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参政议政成效的途径
发布时间:2010-05-14 09:51:39
|
作者: 民建宁波市委会 国宇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是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参政议政关键在于提高其成效。
一、对参政议政成效内涵的认识
“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政协章程》对参政议政的描述,我国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是一种规范负责的政治行为,必须遵循现行政治体制的运行规则、运作程序和价值取向,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因此,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成效的第一要义是政治意义,体现的是各民主党派作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对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改革开放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层面上的民主,要长期坚持并充满生机活力,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强多党合作制度的包容性,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各阶层提供表达政治诉求、利益诉求的渠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把民主党派定位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确立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并把多党合作制度写入宪法。中国的民主党派也由此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通过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为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成效的第二层意义是参谋作用,体现的是各民主党派作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肩负的历史责任。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广泛集中民智,使制定的方针政策更充分地反映人民的意志,在重大问题决策上更民主科学。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成效的第三层意义是监督作用,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这样一种新型的政党关系。毛泽东等开国领袖设计我国政党制度,其初衷就是基于扩大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证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需要始终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当然也需要始终接受一直与自己保持密切合作的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和批评。我们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党的作用,继续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
总之,参政议政成效的政治性是我国的政党制度决定的,参政议政成效的提高取决于参政党自身建设和监督作用的发挥。参政党自身建设和监督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参政议政的政治意义就体现得越到位,参政议政的成效就越好。
二、参政议政的功能定位
参政议政不仅是民主党派有序参与政治活动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要求,更是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责任。参政议政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反映客观情况。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是做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政府作为最关键的决策部门,最大的困惑就是不能掌握真实情况,有时甚至连客观情况都无法全面把握。现实中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一方面考察与调研的对象往往无法避免人为修饰,另一方面,每个人、每个部门客观上都受制于现行体制机制的影响,决策机关的职能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往往难以超脱自身部门利益的束缚,从而影响到调研结论的公正性与客观性。相对而言,民主党派的位置比较超脱,与具体利益瓜葛较少,不存在自身的部门利益和利害关系,因此调查研究相对容易做到客观、公正,在具体的调查研究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听到真话、能讲真话、也敢讲真话。当前改革处于攻坚时期,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日益复杂,在矛盾交织,思想碰撞,文化交融,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局势下,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无疑会对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提出更高要求。
(二)提供决策建议。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能否正确引领发展,关键在于其科学决策能力。作为与中共亲密合作的参政党,民主党派人士尤其是那些拥有丰富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就经济社会问题提出真知灼见,反映所联系成员和群众意愿,为执政党决策提供意见建议,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各民主党派成员通过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研,运用协商、对话、提案、信息等形式,迅速快捷地把不同群体的要求、愿望整合表达出来,通过参政议政与执政党的高层领导直接磋商,将各方面的意见和愿望反映给决策者,在制定政策、出台措施方面,最大限度地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和民主,从政治制度层面确保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利益代表的真实性,确保了在利益协调中实现广泛参与和高度集中的有机统一。
(三)监督政策执行。有专家认为民主的真正体现应该首先从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开始,因为权力本来就是属于民众自己的,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建立了政党间监督制约机制,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对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具有民主监督作用,对执政党的权力行使进行了一定的约束,从而减少了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的腐败。把参政议政的预警功能、纠错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保证群众利益不受损害,也能够有效地缓解社会关系,协调各种矛盾。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提高参政议政成效的同时,也应考虑如何履行好民主监督职能,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规范其权力的行使,防止特殊利益集团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和对权力的腐蚀,减少各种违法乱纪现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
(四)沟通群众意见。长期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时,利益多元化不可避免。由于不同群体在分享改革收益和承受改革损失中的地位不同、处境不同,人们对改革的看法就会发生差异,社会群体间的关系难免趋于紧张和不安。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够有效地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由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矛盾通过合法、正常、有序的渠道传递到政治中心,为国家权力中枢提供全面广泛的信息,从而确保各方意见的平衡。尤其是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更广泛的政治联系成为可能,促进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成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渠道。
三、提高参政议政成效的实现途径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实践告诉我们,提高参政议政成效的途径应建立健全以下四大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选题论证机制。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选好课题是关键。选题要把握好三条原则。一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要着重选择那些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选择那些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期待、顺应时代潮流、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与参政党的定位相适应。二是突出党派特色。为了让参政议政能够参在点子上、参在关键处,需要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各自成员的群众优势、知识优势与专业优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客观真实情况,理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其次,保持党派特色各取所长,也是各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成效的可行途径与选择。三是从小而具体的层面着力,确保党派有条件有能力做好课题。角度小,调查的程度就可能比较深,反映的情况就更容易全面和客观;选择的问题越具体,研究分析就有可能越到位,提出的对策建议就可能越有操作性。综合把握好上述三个原则,然后通过组织相关专家论证确定选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参政议政的成效等于提高了一半。
二是建立健全调研协作机制。搞好参政议政,必须到实践中去,深入了解情况,尽可能地把握所研究问题的全部材料,并进行系统研究。为了全面把握选题情况,提高调研实效,一要整合党派内部资源,让各级组织和更多的党派成员参与参政议政调研工作。要充分发挥党派内专家在调研活动中的作用,以参政议政委员会骨干为依托,对重点调研课题采取面向全体成员和基层组织进行招投标形式来完成调研课题是种可行的办法。二是充分运用对口联系的政府部门的资源,加强协作,在知情知政、课题实施等方面抓好落实。三是强化课题组的协商功能,确保课题调研执行到位。重点课题实施,应做到调研提纲、调研过程中主要观点提出及调研报告审定三个环节充分讨论,并将调研报告征求专家意见。四是发挥党派专职调研机构的数据库作用,积累资料,沟通信息,及时组织、提供来自各方面的相关信息,为参政议政提供组织保障。
三是建立健全成果运用机制。参政议政的渠道有多少,参政议政的成果运用方式就有多少。目前参政议政的成果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于专题协商。二是在人大政协会议上作专题发言及集体提案或议案。三是通过专报报送有关领导参阅。四是通过信息渠道向有关方面传递。为了充分挖掘、提炼参政议政成果的作用,需要搭建建言献策平台。建言献策平台是提案议案、社情民意、调研报告、理论研究成果的征集报送渠道和广大党派成员智力成果、履职情况的集中展示平台。广大党派成员在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中,对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民生热点等问题发表的看法,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与对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大会发言材料或书面形式提交的集体提案、委员个人提案、代表议案与建议,及其答复、办理情况;日常工作中所作的调研材料等,由党派机关专职机构负责予以筛选、整理、保存;对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经过整理,直接呈送中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参阅;对内容翔实、对策可行的建议、意见,可通过信息渠道报送党委、政府和党派上级机构或政协、统战系统等有关部门;一些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反映,既可以通过信息渠道报送,又可以作为进一步调研的线索。
四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在参政议政工作中,党派成员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党派组织的参政议政成效和水平。参政议政既是党派组织及其成员的政治要求,同时又是政治责任。但由于大多数党派成员都是各自单位的领导或骨干,承担着本单位的重要工作任务,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参政议政工作激励制度。一是在选拔后备干部,推荐政治安排人选时,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应将参政议政能力和贡献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同时建立党派新任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政人员、特约人员任前谈话制度,明确他们的职责和组织对他们的要求。同时坚持组织发展与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相结合,在组织发展中注意物色、培养、吸收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同志加入党派,充实到参政议政专门委员会,组成一支能战斗的参政议政骨干队伍。二是为党派成员的成长提供帮助。由于参政党的行政资源有限,能提供的成长机会受到限制,所以要为优秀的参政议政骨干成员在其单位的成长提供帮助。党派组织应当把成员在党派参政议政活动中的表现和业绩向成员所在单位通报,使他们了解党派成员的贡献,并争取他们对党派成员参政议政工作的支持。三是完善以提高全体成员参政议政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学习培训制度。要采取学习会、培训班、讲座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推动所有成员学习和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对参政议政工作做出贡献者,应当提供更多的学习考察、接触社会实际的机会。四是加强调研成果的宣传和表彰。党派组织应当定期对参政议政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对优秀成果、优秀的先进个人和积极分子,要进行宣传、表彰和奖励。
一、对参政议政成效内涵的认识
“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政协章程》对参政议政的描述,我国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是一种规范负责的政治行为,必须遵循现行政治体制的运行规则、运作程序和价值取向,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因此,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成效的第一要义是政治意义,体现的是各民主党派作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对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改革开放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层面上的民主,要长期坚持并充满生机活力,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强多党合作制度的包容性,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各阶层提供表达政治诉求、利益诉求的渠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把民主党派定位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确立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并把多党合作制度写入宪法。中国的民主党派也由此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通过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为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成效的第二层意义是参谋作用,体现的是各民主党派作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肩负的历史责任。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广泛集中民智,使制定的方针政策更充分地反映人民的意志,在重大问题决策上更民主科学。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成效的第三层意义是监督作用,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这样一种新型的政党关系。毛泽东等开国领袖设计我国政党制度,其初衷就是基于扩大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证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需要始终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当然也需要始终接受一直与自己保持密切合作的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和批评。我们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党的作用,继续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
总之,参政议政成效的政治性是我国的政党制度决定的,参政议政成效的提高取决于参政党自身建设和监督作用的发挥。参政党自身建设和监督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参政议政的政治意义就体现得越到位,参政议政的成效就越好。
二、参政议政的功能定位
参政议政不仅是民主党派有序参与政治活动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要求,更是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责任。参政议政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反映客观情况。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是做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政府作为最关键的决策部门,最大的困惑就是不能掌握真实情况,有时甚至连客观情况都无法全面把握。现实中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一方面考察与调研的对象往往无法避免人为修饰,另一方面,每个人、每个部门客观上都受制于现行体制机制的影响,决策机关的职能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往往难以超脱自身部门利益的束缚,从而影响到调研结论的公正性与客观性。相对而言,民主党派的位置比较超脱,与具体利益瓜葛较少,不存在自身的部门利益和利害关系,因此调查研究相对容易做到客观、公正,在具体的调查研究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听到真话、能讲真话、也敢讲真话。当前改革处于攻坚时期,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日益复杂,在矛盾交织,思想碰撞,文化交融,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局势下,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无疑会对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提出更高要求。
(二)提供决策建议。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能否正确引领发展,关键在于其科学决策能力。作为与中共亲密合作的参政党,民主党派人士尤其是那些拥有丰富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就经济社会问题提出真知灼见,反映所联系成员和群众意愿,为执政党决策提供意见建议,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各民主党派成员通过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研,运用协商、对话、提案、信息等形式,迅速快捷地把不同群体的要求、愿望整合表达出来,通过参政议政与执政党的高层领导直接磋商,将各方面的意见和愿望反映给决策者,在制定政策、出台措施方面,最大限度地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和民主,从政治制度层面确保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利益代表的真实性,确保了在利益协调中实现广泛参与和高度集中的有机统一。
(三)监督政策执行。有专家认为民主的真正体现应该首先从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开始,因为权力本来就是属于民众自己的,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建立了政党间监督制约机制,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对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具有民主监督作用,对执政党的权力行使进行了一定的约束,从而减少了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的腐败。把参政议政的预警功能、纠错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保证群众利益不受损害,也能够有效地缓解社会关系,协调各种矛盾。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提高参政议政成效的同时,也应考虑如何履行好民主监督职能,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规范其权力的行使,防止特殊利益集团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和对权力的腐蚀,减少各种违法乱纪现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
(四)沟通群众意见。长期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时,利益多元化不可避免。由于不同群体在分享改革收益和承受改革损失中的地位不同、处境不同,人们对改革的看法就会发生差异,社会群体间的关系难免趋于紧张和不安。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够有效地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由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矛盾通过合法、正常、有序的渠道传递到政治中心,为国家权力中枢提供全面广泛的信息,从而确保各方意见的平衡。尤其是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更广泛的政治联系成为可能,促进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成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渠道。
三、提高参政议政成效的实现途径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实践告诉我们,提高参政议政成效的途径应建立健全以下四大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选题论证机制。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选好课题是关键。选题要把握好三条原则。一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要着重选择那些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选择那些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期待、顺应时代潮流、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与参政党的定位相适应。二是突出党派特色。为了让参政议政能够参在点子上、参在关键处,需要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各自成员的群众优势、知识优势与专业优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客观真实情况,理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其次,保持党派特色各取所长,也是各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成效的可行途径与选择。三是从小而具体的层面着力,确保党派有条件有能力做好课题。角度小,调查的程度就可能比较深,反映的情况就更容易全面和客观;选择的问题越具体,研究分析就有可能越到位,提出的对策建议就可能越有操作性。综合把握好上述三个原则,然后通过组织相关专家论证确定选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参政议政的成效等于提高了一半。
二是建立健全调研协作机制。搞好参政议政,必须到实践中去,深入了解情况,尽可能地把握所研究问题的全部材料,并进行系统研究。为了全面把握选题情况,提高调研实效,一要整合党派内部资源,让各级组织和更多的党派成员参与参政议政调研工作。要充分发挥党派内专家在调研活动中的作用,以参政议政委员会骨干为依托,对重点调研课题采取面向全体成员和基层组织进行招投标形式来完成调研课题是种可行的办法。二是充分运用对口联系的政府部门的资源,加强协作,在知情知政、课题实施等方面抓好落实。三是强化课题组的协商功能,确保课题调研执行到位。重点课题实施,应做到调研提纲、调研过程中主要观点提出及调研报告审定三个环节充分讨论,并将调研报告征求专家意见。四是发挥党派专职调研机构的数据库作用,积累资料,沟通信息,及时组织、提供来自各方面的相关信息,为参政议政提供组织保障。
三是建立健全成果运用机制。参政议政的渠道有多少,参政议政的成果运用方式就有多少。目前参政议政的成果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于专题协商。二是在人大政协会议上作专题发言及集体提案或议案。三是通过专报报送有关领导参阅。四是通过信息渠道向有关方面传递。为了充分挖掘、提炼参政议政成果的作用,需要搭建建言献策平台。建言献策平台是提案议案、社情民意、调研报告、理论研究成果的征集报送渠道和广大党派成员智力成果、履职情况的集中展示平台。广大党派成员在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中,对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民生热点等问题发表的看法,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与对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大会发言材料或书面形式提交的集体提案、委员个人提案、代表议案与建议,及其答复、办理情况;日常工作中所作的调研材料等,由党派机关专职机构负责予以筛选、整理、保存;对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经过整理,直接呈送中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参阅;对内容翔实、对策可行的建议、意见,可通过信息渠道报送党委、政府和党派上级机构或政协、统战系统等有关部门;一些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反映,既可以通过信息渠道报送,又可以作为进一步调研的线索。
四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在参政议政工作中,党派成员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党派组织的参政议政成效和水平。参政议政既是党派组织及其成员的政治要求,同时又是政治责任。但由于大多数党派成员都是各自单位的领导或骨干,承担着本单位的重要工作任务,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参政议政工作激励制度。一是在选拔后备干部,推荐政治安排人选时,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应将参政议政能力和贡献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同时建立党派新任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政人员、特约人员任前谈话制度,明确他们的职责和组织对他们的要求。同时坚持组织发展与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相结合,在组织发展中注意物色、培养、吸收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同志加入党派,充实到参政议政专门委员会,组成一支能战斗的参政议政骨干队伍。二是为党派成员的成长提供帮助。由于参政党的行政资源有限,能提供的成长机会受到限制,所以要为优秀的参政议政骨干成员在其单位的成长提供帮助。党派组织应当把成员在党派参政议政活动中的表现和业绩向成员所在单位通报,使他们了解党派成员的贡献,并争取他们对党派成员参政议政工作的支持。三是完善以提高全体成员参政议政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学习培训制度。要采取学习会、培训班、讲座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推动所有成员学习和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对参政议政工作做出贡献者,应当提供更多的学习考察、接触社会实际的机会。四是加强调研成果的宣传和表彰。党派组织应当定期对参政议政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对优秀成果、优秀的先进个人和积极分子,要进行宣传、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