,加快培育发展疗养、演艺、美食、茶楼、化妆、保健等六大产业,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推进生活品质之城建设。发言引起了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和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培育六大潜力产业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将六大潜力产业更名为六大特色潜力行业,明确指出六大特色潜力行业是杭州作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的品牌和亮点,要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具有杭州特色的生活品质行业和旅游休闲行业。11月10日,“杭州特色潜力行业论坛”在浙江世贸中心隆重开幕。中共杭州市委王国平书记、民建中央黄关从副主席等参加开幕式并致辞。今年市委会又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树立“杭商”品牌,创建杭州民营经济跨越发展新载体》的建议,同样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
市委会实施调研课题招投标,制定《民建市委会参政议政调研课题招投标办法(试行)》,调动了支部和会员的积极性。在调研课题招投标中有6个支部共申报了14个课题,立项完成了6个课题。今年又有8个支部申报了23个课题。市委会坚持组织各支部开展“支部议政日活动”,重点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反映社情民意。每年制定10—20个题目,由各支部根据自身的实际自选题目,以丰富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较好地发挥了支部参政议政的桥梁作用。财金、商业、下城二、机关、钱江、城建二、紫阳、清波、小营等支部开展议政日活动,反映了一批社情民意,为市委会荣获民建浙江省2007年度信息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奠定了基础。
社会服务工作不断创新。积极参与民建中央中华“思源工程”,两年来共募集扶贫资金近280万元全部为会员捐助。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广大会员响应市委会和企业家联谊会发出的号召,积极奉献爱心,与灾区人民共渡难关。广大基层组织和会员积极响应,通过多种渠道踊跃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共捐款2800余万元,捐物价值280余万元,为全省民建组织之冠。在民建中央的评比表彰中,我市有会员12人荣获“抗震救灾先进会员”称号。以支部为单位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如民建下城总支和支部、江干区二支部、上城区一支部、余杭支部、寿昌支部等。通过活动树立了民建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
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创新。去年8月,建成并开通杭州民建总网站外网及内网、部分城区总支委员会分网站、会员企业家联谊会网站等,为宣传民建、促进民建组织对外交流、方便会员沟通,为市委会各级组织和会员参政议政、创新会务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一年多来,各基层组织利用网络平台,竞相宣传各项工作,传递信息,展示各自的特色,既丰富了民建网站的内容,也成为网上一支民建生力军。
五、几点经验和体会
通过实践和总结,我们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中深深体会到: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不动摇,密切与各级党委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们取得实效的有力保证。
2、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会员,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发挥会员的聪明才智,为国出力,为会争光。这是我们取得实效的坚实基础。
3、必须传承会的优良传统,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扎实搞好政治交接。这是我们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换届以来,我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中共杭州市委和民建中央、民建省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紧紧扭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并把它摆在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突出位置,通过加强领导,稳步推进,优化结构,夯实基础,不断整合资源,调整思路,使会的组织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
一、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组织细胞,也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时期,在社会转型变化的关键时期,民主党派的成员和组织结构、思想价值和观念结构也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参政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建设方位。如何既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弘扬历史传统,又能在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基础和代表的政治力量方面,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与变化了和继续变化着的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我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会领导班子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多次总结民建杭州市委会做好基层组织工作的经验及体会,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面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把握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组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分析中,我们感到成员和组织的结构变化主要有:
1、会员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过去我会会员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和技术骨干,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多元化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会员的行业分布从以往比较单一的企事业单位向高科技企业、中介服务、高校等多个行业方向发展,工作领域也扩大到经济、金融、房产、电子商务、贸易、保险和法律等多个领域。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新阶层人士要求入会的人数逐年增加。
2、基层组织发生显著变化。民建杭州市委会在换届前,基层组织的层级还是侧重于支部。2001年,我会虽然在总支建设上迈出了第一步,成立了下城区总支部,随后的五年中,又相继成立了上城区、拱墅区、滨江区、萧山区总支部,但是,对总支建设依然存在许多困惑,总支的功能、作用发挥不明显。而在支部建设上,随着政府机构改革调整,企事业转制破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出现,导致了一些按计划经济时代行业归口管理,并与行业主管局党委挂钩组建起来的行业支部逐渐萎缩。由于这些支部多数存在规模偏大,退休会员增多,新会员和老会员之间年龄跨度较大,明显存在代沟,缺乏共同语言,加之会员分散,支委兼职,支部主任会务工作负担较重,支部普遍活力不强。一些企业支部名存实亡。在基层组织管理方面,有的实行垂直管理,有的实行属地化管理。在活动方面,质量不高,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3、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显著变化。近年来入会的年青会员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普遍对形式主义的东西和灌输式的宣传模式表示反感,已经无法满足于老一代“听、跟、走”的思维方式,而表现出更多地理性思考和反思色彩,民主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尤为关注。由于会员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政治责任感增强,关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关心本党派的事业发展,甚至对党派领导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期望值与要求也较高,能够积极参加会的各项工作,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显示出很强的参与愿望和组织认同感。
社会的深刻变革,组织的不断变化,既为我会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同时带来了机遇,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会领导班子以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报告、参加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与兄弟民建组织学习交流等,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自觉行动,进一步理清思路,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全会新一轮发展的大局上来,拓宽视野,突出重点,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组织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开创全会工作新局面。陈小平主委亲自带头,班子成员一次次深入到基层支部,参加活动,了解情况,听取汇报,并针对难题,思考解决对策。按照“加强领导,分类指导”的原则,建立主委会、常委会、全委会定期听取和研究组织工作进展情况的制度,及时进行部署和总结。在会内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形成了主委、专职副主委、分管副主委、秘书长、职能处室明确职责、齐抓共管的重视局面,使我会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明显。
二、破解难题找对策,夯实基础求发展,在强化“三结合”上下功夫
增强“凝聚力”,是一个组织的活力源泉。我会围绕“支部是根,会员是本”这个根本,从基层组织建设中会员最突出、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确定工作目标、重点、阶段性任务,结合总支建设、结合支部结构调整、结合会员发展,以“三结合”带动基层组织创新发展。
加快总支发展。新形势下,杭州在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进程中,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民建的城区总支平台已逐渐成为城区统战工作中民主党派展示自我形象的主要阵地。加强城区总支建设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对于充分发挥民建的政党作用,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社会服务的政党职能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我会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快城区总支建设速度上来,在2007年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先后在没有建立总支的城区组建了民建西湖区总支、江干区总支,完成了市区主要城区的总支建设。同时,对已成立的总支进行总支班子换届,充实力量,完善结构。今年以来,先后进行了民建拱墅区总支、滨江区总支、上城区总支的换届,使总支的领导力量得到了加强。对新建和换届后的总支,我会继续在工作上给予支持和指导,规范工作制度和程序,扩大参与会务活动的平台,加强总支之间的交流与联络,提升总支地位等。
在推进总支自身建设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级党委统战部门的联系,采取上门走访、交换意见、沟通联络等多种形式,就支部分设、总支换届、推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等具体工作,积极争取城区党委统战部门对总支工作的支持,帮助总支解决在开展活动中遇到的人、财、物上的困难,努力增进互相信任,亲密合作的社会主义新型和谐的政党关系,为加快总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
加快支部结构调整。在推进总支建设的同时,市委会还将通过几年的努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城区支部进行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自去年以来,已先后对西湖区、江干区、拱墅区、滨江区、萧山区等10余个支部进行重新划分和编排,主要采取以下做法:一是拆分原规模较大的城区支部,使之保持在人数规模相对适合的范围,并以序数编排总支下面的支部;二是合理搭配已作政治安排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民营企业家等骨干会员的力量;三是使更多热心会务、且年龄相对年轻的会员走上支部领导工作的第一线,经受锻炼,接受培养;四是积极鼓励一些热心会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关爱老同志、乐于奉献的民营企业家到所在区属老年支部勇挑重担,发挥核心作用;五是加强会内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搞好后备干部队伍的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吸收。
探索组建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兴行业、产业支部及特色领域支部。近年来,我会在股份制民营企业、社会中介机构、房地产业、IT产业、仓储物流业、旅游业等产业内陆续发展了一些会员,目前基本上分布在城区支部、行业支部。针对基层支部组织形式的变化,我会采取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自身建设的需要。如,适时组建一些新兴行业、产业支部及特色领域支部,更好地凝聚会员,发挥支部“家”的作用。去年,我会经过多方努力,争取采荷社区党委的支持,将近十年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的水泵厂支部进行重组和调整,保留了这个支部中居住较集中的会员和其他一些相近的会员,并充实年青骨干,重新组建社区支部,划归城区总支管理。这个支部组建以后,今年已开展了6次有主题意义的活动,吸引了全体会员的参加,为当地社区统战工作开辟了新领域。在支部分设中,我们又较好地解决了原高新支部会员属地化的问题,将原来分属于两个城区的支部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一分为二,分别建立西湖区四支部和滨江区三支部,使多年沉积的历史遗留问题被化解,得到了两个城区统战部和会员的充分肯定。在中共杭州师范大学党委的支持下,成立民建杭师大支部,成为我会建立的第一个高校支部,填补了在高校组织建设上的空白。
加快两支基本队伍的建设。按照民建中央提出“注意发展经济界人士,巩固和稳步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与经济界有联系的专家学者为骨干的两支基本队伍”的要求,及时调整会员发展方向,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性人士的联系和发展工作。去年以来,坚持“注重质量,注意数量”的方针和“三个为主”的原则,在发展中,更加注重质量,注意吸收高层次、高学历人才,非公经济代表性人士和政府部门公务员的发展人数比往年有所提高,年龄结构、知识水平明显改善。在发展中,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把关、重程序,注重把好入口关,强化考察。对要求入会的对象主动上门考察,开展送“会章”、“谈心”等思想教育工作,听取会员所在单位党委部门的意见,宣传民建,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一些有代表性的人士,市委会领导亲自参加考察,加强与这些代表性人士的沟通与了解,使市委会在发展中既掌握了情况,也提高了要求入会同志对会的认识。新会员的入会为支部输送了新鲜血液,也扩大了会的新生力量。
通过实践,调整后的支部结构进一步完善,骨干力量得到加强,新会员发展速度加快。这一切既调动了会员的积极性,也激发了支部的活力,使支部在凝聚力、参政议政能力、社会服务影响力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注重实际抓落实,制度建设是核心,在着力“三促进”上见成效
一个政党的战斗力最终取决于政党的整体政治素质,而政党整体政治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政党职能稳定而持续地发挥,这就要有好的机制、好的制度作保障。为此,我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工作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通过促进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建立健全会内民主集中制、促进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三促进”手段,在提高服务、化解矛盾、推进发展上下功夫,求实效。
促进建立长效机制。今年,市委会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制定出台了《民建杭州市委会“先进支部”考评细则》和《进一步加强总支部工作意见》(试行)两个文件,旨在形成明确的制度,推动各支部之间开展创建“先进支部”的活动。从学习好、团结好、参政议政好、社会服务好、宣传工作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好、会员活动出席率好、活动形式创新好、会员本职工作履行好、制度建设好十个方面指导支部开展活动,以此为契机,抓典型、树先进,以点带面,进一步增强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市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总支部工作意见》(试行),比较明确了总支部的基本任务、具体职责,其与支部、城区统战部、城区人大、政协的关系。为了定期了解基层组织情况,常委会建立了听取总支部工作汇报制度,每次常委会上安排一个总支汇报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帮助总支分析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一系列举措,推进总支部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委会领导、机关干部联系基层组织的制度,发放新的支部工作手册;定期召开总支、支部主任工作会议,加强对总支、支部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去年底,还召开全市基层组织建设研讨会,有22个支部提供了27篇研讨文章,有13位基层组织代表作大会发言交流,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在优化基层组织结构,创新基层组织形式,增强基层组织活动方面开拓了的思路。
促进建立健全会内民主集中制。在领导班子中进一步强化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不断完善会内议事决策机制。主委带头推进会内民主,凡遇有重大人事问题,都通过主委会、常委会、全委会三级会议,以集体研究或表决方式进行决策,做到决策过程、决策结果透明,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宽松民主的良好氛围。建立会内后备干部队伍民主选拔机制,今年8月,在杭州市委统战部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顺利进行了我会第一次党外干部后备人选公开选拔工作。在推荐中,充分发扬会内民主,专门召开市委十一届六次常委会,进行民主推荐,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严格把关,努力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会员选拔出来,为他们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搭建平台。认真做好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荐工作。在总支组建和换届中,严格按照《会章》、民建中央《地方组织选举工作要则》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选举程序,确保到会率,保证了选举的公开、透明和有效性,使每次总支成立和换届大会开得成功而隆重,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好评。
促进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去年上半年,市委会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的教育活动,分动员学习、讨论深化、总结提高三个阶段进行。全机关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大讨论、举行会员座谈会、向会员发放征求对机关建设的意见问卷调查表、走访九三学社市委会机关、省委会机关和宁波市委会机关,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制定出台《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并在机关内部进行干部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的人事制度改革。由于加强学习教育,引进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服务基层、服务会员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联系基层过程中,善于倾听会员的意见和建议,一切以从维护会员利益出发,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难而放弃,正确对待矛盾和困难,对不同的会员分别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会员解决问题,理顺情绪,消除工作中的障碍,使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促进了总支和支部的和谐发展。
四、组织保障有基础,合力提升影响力,在“三创新”上再进步
由于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出来,全会上下面貌焕然一新,有力地推动了参政议政工作不断创新,社会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创新,自身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提升了民建的影响力。
参政议政工作不断创新。去年,根据我市构建生活品质之城的战略目标,市委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培育六大潜力产业,推进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的建议,建议市委、市政府从编制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品牌建设、加强人才建设、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强化组织领导等方面着手,加快培育发展疗养、演艺、美食、茶楼、化妆、保健等六大产业,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推进生活品质之城建设。发言引起了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和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培育六大潜力产业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将六大潜力产业更名为六大特色潜力行业,明确指出六大特色潜力行业是杭州作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的品牌和亮点,要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具有杭州特色的生活品质行业和旅游休闲行业。11月10日,“杭州特色潜力行业论坛”在浙江世贸中心隆重开幕。中共杭州市委王国平书记、民建中央黄关从副主席等参加开幕式并致辞。今年市委会又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树立“杭商”品牌,创建杭州民营经济跨越发展新载体》的建议,同样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
市委会实施调研课题招投标,制定《民建市委会参政议政调研课题招投标办法(试行)》,调动了支部和会员的积极性。在调研课题招投标中有6个支部共申报了14个课题,立项完成了6个课题。今年又有8个支部申报了23个课题。市委会坚持组织各支部开展“支部议政日活动”,重点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反映社情民意。每年制定10—20个题目,由各支部根据自身的实际自选题目,以丰富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较好地发挥了支部参政议政的桥梁作用。财金、商业、下城二、机关、钱江、城建二、紫阳、清波、小营等支部开展议政日活动,反映了一批社情民意,为市委会荣获民建浙江省2007年度信息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奠定了基础。
社会服务工作不断创新。积极参与民建中央中华“思源工程”,两年来共募集扶贫资金近280万元全部为会员捐助。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广大会员响应市委会和企业家联谊会发出的号召,积极奉献爱心,与灾区人民共渡难关。广大基层组织和会员积极响应,通过多种渠道踊跃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共捐款2800余万元,捐物价值280余万元,为全省民建组织之冠。在民建中央的评比表彰中,我市有会员12人荣获“抗震救灾先进会员”称号。以支部为单位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如民建下城总支和支部、江干区二支部、上城区一支部、余杭支部、寿昌支部等。通过活动树立了民建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
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创新。去年8月,建成并开通杭州民建总网站外网及内网、部分城区总支委员会分网站、会员企业家联谊会网站等,为宣传民建、促进民建组织对外交流、方便会员沟通,为市委会各级组织和会员参政议政、创新会务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一年多来,各基层组织利用网络平台,竞相宣传各项工作,传递信息,展示各自的特色,既丰富了民建网站的内容,也成为网上一支民建生力军。
五、几点经验和体会
通过实践和总结,我们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中深深体会到: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不动摇,密切与各级党委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们取得实效的有力保证。
2、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会员,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发挥会员的聪明才智,为国出力,为会争光。这是我们取得实效的坚实基础。
3、必须传承会的优良传统,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扎实搞好政治交接。这是我们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