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理论与研究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理论与研究
新形势下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传递正能量作用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4-11-03 00:00:00
  |  
作者: 汤 顺 张 雨 张兆英 徐 慧

【内容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关键期、深水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进入了高发期、尖锐期。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直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本文在探讨正能量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能量基本问题的前提下,深入分析了当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打造由作用集—能力轴—机制框所构成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正能量传递系统。
【关键词】意识形态 正能量 传递系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当前,百年梦想咫尺之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进入了关键期、深水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进入了高发期、尖锐期。经济工作搞不好要翻船,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翻船 。马克思说过,“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正是源于苏共“思想意识形态阵地的崩溃”[2]。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直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3]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必须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大局,科学把握意识形态发展大势,深入探索意识形态发展规律,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梦想汇聚强大力量。
    一、几个基本问题的界定
    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功能日益突出,发挥“连接理论与实践、观念与行动的桥梁”作用,是“理论到实践”、“观念到行动的‘翻译器’和‘催化剂’”。[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意识形态工作发挥凝心聚气的作用。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价值就体现在汇聚有利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能量方面[5]。因此搞清楚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能量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角色作用,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何为正能量
    “正能量”(positive energy)来源于物理学名词,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中也得到广泛运用 ,2012年尤其是下半年,从网络到民间逐渐蔓延开来。鉴于“正能量”一词的积极意义和广泛的接受度,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的专著《Rip It Up: The Radically New Approach to Changing Your Life》便被直接译为《正能量》,更是推动了“正能量”的流行。当前,“正能量”已经成为媒体、学者,民间、官方,普通群众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频繁使用的热词 。
    对于“正能量”的内涵,媒体和学者在表述过程中多有界定和探讨。较为普遍和广泛采用的是将“正能量”视为一种动力和情感,如指“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6]。理查德•怀斯曼也把“正能量”看作是能够给予人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7]。
    宋海芽则从产生“正能量”行为的动因上指出正能量“不仅包括积极的、主动的”,也包括“真正符合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规律的”行为[8],说明产生“正能量”的行为既来之个体的修为,也需要尊重规律,建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和谐关系。
    熊晓燕、何润霞分析社会正能量概念时,从社会心态上将社会正能量界定为“能够为人们营造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健康心态”的社会能量;从社会道德角度将社会正能量界定为“能够起推动维护社会文明进步,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的社会能量[9],从而使产生“正能量”的背后动因除了个人修为,还要强化社会道德规范建设。
    黄海蓉从驱动有效行为和有益效果角度指出,“正能量”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恒定元素”,说明了“正能量”才是社会和个人获得发展的必要养分,指出在“积极心态基础”上产生的有效行动和有益效果,以及这些行动和效果蕴含的“内驱力和意志力”[10],指出了“正能量”产生有效行动和有益效果,有效行动和有益效果产生了“正能量”,构成良性循环。
    刘伟伟、许国萍从发挥“正能量”的主体层次及影响范围,将“正能量”划分为宏观正能量、中观正能量和微观正能量,指出了政府、团体(阶层)、个人在传播正能量中的角色作用[11]。
    常勤毅对中国“正能量”文化进行了界定,指出“在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驱使及熏陶下,反映中华民族精神、主流意识、正确审美观,倡导以人民为价值中心的、深受广大人民欢迎的具有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的精神产品的总和”,[12]从动因、内容、价值及意义角度构建了中国“正能量”文化范畴。
    从上述学者的界定可以看出,“正能量”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奋发进取的行为,是一种理性平和的关系,是一种开放包容的价值,归根到底,是一种协调人与自然、社会、国家(政府)、自身和谐发展的关系的总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将这种积极健康的能量作为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判断“正能量”的基本标准,以正能量塑造人、影响人、凝聚人,汇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能量。
    (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正能量是什么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思想保障和制度支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削弱必将损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将损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建设与改革提供支撑与服务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及其体系通过借鉴、吸收人类各种优秀的思想文明成果,不断形成、发展、壮大与完善。现阶段,在我国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现着资本主义社会以来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对古今中外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学习、借鉴与吸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逐渐展开、发展,并逐渐体系化,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实现理论性与现实性、历史性与超越性的辩证统一,在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演进过程中扬弃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源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又指导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由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所决定的,由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的,直接地由国家和社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客观需要决定的。[13]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巨大“正能量”。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传播正能量是由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中共的政治联盟关系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这一思想基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是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2002年,各民主党派代表大会修订的《章程》都明确指出:民主党派要建设成为同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14]这就决定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逻辑基点,不仅要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而且要在实践中努力把这一思想基础落到实处,切实巩固主导价值诉求,把传播真理论、传递正能量作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来抓,使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过自我教育,接受中共政治主张,认同与中共政治纲领,在与中共的长期合作中,以自己的进步性与中共的先进性相互呼应、相互契合,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不断加强思想建设,从爱国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既巩固了政治联盟,增强了接受中共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又通过积极共建,与时俱进,参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与正能量的传播。由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独特地位,部分党派成员受到传统政党制度和西方政党轮流执政的政党文化影响,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地位作用等方面思想认识出现偏差,也影响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意识形态正能量的深度挖掘与传播。
    (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传递正能量发展现状
    由于在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的参政党地位,以及在中共的积极支持和努力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之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以及服务社会得以有效开展,尽管正能量概念的出现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过自己的努力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在经济建设、民主政治、文化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与贡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能量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传播,并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发展、完善。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夯实传播正能量的思想基础。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身建设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先导,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根本保证。只有建设正确的政治思想,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经过严格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培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主流是进步的,绝大多数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成员保持了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思想状况,能够正确认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地位,积极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功能作用。如民进一位会员将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改为:“升官发财,请走别路,争权夺利,莫入此门。”加一横批“入会须知”。用自己的坚定政治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向民进组织和社会传递出积极的正能量[15]。
    二是突出政治素养,提升传播正能量的政治能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中共亲密合作的友党,是参政党,其政党意识、政治素养决定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能够在履行政治职能的过程中有效传递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能量。各地各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组织以及统战部门等通过加强理论与能力的教育培训,将明确的政治理想、一定的理论水平、明确的政治立场作为政治素养的重要组成,提升党派成员的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能力,通过组织党派成员开展调研,以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就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以及参政议政的方式向相应的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府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以实事求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为社会群众带去实际的具体利益,通过满足群众的正当利益与合理诉求,将正能量传递给社会,传递给群众。如民建宁波市委会与宁波大学合作共建宁波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积极组织会员参加课题调研、提案撰写、社情民意反映等工作,既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又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团体等汇聚到民建组织周围开展合作共建,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三是培育责任观念,增强传播正能量的社会意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人才荟萃,智力集中,既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更是服务社会的重要主体。各级民主党派组织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和教育培训等方式,培育党派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党派组织及其成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将党派成员的个人成就主动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服务创新中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通过社会服务有效传递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能量。各地的民主党派市委会结合各自联系的界别与领域,将优势要素整合,打造各具特色、打得响、推得开、影响大的社会服务品牌,实现社会服务的创新与效益。如民建北仑区总支部在区慈善总会建立的民建易通慈善基金,把资助北仑区域内需要帮扶的贫困家庭、企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等,以及开展助学、助医、助困、助老、助孤等慈善活动作为自己服务社会的主要工作。据统计,2013年,宁波市民建组织通过各种途径捐献金额近3500万,既体现了民建会员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又展示了民建组织的高度凝聚力,更向社会传递了强大的正能量,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传递正能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生存发展的精神灵魂。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多样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等深刻变化、复杂发展,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当下与未来等等相互交错、碰撞冲突,使得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状况复杂、不容乐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交错共存,各种社会思潮生成演变,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发展、日益壮大,非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又存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益、无关或冲突甚至反社会主义的成份内容,这些不同成份内容以有意识或自发的、组织化或个体性的、潜藏渗入或大张旗鼓的方式在我国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风险不断加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变革创新的现实社会,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与诱惑,加上“非意识形态化”和发展创新中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曲折性、螺旋上升性,使得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的认知和评价方面出现方向的偏差,带来行为的失范,对传递正能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传递正能量的“源动力”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度调整,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思想意识日益活跃,在国家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的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滋长起来,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错误思潮汹涌而来。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文化霸权、信息霸权对我国展开意识形态攻势,鼓吹西方文明,一些党派人士因为缺乏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迷信西方三权分立和轮流执政的政治体制,对自身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地分析判断,甚至倒向西方政治制度,从而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产生困惑和动摇[16]。在思想多元化、社会多样化、经济市场化的影响下,一些党派成员思想庸俗化倾向[17]也愈益明显,使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源头出现能量不足问题。
    二是联系实际不紧密,传递正能量的“吸引力”不足。从实际情况来看,少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除了思想中存在“政治淡漠”、“政治摇摆”,“政治投机”[18]等现象外,对党派的认识也不够客观和准确,有些党派成员认为民主党派只是民主“摆设”、政治“花瓶”,看不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19]。不能积极客观地参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不能针对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热点问题开展具有实效性的基层调研,并通过提案、建议、专报等形式将社会意愿传递到决策层。不能正确看待和有效开展党派活动,将党派活动简单理解为社会团体性的联谊学习,不能有效地将理论具体化、基层化、群众化,不能通过与基层的联系与沟通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能量传递出去,使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吸引力不够,不能有效地通过与基层的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汇聚改革开放、创新创业的正能量。
    三是机制建设不健全,传递正能量的“执行力”不足。在意识形态建设中传递正能量需要制度建设和机制保障。当前,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等方面仍处在不断探索完善过程中,并且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将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作为主要工作来抓,而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主导地位使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仍处在被动地位、跟随阶段,尚未发展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动建设者、意识形态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的阶段。正因为此,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传递中的制度设计、机制创新、程序确立都缺乏足够的主动性与规范性,有些也只是零星的规定或是口头约定,工作起来往往规范性不够,无章可循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传递正能量的执行力不够,效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
    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中传递正能量的作用机制建设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是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决定的,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中共的政治联盟关系决定的。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政治责任、政治担当。同时,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作用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明确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这个正能量传递系统中的功能组合,构建正能量传递作用集;需要培育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挥功能作用的素质与能力,构建正能量传递能力轴;需要创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能力提升、作用发挥体制机制,以机制框定、引导、规范传递系统,构建正能量传递机制框,以此打造由作用集——能力轴——机制框所构成的正能量传递系统。
    (一)打造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作用集
    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传递正能量的功能作用是由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国政治系统、政党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传递渠道中的角色定位决定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党地位和在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的特色地位,以及政党制度、民主政治实践中,中共为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创设的各种制度、组织、机制所形成的路径、渠道,使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正能量传递中具有了正能量的汇集地、建设者、传播源等三种作用。
    一是打造成正能量的汇集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社会各界别优秀人才的聚集地,也应该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能量汇集地。通过组织建设,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各级组织打造成人心思齐、步调一致、同心合力的强有力的政治组织,将意识形态建设和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与政治使命,积极实践,勇于担当,以开放进取的形象汇集正能量;通过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核心骨干建设,延伸至一般成员的思想素质建设,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培育成积极健康的能量核心,为实践正行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汇集正能量,集聚内驱力和意志力。
    二是锤炼成正能量的建设者(负能量的转换者)。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其进步性与中共长期合作,加强思想建设,凝聚深化改革共识,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参与基层调解,加强基层调研,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努力提交提案建议,将基层反映强烈、影响广泛的涉及群众权益民生的问题,及时有效提交反映到决策层,以期得到高效协调与解决,使可能负能量得以转换,负面资源释放出更多正能量。
    三是塑造成正能量的传播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有社会各界高层次人才、专业化人才组成的政治组织,充分发挥各类成员的专业优势,在各条战线树立正形象、发挥正效应、传播正能量。发挥经济领域企业家、专家学者优势,围绕经济社会建设,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改善民生福利,以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民众的方式传递正能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特有优势,切实增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主体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责任使命,通过行使好权利、发挥好作用、落实好责任,树立起参政议政的良好形象,传播民主政治生活正能量。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服务社会、关注民生、献身慈善,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传播社会责任、道德修为的正能量。
    (二)培育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能力轴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有效发挥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功能作用,就必须加强传递正能量的能力建设。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需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努力打造理论能力、行动能力、沟通能力,这三种能力组成一个完整的能力结构,支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一是增强理论能力。理论研究水平直接决定了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效果。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绝不能忽视、放松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意识形态教育,在实践中传递意识形态正能量的前提和基础是在理论上梳理清楚意识形态问题。必须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研究非意识形态中的“文明冲突论”、“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20]以及“普世价值”、“新儒家”[21]等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客观认识、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螺旋式上升发展中的曲折性,正确看待和全面分析共产主义运动在苏东的溃败和社会主义实践的低潮。通过大力加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识形态研究,科学把握意识形态问题,深入探索意识形态领域正能量传递规律,提高党派成员的政治免疫力和意识形态辨别力,在坚定政治立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为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积累理论基础、增强理论自信。
    二是强化行动能力。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发展理论,并通过实实在在的效果增强理论权威与信仰。在强化理论研究的基础前提下,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效率就由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行动能力决定了。毛泽东同志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2],需要人才具体执行路线方针政策。而“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23],更是说明执行力、行动力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时的重要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增强了理论修养,明确了要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中发挥应有作用后,行动能力就成为关键性环节,将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把每个党派都培养成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实干家,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捍卫者、实践者、传播者。
    三是优化沟通能力。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24]。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和正能量传递,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而“一套成功的意识形态,首先必须经过心理说服过程,使群众认同其理念,这是意识形态确立的首要步骤。”[25]因此,让人民群众接受该意识形态,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使意识形态正能量得以传播出去,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说服能力、辩论能力等等。必须加强和优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过程中的沟通能力,才能有效发挥意识形态的宣传作用、凝聚作用、引领作用,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和道路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26],由此,增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功能作用。
    (三)建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机制框
    赋予了功能作用,培育训练了能力,就需要通过有效机制施展能力,发挥作用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正能量传递主要是在两个向度上展开,包括在党派自系统内形成传递正能量和向他系统传递汇聚正能量。正能量在两个向度上延伸就构成了党派自系统正能量如何形成、党派自系统内如何传递以及如何向系统外传递、传递出去的能量信息如何被感知,由此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能量传递系统中建立正能量形成机制、传递机制和感知机制,并以机制框定、约束、引导、规范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的正能量,构建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结构性机制框。
    一是夯实正能量生成机制。意识形态领域正能量的生成根本决定于意识形态本身的先进性、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演化历史及其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宗旨追求,决定了其本身所蕴含的正能量。因此,构建意识形态领域正能量的生成机制,就需要一方面强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教育培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树立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这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生成正能量的直接内驱力和根本意志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创新基层党派合作、协商共建体制机制,畅通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渠道,逐步推动完善民主法治环境,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责创造有利条件。另外,推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组织建设,端正参政党意识,践行参政党行动,在宪法法律框架确定的在法治基础上,本着善意,履行民主监督、民主协商和参政议政职能。
    二是规约正能量传递机制。建立党派成员思想状况动态把控机制,掌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成员的思想动态及其变化,密切党派成员沟通与联系,把党派成员思想教育落实到具体、延伸到平时,并将几乎僵化的只进不出机制逐步转变为能进能出机制,动态调整、有机优化党派成员,使具有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的人员在党派中积累壮大,夯实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正能量的基础载体。健全能量传递渠道,完善通过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沟通渠道,通过参政党的政治工作的专业化和社会工作的服务化,实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意识形态领域传递正能量的规范性、可控性。创新各种有效的能量传递渠道,完善党派新闻宣传平台,搭建专家学者社会问题分析评论平台,建立完善党派社会服务、慈善捐助平台,优化选择受众,使服务项目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三是改善正能量感知机制。意识形态正能量通过有效传递和有效感知,实现正能量的扩散效应、示范效应、学习效应、浸染效应、认同效应等。传递出去的正能量通过传递渠道会发生衰减和扭曲,最后到达受众,也会因为受众的价值取向、理论水平、文化认同、个人经验等,对传递的能量信息进行加工,最后选择性接受,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能量编码程序,也就是需要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有效的大众化、普及化,降低繁琐编码可能带来的误解。建立正能量传递效果的反馈机制,实现正能量传递的双向性,及时了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履行职能、服务社会过程中,传递出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能量得到了何种解释,并及时给与补充、矫正,改善正能量感知效果,增强正能量的积极效应,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合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期、深水区凝聚正能量、实现真突破,提供意识形态的思想动力、实践主体的创新活力和社会各界的联动合力。